把廣州稱之為楚亭(或楚庭)的叫法都是出現在明清兩代的文獻,
根本不足為證。
而“楚亭”一詞出現最早在唐代的《通歷》:“周夷王八年楚子熊渠伐揚越,自是南海事楚,有楚亭。”
“揚越”居住在揚子江(長江的荊江段以下)沿岸,故名“揚越”,其居住地在長江中下游一帶,與廣東相距甚遠。
而“南海”一地,恐也不是今日之“南海”,
位於東海之畔的浙江普陀島的觀世音菩薩歷來被稱之為“南海觀世音”,
可見今日之東海則古代的南海。
所以“楚亭”一地應在江浙一帶而不可能是廣州。
明清學者把“南海”當成是秦代設立的“南海郡”,
纔會得出廣州是“楚亭”的笑話。
嶺南是自秦後方納入中國之版圖,到目前為止是“不容置疑”,
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發現可以證明有關嶺南被楚國納入版圖的任何有力證據。
[ 本贴由 梦星羽 于 2006-4-1702:14 最后编辑 ] "南越语言就是蛮语、少数民族语言,其原始形态跟越南语相似,跟今天的粤语天差地别。"
您知道吗?对于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越南语和粤语的北方人来说,是分辨不出越南语和粤语有什么不同的。
我有一个日本朋友,他的普通话水平不错,又曾经在广州、香港呆过三年多,所以他也能说一点粤语,听的话更能听懂70%。由于工作调动关系他去了越南,当然是要开始学习越南语。结果到现在他连自己说出来的是越南语还是粤语都未必能分出来了。
其实语言和方言的划分界限很复杂
既有语言的因素也有社会政治的因素。比如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过去把后者看作是捷克语的方言,现在斯洛伐克人认为它是独立的语言。这里面还有个民族感情问题:难道我没有自己的语言,难道我这样一个民族居然使用的是别人的方言?
南斯拉夫分裂后很多语言的独立都说明了语言和方言的划分不单纯是语言本身的问题。所以单纯从这个角度说,粤方言就不是独立的语言。至于从语言关系的对应分析更能说明它不是独立的方言。
几个方面一对照,所以粤方言不是独立的语言!
同意胡老师的看法
语言还是方言,本身难以界定,划定时带有与政治、经济等条件的制约下的人为性。象以前在苏联境内中亚地区的“东干语”,不就是“近代甘肃话”吗?再比如象甘肃境界的“东乡语”,来自十三世纪蒙古语,如果定其名称时说它是“蒙古语东乡方言”又何偿不可呢。现在回到粤语问题上。依据自古以来的划分习惯,它是汉语的地方分支。尽管其语音与北方话差别较大,但粤语自身继承的古汉语成分很多不可否认。所以,认为它不属汉语的说法,没有社会语言学的根据。
入门者不要那么批评人啊!
大家心平气和地讨论好啦!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