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繁体简体和拼音
现在中国大陆使用的是简体汉字,这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我想大家都可以感受到。但是毕竟繁体汉字才是我们祖宗留下来的,才是汉字真正的精华。她在中国被使用的几千年而没被改变直到上个世纪中叶。 但是现在几个中国大陆人完全认出一本繁体书上的字?有几个人能写一手流利的繁体汉字? 还有,大陆推广简体,这也给台湾和香港人到大陆来旅游办公带来了不少不便。我现在在海外读书,看看这里,华人几乎100%用的是繁体,不管是报纸还是杂志。 所以本人强烈要求教育部在小学高年级或在初中时让学生学会繁体!!! 祖宗的东西不可以忘! 至于拼音,本人强烈反对让它出现在公共场合!!! 在大陆,有很多警察背后写着JING CHA这么几个字母。我想问,这是写给谁看的? 给中国人吗?那为什么不写汉字?还有,我想知道你的爷爷奶奶看的懂JINGCHA 吗?给外国人吗?他们看的懂JINGCHA是什么意思吗? 难道只要是字母,洋人就看的懂吗? 荒唐!!!拼音只是为了让刚认字的孩子们学发音用的,它永远不能代替汉字。我听说以前有人说过,拼音总有一天会代替汉字。我在想这人有脑子吗!他以为我们象越南人吗? 所以我要求只能让拼音留在学校!可以的话还是恢复汉字注音吧。还是那句话,毕竟那我我们祖宗留下来的。谢谢!
有意见,建议或支持,补充的朋友欢迎发言! 不同意!要不作什么要推广简体字?而且简体字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我没有不推广简体字的意思,我也感受到了简体字的好处。我的意思是不能忘记繁体字。 推广简体字,势在必行,港台及海外华人明白和接受简体字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我很同意楼主对运动员背后写拼音的批评.特别是在国内比赛,不论是裁判还是观众都认得汉字,而那个拼音,很难给人以确切的信息表明运动员的名字.无知的表现. 以在下看来,简体字除了在大陆和新加坡可以被接受以外,在别的地方真的很难被推广.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两种字体.
还有关于国语和广东话,在海外其实还是广东话用的多.连白人见了面二话不说只要你是中国人就跟你来句广东话.这使我很尴尬.
强烈建议在广东香港地区推广普通话,但这绝对没禁止方言的意思.
在海外,因为香港人不会说国语,导致他们很少跟大陆或台湾人接触,有时候更会有误解产生.
所以看来华人的文化问题还不少.
?
臺灣人認得簡體字可能較困難。據調查,目前約78%的大陸人能“看”得懂繁體字,可是只有10%的臺灣人能“看”懂簡體字(對學繁體字的人而言,許多簡化字像火星字,無章法淵源可行,如叶→葉,連猜也猜不出來)。目前由於影劇交流,許多簡化字也出現在電視字幕,此地政府不管,卻也沒人學會。題外話
用外行的觀點來說,或許粵語區(兩廣、H.K.)的語文教育人員,可多來臺灣觀摩交流。因為照理說,臺灣人閩南語腔調對國語教學的滲透,比起粵語區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在這兒國語發音不造成問題。(如一般開玩笑的臺灣狗語,那是在臺灣本土話浪潮下的自嘲唸法;目前五十歲以下的人,大多能操標準的國、閩、客語)..
目前討論簡繁中文,常見價值衝突:木已成舟,事後只有修正之務。舉例來說,二十五史的簡體版滿地都是,可能是因市場版權不同所致;在國學網的朋友,曾要我也弄個大型古籍資料庫,配合我原先的全文檢索程式。其實簡體版馬上可以弄出來,其困難是在於繁體中文版↓
目前除了一些海外精校的繁體版,許多是用大陸簡體版轉換而成的↓
因此這些轉換後的繁體版錯誤百出,要花更多的時間校對。
(如目前的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單位,“后”“後”仍犯錯誤)
有一位北京的教授,很細心的用繁體為他的程式寫說明書,讓我非常感動,可是全篇有一句“示范”是錯的↓
在此情況,我們不能苛責作者。因為在簡體環境下的人而言,
他們不會有參照系,對繁體中文缺乏校正能力;這是文化習慣問題,非關技術與價值觀。
思考→大陸將出現地區性特有的繁體中文文法?
反例:國學網的《柳如是別傳》。由於陳寅恪先生用字古樸,所以輸入全文者,幾乎是用GB12345(簡體版的繁體字體)。
思考→大陸未來的簡繁混用情況如何?
Reference
从技术角度为我们的简体字挑挑刺!(PKU BBS)http://chinese.pku.edu.cn/bbs/thread.php?tid=106337&page=2 小弟研究的没那么深 水电工大哥说的话一下个看不大懂
希望能在你身上学到知识
小弟本人浙江杭州人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