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 发表于 2005-3-14 09:50:24

请教Artvine版主

Artvine 于 2005-3-14 00:13 写道:
北京路。以汉语拼音拼写:Bei Jing Road。以台湾国音第二式及新拼音拼写:Bei Jing Road。??
北京路=ㄅㄟˇ ㄐㄧㄥ ㄌㄨˋ

按照《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汉语地名分词连写,地名中的专名只有第一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正确的写法应该是:
BeijingRoad
1、“北京”要分词连写;
2、只有第一个音节“北”的第一个字母是大写,“京”的第一个字母是小写不是大写。jing----Jing
这一点台湾和大陆应该是一样的吧?谢谢!

Artvine 发表于 2005-3-14 11:11:45

我是Copy樓上的,沒注意;其實臺灣各地方政府的英文拼音方式,是由當地議會自行決定的,也就是各縣市英文地名拼法也有不同的,這點大陸朋友可能很難理解。或許可到臺北教育部網站查查。(也就是臺灣不見得是按照《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這點可由當時臺北市和外縣市的拼音論戰去觀察)。

我要強調的是,臺灣的中文教育還是以ㄅㄆㄇ注音跟人們生活是習習相關的,漢語拼音系統對本地人沒啥關係、也難以理解的。
P.S.由於臺灣國語輕音是明確標示的,(我猜)教育部應該是有字詞輕音資料(臺灣一般不稱規範,可能叫常用自表或建議字表,或許大陸學者可以參考)

[ 本贴由 Artvine 于 2005-3-1411:15 最后编辑 ]

getright 发表于 2005-3-14 12:45:49

虎子 于 2005-3-14 09:50 写道:
按照《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汉语地名分词连写,地名中的专名只有第一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正确的写法应该是:
BeijingRoad
1、“北京”要分 ...

哦...
这样的规定,似乎更容易出现歧异啊。例如:西安->Xian,如果有一个叫“先”的地方,那么也是Xian,不是容易引起混乱?

胡吉成 发表于 2005-4-28 12:53:29

好东西!

wasabi99 发表于 2005-7-2 15:47:46

getright 于 2005-3-14 12:45 写道:
哦...
这样的规定,似乎更容易出现歧异啊。例如:西安->Xian,如果有一个叫“先”的地方,那么也是Xian,不是容易引起混乱?

標準的拼法, 當連詞寫的時候遇上第二或更後的音節沒有聲母, 即以 ' 分隔。

西安 應標為 Xi'an 而不是 Xian

孙兰荃 发表于 2005-7-5 02:52:05

回贴子

许多语言学家如王理嘉、陈原、许嘉璐等先生都认为《汉语拼音方案》是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的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民国时代的《注音字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的《汉语拼音方案》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

孙兰荃 发表于 2005-7-5 11:02:25

学习和研究注音字母要注意新老国音的不同

1913年,“读音统一会”就是汉字读音统一会。当时对规定语音标准的理解是:以“读书正音”为目的,以统一汉字读音为范围。读音统一会从《音韵阐微》 中选出比较常用的汉字,用每省一表决权,多数票决定的办法,在1913年审定了6,500多个汉字的读音,又对“俚俗通行的汉字和化学新字、度量衡译音字等600”多个,同样审定了读音。这样审定的汉字读音用当时新制定的注音字母注音,称为“国音”。根据这种“国音”编印的国音字书最早有王璞的《国音检字》(1913);后来教育部公布《国音字典》(1919年出版初印本,1020年公布,1021年出版改定本) 作为标准。
这种“国音”后来称为“老国音”,它的特点是:1声母和韵母大都跟北京音相同,不同的字音只有百分之五左右;2声调跟北京音不同,除阴平、阳平、上、去以外,还有入声,而且只定调类,未定调值,实际调值以什么为标准,没有规定。
在《国音字典》公布的前夜,南方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改定国音标准的要求,他们主张以北京音为标准音, 获得了广泛的响应,动摇了读音统一会审定国音的原则。于暗当时的国音统一筹备会不得不在1923年成立“增修国音字典委员会”,在1924年决定采用京音的原则,到1926年增修完毕,所有汉字读音一概改为“以北京的普通读法为标准”这种以京音为标准的“国音”又称为“新国音”。
“新国音”与“老国音”的主要区别如下:
(1)        不用声母万,兀,广.
(2)        声母没有齐撮,就是不跟,[ü]相拼,也就是只有团音没有尖音()。                                          
(3)        韵母没有开齐,就是:分别改为或者,wjg j 省作,表声词“咯”仍旧写;改为[üe],但是表声词“唷”仍旧写作。
(4)        韵母[ê]只有齐摄,就是:[ê]常跟结合成、[üe],不跟结合的改为,但是表声词“诶”仍旧写作[ê]。
(5)        没有入声,入声并入阴平、阳平、上、去四声。
新国音的注音字书出版最早的是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常用字表》(1930)。由于等待国语罗马字定案后跟注音字母并列注音,作为国音字典简缩本的《国音常用字汇》到1932年才由教育部公布出版 。从1913年票决字音到1921年出版《国音字典》,到1932 年出版《国音常用字汇》,前后十年间完成了国音京音化的过程。
——摘自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P93-95)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