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 发表于 2004-6-27 00:37:11

北大中文论坛:客家方言专题讨论

来源:http://chinese.pku.edu.cn/bbs/thread.php?tid=11557
-------------------------------------------------------------------------------------------------------

klq3458894
新手入门

发帖 3
积分 3
IP源 210.15.*
来自 福建师大
NO.59073客家方言专题 ( 2003-3-6 10:38 )

请教客家方言中“来去”一词的分属:
客家方言中“来去”是一个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来去”是一个偏义合成词,它偏向“去”的义,并且是和“国家”,“质量”等一样的词。因为我们常说“我今天来去上学。”,这是语法错误吗?谢谢!
[ 本帖由 张万禾 于 2003-11-13 16:51 最后编辑 ]

--------------------------------------------------------------------------------
我觉得上大学不是来玩的,图书馆或寝室伏案的身影是青春生活中最亮丽的痕迹!

[ 本贴由 山豆杰 于 2004-6-2822:14 最后编辑 ]

山豆杰 发表于 2004-6-28 22:17:00

guoke9
在线学者

发帖 277
积分 281
IP源 144.214.*
来自 China
NO.59086RE:请教客家方言中“来去”一词的分属 ( 2003-3-6 11:23 )

順便說一下,來去+V的說法,兵不只見於客家話,閩南,閩中方言都有.

本人的觀點:

主要意義在於表示 去做甚麼,加了一个"來",為了表達一種合作,禮貌的的態度;
起初可能來自"來+V"這種格式(包括 來+去...),後來"來去"聯得緊密,就穩固下來了.成了一種固定的表達式.

閩南話的 來去 好像很多文獻的,你網上 查查看.

普通話 不說 今天來去上學,直說 今天去上學吧.
普通話的召喚,徵求等禮貌態度是通過語氣詞 吧 來的實現.

看起來與偏義復詞無關.


[ 本帖由 guoke9 于 2003-3-6 16:23 最后编辑 ]

山豆杰 发表于 2004-6-28 22:18:52

guoke9
在线学者

发帖 277
积分 281
IP源 144.214.*
来自 China

NO.59154RE:请教客家方言中“来去”一词的分属 ( 2003-3-6 15:25 )

來去 在客家話有兩種讀法,兩種涵義:

我兜人來去看電影.

如果 來去 之間不停頓,表示召喚,就是大家一般注意到的說法.
相當於普通話:咱們一起去看電影吧!


如果 來,去 之間略停,則表示一種假設,經常是一个條件的分句.

可以翻譯為:如果是我們去看電影的話,........

山豆杰 发表于 2004-6-28 22:20:12

joan
新手入门

发帖 21
积分 17
IP源 211.87.*

NO.59198RE:请教客家方言中“来去”一词的分属 ( 2003-3-6 18:47 )

“来去”比单用“去”要委婉,显得语气比较热情。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用“来去”一般表示说话双方都去,如果只是其中一方去,就不用“来去”,而只用“去”了。
比如:
我去看电影。
你去看电影吧。
我们来去看电影吧。

山豆杰 发表于 2004-6-28 22:21:04

项梦冰
版主

发帖 435
积分 446
IP源 211.150.*
来自 北京大学中文系

NO.80226RE:请教客家方言中“来去”一词的分属 ( 2003-5-2 18:18 )

   以下是拙著《连城客家话语法研究》19.3.3(356-357页)的内容(略去国际音标注音,=表示训读字,西文问号?表示喉塞音,*表示不能成立的说法),可供 KLQ 先生参考。
    “来去”在连城方言里是个偏义复合动词,就是去的意思,可以用作谓语,例如:
099 咱=侪来去 ha?5(咱们去好吗)?
100 我时合人来去呃(我可是去了)
不过“来去”更为常见的用法是充任连谓结构的前项表示目的:
101 来去食点心(去吃点心)
102 咱=来去看=电影 ha?5(咱们看电影去好吗)?
“来去”不管单用作谓语还是用作连谓结构的前项,所表示的去都是未然的,多为说话人的一种拟议或劝诱,因此“来去”后不能出现各类体标记。例如:
103 去过北京 ~ *来去过北京
104 去撇三个字久一般(走了一刻钟的样子) ~ *来去撇三个字久一般
连谓结构所表示的如果是已然事件,就只能用“去”不能用“来去”,如92(我头先去买菜[我刚才买菜去了])的“去”不能换用为“来去”。此外,“来去”对于主语(施事)也有限制,它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侪)”[我们]、“咱=(侪)”[咱(们)]以及包括说话人自己在内的“一色”(大家),不过这些代词不一定非得在句子里出现。因此94虽然是一个未然事件,但由于主语是第二人称,其中的“去”也不能换用为“来去”。

山豆杰 发表于 2004-6-28 22:22:51

GDHAKKA
初级会员

发帖 42
积分 42
IP源 211.162.*

NO.1217203727RE:客家方言专题 ( 2003-11-19 20:28 )

客家话跟粤语赣语都有关系,三者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语感上,客家话与赣语比较接近,但从词汇上,客家话又与粤语比较接近.由于赣语地理上近北方方言,所以赣语受到北方话的影响比粤客要大一些,表现在保留入声方面比粤客两方言要少一些,有渐向北方方言靠拢的趋势.由于客家话夹在赣语、粤语与闽语之间,故客语与三方言多少都有相似的地方。

山豆杰 发表于 2004-6-28 22:24:39

GDHAKKA
初级会员

发帖 42
积分 42
IP源 211.162.*

NO.1217204525RE:客家方言专题 ( 2003-11-21 09:11 )

在客家话中,吃早餐叫"食朝",吃中餐叫"食昼",吃晚餐叫"食夜",不知是古代哪个时期的口语了?

----------------------------------------------------------------------------------------------------------
曾少波
高级会员

发帖 669
积分 669
IP源 ..*
来自 华南师大

现代客家话这么说。
历史上,客家人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南迁,历时千年。期间的口语概貌如何尚且不明,更无法断定具体词汇的发展情况了,哪里能明确具体的时期(西晋永嘉之乱以后?唐中叶安史之乱以后或者唐末黄巢起义以后?还是宋末元初?)研究方言时,由于可供利用的文献极其有限,我们现在考察方言,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就是利用方言的材料构拟汉语的发展情况,尤其在语音发展方面,而不是研究方言本身的发展情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大中文论坛:客家方言专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