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词汇学
准备发帖讨论词汇学。請教:古漢語詞彙學的重要論著有哪些 古漢語詞彙學重要研究者有哪些
請教:古漢語詞彙學的重要論著有哪些 古漢語詞彙學重要研究者有哪些謝謝指教
古汉语词汇纲要
书 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古汉语词汇纲要 蒋绍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12
前 言
汉语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汉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产生了许多变化。汉语的词汇也是如此,几千年来,除了一些基本词汇保持不变外,汉语词汇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试拿甲骨文、先秦诸子、六朝笔记、唐代变文、宋儒语录、元代杂剧、明清白话小说的一些片断来比较,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它们的“面貌”不同,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就是词汇。古代的一些作品,今天看不懂了,最主要的因素也是词汇。所以,研究汉语历史词汇,对于我们研究汉语的发展历史,以及继承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都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但是,我们对汉语历史词汇的研究做得还非常不够,第一,对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词汇的面貌,还处在若明若暗的状态,先秦和西汉词汇的研究,前人给我们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搞清楚。至于东汉以下,就以往的研究来说,几乎可以说是空白。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六朝到明清的词语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初始阶段。第二,对于汉语历史词汇的系统的、理论的研究,则显得更加薄弱。近一个世纪以来,在汉语音韵和汉语历史语法的研究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有深远影响的著作,而在汉语的历史词汇的研究方面,还没有出现过一部系统的《汉语词汇史》和《汉语历史词汇学》(王力先生的《汉语词汇史》即将出版,我们期望它给汉语历史词汇的研究以巨大的推动)。
而这两方面的不足又是相互影响的。由于对汉语历史词汇的面貌了解得不够,所以对汉语历史词汇的系统的、理论的研究就缺乏坚实的基础;由于对汉语历史词汇没有系统的、理论的研究,对汉语历史词汇的具体研究也就只能有量的增加,而不能有质的飞跃。
所以,要把汉语历史词汇研究推向前进,就必须在两个方面同时做工作。首先要对从先秦直到明清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词语一个一个地搞清楚,对汉语各个时期的词汇的面貌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但也不能等这方面的工作做完了才来对汉语历史词汇作系统的、理论的研究,而是应该和第一方面的工作同时进行。也许,在开始的时候水平会不太高,也会碰到种种困难,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总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近年来,对汉语历史词汇作理论上研究的逐渐多起来了,尽管这些研究多半还属于探索的性质,各人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但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都是通过探索、讨论而趋向成熟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把这部讲稿整理成书,参加同行的讨论。
这部讲稿是我1983年为北大中文系汉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古汉语词汇”课而写的。1986一1987年,在给中文系汉语专业研究生讲课时作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这次整理成书,又作了一次较大的改动。书中试图对汉语词汇历史发展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就内容来说,应该是属于汉语历史词汇学的范围的,而不仅仅是对“古汉语”(一般把它理解为“文言文”的同义语)词汇的一般知识的介绍。但是,由于目前的研究状况特别是作者本人水平所限,这个意图未能很好的实现,这本书也远远达不到“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广度和深度,所以,书名就定为《古汉语词汇纲要》。
本书的另一个意图是在汉语历史词汇的研究中努力把传统训诂学的成果和现代语义学的理论结合起来。我国传统训诂学在词汇研究方面有丰富的成果,在词汇理论方面也不乏精辟的见解。但这些成果大多比较零散,而且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训诂学进行总结、整理和创新,而不能墨守传统训诂学的条例和方法。现代语义学在词义研究方面比传统词汇学有较大的突破,在宏观方面,把词义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微观方面,对词义再进行深入的分析,它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是很值得借鉴的。但现代语义学主要是以印欧语为对象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所以,我们对现代语义学要吸收和消化,而不能不问汉语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把传统训诂学和现代语义学很好地结合起来。本书在两者的结合方面若有不当之处,那是由于作者的水平所限。至于汉语历史词汇的研究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创新,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
这部稿子虽然经过几次修改,但缺点错误还是在所难免。至于某些看法是否妥当,更是希望和同行们一起讨论,并得到专家的指正。如果这些看法谈出来能够使问题讨论得更深入,那么,即使讨论的结果是否定了我的看法,我也将认为,这是达到了写这本小书的目的。
作者
1988年3月于北大蔚秀园
目 录
前 言……………………………………………………(1)
第一章训诂学、语义学、词汇学………………………(1)
第一节我国传统训诂学的成就及其不足…………(1)
第二节现代语义学对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启发……(15)
第三节建立汉语历史词汇学………………………(24)
第二章词和词义…………………………………………(27)
第一节词……………………………………………(27)
第二节词义…………………………………………(34)
第三节义位…………………………………………(37)
第四节义素…………………………………………(47)
第三章词义的发展和变化………………………………(56)
第一节词义发展变化概说…………………………(56)
第二节词的本义……………………………………(62)
第三节词义发展的几种方式………………………(70)
第四章同义词……………………………………………(94)
第一节同义词、近义词、等义词…………………(94)
第二节泛指、特指、浑言、析言…………………(110)
第五章反义词……………………………………………(127)
第一节反义词………………………………………(127)
第二节反训…………………………………………(140)
第六章词汇和语音的关系………………………………(159)
第一节前人对音义关系的探求……………………(159)
第二节关于同源词的研究…………………………(178)
第七章词汇和文字的关系………………………………(190)
第一节异体字………………………………………(190)
第二节同形字………………………………………(192)
第三节假借字………………………………………(196)
第四节区别字………………………………………(205)
第五节同源字………………………………………(214)
第八章词汇和语法的关系………………………………(218)
第一节由语法关系而造成的词义变化……………(220)
第二节词的转化……………………………………(225)
第三节词汇变化对语法的影响……………………(232)
第九章关于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240)
第一节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概况…………………(241)
第二节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方法…………………(253)
第十章汉语的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271)
第一节义位的结合关系……………………………(273)
第二节词在语义场中的关系………………………(278)
第三节词的亲属关系………………………………(288)
古汉语词汇纲要
书 名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古汉语词汇纲要 蒋绍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12
前 言
汉语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汉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产生了许多变化。汉语的词汇也是如此,几千年来,除了一些基本词汇保持不变外,汉语词汇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试拿甲骨文、先秦诸子、六朝笔记、唐代变文、宋儒语录、元代杂剧、明清白话小说的一些片断来比较,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它们的“面貌”不同,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就是词汇。古代的一些作品,今天看不懂了,最主要的因素也是词汇。所以,研究汉语历史词汇,对于我们研究汉语的发展历史,以及继承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都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但是,我们对汉语历史词汇的研究做得还非常不够,第一,对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词汇的面貌,还处在若明若暗的状态,先秦和西汉词汇的研究,前人给我们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搞清楚。至于东汉以下,就以往的研究来说,几乎可以说是空白。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六朝到明清的词语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初始阶段。第二,对于汉语历史词汇的系统的、理论的研究,则显得更加薄弱。近一个世纪以来,在汉语音韵和汉语历史语法的研究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有深远影响的著作,而在汉语的历史词汇的研究方面,还没有出现过一部系统的《汉语词汇史》和《汉语历史词汇学》(王力先生的《汉语词汇史》即将出版,我们期望它给汉语历史词汇的研究以巨大的推动)。
而这两方面的不足又是相互影响的。由于对汉语历史词汇的面貌了解得不够,所以对汉语历史词汇的系统的、理论的研究就缺乏坚实的基础;由于对汉语历史词汇没有系统的、理论的研究,对汉语历史词汇的具体研究也就只能有量的增加,而不能有质的飞跃。
所以,要把汉语历史词汇研究推向前进,就必须在两个方面同时做工作。首先要对从先秦直到明清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词语一个一个地搞清楚,对汉语各个时期的词汇的面貌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但也不能等这方面的工作做完了才来对汉语历史词汇作系统的、理论的研究,而是应该和第一方面的工作同时进行。也许,在开始的时候水平会不太高,也会碰到种种困难,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总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近年来,对汉语历史词汇作理论上研究的逐渐多起来了,尽管这些研究多半还属于探索的性质,各人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但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都是通过探索、讨论而趋向成熟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把这部讲稿整理成书,参加同行的讨论。
这部讲稿是我1983年为北大中文系汉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古汉语词汇”课而写的。1986一1987年,在给中文系汉语专业研究生讲课时作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这次整理成书,又作了一次较大的改动。书中试图对汉语词汇历史发展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就内容来说,应该是属于汉语历史词汇学的范围的,而不仅仅是对“古汉语”(一般把它理解为“文言文”的同义语)词汇的一般知识的介绍。但是,由于目前的研究状况特别是作者本人水平所限,这个意图未能很好的实现,这本书也远远达不到“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广度和深度,所以,书名就定为《古汉语词汇纲要》。
本书的另一个意图是在汉语历史词汇的研究中努力把传统训诂学的成果和现代语义学的理论结合起来。我国传统训诂学在词汇研究方面有丰富的成果,在词汇理论方面也不乏精辟的见解。但这些成果大多比较零散,而且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训诂学进行总结、整理和创新,而不能墨守传统训诂学的条例和方法。现代语义学在词义研究方面比传统词汇学有较大的突破,在宏观方面,把词义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微观方面,对词义再进行深入的分析,它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是很值得借鉴的。但现代语义学主要是以印欧语为对象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所以,我们对现代语义学要吸收和消化,而不能不问汉语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把传统训诂学和现代语义学很好地结合起来。本书在两者的结合方面若有不当之处,那是由于作者的水平所限。至于汉语历史词汇的研究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创新,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
这部稿子虽然经过几次修改,但缺点错误还是在所难免。至于某些看法是否妥当,更是希望和同行们一起讨论,并得到专家的指正。如果这些看法谈出来能够使问题讨论得更深入,那么,即使讨论的结果是否定了我的看法,我也将认为,这是达到了写这本小书的目的。
作者
1988年3月于北大蔚秀园
目 录
前 言……………………………………………………(1)
第一章训诂学、语义学、词汇学………………………(1)
第一节我国传统训诂学的成就及其不足…………(1)
第二节现代语义学对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启发……(15)
第三节建立汉语历史词汇学………………………(24)
第二章词和词义…………………………………………(27)
第一节词……………………………………………(27)
第二节词义…………………………………………(34)
第三节义位…………………………………………(37)
第四节义素…………………………………………(47)
第三章词义的发展和变化………………………………(56)
第一节词义发展变化概说…………………………(56)
第二节词的本义……………………………………(62)
第三节词义发展的几种方式………………………(70)
第四章同义词……………………………………………(94)
第一节同义词、近义词、等义词…………………(94)
第二节泛指、特指、浑言、析言…………………(110)
第五章反义词……………………………………………(127)
第一节反义词………………………………………(127)
第二节反训…………………………………………(140)
第六章词汇和语音的关系………………………………(159)
第一节前人对音义关系的探求……………………(159)
第二节关于同源词的研究…………………………(178)
第七章词汇和文字的关系………………………………(190)
第一节异体字………………………………………(190)
第二节同形字………………………………………(192)
第三节假借字………………………………………(196)
第四节区别字………………………………………(205)
第五节同源字………………………………………(214)
第八章词汇和语法的关系………………………………(218)
第一节由语法关系而造成的词义变化……………(220)
第二节词的转化……………………………………(225)
第三节词汇变化对语法的影响……………………(232)
第九章关于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240)
第一节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概况…………………(241)
第二节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方法…………………(253)
第十章汉语的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271)
第一节义位的结合关系……………………………(273)
第二节词在语义场中的关系………………………(278)
第三节词的亲属关系………………………………(288)
谢谢,还有别的古汉语词汇学著作吗
蒋先生的书,知道一点,谢谢,还有别的古汉语词汇学著作吗?特点如何?请问,乡里妹子是湖南那里的网?
请问,乡里妹子是湖南那里的网?我喜欢古汉语词汇研究,但是了解不多,希望得到指教。
目前只对古汉语词汇研究感兴趣,请介绍更多得书、作者、书的特点等等。
谢了。 听说蒋冀骋先生也有古代词汇学的专著,您能介绍一下吗?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