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 发表于 2004-8-15 09:07:08

[港澳台比较] 教育及推普动态

来源:http://www.gzedu.gov.cn/yw/03-11.htm
--------------------------------------------------------------------------------------------------
一教育及推普动态

1      针对香港小学教师超额严重、新教师难以入职、学校课程改革步伐缓慢等问题,教育统筹局构思在津贴小学推出自愿离职计划。这项计划鼓励跟不上教改步伐的教师提前退休,以加快学校“换血”。该计划也正好配合教师语文基准试要在2006-2007学年之前达标的问题,让学校可以腾出空缺聘用达标教师。

2      按香港教育统筹局的规定,全港中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在2006年9月前达到语文能力评核的要求。为此,大批教师掀起进修热,纷纷报读香港教育学院、广州大学等院校开办的培训课程班,以豁免应考基准试。

3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与香港普通话测试中心有限公司合办“香港普通话教师精业培训课程”。

4      据香港中文大学普通话教育研究及发展中心的最新资料显示,从1998年11月至2003年8月止,香港有4813人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按职业类别分,获得一级的比率最高的为普通话教师,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列第三位的是家庭主妇。家庭主妇获得一级的比率比幼儿园及大专教师、中小学任教非普通话科的教师要高。对于这种现象,中文大学普通话教育研究及发展中心主任何伟杰博士分析,文职人员及服务人员普通话测试获得一级的比率比老师高,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中对普通话有迫切需要;家庭主妇是由于要急于辅导小孩。由于目前政府并没有规定教师要用普通话来教中文,故中文科老师没有急切的需要及动力学好普通话。何博士指出,若政府仍不重视普通话,不用普通话来教学,将难以保持香港的竞争力。他呼吁当局要鼓励学校用普通话教学,以及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最重要的还是从根本做起,从基础教育做起。

5      2004年香港教育展览会于2月19日-22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有超过20万的观众入场参观。一些推普机构也设有摊位,展示推普成果。

6      随着香港与内地的交流日益频繁,特区政府意识到必须培养大量具备良好普通话能力的人才。在近年来特区政府设立的语文基金和优质教育基金资助语文教育计划中,与普通话有关的项目达70多项,包括编制教材、举办推普活动、进行专题研究以及协助社会各界开展推普活动等,拨款总额超过6000万元。

7      自2003年内地多个城市开办“香港自由行”以来,到香港的内地游客越来越多,普通话也日益显示其重要性。为适应这一需求,香港的公共汽车(巴士)和地铁列车已增加普通话报站,以方便内地游客。这一措施也为香港市民提供了学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有一些报刊也发行简体版的香港旅游指南,方便内地游客阅读。

8      香港的文字一向使用粤语字音,这与国家制订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并不相符,也影响学生正确地学习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语文导师曾志雄博士在2004年2月20日的《星岛日报》上撰文,呼吁“语文规范刻不容缓”。文章指出,香港自1997年回归祖国后,语文大气候出现变化,语文规范化也随之提到议事日程。如97年下半年,当时的临时立法会就讨论过“身分”和“身份”两种写法的依据,并通过在法律条文中采用“身分”而废“身份”的决议;政府部门中的“核数署”也更名为规范的“审计署”。有了语文规范,就可以客观地评估使用者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运用的水平,学生也易于按照具体的规范要求学习,也更方便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在语言上接轨。

二推普社团介绍――香港普通话研习社

香港普通话研习社创办于1976年,宗旨是推广普通话。1995被香港政府批准为“获豁免缴税的非牟利团体”。

当年,一群热心的年青人认识到我国幅员广阔,方言较多,如不大力推广普通话,交流沟通就成问题,也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香港过去“重英轻中”、“重粤排普”的现象,极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与融合,因而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天下华人是一家,人人都说普通话”的理想而开创了这个天地。到今天,普通话研习社已经成为一个有一定规模、有相当影响力的推普社团,也是一所注册普通话专科学校。

普通话研习社开办了各类普通话培训班,并积极在社会上开展各种推普活动,如普通话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歌唱比赛、举办推普节、穗深珠港澳五地普通话交流营等。

为创造推普的语言环境,研习社于1986年创办普通话活动中心,进入该中心一定要使用普通话,这在香港是首创。活动中心有普艺坊、合唱团、读书组、朗诵组、乐韵组、青苗组、畅谈组等七个组,吸引了大批热心推普的朋友参加活动。

普通话研习社现有专职、兼职教师80多人,其中有多位教授、讲师。这些教师都有丰富的普通话教学经验。

普通话研习社成立20多年来,为社会各行业培养了大量的普通话人才,为促进香港和内地的交流以及为香港的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语言现象

香港与广东大部分地区虽然都使用粤方言,但由于习惯问题,粤港两地的方言词汇仍有一些差异。这种差异如不注意,会影响香港人对普通话的掌握,以至影响与内地人员的交流。

下面将香港方言与普通话某些词汇的差异加以比较。

香港                              普通话

街市指相对于大型超市而言   指商店较多的市区

      的传统的菜市场         香港的“街市”普通话说“菜市场”

嘉许                         表扬、嘉奖

涣肠                         洗肠

背默                         默写

读默                         听写

私房菜指在私人住宅中开   现在也有这种说法,意思一样。

      的小餐馆

爆肚指舞台演出中忘记台   菜名,指爆炒猪牛羊等的肚子,

      词而现编               常说“爆肚儿”。

茶寮指路边让路人喝茶的   茶亭

      小亭子      

中点                         中式点心

西点                         西式点心

荷里活                     好莱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港澳台比较] 教育及推普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