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 发表于 2004-8-15 10:20:44

值得注意的姓氏读音的演变倾向

作者:屈哨兵
来源:http://www.gzedu.gov.cn/yw/03-01.htm
---------------------------------------------------------------------------------------   

   那英、纪晓岚和令狐冲是三个各不相干的人物。那英是当下演艺圈人气很旺的女歌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黄土高坡红到了现在;纪晓岚倒不是现在还活着的人,生于雍正二年,主要生活在乾嘉时代,当过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这两年国人对他熟悉起来并不是因为这位前清世故老人的高位博学,而是因为一部名叫《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电视连续剧;令狐冲压根儿不是真实世界里的人物,只是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一个角色,情操高尚,侠义磊落。只要稍为注意一下电视或者社会的人,对这三个人一定不会陌生。

      这里把这三位请来排在一起和他们当下的知名度有点儿关系,更重要的一个理由是因为他们的姓氏的读音有些特殊。那英是艺名,也是这位女歌手的本名,“那”是她的姓,查《现代汉语词典》,可知“那”作姓时候是阴平,要念成nā;同样查词典可知,纪晓岚的“纪”是姓,应该是上声,要念成jǐ,令狐冲的“令狐”是复姓,“令狐”的“令”应该是阳平,念成línɡ才对。

      这几个姓氏中的字都容易读错,好些语言文字规范手册都会有所提醒,比如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读本》(中央文明办/国家语委编,学习出版社2001年)中就在“容易读错的姓氏”部分对“那、纪、令狐”作姓氏时的正确读法特加说明。

   我们曾设想可能有这样一种分别:如果一个姓不太为公众所熟悉,初一接触,读错的几率可能会比较大;而一个比较特别的姓连带其名所指的人一般人都很熟悉,那对这个姓的正确念法大概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吧?但一个小调查把我们曾经有过的设想打破了。

      2003年9月14日,第六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第一天,广州市在最繁华的商业街北京路的广百广场举行了大型的普通话咨询推广活动,我们在这个活动中通过问卷随机访问31位应试,他们当中有市民、游客、中小学老师或学生,问卷的内容就是请他们念出一些作姓氏的字的读音,这其中就包括“那、纪、令(狐)”,念出的结果有点令人遗憾,大部分人都不能念出这几个字在姓氏中的正确读音:31人中,有28人将“那”念成了去声,有22人将将“纪”读成去声,有26人将“令”读成了阴平。错误率分别是90.3%、71%和83.8%。

   看来现代传媒送来的那英、纪晓岚和令狐冲叫很多人都能知道他们,但到底该怎么称他们的姓,人们似乎受到的这几个字常用读音的极大吸引。实际上,在好这次问卷调查结束后我们对一些应试正音,应该是“那(nā)英、纪(jǐ)晓岚和令(línɡ)狐冲”,应试通常还会坚持说大家都是念“那(nì)英、纪(jì)晓岚和令(lìnɡ)狐冲”,疑心正确的读法有问题。

      姓名读音的原则固然是要名从主人,但大众念法的这种究而错之的现象也不能忽视,长久以往,也不是没有由常用读音取代异常读音的可能的。例如“费”,本来作姓时是要念成bì的,现在可以读成fèi了。看来,“那、纪、令(狐)”作姓时的读音向常用音靠拢的趋势值得注意。笔者现在有两位同事,都是博士,一个姓费,另一个姓纪,请教他们自己的姓该怎么念,费博士说自己姓fèi,纪博士说自己姓jì,并说家乡人(河南泌阳、安徽长丰县城)现在都这样念了。

roy77 发表于 2006-4-21 23:52:44

“费”作姓氏时读什么

——古时当“费”用作同“鄪”时,读bi4,古邑名,在今山东省。但是查《辞海 语词分册》及《汉语大字典》都没有说这个字读作bi4时作姓氏,倒是说明了读fei4时作姓氏。是否当“费”作姓氏时读bi4,仅仅是在河南泌阳一地?
——这是否类似于在桂林地区当“阳”字作姓氏时,读yang1,但是,由于历史上没有出过什么名人,所以,这个读音在辞书中基本是见不到的。辞书中倒是注明了读yang2时作姓氏。

孙兰荃 发表于 2006-4-22 23:32:53

响应一下

姓氏的大面积误读很多:如将姓“龚gōng(阴平)”误读为gǒng(上声),将姓“匡kuāng(阴平)”误读为kuàng(去声),将姓“哈hǎ(上声)”误读为hā(阴平)等等。还有将“名”也误读的,如有个北京的著名女演员叫“刘蓓”,“蓓”应读作bèi,可是大多数人都将这个字读作péi。

这些大面积的误读,会不会由于“人多势众”而最终确定为正读,就象“呆板”的“呆”、“不胜枚举”的“胜”现在读为dāi和shèng一样?我们静观其变。

foglia_f 发表于 2006-4-24 23:00:17

roy77 于 2006-4-21 23:52 写道:
——古时当“费”用作同“鄪”时,读bi4,古邑名,在今山东省。但是查《辞海 语词分册》及《汉语大字典》都没有说这个字读作bi4时作姓氏,倒是说明了读fei4时作姓氏。是否当“费”作姓氏时读bi4,仅仅是在河南泌阳 ...
这个字还真让我头疼,记得以前在“费”字作姓氏时一直都是读bi4的,现在可好,《现代汉语词典》根本没有收录那个读音,真不知道是谁错了。

jiafeimi 发表于 2006-5-2 20:51:57

大家说得真好,就像“万俟”,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正确的读音了。对姓氏的确音工作势在必行,因为有可能你和别人说的第一个字就是错的!!!!

三字经 发表于 2006-5-7 03:02:11

阳太阳、阳翰笙多少算得上名人吧?
姓氏的读音只靠字典也不行。《现汉》“牟”只在“mou2”下释为姓氏,实际该姓人多读mu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值得注意的姓氏读音的演变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