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禾妞 发表于 2004-8-21 16:32:33

工人日报:“正宗”方言,不说也罢

作者:一刀
工人日报
http://www.sina.com.cn 2003/06/27 18:26
--------------------------------------------------------------------------------
  上海消息,已有半个世纪历史的沪语广播节目后继乏人,公开招聘都没招到能讲“正宗”上海话的接班者。于是变“找徒弟”为“教徒弟”,专门开设了一个沪语教学班。这件事有些令人费解,何必如此刻意于“正宗”方言?

  中国太大,语言太丰富,一些地方传媒专设民族语言栏目,是对少数民族的保护与尊重。粤语节目的存在则与台、港、澳有关,是一种特殊需要。但上海要保留“正宗”沪语广播,却实在想不出有多少道理。

  方言的形成是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地方言日渐趋同,消除了交流一大障碍。推广普通话是载入宪法的,可见国家并不提倡方言。方言的消亡是迟早的事。

  许多迈向国际化的大都市,人口来自五湖四海,语言混杂,大多数人早已不再“正宗”。沪上年轻人“乡音欠正宗”不是什么坏事,也犯不着遗憾。如同北京,上千万人口中找出两代以上生长于斯的已经极少,找不到能讲“正宗”方言的并不奇怪,也没有人为黄城根儿“土语”失传而发愁。如果过于追求“正宗”方言,反倒显得地方色彩太浓,有封闭、保守之嫌了。况且,找个讲“正宗”方言的都难,广播出去还会有多少人听得懂?假如各地都办起了方言节目,全国岂不乱套?

  过去有人说笑话:上海人遇到不会上海话的,一概视为乡下人。这话夸张了。开放的上海能够接纳世界各地的人,怎会让“正宗”方言这件小事影响了形象。

兰月清风 发表于 2005-8-30 21:37:38

沪语已经编入上海语文教材了,上海方言还是需要保护的

孙兰荃 发表于 2005-8-31 09:31:30

回应1楼,此贴——

屁股上挂暖瓶——有一腚的水平。
方言文化不言而喻是需要维护的。但必须在保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战略实施的前提下进行。因为上海建设的定位是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它要面向全国、全球。要实行国家的双语(方言、普通话)计划。如果过分强调了传承“正宗”方言之举,影响到了国家语言战略的施行,是得不偿失的。

[ 本贴由 孙兰荃 于 2005-8-3122:32 最后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工人日报:“正宗”方言,不说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