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尽显英雄豪气
作者:刘 源来源: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6/32/20000826/203293.html
《亮剑》这本书是我十年来看到的最好的军旅小说。我用了四个晚上把它看完了,时而热泪盈眶,时而拍案叫绝。感谢作者和出版社,给读者提供了这样一部情节紧张、扣人心弦的小说。书中众多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有血有肉,令人过目难忘,有一种令读者悲喜交集的情感张力。作者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去回顾那段逝去的历史,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反思,读罢令人的心灵为之一振。
在我看来,作家有两类。一类是能把假的(虚构的)东西写成真的,让你感到他创作出来的东西非常逼真,非常可信;另一类是能把真的(真实的人和事)硬是写成了假的,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和事写出来却叫读者感到很虚假。而《亮剑》的作者无疑是前一种。在这部小说的前半部,没有打过仗的作者用神来之笔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人,写得活灵活现。以至于不少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在问:主人公李云龙是哪个部队的,这人还在吗?
有人说,这部小说的前半部情节紧张,人物鲜活,无论是写厮杀还是写爱情都达到了空前的境界;小说的后半部有些沉闷。我却认为此书深刻的思想性主要体现在后半部。尤其是对“文革”的反思,可以说是全书的最高潮。对李云龙、赵刚的描写,符合时代特点,思想变化的脉络真实可信,而悲剧的结局不仅没有戚戚落败之哀,却更显英雄豪气。对军政委马天生这个人物描写得也到位,在“文革”中这样的人物简直比比皆是,是时代的产物,尽管有错误,仍不失为一个正直的人,严于律己,从他身上体现出特殊的政治环境对人的异化,这个人物非常可信。
类似李云龙在南京军事学院的事情,虽然也有人写过,但这本书中李云龙和他的战友们的表现,刘伯承批评李云龙、丁伟,给人的印象都极深。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李云龙和国民党的战将楚云飞的关系。他们作为对手在战场上厮杀了半辈子,特别是在淮海战场上。他们虽然是对手,但他们身上流淌的却是炎黄子孙、中国军人的热血,一旦我们民族的尊严受到挑战、国家面临分裂的危险时,像李云龙和楚云飞这样的优秀军人仍然会像当年在抗日战场上那样,为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浴血疆场。小说的结尾是感人至深的,楚云飞对李云龙的悼念对整部小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表现的是意识形态观点不同的两支军队之间,一个优秀军人向另一个优秀军人表示最大的敬意。这实际上把当年许多人共同的悲痛、惋惜和追忆,具体化为对一个军人的悼念,耐人回味,启人深思。
总之,我认为《亮剑》讴歌了一群优秀的中国军人的战斗历程,书中刻画的是英雄群体,他们代表的是我们民族的魂。我真诚地希望广大青年读者认真读一读这本书。
(《亮剑》都梁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人民日报》 (2000年08月26日第六版)
《亮剑》目录
来源:http://fifan.nease.net/vritual/lianjian/http://fifan.nease.net/vritual/lianjia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