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key-E 发表于 2005-1-30 21:42:20

王海鸰《牵手》后又一力作:中国式离婚

http://image2.sina.com.cn/book/nzt/1093517918_lihun/U21P112T21D1373F370DT20040826185943.jpg
 
      《中国式离婚》是一次对中国人婚姻状态的深度探访,讲述的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婚姻问题。本书深刻剖析了三对夫妻的情感和他们各自在婚姻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揭示了在婚姻契约下的夫妻之间的三种背叛: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通过一个普通家庭走向离婚的发展轨迹,放大了婚姻生活的不和谐、不宽容、不理性所带来的伤害与疼痛,从而引发人们对婚姻的容忍、信任与责任的思考。

monkey-E 发表于 2005-1-30 21:43:30

王海翎解剖《中国式离婚》没有第三者婚姻一样脆弱

作者:北京晨报

------------------------------------------------------------------------------

  当斯文娇小的王海翎跟记者聊起她的新作《中国式离婚》时,一点也看不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咄咄气势。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即将在北京台播出,《牵手》之后蛰伏四年的她这回将带来什么婚姻启示录呢?

  一个自我忽视的女人

  记者:在《牵手》和《不嫁则已》中,婚姻的失败与男人有很大关系,但《中国式离婚》却归咎于女人,为什么?

  王海翎:这是一个因为“望夫成龙”造成婚姻失败的故事。蒋雯丽和陈道明扮演的夫妻状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女人希望夫贵妻荣,并为此殚精竭虑地推动丈夫升迁、发展,可是一旦夫贵之后,她却开始惶恐不安,于是不停地折磨自己和丈夫。所以,女人对自我的忽视是造成婚变的重要原因。

  记:在《牵手》和《不嫁则已》中,第三者插足是导致婚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部《中国式离婚》里,我们却没有看到一个第三者,您似乎在回避外遇的问题。

  王:是的,第三者是婚姻的杀手之一,但是婚姻破裂的根本并不是那些能够一眼看透的外因造成的,更多时候是因为男女的性别和社会角色的差异。按照“男才女貌”的传统心理,人到中年,男人成就斐然,优势越来越明显,女人因为青春不再而失去天然的吸引力。当双方距离彼此的要求越来越远时,婚姻双方的平衡几乎不可避免地会被打破。我为什么不让第三者进入这个故事,就是想打破一些人的侥幸心理:没有第三者的婚姻一样会很脆弱。

  一个向上走的女人

  记:您对婚姻的态度是灰色的吗?

  王:我一直都是积极的,其实在《牵手》和《不嫁则已》中,我都强调了女人必须独立、发展的问题。如果一个女人在变老的同时,内在的魅力和修养也在丰富和变化,那么她就会是一个向上走的女人,即便失去了婚姻,她至少还有自己,比如这部戏中的肖莉,我就很欣赏她这一点。

  记:剧中的刘东北虽然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但是他很能说出一针见血的“高论”,您是不是通过他想表达对婚姻的看法?

  王:对。在我的不少作品中,都会有这样一位“代言人”,像《牵手》中的唐马、《不嫁则已》中的沈平,他们是剧中的“边缘人物”,但却能说出一些带点刺痛感的真理,这样的话正面人物却不便说出,所以他们就代替我打一些尖锐的“擦边球”。(田小满)

monkey-E 发表于 2005-1-30 21:44:42

王海鸰:《中国式离婚》不结婚的人更要看

作者:北京青年报
--------------------------------------------------------------------------------

  在电视剧即将播映的同时,小说《中国式离婚》也同步推出。曾写出《牵手》、《不嫁则已》、《爱你没商量》等一系列反映中国家庭悲欢离合故事的女作家王海鸰再度“出手”,只是“目标”更加明确,锁定中年情感危机的人群。

  这部被称为“现代版《围城》”的小说,以白描的方式描述了三对夫妻在婚姻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放大了中国人婚姻生活带来的伤害与痛苦,还把它们“归纳”为三种背叛:心的背叛、身的背叛和身心的背叛。初读过后,使人对婚姻有一种灰暗的感觉。对此,作家王海鸰却认为,书中描述的婚姻状况在现实生活中太普遍了,因此她建议这部书“结婚的人要看,不结婚的人更要看;幸福的人要看,不幸福的人更要看———这是为了引发人们对婚姻的容忍、信任与责任的思考。”

  从《牵手》开始,王海鸰的作品就与电视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更是独创了一种方式,即先为电视剧构思一个剧本再“改写”成小说。这位年过五十的作家对电视剧这个年轻的艺术形式充满了好奇。在她眼中,写小说、剧本、话剧、电影,这些不同门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电视屏幕很严酷,对作家来讲充满了挑战,很刺激!曾经有人劝我少写点电视剧,说作家‘触电’容易‘把手写坏’了,可在我看来,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当初《牵手》不仅观众爱看,小说也创下了印刷26万册的佳绩,证明作家完全可以‘双丰收’,其实,现在的影视作品中缺的不是戏剧,而是文学!”(王岩)

monkey-E 发表于 2005-1-30 21:45:51

《中国式离婚》热播 王海鸰:婚姻需要大智慧

作者:北京日报
--------------------------------------------------------------------------------

  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热播,从《牵手》开始到《中国式离婚》,编剧王海一路描绘婚姻的困惑,然而作为一个女作家,她的笔却总是直指婚姻中的女人,而男人则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理解、包容甚至同情,同样让人不明就里。周日下午阳光明媚,落地窗外满目青绿,王海鸰淡妆端坐,在家中接受了采访,以一个作家且婚姻专家的口吻欣然解答记者的种种疑惑。

  记者:当年引起轰动的《牵手》中您提出婚姻问题,《中国式离婚》似乎让观众看到了婚姻的殊途同归。虽然身为女性,您的立场往往更偏向于男人,对吗?

  王海鸰:不尽然,确实有一部分观众看过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但身为作者,我只是把自己感受、观察到的生活状态通过文字传递出来,没有立场的偏倚,观众看后的结论是我不能掌控的。1000个人有1000种婚姻,大家看到的东西也不尽相同,有人看到了绝望,有人看到了启发,有人把它当成镜子。当然,我也可以写一个花心男人如何让他原本幸福的婚姻走向崩溃,但那对我来说是不可掌握的,所以,我始终把作品的重心放在女性身上。

  记者:《牵手》的结尾,钟锐和晓雪终于领悟了婚姻中男女要共同进步,明天是美好的。而《中国式离婚》似乎是在以愈加生动的细节呈现出理想婚姻的不复存在以及现实婚姻的无可挽回,这是您的初衷吗?

  王海鸰:《中国式离婚》我写了一个望夫成龙的状态。古往今来“男才女貌”的大社会观使之成为女人的主流心态,本来无可非议。但我觉得任何要求都要有度,无度就会导致婚姻反目,这是我观察到的状态,我想写出来。开放式的结尾没有必然的结局,我希望用形式上的不确定让大家注意到,林小枫觉醒了,宋建平也惭愧,婚姻双方都意识到在婚姻中的失误。离婚还可以复婚,无所谓绝望,我的初衷则是希望观众看到更深一层的内涵,婚姻需要一种大智慧,需要糊涂。

  记者:您借刘东北的口概括出婚姻的三种状态,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借林小枫父母的婚姻揭示宽容、妥协才能维系婚姻,也就是您所说的糊涂,对吗?

  王海鸰:我坚信婚姻没有解决之道,成事在人,无论什么生活形式都可能幸福或者不幸,关键是看人对生活的把握。《中国式离婚》里的刘东北,《牵手》里的谭马,《不嫁则已》里的沈平,他们说出了我对生活最极致的看法,一夫一妻制,一生只爱一个人我都觉得事实做不到。我创造这些遭到社会道德批判的人是想通过他们的口说出一号人物不能说出口的真理。一部作品如果不能把作者的看法说出来一定力度不够,但我也并非为力度而力度,只不过想一吐而快。

monkey-E 发表于 2005-1-30 21:48:21

作家王海鸰作客新浪谈《中国式离婚》实录(上)

来源:新浪读书

http://image2.sina.com.cn/book/upload/20040916/19/1095326730/images/Book/upload/2004-09-16/U19DT20040916172201.jpg

  作家王海鸰于9月16日15时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谈新作《中国式离婚》,与网友交流创作体会。

   主持人 :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在今天下午请到了著名作家王海鸰女士来到新浪网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欢迎你,网友也非常欢迎你,等待你的到来。

   王海鸰 : 谢谢。

   主持人 : 您平时上网吗?

   王海鸰 : 平时不上网,到网上只是发稿子。

   主持人 : 您平时获得信息通过什么渠道?

   王海鸰 : 还是报纸。

   主持人 :王女士的作品非常引人关注,所以今天我们把她请来谈新作《中国式离婚》。网友也留了很多的问题,有谈作品的,也有咨询的,可见婚姻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关于爱情、关于婚姻,网友们都有很多话要说,王女士也有很多独到的体会跟我们分享。非常欢迎你来作客。

   王海鸰 : 谢谢。

   主持人 : 在我身边有一位记者朋友。

   李冰 : 我是《信报》文化对话栏目的主持。

   主持人 : 非常欢迎你,有一位美女坐在身边,我感觉很有底气。

   我们先说《中国式离婚》通过故事的形式揭示了中国很多现象,大家都想问您如何想到写这样一本书,在准备的过程中自己是怎样考虑的?

   王海鸰 : 是这样的,制片方找我写一个关于离婚方面题材的东西,我一般接这个东西的时候,要看你这个东西我这个地里能不能种得出来,你如果找我写官场、写经济,我这个地里面种不出菜来,你如果说写家庭、写离婚这是我比较擅长的。后来我一想,婚姻这个事情,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百姓都涉及这个话题,而且又是我擅长的领域。

   为什么选这个角度,我觉得你的问题应该是这样的。离婚很多,为什么选这个角度,我觉得是一个“正面强攻”的角度,没有非常意外的事情,没有离奇的情节,是一个主流的状态,我觉得是男女婚姻当中、尤其对女人来讲是主流的心态——从嫁的时候就想嫁得好,社会地位决定的男才女貌,男人一定要好,女人选完了男人以后,选完了又想夫贵妻荣。我觉得这个有一个度,什么欲望过了就有什么灾难,我个人观察觉得这是一种主流的状态,我很想把这个写出来,而不是写一种其它边缘的。它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你能从其中看到自己,就作为一个坐标摆在这儿,如果不对就绕开走。

   主持人 : 镜子的作用,很多人都喜欢你写的这面镜子,有很多的反馈,包括书和电视。您觉得您的目的性达到了多少?

   王海鸰 : 我现在没有做这个统计,至少我目前的感觉大家注意到了,而且共鸣了,这个是最重要的。因为一个作品,我希望它不光是消遣,如果只是好看的故事,每天晚上一顿精神的盛宴完了就完了。我希望它是作为一个话题讲出来,它是我们生活中来的,每一个发故事的人都是我们周围的人,你感觉到周围很多人都是这样,如果是这样的话,至少我觉得这个作品目前能够引起共鸣,这是我最欣慰的。

   就像你说的正作用和负作用占百分之多少我没法统计,但是我觉得大家关注了就够了。

   主持人 :作为一个记者也是读者,我们听听李冰的看法。

   李冰 : 我觉得这个书名叫《中国式离婚》,陈道明说,他理解的男人公就是想离离不了,你觉得这是什么情况?

   王海鸰 : 这是一种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比如前不久我们讨论婚前AA制这种财产公证是否伤感情,可是这在西方已经由来已久。我觉得在西方有很多理性的东西,西方是先小人后君子,我们是先君子后小人。我们想的是结婚的时候可好了,在一块过吧,结婚的时候就想白头偕老,谁想离婚的事?我想这个都是不确定的事,你一想到可能会分手,提前未雨绸缪,按照我们习惯的中国式的思维,就是先君子后小人,由于刚开始抱着这样的期望,离婚的时候就不接受,就会打的非常痛苦。

  尤其是当女人作出了所谓很大牺牲的时候,越发会这样。因为我们传统的定位是男才女貌,女人为男人的才、为他的这个地位,为他在家里谋福利要做出很多的努力,距离拉开之后,她的失落很容易产生。

   主持人 : 你刚才谈到的付出,或者说社会上可能有一种普遍的观点,倾向于同情女性,同情较弱的一方,于是社会上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女性的依赖性给男人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王海鸰 : 压力,男人很不容易,女人也很不容易。前几天中国妇女杂志社一个编辑说,我们女人已经很不容易了,为什么还要这样来写?我觉得正因为女人不容易,我跟她讲男人很不容易,男人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他只能做强人,女人还好,有两条路,可以做贤妻良母,还可以做女强人,双方都要体谅对方。我后来说正因为女人确实不易,所以我才站在女人的角度上替她描绘了这种心态,替她作出了刚才说的一面镜子也罢,提醒也罢,我觉得是一种提醒。

   就是说你同情的方式不一样,你一味去安慰她、去抚慰她,不如大呼一声,各有不同的方式,大呼一声也是提醒。

   网友:你是作为一个女性的角度,我觉得从男人的角度想问题,或者说想到了男人身上种种不易,替他们着想,请问作者,你觉得自己对于男人的了解是超过于女性,还是说因为你太了解女性了,所以才这样写?

   王海鸰 : 我当然是更了解女性,我曾经写一本小说《大校的女儿》的时候,我几乎就停滞写不下去了,后来跟朋友打电话,我就不知道怎么办,我就不了解男人心理怎么想,他说你不了解就白描,我就白描,我就写这个事,我避开写他的心理,我不了解他,我只了解女人,其实这是一个女人视角的东西。

   主持人 : 现在呢?

   王海鸰 : 是。还是女人的视角。

   网友:其实看完《中国式离婚》,我反而更同情林小枫,我觉得这段婚姻失败的原因是宋建平对婚姻的冷漠和不关心。

   主持人 : 你怎么看?

   王海鸰 : 我认为只要是婚姻失败,就是双方的失败,双方都有责任。就算是男人花心,有外遇,女人是不是你的吸引力不够了,还是有问题,如果你的吸引力自始至终保持的话,他不会离开你。

   所以我觉得在婚姻当中,只要失败都是双方的失败,没有说一方胜一方败,都是双方的原因。

   李冰 : 我有一个问题,刚才说那个情节,我看到林小枫发疯似的打电话给宋建平,他就不接,她想他有外遇什么的,假如现在这种状况,要挽回怎么办?大家认为她很不理智了,旁观者要给她一个理智的劝告应该怎么做?

   王海鸰 : 婚前要睁大眼,婚后要闭着眼,结婚前要睁大眼、要选对了,选对了是前提,两个人要有磨合的基础——选都选错了,怎么磨合?婚后就得半闭着,有些事看见了装看不见,模糊着来,不能事事叫真,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句话经历了历史的淘洗,始终都有生命力,我觉得它是有它的道理的。婚姻我觉得需要糊涂,需要模糊,需要不知道。

   李冰 : 是需要假装不知道?

   王海鸰 : 不是假装不知道,可以不在意,假如你认为你选择是对的话,这个是前提的,我为什么说婚前睁大眼,婚后闭着眼就是这个道理。

   李冰 : 就像沙子一样,越使劲攥就攥的越少。

   王海鸰 : 这个说法我也听说过。

   主持人 : 我记得您这个说法,我觉得应该做猫头鹰吗?婚前应该是睁着眼睛的,婚后是那种状态,或者是婚后是猫头鹰的状态,婚后要做青蛙,睁着大的眼睛,开玩笑。

   我们从刚才这些问题中,我感觉您现在就像婚姻爱情的咨询师?

   王海鸰 : 我这两天也被人强架到这个地位上了,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

   李冰 : 是不是合格的咨询师呢?

   王海鸰 :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问题能问倒我,因为已经提了无数的问题了,各不相同,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

   比方说有一个读者就说,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说她的老公总是给她一些惊喜,她老公挣钱也不多,才貌也一般,但是在很多日子给她一些惊喜,总让她想不到,所有人羡慕她,她也为这份惊喜感到完满。但是有一天她看到了一本书叫《怎么哄老婆关心》,她丈夫所做的一切都出自这本书,怎么讨老婆开心,后来她就问我,我说这多好,有一个肯为你努力的丈夫,既然你说他不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他在情场上他也不是一个天生的情种,他为了你,先天不足后天补,能为你做到这个地位,你还要挑剔,是不是显得没有道理?

   这里反映一个什么道理,人总是想好了又好,就是说欲望无度,这是婚姻最大的杀手。模糊着来就是这个道理。

   主持人 : 模糊的笑脸。这个老公真的不容易,为了爱去学习,这种学习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

   王海鸰 : 不光是精神,而且是学到了,没告诉你是学来的,何必是原创的。这没道理。

   李冰 : 是出于爱,不是出于骗。

   王海鸰 : 当然了,做丈夫也是需要学习的,谁天生就是一个丈夫呢?都是从幼稚到成熟。

   主持人 : 得把这个书的招学到,把书扔掉。

   王海鸰 : 得把书背下来(笑)。

   主持人 : 各位网友,现在作客的是著名作家王海鸰。有很多的网友提的是婚姻和爱情中很多具体的问题。我们今天请王女士来不是把她作为婚恋的专家做咨询的,也有一些谈作品和创作方面的问题一起交流。

   网友:我看了《中国式离婚》的电视剧,很喜欢这个片子,陈道明的表演非常的到位,很有味道,这个作品是为他量身订做的吗?

   网友:这不可能是转为某一个演员写的,作家写作是为了故事中的人,不是为了某一个人。

   主持人 : 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应该是这样的,您觉得如何?你想对电视剧的演员的表演做一下什么样的评价呢?

   王海鸰 : 电视剧是一个集体的创作,编导、化妆服、灯光,哪一环有问题就会往下掉分,编剧需要好演员,这个作品开始一出来是写公务员的戏,陈道明看了以后很喜欢这个片子,但是他刚演的都是写公务员的,他希望能不能改一个医生,我觉得这个要求不过分,我深信陈道明能把这个作品演好,这种改动是值得的,不是量身订做,而是为他做了一些改动,是改了一个职业。

   他有一句话打动我,我觉得那个小公务员和那个小公务员是不一样的,你想我刚演完语文老师,又演数学老师,这个是很难的。我想是,既然我能够做到,我就来做。

   网友:主要的两位演员对这剧的理解应该是他们的。我相信5千万家庭中,超过80%都存在着夫妻间的矛盾,但出现第三者的概率绝不能跟它相比,将婚姻失败归结于外部的因素,包括平常说的审美疲劳都是借口。

   主持人 : 您觉得他们真正理解了您的意思吗?

   王海鸰 : 外界原因是因不是果,你如果是一个没有缝的鸡蛋苍蝇叮不上去。毛主席说的好,鸡蛋和石头就是那个关系,最终的变化还是自身的原因。就是说你现在结了婚有一个美女进攻,能够把你拿下,就说明你的婚姻还是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谁也拿不下。

   网友:这样的婚姻是不存在的,没有问题的婚姻太理想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总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主持人 : 您理解这个吗?

   王海鸰 : 这位网友肯定是男性,这个探讨很深了。从生理学上讲,我认为一个人一生只爱一个人是几乎没有可能的,这就我说的新的背叛的问题,一个人一生肯定在心上会背叛他的爱人,要走火,要有临时冲动的时候,这是绝对的。怎么办?

   人与人是不同的,有的人是比较自律,有他的道德底线,他就会做到走火归走火,我只限于心理的走火,我不会行动,有的人就会立刻付于行动,那就不一样了。

   这位网友肯定是男性的网友,远远离开河,或者不穿鞋,但是人间很多美好的风景他也见不着也怪可惜的,他所谓的河不就是美女嘛,你见到美女就把头一扭?累不累?这不可取。

   李冰 : 您以前说过考虑婚姻以外的因素很多,现在的年轻人往往注重婚姻的本质,你认为婚姻的本质是什么呢?有人说早晚有一天婚姻会解体,会不存在,您怎么看呢?

   王海鸰 : 我好像没说过过去的人和现在的人有这种差别,我认为过去的人和现在的人性的差别微乎其微,这就是所有的文学作品,不管是外国,还是古代的,在今天能够打动我们的道理,人性变化几乎很少,就是在过去,包括在今天,我们讲女人不讲男人,女人选择男性的时候,别看她说要找心心相印的,性格相投的,但是她有大的框定的范围,比如说我在三上,我找四,四的硬件比较符合她的要求。大学,有车,有房之后,再找心心相印的,她不会找一个清洁工跟他心心相印,今天的女孩更是,不是说不注重外在的,她注意,就是在大的范围之后做一个小的选择,先框定一个硬件再说软件。

   李冰 : 您说婚姻会消失,会瓦解吗?

   王海鸰 : 我觉得应该会,在历史上一夫一妻制,是诸多不完美男女性关系中、不完美中相对完美的,它出现的时间不长,按照这个观点来讲,它是一个阶段,为什么总是闹来闹去?因为它总是不完美,包括人的喜新厌旧。但是目前来讲,一夫一妻制的时候,正作用会大于负作用。当然这个话过于武断,但是我是从历史的角度讲。

   而且我觉得人婚姻的悲剧、最根本的悲剧是源自于男女的性别,男的定位是什么?就是才,女的定位就是貌,男的才不仅是定位的财。

   主持人 : 还要加一个才华?

   王海鸰 : 所谓的才华要转换成形态才值钱的,你空有一肚子的财富,你对社会没有贡献,你不是也等于没有财吗?对于男人来讲,他年龄的不断的增长,他的这种财会越来越稳定,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貌会蒸蒸日下,这就造成了很多婚姻有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这虽然有不同的演绎,但是根的起源我觉得在这里。

   李冰 : 没有办法避免?

   王海鸰 : 有啊。所以我为什么作品有时候写的比较不留情,比较透彻,就是希望大家看到这一些之后,不要抱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相爱了,就像琼瑶的小说一样,没有任何的瑕疵,是不可能的,要允许它有瑕疵,你要有度量——一种是真有度量,一种是装糊涂,比如说你看到了对方的差异,对方有了小小的瑕疵,能原谅它,我觉得婚姻就会好。

   所以这一系列,我觉得是把生活中的一些东西脱出来,无所谓解剖——我也没有这个能力,就是把我看到的说出来,一些本质性的东西,让大家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和规范。

   网友:男人结婚后往往认为任务完成了,很少再有婚前的体贴,女人对婚姻很细腻,一旦体会不到细腻,她们的过激是很让人理解的。宋建平在这部戏最后也没有理解到这一点。

   网友:很喜欢你的作品。

   网友:我还没有结婚,就身心疲惫了。

   主持人 : 所有这种对婚姻的感悟,每个人都有一大堆说不完的话,表象的东西比较多,根源的东西比较少?

   您觉得在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你可以预计到这部作品可以震撼人的心灵是这样吗?

   王海鸰 : 我的每部作品都是希望能达到,我希望能达到这种高度,但是能不能达到的决定性因素非常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东西,现在你看我们传播的范围,过去光是平面的文字,现在还有电视,有各种各样的东西,电视你拍得好不好也很重要,对你传递你这种思想都很重要。但是我觉得这个电视剧包括这帮演员,不光是这两位比较优秀的演员,我觉得比较奇怪还有一些其他的演员,我是搞话剧的,我对表演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人不漂亮,但是就是有台缘,那张脸就是让大家喜欢,这两张脸都是大家爱看的。

   把我的作品的内涵在某种最大程度上的、或者是提升的传达给了观众,不可否认地电视是最强势的媒体。

   网友:您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历过怎样的心理变化?

   主持人 : 在写的时候有没有碰到困难写不下去了,现在回头看那个情节处理和某个情节处理得自己不是很满意?

   王海鸰 : 这个东西基本上是一气呵成,一气呵成就是说,其实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个肖莉,她和林小枫是一个反衬,她们的命运很不相同,也许这个肖莉的人物,如果说遗憾,我把这个人物写匆忙了。

   肖莉这个人就是我们生活当中的女人,我觉得非常有典型性,有缺点,但是也非常的可爱。

   主持人 : 回过头来说,包括我在内,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觉得感兴趣,你可能也回答过很多这样的问题,离婚没问题,“中国式”想表达的是什么?

   王海鸰 : 就是这种中西方的文艺差异,由于这种差异造成的婚姻状态的差别,想表达这个。

   网友:您关注过中外的婚姻吗?那种情况这两种差异和文化碰撞到一起了,又延伸出第三种特别的味道,你对这方面有所了解吗?

   王海鸰 : 那就是间接的了解,也是经过别人取舍的了解,我觉得还是有差别的,要没有差别,我觉得中国式就无从体现,那就是世界式的了。

   主持人 :下本书写世界式的婚姻?

   王海鸰 : 世界式离婚(笑)。

[ 本贴由 monkey-EB 于 2005-1-3021:50 最后编辑 ]

monkey-E 发表于 2005-1-30 21:52:55

作家王海鸰作客新浪谈《中国式离婚》实录(下)

http://image2.sina.com.cn/book/upload/20040916/19/1095328919/images/Book/upload/2004-09-16/U19DT20040916175726.jpg

主持人 : 我从网友的留言中可以看出来,简单归纳一下,很多人结婚了、看了书感悟很深,很多人没结婚,包括看电视、看作品有恐惧感,这种情况你怎么看?如何对待这种恐惧感,如何去面对?

   王海鸰 : 我今天看到一本关于这本书的书评,是一个叫陈桐的作者写的,我不知道这人是谁,我很感谢他,作品是感性的,他说如果这本书假如它想提醒别人什么的话,它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对这种为了婚姻、为了家庭、为了丈夫不顾一切的女人的付出,提醒她,你作出了这种选择,你就要有相对应的心态,你要没有相对应的心态,这个婚姻就是一场危险的旅程。我觉得这个非常之对,就是说这都是你选择的,那么你选择的结果出来了之后,你又不肯接受的话,婚姻就是悲剧了,既然你选择了,就要选择这种之后所产生后果的相对应的心态。

   主持人 : 网上有好多篇幅特别长的给您的留言,你待会做完访谈可以看一下。有很多条,关于网友很多的感悟,包括关于自己的事情,甚至有的网友在提问的时候在讲自己的经历。

   网友:您结婚了吗?

   王海鸰 : 天哪,还不结婚就结不了了,就没人要了,结了,孩子都上高中了。

   李冰 : 你理解美满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

   王海鸰 : 我觉得美满婚姻的样子也不像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婚姻是相同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同,婚姻各有各的形态,就是要看合不合适。比方说甲和乙特别不好,甲和丙就可能特别好,这里面没有好与坏,就是合不合适。

   主持人 : 王老师现在已经成为了婚恋问题上大家特别爱咨询的专家。

   网友:您何以写的入木三分?是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还是比一般人没有的更敏感的感触?

   王海鸰 : 这就说到创作的问题,一个作者总有他擅长的领域,至于怎么说擅长,也讲不清楚。比方说莫言,比如说贾平凹,他们写农村的作品写的非常好,虽然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他写农村的事情就比写城市的比较好。我还知道一个作家出身在军队,只下过两年乡,还是写农村比较好。

   虽然我也当过兵,我对军队比较了解,可真让我写官场,写军队大规模的东西,我不行,谁找我写警匪,我写不了,像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等我写不了。我只能写这部分的东西,跟性别有关,这个东西是上帝让我就这样了。

   主持人 : 您原来是解放军学院第一届同学,那一届学生里面大腕还不止您一个?

   王海鸰 : 当时我们的领军的人物是李存葆和莫言。那时候李存葆上火车就不带要票的,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现在已经过去了。

   主持人 : 现在和他们有联系吗?

   王海鸰 : 有联系。

   主持人 : 会有关于作品的交流吗?

   王海鸰 : 作者和作者之间都是神交,都是看彼此的作品,都是一种心领神会——他进步了,他这样了。我所知道的大家每天在写,反正是我每天在写,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

   李冰 : 从什么时候开始?

   王海鸰 : 早晨7点半写到下午一点,然后翻书看报,晚上游泳。

   主持人 : 有休假吗?

   王海鸰 : 没有,除非完成了一个活之后,可能会休息几天。有报纸说到这个问题,他问我写小说和写电视剧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我说写小说是从容的、自由的,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这是状态的不同。心态的不同就是说小说可以完整表达自己,电视剧要考虑到投资方,要考虑到演员,受很多的限制,状态就是小说从容,电视剧不行。我现在知道影视公司管电视剧本叫项目,项目在我的印象之中是一栋高楼、桥梁什么的,感觉一帮人在等这个项目,压力非常之大,反正我现在的睡眠晚上要靠两片安定,各种口服液才能睡个半饱。

   李冰 : 现在更愿意写小说,还是电视剧?是电视剧让您现在大红大紫?

   王海鸰 : 今天也有人问我,我说电视剧是一个新生事物,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非常之大,带来的机遇也非常之大,对我来说是凝合力,这是不得不承认的,可是有一点,你本就是名利场上的人,你的名不被人所知,本身就是失败,这没有什么可回避的。电视剧来了,你能够驾驭它,你能够通过你电视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传递出去,为什么要拒绝呢?我没有必要拒绝。倘若没有这种诱惑,我会选择写小说,它比较自由。

   主持人 : 您说的非常的实在,最开始把剧本改编成小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王海鸰 : 是《爱你没商量》,是和王朔一起,我觉得他是比较有先见之明和商业头脑的一个人。接下来我做了一部《大校的女儿》是写的小说,我觉得可以静下心来写一写了,我就静下心来写了《大校的女儿》,这是基于我10年的积累。因为小说是可以更让我尽情表达的一种方式,所以我就选择了先写小说。当然写完了这个之后,又开始先写电视剧,有一个好处,就是比较经济,写完了电视剧,他们在拍,我在改小说,改完了之后,他们拍完了,把书也带起来,书一定要承认这个现实,要带。

   主持人 :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觉得不太舒服?

   王海鸰 : 有。

   主持人 : 跟刚开始先以小说的形式创作肯定有差异?

   王海鸰 : 这两种文体的转变是痛苦的,但不是不可逾越的。我每当写完一个剧本的时候,改成小说的时候,我会拿很多百看不厌的小说反复看,找到那种感觉。《中国式离婚》的第一章我写了20多天,你想一个20集电视剧本三个月,但是这个第一章我写了20多天,就是这种转换,转换过来就好了。我如果写完小说就写剧本了,我就把自己的剧本抱过来看,我不知道翻译怎么样,反正脑子里面肯定要做一个先腾空再进入的过程,有点像电脑。

   李冰 : 能不能透露一下,电视剧改小说的时候,都看哪些人的小说呢?

   王海鸰 : 钱钟书、张爱玲、老舍,而且我还喜欢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等等。

   网友:我没有看过电视剧,是在网上看连载,您能用简单的话描述一下《中国式离婚》的结局,别说太详细。

  主持人 : 因为我们的读书频道还没有连载结束。

   王海鸰 : 简单的结局,这位网友肯定想知道他们离了还是没有离,但是事实上我恰恰不想让读者把这个注意力放在这个方面,他就是离了也可能复婚,结了也可能离。我想让读者注意到内在的提升,剧中的两个人都看到了自己的问题,这就达到了我的目的了,他们两认识到了我应该是怎么样,他在前一段婚姻犯了什么错误,所以我不想让读者把注意力放在表面的离和合上,离了也可以合的,合了也可以离的。

   主持人 : 您可以写一本叫《中国式复婚》。您了解这种情况多吗?

   王海鸰 : 我觉得如果是当初一赌气、缘分没有尽的话,夫妻到最后就是一种习惯——就像你家保姆用长了就不想换。爱情在婚姻当中的作用只在婚前,婚姻不是靠爱情来支撑的。

   主持人 : 刚才谈了半天的作品包括改编的过程。现在回到《中国式离婚》上。

   网友:你顺否同意婚姻是顺其自然?

   主持人 : 顺其自然和模糊的概念可以等同起来吗?

   王海鸰 : 顺其自然不等于放任自流,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行,我也是,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我想骂你就骂你,我想追问你同哪个女的通电话,你就得告诉我,这也叫顺其自然。在婚姻当中,永远鼓励着,夸着对方是好的。安徒生有个童话叫《老头子总是对的》,里面有个老太太就是,老头子说什么她都称赞,这个老太太是一个真糊涂,她就幸福,糊涂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幸福的。再有就是装糊涂,这是一种大智慧——为什么有些人说凡是婚恋专家他的婚姻都不幸福,因为他太明白了。人也可以明白,但是不能太明白,你处在明白的状态,又没有大智慧也不行,驾驭不了自己也不行。

网友:这么多人在这儿发表感想,中国人现在的情感生活究竟是怎么了,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大家一直都处在这种混沌之中。

   王海鸰 : 不是现在怎么了,是一直这个问题就在,不过现在的传媒方式多了,把它更大限度给大家展示出来了而已。我刚才说这是什么领域,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百姓都要涉及的一个共通的领域。

   网友:我也写婚恋的,我的作品是《冤家》与你的作品发表在同一期,您看到了吗?希望你休息好,保持健康,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王海鸰 : 谢谢。

   主持人 : 你和包括电视剧的影迷、读者有直接的交流吗?

   王海鸰 : 直接是指什么?

   主持人 : 就像现在,你可以问他们问题,他们的反馈就出来。

   王海鸰 : 我代表别人问他们一个问题好吗?有一个读者跟我咨询了一个事情,她说我觉得我的老公老是爱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撒谎,比方说他买了一件外套300件钱,回来告诉她是80块钱,后来她在购物小票上发现了是300块钱。还有一个例子是,有一天她在路上碰见老公在外面走,问他干吗,他说说公司放假,出去走走,结果一个电话打过来,老板叫他回公司。他总是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撒谎,所以这位女士心里面觉得很不踏实,问我怎么办?我就问网友,她怎么办?我当时是做了回答的,我看我的回答是不是跟网友不谋而合。撒谎就是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不是大事上。

   主持人 : 看看网友们怎么办?您刚才每一次的言论都引起了网友很多的回忆和感想,包括质疑。

   网友:按照您这样说法你就太悲哀了,怪不得那么多现在都不相信婚姻了。

   主持人 : 这位网友觉得不应该这样想婚姻,让人失去希望。

   王海鸰 : 哪样想?

   主持人 : 像您想得这么明白?

   王海鸰 : 你要比我更明白一点,不就充满希望了吗?我这个阶段最不好,又没完全明白,又不糊涂,你比我高明一些,你就进入一个幸福的境地。

   网友:王老师,中国的婆媳关系、还有城市媳妇、农村女婿,这些题材也很值得写。

   王海鸰 : 我也觉得值得写,也许将来会写,谢谢。

   主持人 : 讨论了半天,都是我爱你,你不爱我这样的问题。无爱的婚姻您是怎么看的?

   王海鸰 : 其实《中国式离婚》很大部分在写无爱婚姻,前一段时间讲离婚率高,这也不见得就是坏事,与其保持着低质量婚姻的状态存在,不如当离则离,我觉得无爱的婚姻,如果无折磨,倒可以保存,但是相互要是形成了折磨对方的话我觉得趁早解体。

   李冰 : 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有爱不结婚,同居,这种现象很普遍。虽然有很多人结婚了也会受到伤害,但是还是要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婚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体,您更看好有爱不结婚,同居,还是要结婚?

   王海鸰 : 同居有很大的好处,也有很大的弊病,尤其对女性来讲,对她结婚生孩子来讲,如果你抱定一生不要孩子这也可以。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可以美好的,也可以不美好,关键是个人的把握。就像现在的人文环境很宽容,我容忍你同居不结婚,过去同居当流氓抓起来,现在不是了,只要这种行为不违法,大家已经宽容到了很大的程度了。你刚才讲的问题有很多具体的情况,倘若这个人就是独身主义者,但是我们两个人互通有无过着,也没什么不可以。可女孩子要想着未来,如果你能接受这种生活方式就不结,你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准备,到你40、50岁的时候你还是一个人的话,你能不能接受?能就这样走下去,不能早作打算。我接触的女孩子表面上都嘴硬,还是要结婚的。

   主持人 : 刚才您的问题,给您说一说网友的答案。

   网友:撒谎有两种,一种是爱,一种是背叛。

   网友:要是我的话就装糊涂,就是这样了,只要她不是真心欺骗你。

   主持人 : 您觉得呢?

   王海鸰 : 我跟这个读者讲了一下我的心理过程,我看着她举第一个例子,我第一反应是这个丈夫在攒私房钱,300块钱的衣服说成80。但是我看到第二个例子就否定了我的判断,为什么?我说他会不会是太怕你了,你是不是太厉害了,他买了300块金钱的衣服怕你嫌贵,他上班的时候闲转,他怕你说他在单位无关紧要。他在这些小事上撒谎的话,你要看一下自己管的事是不是太多。当时提这个问题,我说这都是一面之词,让我从一面之词做一个双方的判断,很容易误导。这是我的回答,我说你检查自己是不是管的太多了,太厉害了,让男的怕你了,就像小孩子撒谎一样,他是惧怕家长,他只有一个例子,我就会觉得男的在攒私房钱,但是有两个例子。

   主持人 : 你想到了吗?

   李冰 : 我想到了。

   主持人 : 我觉得他只是在撒谎。我觉得他有问题在撒谎是一种背叛或者是什么原因。

   王海鸰 : 没这么严重,他300块钱说成80块钱,第一反应就是攒私房钱,也许是给情人,但是220块钱给情人,她要吗?

   主持人 : 积少成多?

   王海鸰 : 在这样的监督下,积不了多。

   主持人 : 我觉得你回答这个问题,什么事情在考虑的问题,包括在婚姻的时候,包括人与人交往的时候,不是从自己出发,而是要多想想自己。任何事情都没有单方面的。

   很多网友都在讨论林小枫和宋建平,他们认为这两个人的问题就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主持人 : 很希望还有时间再探讨这个问题,但是已经到时间了,我们的访谈就要结束了,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在线参与,看得出来你们对王海鸰作品的喜爱和关注,包括王老师你写这个作品的题材确实太能打动人了,或者是引起共鸣了。有非常多的网友在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非常感谢您来这里作客。

   王海鸰 : 我也谢谢这么多热情的网友。

   主持人 : 希望这个聊天能让你休息一下。

   网友:其实上网聊天是一种放松的状态,希望你来聊聊天,多放松一下。

   王海鸰 : 谢谢。

   主持人 : 同样非常感谢李冰。

   李冰 : 谢谢。

   主持人 : 这次访谈就到这儿,各位网友再见。

foglia_f 发表于 2005-12-20 22:06:41

看了电视剧,可惜因为忙,没有看全!于是决定放假要把书看下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海鸰《牵手》后又一力作:中国式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