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的十大语言技巧(之二):形象说明的比喻
来源:http://sdfxyw.wh.sdu.edu.cn/bbs比喻可说是一切语言技巧之王,因为它有着无可比拟的修辞作用,用袁晖先生的话说,就是“化未知为已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袁晖《比喻》)由此观之,作为说服、影响、批评、战胜别人的辩论形式,离开比喻是不可想象的。西汉的刘向在《说苑. 善说》中记载:“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统观古今中外的优秀辩论,没有一个人、一场辩论是不使用比喻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上百家争鸣,政治外交上策士穿梭。诸子百家个个能言善辩;而他们的善辩又是和善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譬如孟子,他的辩论汪洋恣肆,鞭辟入里,常常借助比喻陈说事理,论证是非,如用“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喻齐宣王行仁义之“不能”与“不为”,以“缘木求鱼”比目的与手段的不统一,以托朋友照管妻小比喻托国王管理国家,以舍鱼取熊掌比喻舍身取义,以“水之就下”比喻人之向善,以扭兄之臂得食和逾墙搂女得妻比喻礼与食(色)的轻重,都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自己的论点,批驳了论敌的谬误。
比喻在辩论中可以是一种整体论证方法,如先秦时借助寓言故事来作论证手段:江乙以狐假虎威对楚宣王,苏代以鹬蚌相争说赵惠王,苏秦以桃梗和土偶谏孟尝君,庄辛以蜻蛉、黄雀说楚襄王等都是如此,再如
两个大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辩论,甲说:“一个优秀的
人才,最重要的是他的智商,如果能够温故知新,触类旁通,
随机应变,即使少下功夫或不下功夫也可完成常人穷年累月
才能完成的工作。”乙反驳道:“你说的过于极端,聪明与
勤奋犹如鸟之双翼,人之两腿,须臾相伴,缺一不可。要作
好一项工作,懒隋的智者和勤奋的白痴都不能胜任,因为他
们是单足而行,也许在某一阶段跳得很高很远,但从整个过
程来说绝然不行。如果对某一方面有所侧重,这一般不会影
响工作,因为这只是跛足而行。但与一双健全的腿相比,他
的速度和耐力就明显逊色。”甲叹服。
可以看出,乙的反驳就是运用了比喻论证,形象浅显地说明了问题,反驳了对方。在大部分情况下,比喻是作为一种局部手法被运用的。请看辩论比赛中的几个例子。
(1)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
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之灯;道德是灯,
照亮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
(1993复旦队《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2)从事实上看,儒家思想也没能抵御住西方的歪风。我
们说抵御当然是指有效的抵御,就像穿一件棉袄可以御寒,
要以你不感到冷为前提。可是儒家思想是一件美丽的丝绸衣
服,在西方歪风冰天雪地人人自危的时候,它是起不到抵御
作用的。(1988复旦队《儒家思想不能抵御西方歪风》)
例(1)只是把道德比作“石”、“火”、“灯”、“路”,(2)把儒家思想比作“棉衣”,都从局部形象浅显地说明了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