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 发表于 2005-6-27 08:48:08

《语言学概论》重点学习指导

作者:胡吉成
来源:中央电大

      说明:学习本课程,要注意查阅网上教学辅导栏目的辅导材料,对照下列问题进行深入理解,这里只能是简要提示,不是完整的分析;有关复习要求,请参考中央电大编辑部发行的《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其中的考核说明对本课程各章教学内容作了分层要求。下面我们只就各章的重点内容作了提示,不是系统的介绍教学内容。

                        绪    论

  一、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类别

  二、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地位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提示:本节是语言学的基础理论,比较抽象,要注意结合有关材料理解以下问题

   一、 什么是语言?对社会具有什么意义?

   二、 什么是社会现象?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三、 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语言的社会性?

   四、 语言是不是自然现象?为什么?

   五、 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怎样理解?

   六、 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

   七、 怎样认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各题提示:

   一、 语言对社会的意义就是指语言的功能。

   二、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主要结合语言与社会的依存关系来认识,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没有社会就没有语言。

   三、 第一,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第二,同一个民族的语言,具有不同的地方色彩;第三,社会的任何变化都对语言产生影响;第四,离开了人类社会无所谓语言,语言是人在一个特定环境中反复学习才掌握的

   四、 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其产生发展变化就不应该受社会影响,而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第三个问题改变角度,同样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五、 社会现象由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构成,但是语言既不属于前者又不属于后者。

   六、 语言没有阶级性,可以从语言产生的时代环境、语言的服务对象、语言自身的结构几个方面分析说明。

   七、 二者互相适应,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基础上进行。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提示:第二章和第三、第四、第五章都探讨语言的属性问题,本章属于总论性质,从宏观、整体角度讲授语言的基本属性。

   一、 什么是符号?是怎样构成的?

   二、 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

   三、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

   四、 怎样认识语言的系统性?

   五、 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二层性?其核心是什么?举例说明。

   六、 举例说明语言符号层次的结构。

   七、 什么是组合关系、聚合关系?举例说明?对于人类有什么意义?

  各题提示:

   一、 第一,符号由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第二,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由社会决定。

   二、 第一,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第二,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第三,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第四,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

   三、 第一,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第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

   四、 第一,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是成系统的,具有系统性;第二,语言的单位的组合具有系统性,不是孤零零的。

   五、 指语言符号是由音位层和符号层构成的装置,其核心是以少驭多。

   六、 语言符号层级由语素、词、句子构成,下一层级组成上一层级,并在数量上翻番。

   七、 组合关系使语言变得有序,大家共同遵从;聚合关系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使语言规则变得简单,便于学习掌握。

                                   第三章语音

  提示:本章重点掌握国际音标、音素、音位问题。

   一、 掌握与汉语拼音有关的国际音标的读音、书写。

   二、 掌握常用元音、辅音音素的发音特点的描写。

   三、 认识音位和音素的联系与区别。

   四、 用国际音标标写下列汉语拼音字母:

  1.k2.h3.x4.zh5.d6.P7.q8.r9.ch10.ng

   五、 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本题为国际音标)

  1.e2.y3.u4.a5.A6.ts7.x8.   9.   10.
  分析示例:

     1.e: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

     2.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檫音。

   六、 什么是元音?什么是辅音?二者有什么区别?

   七、 元音音色是由哪些方面决定的?

   八、 普通话辅音有哪些发音部位?有哪些发音方法?

   九、 什么是音位对立?什么是音位互补?举例说明。

   十、 什么是音位变体、条件变体、自由变体?

                              第四章语法

  提示:语法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很多,还有英语知识要求,学习要多注意。

 一、 问答

  1.语法有哪些单位?

  2.举例解释词根、词缀、词尾、词干、构词语素、变词语素。

  3.什么是单纯词、合成词?举例说明。

  4.什么是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举例说明。

  5.“高楼”和“楼高”的语法意义有什么不同?其差别的手段是什么?

  6.什么是形态?有哪些方面?

  7.什么是词类?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

  8.举例说明英语的时、体、级的构成。

  9.语法范畴有什么特点?

二、 分析题

  1.分析下列合成词的结构方式

  自信卷烟吹牛拖鞋司令睡觉游泳推翻脸红雪白

  2.指出下列词组的结构类型

  热爱祖国跳了起来立刻纠正非常困难我们讨论老师学生

  3.分析下列词组的结构层次关系

   a.我们非常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b.必须按时完成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

  4.变换下列多义句式,使其具有单义

   a.关心的是老师。   b.大门没有锁。   c.热爱人民的解放军

  5.把下列句子变换成不同的句子,使其具有句法同义关系

   a.我不小心打烂了一个盘子。   b.楼道里的灯他已经关了。

  6.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词形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

   a.we areworkers.  b.I gave two books to him.

                                第五章 词义

  提示:本章没有什么难点问题,内容比较少,注意下列一些问题

   一、 什么是基本词?基本词具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 什么是词的理性意义?什么是词的附加意义?

   三、 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举例说明。

   四、 词义的概括性的表现形式是什么?简要分析说明。

   五、 什么是义场?“马”和“火车”、“苹果”和“西瓜”可否构成义场?

   六、 举例说明什么是隐喻,什么是换喻。

   七、 什么是多义词?多义词的使用会不会产生误解?

   八、 同义词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辨析?

  各题提示:

   一、 基本词具有普遍性、稳固性、构成新词的能力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使各个特点得到强化。

   二、 理性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是所有词都具有的,是整个词义的基础。词义的附加色彩就是词义中除了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并非所有的词都具有附加色彩,像词义的褒贬、词义的风格等都属于词义的附加色彩。

   三、 词义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例如我们说“苹果”,不是指某个具体的苹果,而是指世界上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各种色彩的、各种味道的苹果,这些都概括在“苹果”这个词义中。

   四、 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注意全民性主要指词义没有阶级性)。

   五、 这两组词都可以构成义场(请想想为什么)。

   六、 例如“月”本义是月亮,引申义指每月,是隐喻,引申义指像月亮的,是换喻。

   七、 多义词使用不会产生误解,因为有上下文限制,只有一种意义保留。

   八、 范围大小、词义轻重、搭配对象、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提示:本章内容要求就整个课程而言最低,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一、 文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二、 从造字方法看,文字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 什么是口语,什么是书面语?二者有什么关系?

   四、 什么是意音文字?什么是音位文字?什么是形声字?

  第七、八、九章重点内容介绍

  提示:这三章都是讲授语言发展变化的,第七章是总论,后二章的分论,第八章谈语言发展和社会的关系,第九章谈语言发展和语言内部结构的关系。

   一、 语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二、 社会发展变化对语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三、 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四、 语言发展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五、 什么是社会方言?什么是地域方言?二者有什么异同?

   六、 什么是共同语?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七、 什么是借词?意译词是不是借词?为什么?

   八、 什么是双语现象?其发展结局如何?

   九、 语音演变规律有什么特点?

   十、 简述词汇和词义发展的基本内容。

  各题提示:

   一、 第一,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二,语言要素的相互影响。

   二、 社会的发展促进语言的发展,语言随社会分化而分化,随社会统一而统一。

   三、 因为语言是社会现象,必然要受社会的影响。

   四、 第一,渐变性,因为语言是交际工具,社会时时刻刻都要使用,不能发生剧变;第二,不平衡性,因为一方面语言要素与社会发展联系的紧密不是一样的,另一方面语言所处条件不同使得语言发生不同变化。

   五、 相同点是都没有全民性,不同点是:形成原因不同,使用对象不同,内部差异不同(社会方言主要是词汇差别大)、发展结果不同(地域方言有可能发展为亲属语言,社会方言永远没有独立性)。

   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七、 意译词不是借词,因为意译词指吸收了意义,没有吸收形式,而语言符号是由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

   八、 双语现象指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其发展结局是融合或不融合。

   九、 有一定条件限制、具有时间性、具有地区性。

   十、 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扩大、缩小、转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言学概论》重点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