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的是:
标点符号的一个功能是“帮助”断句,而断句不是完全依靠标点。标点对于断句只是起个避免歧义的作用。比如,当一个句子有多种断法的时候。判断句子的含义主要应该根据句子的词语的意合,而不是标点符号。
有时,即使我们在句中加了标点符号,也不见得就把词语之间的联系给断开了。不然,又怎么会有断句错误这种事情发生呢?
总之,标点是辅助断句。不能直接用它来分析句子的含义。只有断句有分歧的时候,标点才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就是那个“有一只熊躲在树林中。”和“有一只熊,躲在森林中。”我觉得,这里加不加标点,都不会影响句子的含义。否则,在没有标点的日子里,古人是怎么区分句子含义的呢?
答复孙老师
孙老师:您好!
近期工作繁忙,总在外地出差,您提出问题未能及时答复,谨向您致以歉意!现在简要回答如下,仅供您参考。
第一,关于汉语军语的研究的现状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军语”一词在军队中是指规范的军事术语,而不是“军事用语”的简称。汉语军语的研究,是我国军事语言研究中延续时间最长、成果最为突出的课题,其主要成果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我军军语的研究。1972年10月,战士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军内试行本),其中收入合成军队作战和军队建设常用语词共17类,1348条,10.7万字。1982年8月,战士出版社出版了以军委三总部名义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增修本)。这本《军语》是在1972年10月出版的《军语》(军内试行本)的基础上增修的,较大幅度地增收了词目,在分类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共编军语23类,5227条,比试行本增加了3879条,总字数达61.2万字。1993年,军事科学院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编纂的军语增补本送审稿完成。增补本是为配合我军第二部《军语》(增修本,1982年版)使用而编纂的。共收词近4000条,约60万字。主要增补军事科技、专业技术和军种兵种方面的语词。全书共分34类,其中合成军队通用语词共12类1139条;军事科技和专业技术类共10类1004条;军种语词共4类644条;陆军兵种语词共7类1035条;武警语词1类98条。1997年1月,军事科学院印发了根据中央军批示新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新的《军语》以增修本为基础,对军语重新进行了编纂,增收了大量近十多年来出现并已相对稳定的军语,同时淘汰了部分已经陈旧、很少使用的军语,分类、排序、释文和插图均根据新的情况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调整和修改。全书共分29类,收词6562条。在对全军通用军语进行修订的同时,关于军语理论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1994年2月,时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李际均在军语编制工作会上发表了谈话,论述了军语规范与军事学术层次概念区分等问题(谈话记录收入李际均著《军事理论与战争实践》一书,1994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些军中学者也先后发表了一些关于军语研究的论文。
二是对古代军语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生力军主要是地方语言学者。例如,1988年,语言学家曲彦斌先生在当年第2期的《辞书研究》上发表了《〈军语〉,一部北洋陆军的军事素语辞典》一文,对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北洋陆军督练处编纂的《军语》进行了研究。1990年8月,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曲彦斌所著《中国民间秘密语》,书中第五章第二节题为《民间秘密语中的“军语”》,对唐宋至明清以及民国的军语进行了概要的分析。1998年,出现了对古代军语研究最为突出的成果——当年1月,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曾师从著名语言学家蒋礼鸿先生的褚良才博士所著的《中国古代军语研究导论》,这是褚良才的博士学位论文。全书共85000万字,专家们称誉其“在汉语史研究的新领域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新贡献”,“填补了我国汉语史研究的领域的一个空白”。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军军语的研究还很薄弱,描写性的研究较多,理论性的研究较少,有些方面至今还是空白,比如,我军军语和台军军语的比较研究等等。
第二,关于前苏军对我军军语的影响
的确如您所说,前苏军对我军军语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在我军初创时期,刘伯承等老一辈军事家就曾翻译过苏军的军语,其中有许多军语沿用至今。1960年,军事科学院组成的俄汉军事辞典编纂委员会编印了《俄汉军事辞典》。该辞典分上下两册,共收军事学术用语和技术用语近14万条,还包括缩略语、口令、西方国家军队武器装备、美英军队武器装备代号、西方国家飞机、导弹主要制造公司名称、西方主要国家军队军衔表等13个附件。后来,军科院又翻译出版了苏军的《军事术语》四卷本。这些著作曾对我军军语的发展和规范产生过一定影响。当然,前苏军对我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当时的中苏关系。
从目前我军规范的军语体系看,前苏军的影响痕迹已不多见。冷战结束后,国际军事战略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后,我军的开放程度也不断扩大,与外军的交流日益增多。尤其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以崭新的面貌频频出现在世人面前,体现军事新思想、新战法、新装备的军语也不断出现。我军的军语在这种日新月异的环境中,广泛吸收了外军的有益成果,军语体系发生了一定变化。此外,对外军军的翻译和研究也成为我军重要的理论研究课题。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卫敬贽编著的《日汉军语常用词汇》。1984年,军事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美军陆军部编写的《美军军语释义·作战篇》。1985年4月,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根据美国国防部《军语及有关术语词典》编译的《英汉双解军语词典》,全书约100万字,6000个词目。1985年7月,宇航出版社出版了江 康、路式成、何祚康等编著的《英汉军事与技术辞典》,此书系根据1974年内部发行的《新英汉军语辞典》改编而成。全书收词90000余条。1992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高强、秦文献编著的《汉英军事术语手册》。与此同时,有一些军内的外语学者也相继发表了一些研究外军军语的论文。
第三,关于地方学者能否在军队刊物上发表文章
我没有从事过军队刊物编辑工作,对这方面的规定不太了解。但我在《解放军外国语大学学报》上看到过不少地方学者的文章。如果我是军队刊物编辑,我想一定会欢迎地方学者的相关稿件。
以上看法有些在我发表过的贴子上曾经谈过。感谢您的信任和提问,欢迎批评指正。未能及时答复问题,再次向您表示歉意!
苏鸣
2005年7月28日
经苏鸣老师解说,收获不小
苏鸣老师:您 好!非常感谢您如此耐心地解答我所提问题。这样我对我国军语研究的情况有了个大致的了解。您在您的专栏中的文章我都逐一看过,挺佩服您的。
我跟您一样,对术语有一种说不出什么原因的喜好。前段时间,曾花了3个多月时间专门跟踪调查了我国医学界和其他行业的人们以及语文辞书上对“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国家规范不是“症”)”这一个词语的翻译、应用情况,写好投了出去。
军事术语我也真正很感兴趣。您说的那个1982年一月由三总部颁发的试用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我手头就有一本,另外,知识出版社1982年6月公开出版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选译”《军事术语选编》上中下三册,我也有一套。另还有一套解放军出版社的《简明军事百科词典》。这些书我都很喜欢。
在国内任何学术场合,我都没有见过像您如此全面地研究军语,有如此高的水平的成系统的论文。见到您的文章,我都惊呆了。
确实不错。这么认真、不嫌麻烦地应答我的提问,不胜感激之至!
孙兰荃
两位仁兄可别忘了哦:)
在国内任何学术场合,我都没有见过像您如此全面地研究军语,有如此高的水平的成系统的论文。见到您的文章,我都惊呆了。正是因为有了湘里妹子学术论坛的无私奉献,提供了这么好一个让所有语言学者开放、自由、平等交流、讨论、学习的平台,才使大家走到了一起,才使苏鸣先生成系统的军语研究有了开垦、播种、收获之地!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特地为苏鸣先生开辟了军事语言学研究专栏,可见站长的胸怀和慧眼很不一般。
苏鸣先生率先无私赞助论坛,使所有的网友无不为之感动! 论坛要继续发展壮大,还得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支撑。让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心的出心有什么就奉献什么吧!
愿我们的精神家园永远常青!
令人感动,坚决响应!
monkey-EB老师号召大家:苏鸣先生率先无私赞助论坛,使所有的网友无不为之感动! 论坛要继续发展壮大,还得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支撑。让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心的出心有什么就奉献什么吧!
愿我们的精神家园永远常青!
——苏鸣先生的事迹已早知,让我们都以他为榜样,发扬为学术作出不懈努力的人文精神,以实际行动料理好我们的论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