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鹏) G% f9 _* N6 k, I' V
来源:信息时报 http://news.qq.com
" z: _; _$ f0 `! u; u2005年12月06日00:58
8 y$ K% ~; j" z/ I+ J/ k2 V5 c; ^6 w3 V
“北大校长许智宏主张取消研究生入学考试,他认为,研究生不是考出来的,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科研能力”(新华社12月5日)。许智宏先生的这种说法对于诸多痛恨高等教育弊端的人来说,当然是非常痛快淋漓,但痛快完了也就罢了,“取消考研”是一个涉及体制、牵扯诸多利益集团以及教育理念的复杂问题,绝非一时激愤就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
1 f2 V# b, T: _4 @& H: T0 y9 o" O/ _; P* [0 ~8 g, V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教育部在上个月下发的《关于做好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将进一步减少自命试题种类、提高自命试题质量(《北京娱乐信报》11月11日)。教育部为什么会下发这样一个通知?很简单,高校的某些老师在自命试题考试这一块“放水”大多,由于美色诱惑、金钱诱惑以及上级施压等种种原因,他们经常主动或者被动“放水”,影响了现有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公平性。从教育部的态度来看,现有的研究生招生制度不但不会被废除,而且其具体操作将趋向进一步集中。
; Y+ ?: Y' P1 P+ P% ?+ b9 n- ?# ~2 ^/ H2 \+ f, j6 D. a
“武大前校长刘道玉曝被免职内幕,称教育部应向高校放权” 煛赌戏蕉际斜ā罚保苍拢等眨牭男挛抛蛱炱奈吸引眼球。但笔者并不完全赞同刘道玉先生“教育部应向高校放权”的意见,这和笔者并不完全赞同“取消考研”的意见有着相同的理由:目前的高校没有真正有效的招生监督机制和学术监督机制,一旦“取消考研”,一旦“放权”,某些以手中权力谋取私利的人会更加疯狂。而且,高校由政府注入巨额资金支持,有着很强的垄断性(这一垄断性体现在高校知名度、社会公信力等多个方面),所以即使有着种种交易和腐败,还是很容易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强势地位,其招生、创收不会受到多大影响。当这种疯狂接近教育部门的极限时,教育部门自然会采取各种措施,下发种种通知来维持“生态平衡”。最后,受损的是纳税人的口袋、学生的利益以及政府的声誉,受益的是少数腐败分子。 4 V: _8 {% k# l4 g
8 c) J7 L- \" |: r& M. @, N$ t 笔者承认“取消考研”说和“放权”说有着相当的合理性,而且也希望中国高校以及教育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从现在开始向这两个目标迈进,只是“取消考研”说和“放权”说需要在如下前提下才能实施:由于制度制约和生存压力,高校的招生负责人以及全体教职工非常珍惜学术荣誉,非常珍惜学校品牌,两者一旦受损将直接威胁到个人的职业生命、学术地位,影响学校的招生数量、接受各种捐款的数额,甚至关乎整个学校的存亡。如果没有这个前提,笔者的个人意见是“维持现状,加强监控”,总之不能让腐败分子更疯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