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92|回复: 0

Thomas Mann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6 14: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辛酉年
来源:http://www.lotus-eater.net/ 2006-9-4 14:17:59  


   

除去那些享誉盛名的长篇,托马斯曼写过许多很精彩的中短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大概算是《威尼斯之死》(也有译作《死于威尼斯》),故事讲述的是名作家阿申巴赫到威尼斯旅行,对一个俊美的波兰男孩产生了异常的爱恋之情,后不顾当地疫疾而染病死于威尼斯。小说极充分的展示了托马斯曼的文学设想和技巧,内中包含了无数隐喻,蕴藏了无穷意味,连作家自己都一直对它得意万分。而这个“同性恋+恋童”的故事更是受到后来许多创作者的青睐。当然,同样出色的小说还有《托尼奥·科勒格尔》和《特里斯坦》,这三个中篇都写于二十世纪前二十年,属于作家的中期作品,很多时候将其并称,因为它们的主要人物身份都是作家,或者说创作者。艺术与生活,理想与现实等等矛盾和紧张都贯穿于其中。托马斯曼1875年出生在吕贝克。他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名为《堕落》,时间在1894年,当时他还在一家保险公司作见习生。故事在题材上似乎仿照莫泊桑,写的是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当地剧院的女演员恋爱,而后女演员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而堕落,大学生因此痛苦万分的经过。作者还用了一个常见的技巧,即故事里套故事,最终叙述者揭示他自己是故事主人公。两年后,他发表了第二个短篇《幻灭》,这大概是托马斯所有的小说里最短的一个,我个人非常喜欢。小说描写主人公在广场上遇到了一个“怪人”,大部分篇幅都是那个怪人絮絮叨叨自己这一生“幻灭”的经过。“先生,你可知道什么叫‘幻灭’吗?”尽管饱含无穷辛酸愁沮,也就是这么简单一问。曾经去过Luebeck,也很喜欢这个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汉萨古城风味。托马斯曼出生在吕贝克的富商家族,当时这个曼家族的宅邸,也就是现在所称的Buddenbrookhaus,就在吕贝克旧城区最中心的Mengstrasse,玛丽安教堂的侧边。几年前到那里住的青年旅馆,正巧也在这条街上,在旅馆外还遇到一个日本游客,研习本国历史博士毕业就职于东洋文库,捧着旅游书四处寻找Buddenbrookhaus。可惜当时的我并不熟悉托马斯曼,也还没读过《布登勃洛克一家》,因此过其门而未入,留下了今日的遗憾。托马斯本人则出生于附近的布莱特街,当时这个宅邸住着他的祖父母。德语文学,在这三个世纪里,不停的摇摆在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无论是在诗、戏剧还是小说领域,除了歌德这样极少的例子,似乎最优秀最出色的作家作品,却往往是最本土的,最民族的,最不容易为异语言的的读者所接受领悟的。这样说来托马斯曼却算是世界性的,算是幸运的。其实,这份幸运还是来源于作家的勤奋高产。尽管托马斯之前写了诸如《布登勃洛克一家》这样花费无数心力的史诗巨著和很多出色的中短篇,但最终他在二九年拿到诺贝尔奖,似乎起决定影响的还是因为1924年出版的《魔山》。恰恰正是《魔山》,以一个瑞士疗养院为缩影描写那个欧洲,那个血与火,荣耀与衰败里时代的欧洲,而“民族的”却隐身在后了。看起来,托马斯曼完成了转变,完成了向“世界性”的跳跃,但在艺术生命的最内核,有些东西却不会改变,托马斯一生最崇敬、最喜爱、最念念不忘的作家,还是那个德意志文学教父——弗雷德里希席勒,尽管他并不像席勒。

                                       

[ 本帖最后由 疯狂滴石头 于 2006-10-16 14:1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7 17:40 , Processed in 0.0634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