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14|回复: 0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0 22: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zhexue.com.cn/html/Ar ... 70506201848175.html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关于艺术的审美标准的命题,见于《论语·八佾》。孔子从其高度强调的美善统一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他对艺术的审美标准。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孔子所提出的审美标准。也就是说,艺术包含的情感必须是一种有节制的,有限度的情感。这样的情感符合“礼”的规范,是审美的情感。

      在孔子看来,在艺术作品中,如果情感的表现超出了适当的限度,使欢乐的情感的表现成丁放肆的享乐,悲哀的情感的表现成了无限的悲伤,这样的艺术作品就是有害的。孔子的这一审美标准,也就是“中和”的原则。“和”的这一概念,在孔子以前就有了。孔子继承了春秋时期的这种“和”的美学思想。孔于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孔于整个美学就是强调“和”,强调“中庸”。孔子这一思想为后来儒家美学所继承和发挥,直接导致了后来以“温柔敦厚”为艺术内容的“诗教”的建立。孔子提出的中和之美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很多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都是以这个“和”字为核心的。就这一审美标准的合理意义来说,它要求对立因素在审美对象中应该和谐、统一,但也有其局限性,常常成为反对艺术反映尖锐社会矛盾、揭露统治阶级暴政的口实。这一思想不仅决定性地影响了我国艺术的内容,而且,也影响了我国艺术的风格,偏重于柔美者多,偏重于壮美者少。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这"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可与《诗大序》中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相互发明,都强调了情欲之正当而有节制(当然,孔子对《诗》还有别的考语)。这样的看法在古代并不孤立,比如《荀子·大略》:

《国风》之好色也,传曰:盈其欲而不愆其止。其诚可比于金石,其声可内于宗庙。

又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淫"作"不过分"讲;"不愆其止"作"行动上不违背礼义"讲,都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翻版。

关于先哲在人欲与礼义之间所持的通达、体谅之意,潘光旦有很好的体会和阐述:

多恋的倾向,是"发乎情",是"民之性";单恋的原则和归宿是"止乎礼义",是"先王之泽",先王之泽就是传统的文教的影响。教男女于婚姻之外,对其他异性的人丝毫不发生与不表示爱慕的心思,是不可能的;但教他们在表示爱慕的时候,应当有相当的分寸,相当的限度,最好不要到达一个推车撞壁的境界,甚至于不到一个悬崖勒马的地步,是可能的。中国的性道德的观念,以至于一般的道德观念,至少在佛家上场以前,是不作诛心之论的。[19]

我想如果今日的道学家读到上面这段文字,该不会指责潘先生是在"鼓吹婚外恋"吧。

重视人欲及满足人欲的主张,非独先儒而然;这在中国是一种长期的传统。即使到了禁欲礼教大受倡导的时代,这种传统仍然不断有所表现--传统是一种极难去掉的东西,至少在中国是如此。对于这种传统在后世的表现,这里只先选两个不同角度略加考察。

历代帝王后宫,一直是大群女性幽居之所,各级妃嫔而外,更有大量宫女。下面是几则提到数字的记载或论述,从中可见这方面情况之一斑:

当今之君,其畜私也,大国拘女累千,小国累百。(《墨子·辞过》)

昔先君襄公……惟女是崇,九妃六嫔,陈妾数千。(《管子·小匡》)

而采女数千,……且聚而不御,必生忧悲之感。(《后汉书·陈蕃传》)

后宫采女五千人。(《后汉书·荀爽传》)

今中宫万数,不备嫔嫱。(《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这成千上万的宫女,是古代中国社会中人欲得不到满足的最大群体之一。帝王的"雨露之恩"只能偶尔降临到她们中间极少数幸运者身上,大部分人则不得不度过"惟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的枯寂生活。这种现状,无论从"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的先贤古训还是从传统的阴阳天人感应观念出发来考虑,都是不易相容的,因此臣下经常上奏吁请"简放"--经过简选之后,放出一些宫女。古人普遍相信这样做有助于水旱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和缓解,所以帝王有时也自觉行之。按照古人的阴阳天人感应观念,必须阴阳和谐才好,而阴阳和谐,在人就是"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的理想境界,在天就是四季如常风调雨顺的好气候;这人与天两方面又会相互感应,因此若人间怨女旷夫太多,天地间也会阴阳失调,那就会气候恶劣,水旱频仍,所以要简放宫女。历代正史中这类记载经常可见。

来源:http://book.studa.com/article/1202/7864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2 12:22 , Processed in 0.0645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