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43|回复: 3

什么是志人小说?什么是志怪小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8 15: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425060.html?fr=qrl3

志人小说,指记述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的小说。其中“志人”这个名称,是鲁迅从“志怪”推衍出来的。“志人”这个名目,为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所设立,与“志怪”相对而言。《中国小说史略》又说:“记人间事者已甚古,列御寇、韩非皆有录载,惟其所以录载者,列在用以喻道,韩在储以论政。若为赏心而作,则实萌芽于魏而盛大于晋。虽不免追随俗尚,或供揣摩,然要为远实用而近娱乐矣。”这里提出的观点很重要,即所谓志人小说,其写作目的,虽仍有记录史实、供人揣摩的考虑,但欣赏和娱乐的特点已经很强。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志怪小说,指汉魏六朝时期带有神怪色彩的小说,它们多数来源于巫和方士的奇谈怪论。

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逐渐盛行,鬼神迷信的说教广为流布,所以志怪的书特别多。六朝作品中就有不少以“志怪”命名的。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孔约的《孔氏志怪》等。(“志怪”一词出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现代作家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就专门列了《六朝之鬼神志怪》上下篇。

志怪小说可以举干宝的《搜神记》作为代表。现存20卷,是明朝人重新辑集的残本,还混入了一些可疑的篇章。该书收集了许多晋朝以前的神怪故事,成为一部汇编性质的小说集。其中一些优美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如《董永》、《三王墓》、《韩凭妻》等,长期在民间流传,有的还曾编成戏曲和白话小说。

志怪小说比较完整的还有相传是陶渊明作的《搜神后记》、王嘉的《拾遗记》、刘敬叔的《异苑》、吴均的《续奇谐记》等。其他的书大部分都散失了,只有一部分佚文收集在《古小说钩沉》里。

不过,当时人并不把它当作小说来写,如干宝《搜神记序》说,他写书的目的是用来“发明神道之不诬”,就是说在他看来神是实有的。所以,当时人把这类志怪书当作历史著作。现在我们把志怪杂传称作小说,一方面是参照了宋朝以来书目的分类法,另一方面,也是从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源流来看的。因为正是从六朝的鬼神志怪里,孕育出了唐代的传奇小说(唐代传奇当然还受了史传文学的影响),如《古镜记》、《枕中记》、《柳毅传》等就是志怪故事的新发展,而唐代传奇才是中国小说发展成熟的标志。
回答者:杨俊19
 楼主| 发表于 2007-9-28 15: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志怪小说可以举干宝的《搜神记》作为代表。 是以汇编性质为特征的小说集。其中一些优美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服长期在民间流传,有的还曾编成戏曲和白话小说。
 楼主| 发表于 2007-9-28 15: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干宝所著什么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336)编撰。干宝,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东晋初史学家。曾以著作郎领国史,著《晋纪》,已佚。《晋书·干宝传》说他有感于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搜神记》原本已散失。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后有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10卷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览》上下卷,都是《搜神记》的仿制品。《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传奇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及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楼主| 发表于 2007-9-28 15: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说新语 志人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以“志怪”、“志人”分类,志怪着重记述神怪异闻,志人则主要记叙人物的言行事迹。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全书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类。全书共收一千多则故事,记述简练,一般只有数行文字,短的只是三言两语。它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年间一些士大夫的言行轶事,对统治阶级的政事和日常生活也有所涉及。通过这些描写,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况乃至精神世界。其中有不少批判黑暗现实、讽刺奢侈淫佚、赞扬智慧和善良的记述。《世说新语》语言质朴精炼,有的就是民间口语,言简意深,耐人寻味。记载人物往往是一些零碎的片断,但传神地表达了人物的个性。书中随处可见出色的比喻和形容、夸张和描绘。《世说新语》语言艺术上的成功,对后代笔记文学有很大影响。后世仿《世说》很多,有《续世说》、《今世说 》等。书中还有不少故事成为后世小说、戏剧的创作素材,如“祢衡击鼓骂曹”、“曹植七步成诗”等。


-----------------------

志人小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的一类,主要记述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某种程度 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一些面貌。是魏晋以来门阀世族崇尚清谈的结果。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其撰者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宋书》说他"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世说新语》大约成于众人之手。今本共三卷,按内容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篇,记汉末到东晋名士们的遗闻轶事(只有几条是西汉事),尤详于王、谢、顾、郗、桓等几个大的士族。其中有不少故事取自《语林》、《郭子》,文字也间或相同。梁刘孝标为之作注,引用古书四百余种,补充了许多资料,所引书多已散佚,刘注颇为后人重视。《世说新语》保存了从汉至晋有关社会政治、思想、宗教、文化,以及上层社会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资料,很有价值。其文学价值在志人小说中也是最高的。它善于刻画人物,往往只记述人物的只言片语或一二举动,便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精神世界。如周ダ诣王导,从顾和车边经过,“和觅虱,夷然不动。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此中何所有?’顾博虱如故,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雅量》)。《世说新语》还善于叙事,廖廖数语便能交代一个过程。如魏武帝曹操将见匈奴使,使人代之,自捉刀立床头。只用六十九个字就交代了整个过程,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正如明胡应麟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日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少室山房笔丛》)。

[ 本帖最后由 monkey-EB 于 2007-9-28 15:30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13 13:19 , Processed in 0.0631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