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 i z+ Q$ B: h9 h
# [7 f5 Q$ P/ V 近日某晚,与一长者共进晚餐。
3 t/ B o4 Y4 a! w) O6 D6 S3 P/ k+ j) A: }
此老儒雅温和,谈吐不凡。他的说话不事雕琢,论人、喻理、说事,如庖丁解牛,自然而然,声情并茂,听者如沐春风。为了人生最后一站的使命,他只身来到闽南“玩海”。他修定游戏规则,玩得认真,高雅,大气,并要参与者常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 n8 O. D+ }8 T4 V
" P$ I% X6 k+ k7 g$ z' M4 f 恬静融融的漫谈,自由的流淌着。不知不觉间他成了我感觉中的独行侠。
. `+ r( l& g/ h0 u6 }9 l% Q2 m+ z; F
. y( \* }3 E! l* _/ w 周敦颐喜欢莲。他钟情于莲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性格。以莲喻人是《爱莲说》的主旨。这位长者数十年出入官场而没有官气;久历江湖沧桑、经事閲人无数,却外柔内刚,没失去胸中质朴、通达、方正的浩然之气;年岁已然不青,却精神饱满意志坚定地忘我工作。我想,这或许就是莲的品质和性格罢。; ^ r- X8 y* v% L
' j% t O: b( K! m* S* m
顺时适事,随遇而安。繁忙的工作,孤身一人生活,自己洗衣服,间或自己做饭。他不觉其苦,亦不失其乐。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孔子对颜回的评说:“一箪食,一瓢饮,人也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说,人的这种品性就是“贤”。 然而,感受“贤”容易,得遇“贤”非机遇而难求,理解“贤”的气质与性情就不那么易了。: q/ ^! K" r$ [) E, A6 v/ x% ^) }
8 v" S3 q1 A# V$ t/ D, e( Y& M 其实,“贤”的人格中无疑还蕴含着坚定的意志、特立独行的傲骨和“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大悲情。这丰富的性情使贤者有时仿佛像一个遗世独立的寂寞高手。这可能就是李太白说的“自古圣贤多寂寞”之缘故吧。当然,这种寂寞不是无情,而是至性至情的“大性情”。情到深处人孤独,贤者的情感,其存在与呈现的方式是与众不同的。因为这种“独孤求败”似的性情“出乎其类,拔其萃矣”,所以不易被人们真正的理解。这又使得贤者的情感时常透出几许异样的悲凉与慷慨,由此生成一种由淡定、慈爱、孤拔、悲壮构成的美。这是一种独特的气质!这气质,就像这感叹号一样,钢钢的!(不好意思,剽窃一下范伟的话) I; \: }: [. p* r/ p( W. ?
* d+ }. W, U* G
晚饭与漫谈自然地接续着......,而当我听到他工作得有时过了吃饭的点,自己在家泡快餐面的时候,不禁一股心酸蓦然袭上心头。俯仰之间,春风拂面似的畅谈在我心里化为深秋夜间的冷雨。好在这于谈者来说只是无意中的惊鸿一瞥,聊天的内容悠的一下又飘到别的话题上去了......去了。
; Y9 l( ?7 M9 I) g- R2 G7 c8 R: g; a5 | Q( z$ Z+ _$ s
晚餐结束了,窗外夜色朦胧。聊的内容携我也渐渐走进朦胧走向浑沦。而唯独这昙花一现的“泡面”,这朵别样的花,突然摇身一变,成为一粒种子,播撒到我记忆滴土壤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