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回复: 4

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最早中国是谁翻译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霜叶红 于 2025-8-4 16:53 编辑

来源:豆包

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最早由韩少功和韩刚翻译引入中国。

1987年,作家出版社以“内部参考”的名义出版了该译本。此译本让中国读者开始熟知昆德拉的作品,此后昆德拉的其他作品也被迅速介绍进中国
200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由许钧翻译的版本,书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内容介绍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富盛名的小说,以20世纪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几对男女的情感纠葛,探讨了“轻与重”“灵与肉”“自由与责任”等深刻的哲学命题。

小说核心围绕主人公托马斯展开:他是一位外科医生,信奉“性友谊”,视情感羁绊为“重负”,与众多女性保持短暂关系,却在与酒吧女特蕾莎的相处中,逐渐被她的脆弱和真诚打动,开始在“自由”与“责任”之间挣扎。

特蕾莎带着对托马斯的全然依赖来到他身边,却始终因他的风流而痛苦,她试图通过摄影证明自身价值,却始终无法摆脱对托马斯的精神依附,两人在爱与痛的拉扯中,不断探寻亲密关系的本质。

此外,托马斯的情人萨比娜是一位充满反叛精神的画家,她逃离一切既定的规则,视忠诚为束缚,却在一次次逃离中感到虚无;而萨比娜的情人弗兰茨则是一位浪漫的大学教授,他痴迷于萨比娜的叛逆,却最终在对“伟大进军”的幻想破灭中走向死亡。

昆德拉以冷静而充满哲思的笔触,将个人命运与历史背景交织,通过这些人物的选择与遭遇,追问生命中“轻”与“重”的真正含义——“轻”是摆脱束缚的自由,却可能带来虚无;“重”是承担责任的负荷,却可能赋予生命意义。小说打破了传统叙事的界限,在故事中融入大量哲学思考,让读者在感受人物命运的同时,不断反思自身存在的价值。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刚是韩少动的姐姐么?在那个大学教英语?
韩刚是韩少功的姐姐。

韩刚在海南师范大学教英语。她是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海南省高校教学名师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霜叶红 于 2025-8-4 16:49 编辑

韩少功的父母介绍
韩少功的父亲是韩克鲜。他出身于湖南澧县的地主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当过教师、地方报纸记者。抗战爆发后,他投靠国民党军中的老乡,官至中校,还曾担任抗日自卫大队大队长,与日伪军作战。后来他所投靠的将领失势,便随其到长沙政府任职,其间兼做小生意。国内战争爆发后,他参与共产党组织的地下活动,成为“进步军人协会”活跃分子。解放后,他参加共产党的军队,赴广西等地剿匪,1954年转业地方,先后在教育厅和省干部文化教育委员会任职。1966年9月底,在“文革”的冲击下,他投湘江自尽。

韩少功的母亲出身湖北石门县大户人家,在北京受过专科美术教育,一度担任过绘画与书法教员。她会在劳动间隙教幼子写毛笔字,对韩少功有文化栽培之功。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少功的父母对他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韩少功的父母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具体如下:

文化启蒙与兴趣培养:韩少功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母亲曾担任绘画与书法教员,会在劳动间隙教他写毛笔字,父亲则要求子女学好数理化,凭专业技术立足。这种充满文化氛围的家庭环境,激发了他对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与文化探索奠定了基础。

精神气质塑造:父亲复杂的社会身份和坎坷经历,尤其是在“文革”中自杀离世,给韩少功带来了巨大的刺激,让他体验到了丧亲之痛、无所依恃的惶恐以及时代带来的精神创伤,这些经历塑造了他敏感、深沉的精神气质,也影响了他作品的情感基调与主题表达,其小说《鞋癖》等就蕴含着相关的情绪体验。

创作题材与主题影响:父亲的经历成为韩少功创作的重要素材,他在《女女女》《走亲戚》《鞋癖》等作品中多次提及相关事件。同时,家庭的变故和时代的动荡,使他对人性、命运、时代等问题有了深刻思考,这些思考也融入到了他的创作之中,使其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少功的父母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韩少功的父母在其文学创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如下:

奠定文学基础与创作方向:韩少功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庭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母亲教他写毛笔字,父亲要求子女学好数理化凭专业技术立足,这种家庭环境培养了他对文化的热爱,促使他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影响了他“寻根文学”创作方向的形成,使其作品注重对传统文化根源的探寻。

提供创作素材:父亲复杂的人生经历,如抗战时期的作战经历、解放后的工作及后来在“文革”中的遭遇等,都成为韩少功创作的重要素材。此外,母亲讲述的莫干山往事,父母在莫干山经历的战争伤痛以及双胞胎儿女夭折等故事,也为其创作提供了素材,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生活质感与历史深度。

塑造创作情感与人文关怀:家庭的变故和时代的动荡,让韩少功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人性的复杂,父母的经历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深刻思考,进而在作品中流露出怜悯和同情的情感倾向,展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如《爸爸爸》中对丙崽等人物的刻画,于悲哀里寻得了一种崇高,体现了对人性“善”的追寻和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8-5 08:57 , Processed in 0.06409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