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52|回复: 0

我国私家书斋名称的九大类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4 19: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苏广利、许新军
来源:学说连线


   [摘 要] 文章论述了我国私家书斋名称的九大类型。①标明斋主字号;②表达爱书情感;③夸耀珍本秘籍;④炫示藏书数量;⑤纪念宗亲先贤;⑥展现地理环境;⑦阐述治学之道;⑧披露心态品性;⑨反映意趣爱好。

    [关键词] 私家书斋 书斋名称 私家藏书

     私家藏书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悠久的私家藏书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书斋命名文化。研究书斋名称意义重大,不仅可以知人论世,从中透视藏书家的志向、情趣、修养、操行和心曲,也可以揭示当时的文化风尚,还可以查证著者藏者、考据典籍、鉴定版本、分析源流,对于古籍整理有一定的裨益。笔者经过深入考证剖析,认为我国的私家书斋的名称从立意上可以分为九大类型。

    一、标明斋主字号

    以斋主的姓名字号为藏书处名,表明了书斋的所属关系。这里可分为两种情况:明标和暗标。

    1、明标

    即直接以书斋主人的字号为室号。这方面的书斋有很多。北宋藏书家钱和,书斋名为“钱氏书藏”。欧阳修号六一居士,书斋名为“六一堂”。明代书画家徐渭号清藤道士,书房名为“青藤书屋”。清初文学家梁清标号蕉林,其藏书处名为“蕉林书屋”。清初藏书家惠周易自号红豆主人,书斋名为“红豆书屋”。清代诗人袁枚,别署仓山居士,藏书处取名“小仓山房”。清代学者钱大昕晚号潜研老人,书斋名为“潜研堂”。清代藏书家周锡瓒号香严居士,书斋名为“香严书屋”。清代藏书家陶珠琳号五柳,藏书处名为“五柳居”。近代藏书家盛宣怀号愚斋,书斋也称“愚斋”。近代学者缪荃孙晚号艺风,书斋名为“艺风堂”。现代书画家齐白石晚年书斋名为“白石书屋”。

    2、暗标

    即以拆合字、用典等方式在斋名里暗含着斋主名号。如现代著名文史学家郑逸梅书斋名为“纸帐铜瓶室”,由古人咏梅诗中颇多涉及“铜瓶”、“纸帐”而来。又如现代作家彭歌本名姚朋,以原名“朋”字取书斋名为“双月楼”等等。

    二、表达爱书情感

    我国许多藏书家嗜书如命,一些人甚至被称为“书痴”、“书魔”、“书淫”等等。因此他们在斋名的选择上就将这种感情流露出来。这种爱书之情可归纳为四种情况:泛爱、谦爱、尊经、嗜古。

    1、泛爱

    很多斋名表达了斋主对整体意义上图书的珍爱。宋代藏书家徐鹿卿藏书外名为“味书阁”。明代藏书家江元祚藏处名为“拥书楼”。明代藏书家徐干学乃书香世家,他认为传子孙以藏书远胜于钱财,书斋名为“传是楼”。明末藏书家顾阶升书斋名为“乐书斋”。清代藏书家张贞藏书处名为“墨宝楼”。清代文学家汪森藏书处名为“拥书楼”。清末文学家孙衣言藏书处名为“玉海楼”,寓意藏书“如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近代藏书家章钰书斋名为“四当斋”,语出宋代尤袤的爱书格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出游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2、谦爱

    有些藏书家在这方面比较谦虚,但仍可透过斋名从侧面看出其敝帚自珍之意。现代文史学者汪辟疆在抗战时期,随中央大学西迁入川时藏书尽失,遂名书斋为“损之又损斋”,又名“读常见书斋”。现代史学家谢国桢有书斋名“瓜蒂庵”,曾自题诗一首:“重逢盛世百无能,坐守青毡过一生。让掷年华虚岁月,拾得瓜蒂过一生。”他曾说,买书如买瓜,他人得到的都是瓠瓜珍品,我不过是捡些瓜蒂而已。

    3、尊经

    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正统地位,受此影响,许多藏书家尊经崇儒,注重收藏儒家经典,斋名中多带有“经”字。这一特征在清代藏书家的书斋名称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徐元文的“含经堂”、卓天寅的“传经堂”、秦蕙田的“味经书屋”、卢文弓召的“抱经堂”、毕沅的“经训堂”、吴骞的“拜经楼”、黄锡藩的“醉经楼”、何元锡的“获经堂”、张金吾的“诒经堂”、陈征芝的“带经堂”、张绍仁的“执经堂”、李心怡的“味经楼”、陈敬简的“枕经楼”、臧庸的“拜经堂”等等。

    4、嗜古

    我国以往的藏书家大多嗜古成风,他们的斋名中多带一个“古”字。如宋代藏书家田镐藏书处名为“博古堂”,元代藏书家杜处逸藏书处名为“览古楼”,明代藏书家胡彭述藏书处名为“好古堂”,明末藏书家毛晋书斋名为“汲古阁”,明末藏书家高承埏藏书处名为“稽古堂”。在清代,一些藏书家特别嗜爱宋元版图书,名称中含“古”的书斋不胜枚举,如周亮工的为“赖古堂”、姚际恒的“好古堂”、汪文柏的“古香楼”、马思赞的“道古楼”、安歧的“古香书屋”、张宗松的“研古楼”、吴翌凤的“古欢堂”与“古香楼”、杭世骏的“道古堂”、顾沅的“怀古书屋”等等。

    三、夸耀珍本秘籍

    藏书家在收藏过程中,有时会得到一些善本图书,他们对此视为珍宝,往往就在书斋名称中将其夸耀出来。从宋明至近代,这种现象经历了一个产生、鼎盛、延续的过程。

    1、产生期

    在宋明时期,以所藏珍稀图书命名的书斋已经出现了。宋代米芾因得到晋代名人书画,遂名其书斋为“宝晋斋”。明代冯文昌因得到王羲之《快雪时晴》真迹,书斋名为“快雪堂”。明代陈继儒藏书处名为“宝颜堂”,因其得到颜真卿《朱巨川告身》甚宝之,故名。

    2、鼎盛期

    有清一代,藏书家以自己收藏的善本为斋名的风气日盛,其意在于表现其藏书水平。清高宗得《快雪时晴贴》、《中秋帖》、《伯远帖》三种珍稀书法作品,名其藏书室为“三希堂”。完颜景贤因藏有虞世南的《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铭》、《破邪卷》名其书斋为三虞堂。周春因得到宋本《陶渊明集》及宋本《礼书》,名其藏书处为“礼陶斋”,以视珍爱。后来《礼书》卖出,改斋名为“宝陶室”,后又将《陶渊明集》卖出,再改斋名为“梦陶室”。黄丕烈因好求异本,追寻未读之书,最初名其书斋曰“读未见书斋”。后购得宋本图书百余种,专藏一室,名为“百宋一廛”。又购得宋刊严州本和景德官本《礼仪》两种,因《礼仪》又名《士礼》,因此,题书斋名为“士礼居”。后又得北宋本及南宋本《陶诗》,又名其书房为“陶陶居”。吴骞藏书处名为“千元十驾”,谓有元版书千部,意欲与黄丕烈之“百宋一廛”相匹敌。吴骞还因得到宋椠本百家注《东坡先生集》,为其书斋取名“苏阁”。翁方纲因藏有宋本《施注苏东坡诗》及苏东坡手迹名其书斋为“宝苏斋”。“梅花一卷楼”为吴蔚光藏楼名,因其曾购得王冕的“梅花长卷”。陈揆因得到唐人刘赓的《稽瑞》,为自己的藏书楼取名为“稽瑞楼”。杜煦因得汉建初六年刻《大吉买山记》,名其藏书处为“大吉楼”。马玉堂因收有汉唐旧书,名其书斋为“汉唐斋”。其同族人马瀛藏有宋椠本《后汉书》、《晋书》,名其书斋为“汉晋斋”。周星诒因藏有孙星衍校本《北堂书钞》,名其藏书处为“书钞阁”。陆心源藏书处名为“宋楼”,专藏宋元旧椠及名人精抄、手抄本。

    3、延续期

    到了近代,私家藏书开始从鼎盛走向没落,但通过斋名夸耀珍本秘籍的风气仍然延续下来。缪荃孙辛亥革命居住上海时因得到了宋刊本《联吟集》,名其藏书处为“联珠楼”。潘宗周因从袁克文处得曲阜旧藏宋刊本《礼记》,以为宝,名其藏书处为“宝礼堂”。邓邦述藏书室名为“群碧楼”,因其得到两部黄丕烈旧藏《李群玉集》和《碧云集》而来。后来他将书斋改为“寒瘦山房”,一是因其得明初刊本贾岛《贾浪仙长江集》和孟郊《孟东野诗集》,故取“郊寒岛瘦”之典,同时也暗指自己的凄苦处境和悲凉心情。傅增湘家有祖传元刻本与自收宋刻百衲本《资治通鉴》各一部,因以“双鉴楼”名其书斋。周叔 的书斋名称有多个,很多是根据所藏的善本书来命名的。如“寒在堂”指藏有宋本《寒山了诗》,“双南华馆”指收藏有两种宋本《庄子》,“东稼草堂”指藏有元本《东坡乐府》和《稼轩长短句》。刘世珩藏有元刊初印本《玉海》,名其藏书室为“玉海堂”。马廉得到一部极为罕见的明万历刻本《平妖传》,故名其书斋为“平妖堂”。蒋汝藻得到一部数百年来未见的宋周密《草堂韵语》,于是将书斋名为“密韵楼”。方功惠收藏《文选》,自宋元以下,凡十种之多,因将书斋取名为“十文选斋”。朱希祖书斋名为“郦亭”,因其藏有一部明抄本郦道元《水经注》。“八经阁”为袁克文藏书室名,因袁曾购宋本《八经》。

    四、炫示藏书数量

    这类书斋多以数字命名,其实这些数字并不是其实际的藏书数量,大多是取其约数,或图个吉祥顺口,其意在表示其藏书数量之丰富。

    这其中,以“万卷楼”命名者最多,由宋至清有数十家。宋代有方略、石待旦、张用道、陈贻范等;元代有陈杰、汪惟正等;明代有项笃寿、丰坊、杨仪、吴自新、范钦等;清代有孙承泽、黄叔琳、李调元、黄彭年等。

    其它斋名中含“千”带“万”的也为数不少。如清代黄虞稷的“千顷斋”、清代丁丙的“八千卷楼”、清代钱培名的“小万卷楼”、宋代朱昂的“万卷阁”、宋代石待旦的“万卷堂”、元代阔里吉恩的“万卷堂”、明代陆瑞家的“万书楼”、清代翁方纲的“三万卷楼”、清代王宗炎的“十万卷楼”、清代陆心源的“十万卷楼”、现代莫伯骥的“五十万卷楼”等。

    另外,许多书斋也常以“二酉”命名。如明代胡应麟的“二酉山房”、清代严蔚的“二酉斋”、清代周永泰的“二酉洞”、清代张澍的“二酉堂”等。二酉,指大酉山和小酉山,在今湖南沅陵。据《太平御览》载:“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五、纪念宗亲先贤

    我国是一个敬老崇先的社会,对宗亲先贤的仰慕和纪念也反映在了对书斋的命名上。

    1、追思宗亲

    清代黄澄亮的藏书处名为“五桂楼”,意在纪念其先祖兄弟五人(在宋代时号称五桂)。清代杨以增藏书处名为“海源阁”,取《学记》“先河后海”,以表达追远之思,同时也蕴含了其治学态度“学者应该涉海而探源,知源之所出”。清代宋咸熙因其号茗香,故名其藏书处为“思茗斋”。现代史学家陈垣有书斋名为“励耘书屋”,取纪念其父(号励耘)之意。

    2、纪念先贤

    南宋诗人杨万里书房名为“诚斋”,时张浚谪居永州,曾以正心诚意之学勉之,因服其教,故名。清代蔡世远书斋名为“二希堂”,因蔡慕二希之人品而得名。二希,指范仲淹(字希文)和真德秀(字希元)。清代彭绍升书斋名为“二林居”,二林指无锡东林书院和庐山东林寺,明高攀龙曾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南朝刘遗民曾在庐山东林寺读书。彭十分敬慕二人之学识人品。清代刘体仁书斋名为“七颂堂”,七指刘体仁敬仰的成连、陆贾、司马徽、桓伊、沉麟士、王绩、韦应物等七位名人。清代藏书家陆心源因读《亭林遗书》,仰慕顾炎武,遂名其书斋曰“仪顾堂”。

    另外,清代郑性的“二老阁”集纪念宗亲先贤于一身。二老,指黄宗羲和郑溱。黄是郑性父亲的老师,郑溱是郑性的祖父。郑取此名以示不忘“二老”。

    六、展现地理环境

    国人一向信奉天人合一的观念,许多书斋都建在人文气息浓厚或环境优美之处,对书斋的命名也充满园林之意趣。

    1、展示地理位置

    明代谢铎的藏书阁建于其父所建“贞则堂”之东,取名“朝阳阁”。明代无锡人邵宝藏书处名为“二泉精舍”,因无锡有二泉而来。清代阮元家住扬州文楼巷,为唐代李善传“文选学”处,阮元因此以“文选”为其书斋命名。清代学者孙星衍藏书处名为“平津馆”,因其官署驻地与汉代平津侯封地相近而得名。现代文学家台静农的书斋位于温州街龙坡里,他后来改书斋名为“龙坡丈室”。清末绍兴徐树兰(1837—1902)的藏书楼名为“古越藏书楼”,因绍兴地处古代越国而来。

    2、表现周围景观

    元代苏天爵因书斋位于滋水之北而取名“滋溪书堂”。明代宋濂书斋位于浦江青萝山中,起名曰“青萝山房”。明代王士祯书斋南面有一水池,书斋名为“池北书屋”。明末胡正言因住宅中有绿竹数杆,名其书斋为“十竹斋”。明末藏书家徐火勃(1570—1645)藏书处名为“绿玉斋”,因书斋四周树木繁茂,映得屋中皆绿。清代翁方纲因所居院内有合欢树一株,故名其书房为“青棠书屋”。清黄澄亮的“五桂楼”位于浙江余姚县四明山,四明山号称有七十二峰,故“五桂楼”又名为“七十二峰草堂”。清代莫友芝居贵州时,藏书处名为“影山草堂”,因周围有山竹泉池之胜景,取意诗名“竹外山犹影”名其斋。“三松堂”为当代学者冯友兰书斋名,因其院内有三棵松树。

    七、阐述治学之道

    我国的私人藏书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藏书读书合二为一、并行不辍。许多书斋名称反映了斋主的治学之道,这样的斋名既是斋主一生勤奋治学的写照,又可以起到座右铭的作用。具体可分为惜时勤奋、刻苦钻研、自谦自勉、学风学法等。

    1、惜时勤奋

    清代张金吾书斋名为“爱日精庐”,取自《大戴礼记》“君子爱日以学,及时行义”。“爱日”,即爱惜光阴。清代李锡龄藏书处名为“惜阴轩”,取珍惜光阴之意。近代梁鼎芬早年的书斋名为“毋暇斋”,取意勤奋学习,不荒废片刻光阴。学者朱昌燕书斋名为“朝经暮史昼子夜集楼”,借此表示自己在读书治学上要焚膏继晷,不舍昼夜。学者王焕镳书斋名“劳谦之室”。源自《周礼》“劳谦君子,有终,吉”。其意为“勤勉谦逊,持之终身,就有好的成果”。当代文史学家王利器晚年用毛泽东词改书斋名为“争朝夕斋”。学者杨树达书斋名为“积微居”,其意为知识学问是由一点一滴苦学积累而来,勿贪多求快走快捷方式。翻译家戈宝权书斋名为“万卷书斋”。他曾说,只有读万卷书才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更为广博,学问是一本书一本书读成的。

    2、刻苦钻研

    元代孙道明用前人苦志笃学,名其书斋曰“映雪”。清代钱大昕书斋名为“潜研堂”,语出《后汉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文学家许地山书斋名为“面壁斋”,寓读书要神情专注,心无二用之意。著名学者商承祚书斋名为“锲斋”,取自荀子《劝学篇》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勉励自己刻苦攻读,钻研学问。

    3、自谦自励

    陆游晚年书斋名为“老学庵”。取自“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以此表示要活到老学到老。清代藏书家姚觐元书斋名为“咫进斋”,取“咫尺竿头,更进一步”之意。清代鲍廷博藏书处名为“知不足斋”,取意“学然后知不足”。

    4、学风学法

    清代藏书家钱曾书斋名为“述古堂”,典出《论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清文献学家钱大昕信奉“博而孱守,默面湛思”的治学态度,书斋名为“孱守斋”。清代校勘学家顾广圻书斋名“思适斋”。“思适”取自北齐邢劭“日思误书,更是一适”之语。用以表明他抱定“以不校校之”为校书宗旨。他说“不校之误使人思,误于校者使人不能思,去误于校者而存不校之误,于是日思之,遂以与夫天下后世乐思者共思之,此不校校之者取于子才也。”这里说的“不校”,指不改动底本,“校之”指附校记辨各本之是非。黄宗羲书斋名为“惜字庵”,因其作文惜字如金,力求简介,故名。清代目录学家鲍廷博藏书处名为“知不足斋”,取意“学然后知不足”而来。语言学家王力以“龙虫并雕斋”各其书房,人们常以此来证说其在学术研究上的豪迈气概和谦逊学风。作家刘征书斋名为“流外楼”,一则为其位于故宫近旁御沟流水外,二则为其主张不受任何流派的约束,要自写心声。

    八、披露心态品性

    从这类书斋名称中间我们可以窥视斋主的心路历程及其品格操守等,藏书家通过斋名披露了其往昔的履历以及今日的心境。

    1、追忆往昔生活经历

      明代文学家张溥少年时苦读勤学,读书必先手抄,读毕焚去再抄,复读再焚,如此六七遍而止,以资熟记和运用。后以之自励,命名书斋为“七录斋”。现代经学大师廖平少时家贫,嗜爱读书,曾失学,复学时苦于无束修可送,乃徘徊泽畔,忽得鱼三尾,及欣然持以入学。后名其斋为“三鱼斋”,以为艰苦求学的纪念。现代作家鲁光其家乡有五座山峰,五峰之间,有一个山洞,朱熹在此讲过学,宋代词人陈亮在此读过书,其少年时在此游乐牧牛,取书斋名为“五峰斋”,以寓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和自励自策之意。现代作家林真书斋名为“处困室”,以示不忘旧日窘困,寓有警策之意。当代红楼梦研究专家冯其庸生于穷苦农家,饱受饥寒,常以瓜菜代饭,后题其书斋为“瓜饭楼”,以示不忘早年的艰辛生活。

     2、表白今日心境

    宋代韦许因不事科举,书斋取名“独乐堂”。元代申屠致远笃行儒学,凡事能忍,书斋名为“忍斋”。明代校勘学家柳佥书斋名为“清远楼”,取“远离红尘,清静自逸”之意。明代席鉴因与本地刻书家叶氏争利,藏书楼取名为“扫叶山房”。明未清初文学家侯方域(1618—1655),河南商丘人。书房名为“壮悔堂”。侯35岁时,反思往奔走经历,乃悔恨感慨,改原书房名“杂佣堂”为“壮悔堂”,并潜心著述。清代藏书家许宗彦藏书处名为“鉴止水斋”。意为“使此心光明正大,澄清如止水”一语之意。清代画家胡积堂藏书室名为“笔啸轩”,取志向远大,做天下文章之意。清代戏曲家李渔风流不羁,他寓居北京时,将书斋取名为“贼者居”以自嘲。钱泰吉书斋名为“冷斋”、“可读书斋”,乃由仇山村的诗名“官冷身闲可读书”拆名而成。钱泰吉在官场上受到排挤,书斋名反映了他绝意仕途的心情。二须堂,丁咏淇书斋名。取诸葛亮《戒子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句。柳亚子早年书斋名为“磨剑室”,取自于贾岛的《侠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其意为潜心读书,将来报效祖国。“8.13”淞沪失守后,避居于上海法租界,取书斋名为“活埋庵”,以表达自己面对国土沦丧时的痛苦心情。后来他秘密到香港,以“羿楼”为书斋名,取意自后羿射日,表示自己抗战到底的决心。黄炎培抗战以后书斋名“非有斋”,表示“愿与顽敌拼,身非我有”、“早把我身,献给人民,献给国家”的决心。鲁迅书斋名为“绿林书屋”。因其思想激进,一些反动文人诬贬他为“学匪”,他便顺势借来,以示反击。作家台静农1946年应许寿裳之邀任台湾编译馆编纂,书斋原名“歇脚庵”,初无久居之志,取暂歇脚力之意。哲学家吴则虞以君子之性,慊淡冲和,静心洒脱,读书为乐,自题书斋名为“慊静斋”。书法家苏局仙在当年日寇入侵之际,拒不出任日伪所聘的中学校长一职,隐居乡野,该书斋名为“水石居”,以水的清白与石的坚硬自勉。赵朴初书斋名为“无尽意斋”,意为“自己报众生恩的心意无有穷尽”。

    九、反映意趣爱好

    我国的一些藏书家在藏书之余,往往在其它领域也多有建树,并且还有多种情趣爱好。于是藏书家就把自己的志向专业和业余爱好在斋名中反映出来。

    1、志向专业

    明代劳格以校勘为业,铅黄不辍,以“丹铅精舍”名其藏书处。清代藏书家郑杰好读韩愈诗文并与人注《昌黎文集》,名其书斋为“注韩居”。清代杭世骏书斋名为“补史亭”,其意为矢志续补《金史》。清文学家蒲松龄书房名为“聊斋”,蒲松龄除在此读书以外,还经常与贩夫走卒、市井百姓谈天说地,并将所听之事进行加工整理,创作出了《聊斋志异》。近代藏书家伦明书斋名为“续书楼”,意思是立志完成续修《四库全书》工作。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以生平治古建筑园林之学,“匠人所居”,乃名书斋曰“梓室”。

    2、业余爱好

    清代藏书家龚翔麟因获宋宣和花纲石玉玲珑,名其藏书处为“玉玲珑山馆”。清代藏书家瞿绍基藏书处名为“铁琴铜剑楼”,因其收藏图书之余,亦旁及金石,珍藏铁琴一张,铜剑一把,故名。清代书法家邓石如书斋名为“铁砚山房”,以其藏有自用铁砚一方而得名。清代藏书家刘位坦因得到汉代河间献王刘德君子馆砖,名其藏书处为“砖祖斋”。清代藏书家陈介棋书斋名“石钟山房”,因其书斋藏有古钟十口而得名。陈还集有古玺印七千余方,又名其斋为“万印楼”。国学大师陈寅恪书斋名为“寒柳堂”,因其酷爱柳树。丰子恺因爱杨柳,20年代在浙江一中学教书时,将书斋取名“小杨柳屋”。作家周瘦鹃“一生低首紫罗兰”,取书斋为“紫罗兰斋”。沈钧儒爱石,故其书斋名“与石斋”。

参考文献

[1] 洪湛侯 中国文献学要籍解题[M]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77.11
[2] 王余光,徐雁 中国读书大辞典[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7
[3] 林申清 明清藏书家印鉴[M] 上海:上海书店 1989
[4] 徐雁,王燕君 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0
[5] 李希泌,张椒华 中国古代藏书和近代图书馆史料[M] 北京:中华书局 1982
[6] 顾志兴 浙江藏书家藏书楼[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7] 吴晗 江浙藏书家史略[M] 北京:中华书局 1981
[8] 郑伟章,李万健 中国著名藏书家传略[M]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6
[9] 李玉安,陈传艺 中国藏书家辞典[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89
[10] 玉河 中国历代世藏书家辞典[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1
[11] 梁战,郭群一 历代藏书家辞典[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1
[12] 谭卓垣 清代藏书楼发展史[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13] 许碚生 古代藏书史话[M] 北京:中华书局 1982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南新乡 4530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4 06:59 , Processed in 0.14211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