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46|回复: 2

“对外汉语教学”名称的尴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5 10: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外汉语教学”名称的尴尬

作者:李振杰*
来源:华语桥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对外汉语教学”到现在二十多年了,这个名称似乎已经被社会接受,但同行中仍有不少人并不认同,记得在一次有教育部官员出席的会议上,一位老教师愤然提出对这一名称的不满,要求把“对外”二字去掉。这不是个别人的意见,在老一代“对外汉语教学”教师中,很多人都不认同“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名称。在这里我也谈谈一点看法。

  什么叫“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古已有之,远的不说,在新中国建立之初,1950年我国就招收了一批外国留学生来学习汉语,此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对留学生的这项教学工作,一直没有固定的名称,有“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汉语教学”等叫法。担负这一工作的机构名称也不一样,新中国最早接受外国留学生的清华大学叫“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后来北京大学叫“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北京语言学院成立后设有“来华留学生汉语部(简称“来华部”)”。改革开放之后,形势大变,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猛增,这不仅受到国家的重视,语言学界也予以特别的关注,因此有人提出“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培养专门的人材。”(《中国语文》1978年1期)到1982年4月,讨论成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此后“对外汉语教学”便成为“法定”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提出后,当时就受到很多教师的质疑,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不好理解,甚至对这个名称结构的切分也出现了分歧,有人切分为:对外汉语‖教学,有人切分为:对外‖汉语教学。问题是中心词是“教学”还是“汉语教学”。按照第一种方法切分,“对外汉语”的含义是什么呢?汉语就是汉语,没有对内对外的问题,显然,这种切分法行不通。按照第二种方法切分也有问题,“汉语教学”的对象就是外国人,冠上“对外”的帽子是多此一举,难道还有“对内汉语教学”吗!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和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两码事,当然不能称为“对内汉语教学”,除非把对汉语非母语的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称为“对内汉语教学”,实际上又不是。那么“对外汉语教学”的“对外”岂不多余!但该名称已经法定下来,大家只好这样称呼了,由此而衍生出一系列的名称,如“对外汉语”、“对外汉语教师”、“对外汉语专业”等。

  名不正就言不顺,由于“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本身含有先天性的缺陷,在实际使用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在国内我们称“对外汉语教学”,出了国门就要考虑还能叫“对外汉语教学”吗?学术会议参加者都是中国人就用“对外汉语教学”,来了一个外国教师就得用“汉语教学”;参加“对外汉语教学”学术会议的有时也有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师。实际上“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也并不都是外国人,也包括一些港、澳同胞和华侨子女。

  “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从“内外有别”的框子里解脱出来,整个国家体制改革刚刚起步,当时很多机构都还戴有“对外”的帽子,如“对外经委”、“对外文委”、“对外贸易部”等,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提出不足为怪。二十多年来,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事物都和国际接轨,“对外”的帽子被一个个甩掉,我们“汉语教学”的“对外”帽子却依然戴在头上,实在有点不合时宜。我认为去掉“对外”用“汉语教学”(台湾地区称华文教学或中文教学)是最佳选择,它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外国人,但也包括汉语非母语的少数民族和部分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子女,既指国内也指国外。这样那些尴尬事就不会出现,也和国际接轨了。把母语作为外语进行教学每个国家都会有的,冠上“对外”的帽子恐怕只有我们吧!不知有没有“对外英语教学”、“对外法语教学”、“对外美语教学”的名称!目前“汉语教学”蓬勃发展,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汉语教学”没有必要、也很难区分“对内”“对外”,这个用了多年的“对外”帽子应该甩掉了。                                               


討論:是否還是用“華語教學”較好?

  据我所知, 德国大学、法国大学以前设有 Deutsch für Ausländer, Français pour Etrangers (“为外国人而设的德语课程”,“为外国人而设的法语课程”)。现况不详, 或可在网上查看。

  语文教学的对象可以分得很细。1950年代, 香港的中学英语教科书多用 English for Malayan Students (“给马来亚学生用的英语课本”, 那时还没有“马来西亚”)。1960年代, 香港大学有 English for Science Students (“为理科学生而设的英语课程”)。这些课程及其命名都是从实际情况出发。

  “对外汉语”, 如果要求名称准确, 其实便是“为 不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士 而设的 汉语课程”。难处是如何可得一个合用的简称或别称。

  结合现况, 可能最简单的别称便是:“对内”汉语教学称“汉语教学”或“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称“华语教学”或“华语文教学”。周有光先生本期文章“从‘华语热’谈起”便用上“华语”这词。他这么写:“国外大约有5500万华侨和华裔, 他们都鼓励子弟学华语。洋人想学华语的也越来越多, …。”今年年底在台北召开的“华语文教学研讨会”便用上“华语文”。 [ 姚德怀 ]  

--------------------
* 李振杰先生,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
发表于 2006-10-25 16: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直接叫汉语教学呢?

发表于 2006-10-31 16: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外汉语教学”的由来

新华网记者李鹏程 王文韬
http://www.edu.cn/yu_wen_jiao_xu ... 0060323_59654.shtml

“对外汉语教学”顾名思义是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清华大学承担第一批来自东欧国家的留学生汉语教学任务时的机构叫“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2年该班调至北京大学后,因为增加了来自亚洲邻国的学生,改名“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为支援越南人民抗法战争,1952-1957年在南宁、桂林成立的教学机构先后曾命名为“中文学校”、“越南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中国语文专修学校”。1960年北京外语学院(即今北京外国语言大学)接受非洲留学生的学生机构叫作“非洲留学生办公室”。1962年为来华外国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单独建校时用的名字是“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也就是现在北京语言大学的起始用名)。

  这些名称中都指明了教学对象是外国人,但其“语文”一词,却是借用的对中国学生进行母语教学的名称。至于其中的“专修班”、“预备学校”则是指当时的汉语教学是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前的预备教学。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日本、西欧等众多国家纷纷跟我建交。随之,40多个国家要求向我派遣留学生。国内高校也陆续恢复招生。正是在国内外的这种形势下,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的曾用名)于1973年复校,接着,北京和其它省市的高校也先后恢复或开始接受留学生。北语并于1975年试办、1978年正式开设了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本科教学。教学规模的扩大和本科教学的创建为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学科的设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名称产生于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的筹备过程中。21个学会发起单位于1982年4月在北京语言学院举行第一次筹备会。“对外汉语教学”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并且认为这个名称既表明了它和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国外的汉语教学都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共同性,又区别了在教学对象和他们学习、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所以,会议一致同意学会的名称叫作“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后来研究会提升为一级学会的时候,就顺理成章地叫作“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学会的英语译名定为“All China Asscoiation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4 14:42 , Processed in 0.1540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