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12|回复: 1

哈尼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层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6 09: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哈尼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层次
来源:http://hanitalan.yxtc.net/hnmm_ctwh.htm

哈尼语属于藏缅语族缅彝语群南部彝语支,哈尼语的塞音和塞擦音有清浊对立,清音的送气和不送气同元音的松紧共同形成区别性特征。浊声母既可以同松元音结合,也可以同紧元音结合,但是送气清声母只同松元音结合,不送气清声母只同紧元音结合。哈尼语固有的声调是高调55,中调33,低调31。此外有一个升调24,只出现在现代汉语借词中。高调中不出现紧元音,这是因为哈尼语固有词的紧元音来源于原始彝语的两个闭音节,闭音节的高调和低调分别同33调和31调合并,55调中没有紧元音的来源。
            

一  研究方法

当借词的数量足够丰富时,借的语言同被借的语言之间会形成语音对应规律,每一个时期的借词都各自具有代表性的对应规律,根据这一普遍规律发展了对词汇进行分层的研究方法,哈尼语中的汉语借词,可以通过同早期中古汉语(切韵系统)音类的比较探讨它们的层次。
   

     在寻找借词对应规律时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
   

1.一个借入的语素音节,其声母、韵母、声调的对应规律都处于同一个层次。
   

一个借入的单音节词,其音节的所有要素当然都是同时借进的。因此,如果借入语言中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与同一个汉语语素对应,亦即如果出现了对偶词,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断定它们借自于不同的时代,对偶词两个成员之间的不同面貌可以看成不同层次的特点。例如,汉语“保”在哈尼语中有两个不同的对应形式:
   

附图
这表明我们面临着两个层次,一个将早期中古汉语的p-和k-读作清塞音,平声和上声分别为55和33,早期中古汉语(注:中古汉语的构拟均采用Baxter,1992;上古汉语的构拟均采用Sagart,1999c。)的-aw变成
   ;而另一个层次将p-和k-读作浊塞音,平声和上声都是31,-aw为-o。
   

当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作为一个整体被借进来时,词中的每个音节都不是语义构成成分,亦即非语义成分,因此,这个词只是一个单纯词而非复合词(由不同时代借入的成分组成复合词的例子即使有,也是极少),那么这个原则可以扩展到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这样就得到第二条基本原则:
   

2.一个借入的多音节语素即各音节为非语义成分的借词,其所有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对应规律都处于同一个层次。
   

如果说借助于对偶词可以有效地纵向探索借词的历史,那么,通过双音节词就更便于横向寻求一个层次的共时特点。每一个不同语素构成的双音节词都为我们提供了两个同一层次的声调、声母、韵母。依据这个扩展的原则,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在“保”读作
   
   

双音节词的另一个作用是将偶然相似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在汉藏语言范围内实际上消除了将同源词误作借词的危险。双音节的对偶词就更为有用,通过它们既能探索历史层次,又能寻求共时特点。例如,汉语词“政府”被哈尼语借过两次,一次读作tse[24]fu[33],一次读作。通过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我们可以推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年代层次。
   

然而,双音节词总是有限的,从官话形成之前的汉语中借进的词里,双音节词很少,对偶词就更少,只能通过各种音类的对应来探索早期的层次。而一旦识别出不同的层次,就应该尽可能地去寻求这个层次的年代特征。例如,能够反映早期中古汉语清浊声母区别的层次,可能比不反映这一区别的层次更早;有时,确切的年代可以从同一层次中的词推断出来,如包括美洲植物名称“洋芋、西红柿、烟草、包谷、辣椒”的借词层不可能早于这些植物传入亚洲的16世纪。
   

最后一条基本原则:

3.在分出多个层次的情况下,只有最底下一层有可能是发生学的关系,在此之上的所有层次肯定是语言接触的结果。
            

二  借词及其分层
   

识别哈尼语中汉语借词的层次,我们采用从上(最近期)到下(最古代)的方法,每识别一层之后再继续向前。
   

1.  现代借词层
   

1.1  现代借词b层
   

有一批词同60年代、70年代中国的政治事件密切相关,诸如“大跃进、革命、群众、动员、运动、批评、干部、态度、政策、政治、调查、正确、解放”等,这些词数量丰富,并且都是双音节词,虽然没有找出每个韵母的逐一对应,但是声母类别和声调的全面对应很容易得到。这一个借词层次为现代借词b层,举例如下:表1 中的词同绿春西南官话有非常直接的语音对应,声调对应是:

   


        

表2  现代借词b层同汉语的声调对应
  
声母辅音类别的对应也非常明确:官话的送气和不送气清塞音分别同哈尼语的送气和不送气清塞音对应,哈尼语浊塞音不在这些借词中出现。差异主要在于韵母系统:西南官话有二合元音和鼻化元音,由于哈尼族双语者发音上的困难,哈尼语借词中只有极少的二合元音,没有鼻化元音。
   

这一层次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注意:

(1)哈尼语固有词中没有24调, 只有这一层次及稍早层次的汉语借词去声读24。
   

(2)除了下面将提到的两个联合音变的例子之外, 所有的元音都是松元音。

(3 )不送气清塞音和松元音的结合违反哈尼语固有的音位配合关系,这种组合只出现在这一层次的借词中。
   

(4)声调应该是24+24或24+55的双音节词, 由于被借语言中的连读变调所致,第一个音节常常读作31调,例如表1中的“干部”。

属于现代b层的借词例如:球、钟、水笔、铅笔、肥皂、商店、经验、农民、保护、报告、唱歌、节约、保证、提高、检查、正确、平等、第。
   

下面这些词虽然没有显示这一层次特征的清塞音,但可以肯定也是1949年之后的借词:模范、落后、拥护、开会、胜利、讨论、社员、错误、任务、文化、化肥、妇女。这些词汇虽然有一些生活方面的,如盒子、盘子、杯子、鹿茸、白菜、麦子、窗子、鞭子等,但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如总理、干部、革命、解放、民主、平等、伟大、光明等,它们属于政治的(同志、政策、跃进、选举)、技术的(飞机、工厂、机器、电筒)、教育的(铅笔、水笔、毕业、教育)、文化的(报纸、电影、电视)、商业的(商店)、军事的(大炮)范畴,由此可以断定现代借词b层是非常典型的近期内、亦即1949年之后借入的。
   

1.2  现代借词a层

下面一批词与现代借词b层有着同样的声调对应, 但是不送气清声母不同松元音结合,而是转换为可以同松元音结合的浊塞音声母:
   

这个层次除了汉语清塞音之外,其他对应都与现代借词b层相同。 虽然语音对应相似,但在词汇类别上a层明显不同于b层,既没有现代色彩,也没有科技特色。“大麦”已经传入,“铡刀”也被使用,有了同学校有关的概念“单词”,“大写”可能是指从钱币上看到的、为防欺骗而在汉字中使用的数字大写形式。a层的现代借词与b层的现代借词同样来自汉语西南官话,但是,同西南官话的接触相对较少,双语者可能也较少。这个阶段的时间肯定早于前一层次,推测在1949年之前。
   

现代层次虽然短暂,但是非常重要,它显示了汉语借词突破哈尼语固有音位配合关系的过程。这种突破是为了适应社会的、而非语言学的要求而产生的,因为在现代借词a层和b层时期,借入和借出的语言本身都没有明显的大变化。

2.  近代借词层
   

2.1  近代借词中的双音节词

在理清最近期的借词层次之后,利用对偶词向较早的时间层次探索。“本事”就是一个对偶词,它在哈尼语中有两种形式,除了属于现代
借词a层的暗示着存在一个将官话第3调读作31,第4调读作55的层次。根据这一线索,果然发现相当多的双音节词具有同样的特点:
   


   

在这些词中,官话第2调同现代借词一样读作31,官话第1调在双音节词中有连续变调,在前一音节时读55(锅铲、商量、阿哥、阿娘),在后一音节时读33(大家、阿哥、阿娘)[在建水西南官话中,父亲的妹妹是阿娘,娘是第1调。]此外,标准官话中的轻声音节,如zheng[4]fu[0]“政府”、shang[1]liang[0]“商量”中的第2个音节读作55。
   

这一层次为近代借词层,明显来自官话:老浊塞音的平调送气(算盘、蚕豆、铜炮、钱),其他声调不送气(肚带、蚕豆、大家、大路、白菜)。一般情况下,官话的清塞音同现代借词a层一样变为浊塞音,但“白菜”是一个明显的例外,“白”的声母在官话中是p-,在哈尼语中仍然是p-,但需要注意的是后面跟着一个不应有的紧元音。哈尼语中不送气清塞音必须跟紧元音,因此这个形式表示对汉语音位配合关系不让步。至于在这个音节中产生紧音的原因,可能是入声调借词在西南官话仍有喉塞音韵尾时所留下的喉部收缩的痕迹。
   

“血”也表明当时官话的入声调还留存喉塞音或喉部收缩的特征。哈尼语有紧音,而原始彝语*swe[2]没有塞音韵尾, (注:原始彝语的构拟均采用Bradley,1979,下同。)不应该是紧元音。因此,哈尼语的很可能借自仍保留着某类喉音的西南官话入声调(建水话“血”)。
   

另两个双音节词“打劫”和“茶叶”将入声读作55,这个层次对入声调的处理相互矛盾,而且例证很少,不能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可能近代借词层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汉语的入声调正在变化,也可能近代借词层所借的语言不仅仅只是同一种西南官话。
   

2.2  近代借词中的单音节词

近代借词层的规律可以扩展到一些单音节词。哈尼语

“马鞍”应该有紧音,因为在汉语中它有一个喉塞音声母。一般来说,在近代借词层中,哈尼语的33调同官话第1调相对应。
   
   

表5中的词是典型的官话语素音节。
   

2.3  近代借词的a层和b层
   

在现代借词层和近代借词层,舌面中塞擦音表示西南官话中来源于舌根塞音和齿龈塞擦音的舌面中音。虽然云南的许多现代西南官话仍保留齿龈音系列和齿颚音系列的对立,但是这些借词表明,它所借用的方言只有ts-、tsh-、s-一套系列,这基本符合云南南部西南官话、如建水话的情况。近代借词


早期中古汉语tsyin。这些词都符合近代借词层的声调对应,但是否属于近代借词层还不确定。“著”的分布地区很广,如白语的tsu[21]“著”,声调表明它不是一个近代借词。也可能近代借词中的一部分词来自一个有着两套塞擦音的官话方言。
   

官话借词中f-声母很少,在近代借词中不读f-而读ph-(政府),现代借词层也有这一对应:“凉粉”。在现代借词中,官话韵母-ai通常与-e对应,在近代借词中则有两个对应:-e(马肚带、债),和-a(白菜)。如前所述,“白菜”的“白”是一个紧元音(同清声母结合)、声调为31的特例。因为“白菜”是非语义构成成分,它的两个组成部分必然属于同一层次。因此,官话-ai读作-a 和入声读作31调,官话-ai读作-e和入声读作松音55调都属于近代借词层,这就形成了近代借词中的次级层。
   

有一批单音节词将阴平读作31调。
   
这些例子显示了近代借词层语素音节的典型形式,“猜”的元音-a与“白菜”的“菜”相同;“增”的元音是近代借词层的典型韵母-(政府、升、凳),而不是现代借词b层的-e(正确、政府、电灯、胜利等);“高”的元音是同近代借词bo[31]“宝”、bo[31]“保”等词一样的-o,而不是现代借词“保证”中的。 因此这些词都属于近代借词层。
   

tsha[31]“猜”的元音同  “白菜”中的tsha[55]“菜”相同,下面的表现形式密切相连,形成近代借词中次级层的特征:
    (1)官话的-ai读作-a(猜、白菜);
    (2)官话的-ao读作-o(高、保护、宝);
    (3)入声调读作31并带有喉音化(白菜、血);
    (4)第1调读作31(猜、高、星、增、枯)。
   

至少具有上述一种表现形式的近代借词属于近代借词a层, 与之相对的表现形式形成另一个次层次的特征:
    (1)官话的-ai读作-e(马肚带、债);
    (2)官话的-ao读作-o(铜炮);
    (3)入声调读作55,元音为松音(打劫、茶叶);
    (4)第1调读作55或33(很多例词)。
   

具有上述表现形式的近代借词属于近代借词b层。 没有显现上述特征的近代借词作为近代借词a层。造成近代借词a层和b层差异的原因,
或者是由于借入的年代不同,或者是由于借自不同的语言。
   

2.4  近代借词层到现代借词a层的过渡
   

文化词汇显示了近代借词层的大致时代,新的农作物“洋芋”、“蚕豆”和“豇豆”已从汉族传入。同汉族接触可能发生在有“铺子”的城镇,哈尼人到那里买“茶叶”、“香油”、“香”和“烟叶”等消费品,“板凳”、“锅铲”等用具,“马鞍”和“马肚带”等马的装备。但是,当有“打劫”的在“路”上时,需要有“胆量”到那里去。在那
里可能会因为“赌钱”而“输”钱。更为危险的是,离开哈尼族村寨所处的高地,有可能受到“瘴气”的威胁。
   

这一层次的大概年代,可以根据两个原产于美洲的植物名称“洋芋”和“烟叶”来推断。洋芋进入中国西南可能在清朝中期,大约1750-1850期间;烟叶在明朝中期从菲律宾传到中国,进入云南南部的年代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近代借词层和现代借词层的声调对应不同:第1 调近代借词层是33或55,现代借词层是55;第3调近代借词层是31,现代借词层是33;第4调近代借词层是55,现代借词层是24;入声调近代借词层是55或31,现代借词层是31;只有第2调近代借词层和现代借词层都是31(参看表15)。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个双音节词同时具有这两个层次的特点,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两个层次之间存在着过渡阶段,这意味着近代借词和现代借词来自于不同的方言,哈尼语先从汉语的某种官话借进词汇,后来将目标转移到绿春官话。更确切地说,直到很近期的时候,哈尼语中的汉语借词还不是来自绿春官话,而是借自一个较远的汉语方言。可能绿春在不久前才发展为重要的城镇,此后才成为哈尼语中汉语借词的主要来源。
   

3.古代借词层

汉语借词中的双音节词已经全部分析完了,但是还有一些看来像汉语的单音节词不符合上述确定的任何层次,由此可知哈尼语中还存在着更早层次的汉语借词。在这些尚未确定的借词层中之所以只有单音节词,很可能是因为它们属于双音节词不多的更古的时期。
   

1世纪时,上古汉语的1-根据音节类型(三等与非三等)分别变为d-和y-。随后,古汉语的r-变为1-(中古汉语的来母),很快填补了音系中留下的空档。白语中的汉语借词有将古汉语的r-读作的情况,但是没有将古汉语的1-仍然读作1-的情况,表明1世纪之后不久,白语和汉语就开始发生接触。在哈尼语中,没有发现古汉语1-读作1-的例子(除了一些广泛分布在藏缅语言中可能是汉藏同源的词之外)。哈尼语的“力”是一个将古汉语的r读作r-类音的例子,然而其他的彝语支语言和布莱德雷的构拟(ra[2])中都有这个词, 因此可能是原始彝语借进的一个汉语词。看来在2世纪3世纪前后,当古汉语的1-已经变为d-和y-,而r-仍然是r-时,哈尼话和阿卡话还没有分化,早期进入哈尼—阿卡共同语的汉语借词不会早于这个时期。
   

首先识别一批形式相同的后期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词。
   

3.1  中古汉语的平声浊塞音在哈尼语中是浊塞音或不送气塞音
  


   

“平”,一个上古汉语的-ang韵母词,在哈尼语中为前高元音,同布莱德雷构拟的原始彝语(*?-bra[2]“平”的声调和元音不对应,因而没有直接关系。木比语(Mpi)的这个词ping[5]也是汉语借词,(注:参看Bradley,1979:530。)木比语5调同原始彝语1调及哈尼语高调是规则对应,因此这个词可能是在木比语和哈尼语分化之前借进来的。
   

“钱”,早期中古汉语为dzjen,其借词特征很明显, 肯定是一个汉语借词,它也是进入白语的老借词(tse[42], 同古代借词层的低平
调相对应),可能经过白语进入哈尼语。
   

由于松元音前的不送气清声母在哈尼语中必须转换为浊声母,因此难以断定中古汉语的浊塞音在被借语言——无论是什么语言或方言——中是浊音还是清音。然而,早期中古汉语“碟”dep 借入哈尼语后将塞音尾变成了紧元音,清楚地表明声母原来就是浊的d-,因为如果汉语是t-,就应该借为
   

3.2  非腭化的中古汉语三等舌根音
   

位于前元音之前的汉语舌根音在官话中发生腭化,因此非腭化的舌根音声母就表明它不是来源于官话。这样的例子只有一个。
   
  
   

3.8  古代借词层的对应概况
   

以上讨论的借词都符合、至少是部分符合中古汉语的对应规律,很可能是早期汉语借词,可惜例词不多,没有形成一个明确、全面的声调对应格局。清浊和送气的情况相对好一些,得到了同近代借词层相似的对应格局,即把汉语平、上、去调中的元音看作松元音,当借词声母是不送气清塞音时,将其转换成浊塞音。这难免有几个例外,如“编”,早期中古汉语pjen(Ⅳ),哈尼语还是。但是,这样的例子很少,我们没有发现汉语平、上、去声字同哈尼语
的紧元音音节之间的任何对应。
   

汉语入声调有塞音韵尾,因此在哈尼语中变成紧元音。虽然尚无可靠的例词,但是可以假设,在入声调音节中,汉语的不送气清声母不必转换为浊声母;而送气声母则必须转换为不送气声母,以符合音位系统规则,“覆”早期中古汉语phjuwk,哈尼语,可能就是这样的例子,当然也不能排除它反映的是汉语唇齿化了的f-。这种情况表明,在这些早期借词进入哈尼语时,不送气清声母已经不能同松元音相结合,也就是说,送气声母和松元音,不送气声母和紧元音的互补分布已经形成,换句话说,原始彝语中同松元音相结合的不送气声母这时已经变成送气声母。
   

4.  几个特例
   

4.1  “茄子”和“茶叶”:汉语中的藏缅语借词?
  

茄子需要温暖的气候,原产于亚洲西南部地区。汉语词“茄”中古汉语gja是《切韵》开口三等的戈部中仅有的一个音节, 正好填补了一个偶然的空档。最早出现这个词的文献之一是王褒的《僮约赋》,王褒是一个四川出身的诗人,我们猜测,“茄子”这个词是从西南地区的语言、很可能是藏缅语中进入汉语的借词,而不是相反。
   
            

三  总结
   
综上所述,近代借词层和现代借词层是两个较近期的借词层次,这两个层次之间完全没有过渡的证据,很可能来自于西南官话两个不同的变体。现代借词肯定来自于绿春方言,这一层次的借词是最近期的,可能在1911年之后、大多数在1949年之后,尤其是文化革命期间借入。现代借词层内部存在着差异,早期的现代借词(a 层)表示典型的非现代概念,并将汉语不送气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转换为浊音,以符合哈尼语不送气清声母不同松元音结合的传统的音位配合关系。晚期的现代借词(b层)表示典型的政治、技术等现代概念,汉语不送气清音不转换为浊音,突破了哈尼语传统的音位配合关系。我们认为这种变化不是借出或借入语言自身的变化,而是哈尼语使用者发音习惯上的本质变化,是由于1949年之后哈尼族中哈—汉双语人数急剧增加而引起的。
   
近代借词来源于官话的哪种话尚未确定,它对汉语塞音的处理同现代借词a层一样,但其他很多方面同现代借词层不一样, 其中声调就明显不完全相同。近代借词层内部又分为a和b两个层次,其中“洋芋”这个词表明近代借词层的时间至少包括清朝这段时期。
   
近代借词和现代借词都有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
   
古代借词是官话形成之前进入哈尼语的,全部是单音节词。这一个层次尚很粗略,只识别出一些经常出现的特征,证据不充分,而且,存在着从其他语言如傣语和白语中借入汉语词汇的可能性。
   
下面列表概括近代和现代借词层的声调、浊音声母、送气声母和紧元音的对应规律。表中的“p”表示任何不送气清塞音,“ph ”表示任何送气清塞音,“b”表示任何浊塞音,下面划线表示紧元音。
   
   
下面列举各层次具有代表性的例词。
   
   
总而言之,哈尼语受到汉语一定程度的影响,借进了很多文化词汇,包括被驯化的动植物名称“骡子、鹅、牛、白菜、洋芋、烟叶、小麦”;也借进了很多非文化词汇,诸如“做、浮、富、高、星星、绿、枯、猜、增”;借进的亲属称谓词有“阿哥、阿娘、阿叔”;有两个非常基本的词“屎、血”,但是后一个词受影响的可能性比借用的可能性更大;借进了汉语的序数表示法,包括表序数的标
   
    ④(注:Sagart,1999c:188。)
【参考文献】
   
李永燧  1993  “论哈尼语外来文化词”,载《首届哈尼族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
李永燧、王尔松  1986  《哈尼语简志》,民族出版社。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委员会  1984  《哈尼、汉词汇对照》,云南民族出版社。
吴积才等  1989  《云南汉语方言志》,云南人民出版社。
张宁  1986  《建水方言志》,云南人民出版社。
Baxter, William, H. A Handbook of Old Chinese Phonology, Berlin: Monton de Gruyter.
   
Bradley, D 1979 Proto-Loloish. Scandinavian Institute Monograph series No 39. London and Malmo: Curzon.
   
Lewis, P. and Bai Bibo (Piu Bo) 1996 Hani-English English-Hani dictionary. London and New York: Kegan Paul.
   
Norman, J. 1979 Chronological strata in the Min dialects.《方言》,4。
   
Sagart, L 1999a The Chinese and Tibeto-Burman words for "blood". Honor of Mei Tsu-lin: Studies in Historical Syntax and Morphology, ed. by Alain Peyraube and Sun Chaofen. Collection des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3. Paris: EHESS.
   
Sagart, L 1999b The emergence of tone in Chinese.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Cross-Linguistic Studies of Tonal Phenomena/Tonogenesis, Typology and Related Topics, ed. by Shingeki Kaji, pp.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Asia and Africa. Tokyo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Sagart, L 1999c The Roots of Old Chinese. Current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Sagart, L and Lee Yeon-ju 1998 The strata of Bai.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9th ICSTLL, Lund Sweden.
 楼主| 发表于 2007-6-26 10: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绿春哈尼文化

作者:白阿强  来源:http://hanitalan.yxtc.net/index.htm 2006-09-23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绿春,是民族文化的富集之地。在全县3096.86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哈尼、彝、瑶、傣、拉祜等少数民族,全县辖9个乡(镇)21.5万人,其中哈尼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8.2%,属全国县市级哈尼族人口比例之最。
   
绿春是中国130多万哈尼族文字标准音所在地,境内的阿罗欧滨,因都玛简收的美丽传说,而成为国内外哈尼族普遍认同的原始宗教圣地。因此,这个山青水秀,四季如春的哈尼山乡,正如她美丽的名字“绿春”一样,没有现代工业文明的污染,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民族文化,都是绿色的,是原生态的,从而形成了绿春别具一格的哈尼文化生态县。

绿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尤其是以哈尼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最富特色。生活在绿春的哈尼族,因居住地域、风俗习惯、语言服饰等差异,又分为哈欧、白宏、期弟、卡多、腊咪、西摩罗等支系,每个支系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差异,构成了绿春多姿多彩的哈尼文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活在绿春的哈尼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绿春,阿罗欧滨文化对哈尼族的影响根深蒂固。被称为哈尼族原始宗教圣地的阿罗欧滨是地名,在绿春县城东部的分水岭原始森林一带,是世界哈尼族民间传说的“遮天大树”遗址和叙事长诗《都玛简收》的发生地。阿罗欧滨文化对哈尼族的社会发展、民族心理等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哈尼族的文化母体,涵盖了哈尼族的农耕、生产生活、伦理道德、礼仪习俗、宗教、天文历法等。阿罗欧滨是哈尼族心灵的家园,它的影响不仅渗透到国内的哈尼族,还远及东南亚一带的哈尼族,每年祭祀阿罗欧滨的活动构成一系列的绿春本土民族文化。

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龙的日子,生活在绿春县城附近的十二个哈尼族村寨都要共同举行祭祀阿罗欧滨的活动。那天,对于生活在绿春县城梁子上的十二个哈尼寨子来说是一个神圣而值得纪念的日子,整个祭祀活动在庄严、肃穆中举行,对参加祭祀活动的人也有严格要求,祭祀主持人只有该县大寨村的“咪谷”(龙头)才有资格,其它十二个村以本村的“咪谷”为领头,带2至3人代表本村参加,凡参加祭祀阿罗欧滨活动的人,要求必须家史清白、夫妻齐全、五官端正、健康等。祭祀时用1头肥猪(公),2只鸡(公母各一只),1只公鸭以及茶水、酒、猪鸡肉、米饭等作祭品。祭祀那天,除那头猪外,其它所有的祭品都要在阿罗欧滨吃掉。祭祀完后,把那头猪,分成十二份,由代表本村的“咪谷”背回村里,然后把它分到每家每户。那天,生活在绿春县城附近的十二个哈尼族村寨共同分祭品,成百上千的人共同尝祭品,虽然每家只能分到手指宽的一片猪肉,但大家对尝了祭品来年身体健康,出入平安,能带来好运深信不疑。一个民族的一个祭祀活动,对整个民族的影响如此深入人心,只有在绿春这片土地上,才能滋生出如此的节日。祭祀阿罗欧滨主要是为祭祀有恩于哈尼族的美丽姑娘都玛简收,及其给哈尼人赐予生命之源的阿罗欧滨神山神林,祭祀向哈尼人提示年轮节令的那棵遮天大树王。

对祭祀阿罗欧滨,在哈尼族地区有一个比较广泛的传说:远古的时候,一个聪明的哈尼族女子“都玛简收”,因逃婚四海游历,走遍了哈尼地方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每到一地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农谚和歌谣。一天,简收姑娘拄芦苇拐杖孑身来到东仰(绿春)阿倮欧滨,这时,简收又饥又渴,她把芦苇拐杖插在泉边伏身饮水,当她喝饱水起身拔拐杖时,却怎么拔也拔不起来,芦苇拐杖瞬间长成了遮天大树,简收姑娘顺大树升了天。从此,哈尼地方日月星辰不见了,大地漆黑一片,哈尼人不知了年月日,分不清白天与黑夜。人们想尽各种办法,也不能把那棵树砍倒,后来是通过都玛简收的神示,才砍倒了那棵遮天大树,哈尼地方重见了天日,万物又获得了新生,太阳出来时人们叫白天,星星月亮出现时叫夜晚。哈尼地方有了白天和黑夜,但还没有年月日。人们根据砍倒的遮天大树有十二条树根,定一年为12个月;树枝有三十枝,定一月为30天;树叶子有360片,定一年为360天。从此,哈尼族有了自己的历法。大树砍倒后,树根遗址处冒出十二股泉水,十二股泉水流向十二方,哈尼人沿十二股泉水流经的地方生息繁衍,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众多的民族节日构成了绿春独特的哈尼文化。忙完了田地里的活计,农作物在拔青,村头的大青树上,蝉在鸣叫,又是一个哈尼六月节。六月节在哈尼语中叫做“石乞扎扎”,是哈尼族一年一度集民族原始宗教、娱乐活动为一体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六月第一轮属猪日,一般休息3—6天。节日期间,村村寨寨杀一头牛或猪作祭品,村脚立磨秋、架秋千。“六月节”是哈尼族为祭祀“俄咀阿培”(哈尼族传说中的一位仙人)和本家祖宗的活动,以感谢“俄咀”保护哈尼山寨,庆贺哈尼人同野兽斗争的胜利,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安康。哈尼族在“石乞扎扎”节的第二天有背“圣水”的习俗。这天凌晨当公鸡头鸣,家家户户的女主人或姑娘背上竹桶,点起火把到水井争先恐后“抢圣水”,用“圣水”洗祭祀供品、煮祭祀米饭。哈尼古歌唱道:“节日杀牲献俄咀,儿孙未尝祭祖宗;公鸡脚不净用圣水洗,母鸡嘴不洁用圣水冲……”。这反映了哈尼人崇拜祖宗的虔诚心理。节日期间,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会聚在村脚,坐磨秋、打秋千、摔跤、歌舞作乐。村村寨寨杀猪宰牛,邀来四方亲朋好友同欢乐。

秋季过后,到了冬季,田野在静静的生息。冬天里的哈尼山寨,又迎来了一个最隆重的节日——哈尼“十月年”。“十月年”哈尼人称“称拉干通”或“张苔苔”,是哈尼族辞旧迎新的年节,其意义同汉族的过春节。按哈尼族历法习惯,农历十月为一岁之首,年节一般从农历十月第一轮属龙日开始至属猴日结束。节日期间,山寨打扫得干干净净,请已嫁的姊妹携儿带女回娘家,邀其他民族亲朋好友来家做客。人人身着崭新的节日盛装,鼓声终日不停,妇女舂糯米粑粑和团子面,男人杀猪宰鸡,烹制各种美味佳肴敬献天地和祖先,摆设盛大的长街宴。年轻男女赶场聚会,谈情说爱,或在郊外平坦的草坪摔跤,对歌作乐。哈尼十月年最热闹的是唱酒歌、跳乐作舞。整个十月年,能歌善舞的哈尼人,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老年人和中年人围座在丰盛的年宴边,边饮边唱酒歌,常常通宵达旦。神话古歌在年宴边一遍又一遍复述着,由此,将相距千里、上下千年的历史文化传递给子孙后代。年轻人敲响狂欢的鼓声,唱起动听迷人的小三弦,中年人跳起欢乐古朴的乐作舞“作依……作依…….”,一人起头百人应和,呼声一浪浪,人群舞步一圈圈,尽情地唱啊、跳啊!十月年,整个哈尼山寨充满了幸福欢乐的气氛,欢声笑语伴着浓郁醉人的焖锅酒香味飘溢在蘑菇屋中,飘溢在整个山寨上空。

“十月年”的前一天属兔日是除夕日,家家户户舂糯米粑粑辞旧岁。晚上点油灯、烧香到天明,表示哈尼人家香火不绝,迎接祖宗回家过年。凡是男人必须彻夜守岁,当公鸡头鸣,鸣火枪声,鞭炮声一阵接一阵,以示迎新年。属龙日是初一,家家户户杀猪宰鸡煮汤圆,设年宴祭祀祖宗迎新年。祭品是茶水、酒、精肉、米饭各一碗,由女主人主持。用小蔑桌摆放,再置于堂屋“神龛”上,全家人按年龄从小到大依次磕头,以示来年祖宗保佑,五谷丰登、粮食有余、人丁兴旺、男女成家、牲畜满厩、财源茂盛。属蛇日是初二,是出嫁的姐妹回娘家拜年的日子。这天,通往村与村的山路上走来一群群穿着新衣、牵着儿女的姐妹,她们背着装满糯米粑粑、酒、肉等礼品的竹箩回娘家拜年,分别到娘家和同宗亲属家磕头,送糯米粑粑等礼品。娘家也要特意设丰盛的宴席款待。她们回去时,娘家要回送糯米粑粑、蛋(有条件的送小雏鸡)之类礼品。


除此外,哈尼族比较隆重的节日还有“祭寨神”,哈尼人称“昂玛突”或“昂玛翁”。“祭寨神”是哈尼族以村为单位一年一度传统的祭祀活动。“昂玛”意为寨神,“翁”或“突”,意为祭祀,以祈求寨神保护村寨安宁,人畜安康。哈尼支系繁多,祭寨神时间各异,绿春哈尼族祭寨神时间一般在农历十月(十月年后)或正月(春节后)第一轮属牛的日子进行。祭品是猪、鸡。祭寨神活动由“咪谷”主持,“咪谷”亦称“昂玛阿波”,是全村人推举的。“咪谷”必须是家庭清白(没有非正常死亡的家庭或未被蛇咬过的人)、夫妻齐全、五官正、品行正并通过鸡骨卦占卜,卜得吉卦的人才能当。寨神林,一般选在寨子背后,指定一棵树杆挺拔、苍劲的大树作为寨神树。祭寨神这天,“咪谷”和两个助手到寨神树下杀牲祭神,猪肉家家户户都分一份,作为家庭祭礼祖宗品。家家户户都做彩蛋,作为“昂玛”礼品,既按家庭人口分,又赠送来宾。祭祀寨神完毕之后,全村人各自带上酒食、餐具,到寨神树下摆宴,每家一桌,从寨神树下摆到村中。长长的宴席象长龙,俗称“长街宴”,哈尼人称“昂玛机扎扎”,借以向咪谷敬酒,求咪谷赐福,保安康。席间宾客云集,男女老少尽情欢乐,边吃边唱酒歌,边喝边舞乐作,山寨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哈尼人说“一个人在一年中能尝到三个村祭寨神的祭品,就不需招魂”。

在日常生活中,对饮食,哈尼族也比较讲究。哈尼族摆桌,首先要上盐碟、蘸水碗。蘸水属一桌菜食中最大、最庄严的菜食,没有盐碟、蘸水不摆桌,不吃饭。每餐饭忌吃独碗饭和独样菜。若只吃一碗饭时也象征性地添半勺或一勺,意为成双,双脚才好走路;如果只有一样菜,必须放盐碟和蘸水碗。第一次到哈尼族家中做客,再穷的人家,也要杀只鸡来招待客人(切忌用白鸡和鸭子)。在饭桌上,吸引人的往往是那碗蘸水。哈尼族的蘸水色香味俱全,蘸水里除了鸡的内脏外,还有10多种佐料,它既可当蘸水蘸,也可当菜吃。在哈尼族家中吃饭,鸡头和鸡脚是不能随便拣吃的。每杀一只鸡,煮熟砍好后,在饭桌上,哈尼族都有“看鸡头鸡脚”的习惯。通过看鸡头鸡脚来预测吉凶、在一起吃饭的人会不会争吵、家里会不会有其它客人来、出行是否顺利、家人是否安康等。在绿春哈尼族的饮食文化中,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两种菜是橄榄皮伴生肉和白旺。哈尼族各种祭祀活动较多,但不管是大小祭祀,祭品的排列以茶叶水、酒、米饭、肉食、蛋等分等级排位。哈尼族在祭祀活动中,以茶水、酒、肉食、蛋、米饭为主要祭品,祭品中视茶水最大,依次是酒、肉、蛋、米饭。因此,哈尼族无论在家庭祭祀祖宗或在野外进行宗教祭祀活动,都很讲究祭品排列顺序,即摆在祭台上的祭品茶水在前,依次是酒、肉食、蛋、米饭。

哈尼族青年一般以自由恋爱为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青年男女相识后,谈情说爱一般在夜间。夜晚,哈尼伙子拿着心爱的三弦,悄悄来到心上人的住处,对着窗口轻轻弹响三弦,倾吐心中的激情和对心上人的爱恋之情。姑娘听到那逶婉动听的三弦声后,都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便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叹气声或对着窗外用轻轻的歌声回应对方,于是山里人的爱情就这样孕育。每逢节庆,哈尼男子都穿上蓝靛染成的土布衣,肩挂一块有花边图案的白色土布手巾,腰束一条绣有花朵等图案,下缀绒线球的彩色腰带,下腿绑上绣花绑腿,以炫耀我有情人。手巾、彩带、绑腿——情人的信物,没有情人的男子是佩戴不上的。绿春县哈尼族青年,用土布制作的手巾、彩带、绑腿传情别有风趣。姑娘爱上某位伙子后,就背着长辈,利用劳作之余或节假日,用各种彩色丝线精心绣制有花朵、蝴蝶、鱼、小鸟等图案的手巾、彩带、绑腿等情人信物。信物绣成之后双方约定时间,把信物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得到这些信物后,心里踏实了,也把事前准备好的银戒子、银手镯或耳环首饰给心爱的姑娘戴上,表示真诚相爱。

作为有八个哈尼族支系的绿春县,在婚嫁方面虽然有些细节上差异,但姑娘出嫁时“哭嫁”这一习俗每个支系大体一样。哈尼姑娘出嫁时,按古规要进行哭嫁仪式。姑娘出嫁时,新娘和伙伴们集中在一亲戚家里,由一位慈爱的阿婶作主,由她领唱古老的哭嫁歌。多愁善感的新娘听到阿婶唱牵肠挂肚的惜别哭嫁歌。刹那间,乡情、对父母兄弟和朝夕相处的伙伴的眷恋之情一时涌上心头,泪水簌簌地掉下来。这时,姑娘们围着新娘抱成一团,放声哭泣起来。哭词内容主要是姑娘们的命运苦,责怪父母对儿子和女儿的爱不公平,向父母兄弟索要家业家产等。待她们在亲戚家集中“哭够”了,又到亲娘家大房的酒席前抱着兄弟胳膊作哭别,直哭到亲兄弟或堂兄弟背她出寨门。哈尼姑娘哭嫁,一半是属于眷恋、惜别的忧伤,一半是履行古规,哈尼人说:“姑娘出嫁不哭,以后的日子不幸福。”

绿春的哈尼族无论那一种支系,他们的服装色调都以黑色为基本色调。对崇尚黑色,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古时候有一天,一个叫克鸟的哈尼老妈妈和她的女儿穿白色衣服上山采药,途中遇上了一个正在寻食的饿鬼,母女俩见鬼就慌忙逃到一处生长蓝靛草的密林里躲藏起来,不料白色衣服被蓝靛草揉染成黑色,鬼撵到母女俩面前看不到人影就走开了。原来黑色衣服保佑了母女俩,才躲过了鬼。从此,为防鬼纠缠人,哈尼人就穿蓝靛染的黑粗土布衣,以作为生命的保护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哈尼族的服饰都是自己逢制的。每一个哈尼族人家,都把棉花种在厚大田埂和田间的空地上,大多数哈尼族家庭,都有台木制的扎花机、纺车和织布机,常将所织布料染色之后再行剪裁制衣。传统的服装,都由妇女自己剪裁缝制。纺织水平是女子心灵手巧和治家本领的重要尺度,亦是女子身价的体现。

哈尼族婴儿和儿童的衣服基本没有性别上的区别,以保护身体为本,惟其自织小布帽颇具民族特色。小布帽以青蓝色相间的六片土布片缝制而成,帽顶上系有猪牙、海贝、虎豹爪、穿山甲鳞壳等物和一枚野果。哈尼族男子服装、服饰和头饰比较单纯,朴素大方,款式大体一致。上衣主要有无领斜襟右衽和短领对襟衣两种型式。裤子均为宽松大长裤,这种裤子裤腰、裤脚宽大,裤裆较低,不分正反面。过去曾以一条蓝色布带缠腰一至二道为裤带。哈尼男子脚下的木屐,曾让前来寻根的日本人感到惊讶,它们几乎就和日本木屐一模一样。哈尼族的木屐叫“阿支色偌”,用软质木材破削而成,下有两齿,屐前穿系一丫形结绳,夹在大脚丫里,即可行走。哈民族妇女的头饰、服装和服饰多样复杂。与男子服饰相比,女子传统服饰保存较为完整,服装款式较多,内涵十分丰富。一个哈尼族女子的一生,至少有三次重大的头饰、服饰变更。一般来说,少女及年轻姑娘编辩下垂,头缠包头,包头上饰以红线或排成银泡,衣襟、衣扣、袖口、裤脚边绣彩色花边,佩带银与环、耳坠和项链,胸饰以银链、成片银泡和成串银币,手腕戴银镯。已婚和生育后的妇女编独辩或双辩盘子头顶,覆盖包头巾。服装上银饰渐少,前襟、衣边、袖口、裤脚边仍绣彩色花边。老年妇女辩发盘顶,衣着朴素,几近全黑,无花边少银饰。哈尼族妇女无论大小都必须戴帽,其帽子可分为三类,即帽子、头帕和包头,哈尼语称为“吴朵”和“吴护”。“吴护”主要是女子佩带。“吴朵”用自制的黑色土布做成,一种是八九厘米、三米左右长的布条带,另一种是把一米见方的布对折起来,一头用金线镶上方格,另一头用红线或红毛线制成缨子做花边,佩带对,将发辩拖到头上盘好之后,把包头整齐地缠绕在头上,主要是男子佩带。

美丽的绿春除积淀厚重的民族文化外,还风光旖旎。县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连山和具有热带风情的李仙江。保护区总面积6505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5.3%,因分布着滇东南最完整的热带季雨林、山地雨林、湿性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台藓常绿阔叶林4种植被类型而素称 “滇南植物基因库”。有谭清苏铁、东京龙脑香、多毛坡垒、长蕊木兰等为主的128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和黑长臂猿、白颊长臂猿、灰叶猴、蜂猴、倭蜂猴、印度虎、马来熊等为主的74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动物。山上危岩耸峙,幽涧深险,青山苍郁,碧水潺潺。李仙江,源于南涧、景东之间的无量山,绿春县境内流程96公里,河面最宽处200多米。江水如脱僵之驹,湍急腾于崇山峻岭之间,两岸峰峦峥嵘,风光旖旎,热带季雨林碧翠苍莽,乘竹伐或木舟顺江漂流,沿途的峭壁断崖或棕榈婆娑、或奇石异洞、或婷婷修竹妙境叠现,扣人心弦,其乐融融。黄连山原始森林、李仙江河谷热带雨林、二甫云海日出、梯田神韵等美丽的自然风光、阿罗欧滨原始宗教文化等丰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绿春浓厚的哈尼文化旅游资源。

绿春,以其独有的哈尼文化,浓厚的哈尼文化氛围,被国务院确定为哈尼语标准音所在地。这里有哈尼族原始宗教圣地——阿罗欧滨,有获得基尼斯世界纪录的哈尼长街古宴,美丽的哈尼山乡绿春,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7 22:56 , Processed in 0.0732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