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63|回复: 0

文学评论要关注现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1 10: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胡殷红 来源:http://www.cass.net.cn/file/2005010631082.html

  日前,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召开“总结与展望:2004年文学理论与批评回顾研讨会”。20多位在京专家、学者就他们所关注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和文化建设的关系,以及2004年文学理论与批评现状等问题各抒己见。与会专家、学者在讨论交流中达成共识:文学理论与批评不能与创作脱节,但在当今社会,更不能与现实社会脱节。与会者普遍认为,文学、文学理论与批评在当今社会仍然得到了应有的关注,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工作者有责任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积累做实事、说实话。

  重建中国话语

  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学者谈到目前文学理论与批评现状时都谈到“脱节”这一现实问题。

  方宁说,在我们身边可以看到各种各样西方理论的资源。这几年我们引进了很多西方的理论,包括文学、哲学、批评、文化、美学等,虽然资源丰富,但是能真正解决当下中国文学理论问题的理论却还没有找到。我们现在的理论缺少对人的精神生活的关注,所以就逐渐边缘化了。今天讲理论建构,不仅应该解决学理、经验、观念等层面的问题,更应该关注文学批评规律的研究。

  张志忠也认为,现在文学理论的现状是对西方的理论比较关注,但是对本土的东西却缺少尊重和理解。长此以往笼罩在西方话语下,总也没有自己的中心。李建军说,要摆脱我们的生存、我们的体验被西方话语所遮蔽的尴尬现状,面对西方话语,应该表现出必要的信心,对传统文学保持崇敬的心理,重建中国性话语。季红真认为,我们应该找到本土的理论资源和外来的理论资源的契合点,用钱钟书的话说就是“打通”,不能截然对立,也不能对自己的传统一无所知,或者盲目地排外。范咏戈认为,建立中国文艺理论批评体系,应该放在全球化背景下,充分认识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的形势;要在目标和资源上保持清醒头脑,要重视中国传统文论的资源。建立文艺理论与批评的中国话语,目标是如何应对强势文化。

  贺绍俊谈到,我们的理论表面上资源很多,但是如何真正变成自己的理论,真正与本土经验和本土文化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西方的理论是在西方的语境中产生的,一旦脱离那个语境,想把它完全抽象起来变成一个普遍的真理,是不可能的。即使作为一个思想资源引进来,也必须在我们自己的语境中重新生产,才可能让它成为一个有活力的理论。贺绍俊对理论建设中“建设”这个词比较感兴趣,他认为,因为建设性的工作更加重要,包括批评。对于今天来说,建设性的批评更加重要。

  提升批评家的审美趣味

  关于文学批评家个人审美趣味和批评的标准也是研讨会上的一个焦点话题。牛玉秋认为,批评家不可能没有个人趣味。如果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可以挑自己喜欢的看,不喜欢的理都不理,但批评家不能,而且批评不能以个人趣味为标准。作家的审美趣味狭隘是没问题的,甚至可以写出很好的作品,但批评家的审美趣味如果非常狭隘的话,那么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批评家。她认为,很多批评家都是很有才气的,但有的就看先锋作品,这种态度本身是有问题的。

  陈福民说,过去自己一直区分不清个人趣味和公共的态度。面对一个悖论,只有喜欢的才会去投入,认真去思考,但事实上,如果你是一个批评家,你相信你所使用的语言、你所研究的对象是跟社会的公共事物发生关系的话,你必须有一个公共的态度、分析的态度,完全的个人趣味化会遗漏很多重要的经验。

  李建军认为,文学理论与批评必须重建基本尺度和普适标准。他说,所谓的自然写作、身体写作这样荒唐的口号和旗号在文学上是反基本的文学标准和普适尺度的。所以我们必须确定小说就是写人的,人物的心理性格以及人物性格赖以展开的环境,需要情节、细节,需要构成小说那些很本质的东西,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尺度。

  关注现实,强化文艺理论建设

  郑伯农认为,文学理论与批评主要是参考文本,但是在当今社会,更要结合社会实际。因为大的环境会影响到文艺,影响到价值观、历史观。所以我们要关注现实社会这个大的环境。张德祥说,批评应该面向大众说话,如果批评只在圈子里头转悠就不对了。他认为,理论研究、文学批评的文体需要改革,现在的文体根本无法面对大众,无法参与社会话语的对话,原因是在我们理论批评的价值建构上存在问题;第二就是现在这种话语方式与我们的时代是脱节的。

  李炳银提到,理论批评最大的缺陷在于我们没有自己的独到的眼光。文学要有所坚持,应该有它明确的口号,不能出一朵花就说这个花好,出一棵草就说这棵草好。他针对文学、文学理论与批评和大众、社会隔膜的现状指出,文学要赢得读者和社会的关注,重在对社会的参与。许多评论家都谈到,有些小说家没有真正地思考社会和现实问题,这一话语涉及到文学的精神内涵到底是什么的讨论。

  梁鸿鹰认为,2004年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话题比较集中,而我们所热衷的,是不是老百姓所关注的?批评家很关心的,老百姓可能觉得隔靴搔痒。在我们的研究中应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写作和我们的文化、社会进步和文化积累的关系。

  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秘书长吴秉杰在总结三年来编选《理论批评文选》工作时说,批评家关注较多的话题集中在社会现代性、审美现代性、文学史、关于文艺学科建设、先锋性小说等问题上。他说,理论批评委员会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始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理论批评和创作是脱节的。他希望理论批评要更多与创作实践和文学创作的主体部分结合,并关注社会环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真正为了社会进步、社会文明、民族精神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民日报》 (2005年01月06日 第九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7 14:05 , Processed in 0.1528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