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51|回复: 0

“大国学”思想的理论与现实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3 11: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08-1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贵阳8月12日专电(新华社记者欧东衢 李惊亚 石新荣)季羡林老人安静地离去,留下了未实施的“大国学”设想和建构理念——“我们应该用‘大国学’这个概念,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学,东西南北凡吾国域内之学,都可称为‘国学’”。

    许多学者指出,“大国学”思想毋庸置疑是季羡林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文化遗产。作为继承者,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在于——怎样科学地确立“大国学”的理念?怎样理性地去推行“大国学”理论的实践?无论我们怎样做,有一点必须肯定,那就是我们不能将大师所留下的“大国学”的宝贵思想遗产永远停留于设想。

    “大国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大国学”到底是什么?

    季羡林先生所提出的“大国学”的设想并非始于今日。早在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时,季老就提出了“大国学”的初步设想:“‘国学’应该是长期以来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涵盖广博、内容丰富的文化学术,而绝非‘儒学’的代名词。”

    但是,“大国学”的初步设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直到季老逝世后,“大国学”的概念才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时候,“大国学”的设想已被确定为: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

    面对季老“大国学”的理念,贵州省水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潘朝霖认为:“大国学”是一个很可喜的命题,它有利于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也拓宽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思路。如果从“国学”的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一些优秀文化,比如有着完整的历法和文字的水族的文化,那对于这些文化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很少有人知道,水族最早的文字记录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水书”也因此被称为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学界普遍认为,“大国学”思想基本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称,《中庸》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所体现出的兼容并蓄,就是“国学”的基本精神内核。所谓“大国学”,本质上也是对“兼容并蓄”这一精神内核的再次强调。

    “大国学”蕴含着民族和谐的思想精髓

    事实上,研究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可以很清晰地发现这样一个脉络——许多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长期以来并非各行其道,而是属于“同源、分化、接触、吸收”的关系,对于汉文化的一些研究,甚至需要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来解决。

    “譬如许慎《说文解字》中对过年的解释,‘年,谷熟也’,历史上的汉族在每年的阴历八月稻谷丰收之时过年,而现在只有水族仍然传承着这一文化习俗。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才能反过来理解当时的汉文化习俗。”潘朝霖说。

    “很明显,‘大国学’蕴含着中国作为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民族家庭的和谐统一的思想精髓。这个思想告诉并告诫我们的是,中国真正广义的‘国学’,应该是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所有文化核心思想的集萃,同时这所有的文化思想又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的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尹韵公指出。

    虽然“大国学”的概念只是刚刚起步研究,但它很显然指出了一种各民族文化包容并蓄与共同进步的时代趋势。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杰指出,“大国学”的概念将要影响我们的,或许不只是一种语言上的表述和提法,而是要让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更多、更有力的交流,在文化的互补和磨合之中促进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民族文化的多元共荣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只有让56个民族的文化以“大国学”的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真正绚烂的中华文化。

    王杰说:“汉文化历来强调一种内敛和中庸的审美,缺乏西方所谓的酒神文化、狂欢文化。而在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中,这种狂欢文化则处处可见。文化互补的优点是明显的,如果将所有的中华民族文化以兼容并蓄的精神进行整合,那将让传统‘国学’和少数民族文化处于共荣与互补的良性循环之中,这也许将是‘大国学’理念带给我们的最好前景。”

  “大国学”理念如何落实

    事实上,“大国学”兼容并蓄的核心精神已经得到广泛肯定和认同,下一步,如何将“大国学”的理念落到实处,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王杰说,“7月27日至31日在云南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会第十六届大会’和2010年即将在中国召开的‘国际美学大会’,都不约而同地将‘文化多样性’列为主题词。”

    不过,“大国学”设想要得以实践,需要的不仅是全社会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同时也需要少数民族对自身文化的挖掘和研究。

    贵州民族学院教授杜国景说,“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挖掘力度还不够,特别是能站在全国、全世界的平台上和汉文化平等对话的少数民族文化还不多。在我们大力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时候,过于注重物质文化的开发和包装,相对忽略了对民族精神文化的挖掘和研究,这似乎已成了提‘大国学’概念前最需要改变的问题。”

    相关的工作现在已经开始得到重视。据潘朝霖介绍,目前,国家涉及水族文化的社科基金立项就有5项,省级立项也有5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现已经收集水书2.2万册。近年来,在多方支持下已整理、翻译、出版水书7部,正在组织出版的还有10余部。2008年5月,关于保护水书的法规《三都水族自治县水书文化保护条例》也已获贵州省人大通过。

    其他的少数民族文化,现在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护。 尽管如此,潘朝霖仍认为,应该进一步以兼容并蓄的心态寻求文化互补和共荣的亮点,同时加强少数民族对自身文化的挖掘,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来逐步实践“大国学”。

    “唯有这样,才能让‘大国学’理念不只是停留于设想。”潘朝霖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8 00:16 , Processed in 0.1170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