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57|回复: 3

拼音简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6 12: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前3500–3000年,西亚的苏美人创造了丁头字。而直到公元前约2300年,它才发展为义音结构的丁头字。公元前1400年后,虽然亚述丁头字发展为音节文字,但是却仍不易阅读和书写,使得掌握书写者形成特权阶级。由此可知,音节化并未达到易学好用好读的效果。公元前550年后,波斯丁头字的符号大幅減少,并导致笔划数大幅增加。粗略估计,亚述丁头字的笔划数约5-6笔,而波斯丁头字则为其3-4倍。由此可知,单纯的减少符号并无法达到易学好用好读的效果。在书写工具的改变下,波斯丁头字后来会被阿拉伯字母取代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基本而言,丁头字的音节化乃是适应异族语言的必然结果,因为音节量少必然导致词汇音节数多,而音节量少及词汇音节数多则必然导致文字音节化。此外,丁头字只存在音节化的发展事实,它根本不存在音素化的现象。然而根据这个发展事实,拉丁派即无法论证音素文字的先进性。为此,他们就将丁头音节文字称为丁头辅音文字,如此人类文字就存在语词文字→音节文字→辅音文字→音素文字的发展规律了。如果晚期丁头文字和阿拉伯文字皆可称为辅音文字,如果不区分元音即是辅音文字,那么将日文假名減为あ、か、さ、た、な、は、ま、や、ら、わ等10个字母来表50音,这样它是否就是辅音文字呢?实际上,丁头音节文字只是一种不明确的音节文字,它与辅音文字存在本质区别。如果不区分元音的音节文字加上元音即是音素文字,那么声韵文字也可称为音素文字了。由此可知,语词文字→音节文字→辅音文字→音素文字的发展规律是完全虛构的。

    周有光先生在「世界字母简史」一书中写道:“希腊传说,希腊字母是古代希腊的伟人们,从腓尼基带来,经过修改和增补,成为希腊人自己的文字。”……“独立字母表示法打破了音节字母的限制,科学地把音节分为辅音和元音。从音节字母进而为音素字母,是一个艰难的认识发展过程。”……“希腊人创造的不是元音字母的形体,而是元音字母的制度。”事实上,在近两千年的民族交往中,希腊人的文字技术几乎完全学自西亚民族。希腊的辅音和元音字母均是从腓尼基字母借来,他们的表音技术亦是从西亚民族学来。因此他们在字母的原创性方面可谓毫无建树,而在字母的表音技术方面同样乏善可陈。根据考古得知,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文的一个音节,都是一个元音字母(a)或一个辅音字母加上一个元音字母(b+a)的结构,而且第二个字母a并非仅表元音。例如古希腊文kowo实际应为ko(r-)wo(s-),其韵母or-和os-仅以笼统的o来表示。实际上,希腊人添加o只是为了区分词意,并非基于认识而追求音素化。考古显示,古希腊文的表音方式十分模糊,而且不具明确的词形变化和辅音结构。由此可知,希腊人在借用腓尼基字母及表音技术后,只是利用几个闲置未用的字母来区分词意罢了。然而此种区分的发展结果,必然使得字母结构与音素结构出现某种对应关系。事实而言,希腊人根本不是“科学地把音节分为辅音和元音”才发展出音素文字。正基于此,所谓“一个艰难的认识发展过程”是根本不存在的。不仅如此,所谓“音素字母”同样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组与音素结构存在某种对应关系的字母系统。而且这种对应关系是词意区分的自然结果,并非基于语音结构的科学认识。所谓“科学地把音节分为辅音和元音。从音节字母进而为音素字母,是一个艰难的认识发展过程。”完全是一种倒果为因的说法。实际言之,所谓“音素化”只是一个词意的区分过程,它与“音素化”和“元音字母制度”毫无关系。由此可知,“音素化”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更不是所有文字的发展方向,它只是音节量多、语音结构复杂且词汇音节数多的屈折语的必然发展模式。

    音位是区别词意的最小语音单位,而它的主要功能是对词意的语音区分。由此可见,文字的最小符号单位亦应具有词意的区别功能,而不是刻意追求音素化。基本而言,语音结构的认识是与词意区别息息相关的。在辅音已明确区分的情况下,倘若元音具有区别词意的功能,则元音的区分是轻而易举的事。举例言之,假使日文假名只有あ、か、さ、た、な、は、ま、や、ら、わ等10个字母,而且元音具有区别词意的功能,则日文必能轻易发展出独立字母表示元音的模式。例如:あa、あb、あc、あd、あe,かa、かb、かc、かd、かe,さa、さb、さc、さd、さe…。然而日文未采用独立字母表示法是其语言特点决定的,并非日本人对语音结构认识不足。因为这种做法节省不了多少学习时间,却会造成终生的使用和阅读效率倍数下降。同理,阿拉伯文不标元音也是一种文字制度,它是元音区别词意功能不強的自然结果。由此可知,日文与阿拉伯文的表音模式,都是理性民族的必然选择。因为所有文字均是以最高效、最明确的方式来区别词意,绝不会为求音素化而使文字繁琐不堪。由印欧文字的发展历史亦知,韵母单位比音素单位更易于认识,因此声韵模式更有利于识字教学。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20: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拼音方案》的十大伪

1. 汉语拼音方案易学易记:  由于《汉语拼音方案》的“音素制”标音单位无法被直接感知, 而且标音符号存在许多拼写变化, 使其混淆不清而不易记. 只要稍有教学经验者都知道它要比“声韵双拼”的标音法难学数倍, 因此它不仅非常不利于幼儿学习, 更不利于扫盲工作。

2. 汉语拼音方案简单好用:  由于《汉语拼音方案》表示一个音节的符号数偏多, 而且是横向线形排列, 因此它所占的排版空间过大, 非常不利于与汉字搭配使用。
       
3. 汉语拼音方案便于汉字输入:  由于《汉语拼音方案》表示一个音节的符号数偏多, 若要提高输入效率, 无论电脑或手机均须将其再转换成声韵双码模式。

4. 汉语拼音方案帮助识字:  所有的标音法都能帮助识字, 此非《汉语拼音方案》的独有功能。

5. 汉语拼音方案有助于推广普通话:  只要是普通话的标音法都能有助于推广普通话, 此非《汉语拼音方案》的独特优点。

6. 汉语拼音方案有助于汉语汉字的国际化:  由于《汉语拼音方案》是一套汉语专用的标音法, 它并不存在[国际音标]的广泛基础, 使得外国学生在学习汉字前, 必须先学一套完全陌生的标音法, 因此造成推广汉语汉字的双重障碍。

7. 汉语拼音方案是国际标准:  若为翻译人名和地名, 英美等国为何不推广一套英语的国际标准[汉字翻译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被定为国际标准又何益于国人? 难道美国国会图书馆以汉语拼音来编排图书, 中国人就受益了吗? 若只为解决西方人的困扰, 则此方案仅供涉外使用即可, 何必要求国人在求学和工作中迁就一个难学又不好用的方案呢?

8. 汉语拼音方案利于国际交流:  一套汉语专用的标音法, 中国人名和地名的拉丁化, 并无法增进国际交流. 越南文字的拉丁化增进了国际交流吗?

9. 汉语拼音方案的使用者众多:  《汉语拼音方案》推行了50年, 它耗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然而学生学过就丢造成无法估量的浪费。此外, 它对文字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毫无贡献, 还是扼杀文字优化的关键因素。

10. 汉语拼音方案具有科学基础:  《汉语拼音方案》仅适于翻译中国的人名和地名, 它既不适合作为外国人学习中文的标音法, 亦不适合作为本国人识字的辅助工具, 更不具备发展为文字的基本潜质。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家新创一套符号系统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是拉丁化的《汉语拼音方案》仅适于翻译中国的人名和地名, 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发表于 2009-3-3 12: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家新创一套符号系统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是拉丁化的《汉语拼音方案》仅适于翻译中国的人名和地名, 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它本来就是拼写普通话的呀!
这不是汉语拼音的错!
你用西方哪一种拼音文字也不可能拼写汉语,比如汉语的翘舌音,西方文字同样无法拼写。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1: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家新创一套符号系统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是拉丁化的《汉语拼音方案》仅适于翻译中国的人名和地名, 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它本来就是拼写普通话的呀!
这不是汉语拼 ...
胡吉成 发表于 2009-3-3 12:50


一套难学不好用的拼音方案,还没错吗?难道要「汉语拼音方案」竟然是拼写外语的,这样才算真的搞错了?
唯一的解决之道是把难学不好用的「汉语拼音方案」仅用于涉外事务,而中国学生则另学一套真正有潜力过渡为合法文字的声韵二元方块式标音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9 08:31 , Processed in 0.1708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