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07|回复: 5

新课标下的教师语言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2 17: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8561_1.html

  什么是教师语言?教师语言实际是一种行业语言,是一般语言在教师行业中的变化形式。它如同电影语言、音乐语言一样,属于专业语言。它是教师传递信息的媒体,是教学的主要工具,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艺术。

  教学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一堂课评价的好与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所教的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现今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死板教学,使教师成为一名教书匠。而要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这就要重视教师的语言艺术的使用。

  那么,在课堂教学运用语言时,如何让自己的语言具有艺术性呢?

  (一)要让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晰准确,通俗易懂

  因为教师内在的意向和拥有的知识是通过语言传送给学生的,学生只有理解了教师的语言,才能理解和领悟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故此教师语言必须要做到表意准确,吐字清晰。无论是哪门学科,知识传授的第一要求就是准确,否则岂不是天下大乱?特别是对于那些重要的概念、观点、定律和原理等的表述,更来不得半点失真和含糊,需要反复推敲所用词汇、句式的意义内涵甚至感情色彩,保证概念传递的恰如其分、恰到好处。通俗即朴素、自然,以浅显明白的语言形式表达内涵深刻的专门化学问和内容。通俗易懂的语言是教学语言互动的基础,它会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拉近。不通俗的语言存在语言上的障碍,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二)要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活泼、简洁练达

  语言的生动活泼,讲究一个“趣”字。要使学生觉得课堂“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课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而只有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格言、成语、民间谚语、歇后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教学语言最忌讳拖泥带水、重复罗嗦,这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的厌烦的情绪,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很多时候,教者劳心劳力而无功,学者心烦意乱而无获,就是因为教学语言没做到简洁练达的结果。

  (三)要使自己的语言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教师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上课并不是简单的听与被听的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你讲得兴致高昂,语调“上”了却一直不“下”,时间一长,学生只觉得满耳都是噪音,很容易疲劳,根本无心听课了。相反,教师如果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语调,使之抑扬顿挫,时而高昂,时而低沉,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当然就不会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了。

  (四)要使自己的语言热情诚恳,富于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富于鼓励性。教师的语言可分为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它们都给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深远的影响。教师语言的感情思想,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来源于对学生赤诚的爱。老师一句鼓励性的语言,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自己的言语里面去,使“情郁于中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是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据说鲁迅讲课,他的言辞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悦耳动听,但他的声音里充满感情的魅力,让每个听他课的学生都觉得意味深长,觉得有股信念的力量渗透在自己的心里。

  此外,还要注意教师语言的启发性。思维的规律告诉我们,思维的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的果实塞到学生嘴里,也不是把知识的果实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而是要告诉学生怎样才能获得知识的果实。教师不把知识全部正面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一定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掌握获取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语言的激发下产生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明确地进行多方面综合性的学习。

  如上所述,教师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一位成功的人民教师,无不得力于教师的语言功力。在新课标的旗帜下,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语言表现力,让自己的语言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完美的统一。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7: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教师的语言表达在教学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是任何其他条件所不可取代和削弱的。一个口才不好的教师,其教学效果一定不会理想。

    例如何其芳先生回忆他的两位哲学老师时,作过这样的描述:

    我们那位讲康德和黑格尔课的教授,在国外曾获得博士学位。他每次讲课,一般都是从头到尾把康德和黑格尔的著作静心读一遍,然而他却无法把他的课让人可以听懂。在课堂上他总是翻着康德物黑格尔的书,东念一段,西念一段,然后半闭着眼睛,像和尚念经似的咕噜起来,要抵抗这样的催眠术是很困难的。我们另一位教中国哲学史的教授,他的讲议倒是事先写好的。上课的时候,他总是拿着稿子一句话念两遍,要大家静静地坐着默写。上这样的课实在太烦了,所以我就有计划地缺课,准备缺到不至于被取消学籍时为止。

    这两位教师,不能说是他们没有学问,他们从备课到讲课也都是很认真,但教学效果如此糟糕、失败,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语言表达能力,他们的语言缺乏艺术性。可见,教学的成败,并不仅仅取决于教师学问的多少,语言表达能力实在起着关键作用。

    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的语言要深于传情。语言不是无情物,情是教育的根。教师的语言更是应该饱含深情。带着感情教,满情深情说,所教的课、所讲的道理就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从而,师生心心相印”。的确如此。很多优秀教师,他们的教学之所以能让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除了丰富的知识外,纯熟、优美、极富艺术性的语言是一个重要原因。魏书生老师的学生也说:“魏老师每堂课都给我们打开一扇新的通向世界、通向未来的窗口。”这些评价说明,学生在理解、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感到的不是疲惫、枯燥、痛苦,而是身心的愉悦,那么学习的兴趣会更高,对知识的渴求更强,学习的效果也就会更好。
    通过在学生中调查发现:学生喜欢哪个老师的教学,便喜欢哪门课,不喜欢哪个老师的教学,便不喜欢哪门课。是各门课程有优劣之分吗?显然不是,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起作用。这些都说明教师语言的作用和魅力。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8: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摘 要:常言道“言传身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语言更是“传道授业”的重要工具。教师语言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且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素质修养。教师语言艺术对一名教育工作者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教师语言艺术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语言艺术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有重大的影响;教师语言艺术对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有重大意义;教师语言艺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教师; 语言艺术; 重要性

列宁曾经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是心与新沟通的桥梁。常言道“言传身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语言更是“传道授业”的重要工具。“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话印证了语言对一个教师的重要性。教师语言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且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素质修养。本文对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性作一初步的探究。

记得上中学的第一堂语文课,老师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作为导入:有一个人因工作需要,到外省出差。夜幕来临,工作了一天的他感到很疲惫,于是到一间旅馆投宿。饱餐之后,他想回到房间休息,于是对旅馆的服务员说:“你好!我想要水饺,麻烦你安排一下。”服务员出去一会,端了一大盘水饺放在那人面前说:“先生,这是你要的水饺,请慢用。”那人一下子懵了,连忙解析:“我要的是水饺,我要的是水饺。”“这就是你要的水饺啊!”他尴尬地做出睡觉的动作,服务员才恍然大悟:“哦,你要睡觉。”故事结束后,教师接着说:“说准普通话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发音不准确,很容易引发出很多的笑话。”

现在回想那位老师的话,再细细体味,准确性是语言事业的基础,但语言的意思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尤其对于教师而言,语言意思更是一门学问,并且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教师语言艺术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一般教师的形象都是居高临下,十分威严,学生对教师要鞠身恭听,也要惟命是从,否则会遭到谴责。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提倡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和民主,教师对于学生不仅仅是“师”,还是“友”。这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媒体。

      教师对优等生都能做到鼓励、赞扬,但“差生”、胆小的学生通常都遭到“不平等待遇”。成绩不好或上课不认真的学生迎来的是教师的严厉批评和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样只会拉远师生之间的距离,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话不敢说,有问题不敢提。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自尊心受到打击,失掉学习的信心。更甚者,学生渐渐习惯老师的批评惩罚,产生逆反心理,以后老师的话一句也听不进了。民主平等就是师生之间要民主平等,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民主平等。教师应欣赏每个孩子,理解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教师身上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肯定。这样才会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真正体现教师和学生“亦师亦友”的关系。

二、教师语言艺术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有重大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语言美的敏感,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一个人文明的源泉所在。” 教师的话可以像一股清泉流入孩子心田,也可能像一把利剑刺入孩子心田。一句鼓励的话语是爱的传递和情感的动员,能给学生自信,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而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推动力。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十分的害羞,而且不善于与其他同学交往,在课堂上,她总是默默无闻的一名。我找一个适当的时机,和她进行单独的谈话。我先用温和的语言问她,上课有没有听懂老师讲课,小女孩点点头,我指着书本上最简单的课文说:“你可以读给老师听吗?”小女孩点点头,然后小声地读起来。我再微笑着摸摸她的头:“读得非常正确,说明你是个认真上课的好学生!你的声音很好听,但是声音太小,老师听得很吃力,如果能够更大声点读书就更好了。”小女孩笑了笑,把读书的声音提高,我微笑着点点头,对她的表现加以肯定,她的声音也在我不断的肯定下渐渐提高了。我又趁机说:“你的声音非常好听,如果老师再课堂上也能听到你动听的声音该多好啊!”那次之后,我在课堂上她举手回答问题,我尽量让她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多给她鼓励与表扬。她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回答问题也越来越积极了。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更主动,更爱动脑筋,更爱提问,更善表现。因而,教师应该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兴趣。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性的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对孩子来说,一句赞扬的话比十句责骂更有效。教师坚持对学生的优点、努力、进步、成绩进行肯定与表扬,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要认准时机,善于表扬,深谙表扬的艺术。

三、教师语言艺术对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有重大意义

教师应该时刻注重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尽量多运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请你再花点时间想想。”“你认为怎样才好呢?”“谢谢”等这些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少用甚至不用 “你要这样做!”“不许那样做!”“你那样子学习不行。”等命令式的语言。教师还要克服一些不好的习惯性语言,尽力避开使用一些刺激性的、负面性的词汇,从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有一位老师给学生上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老师便提出了一个问题,希望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大部分的同学们都没有反应过来,只有几个认真听课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有点生气,板起面孔说道:“ 只有几个同学知道吗?你们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课?”很多学生毫不在意地还是做自己的事情,那位老师就非常生气了,把书本往讲台一摔,指着学生骂道:“你们比猪还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有人会回答。”老师的激动的语言像一个炸弹那样投到学生当中,沉闷的课堂气氛顿时变得十分激动,学生对老师的话表示很不满,干脆肆无顾弹地做自己的事情。最后,课堂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可想言之,从那以后那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僵硬,他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变得十分困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把激励、信任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受赞赏,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老师让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性学习活动中。

四、教师语言艺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重大影响

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往往充当着主体主宰的角色,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的答案。学生在教学中实际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我讲你听,我管你服,要灌即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推出要求师生之间实现互动,使教学过程从原来的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交流,这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本身就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体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潜力使他们在课堂中展现出令人敬重与钦佩的活力。而正是这种富有生机的活力,才使得进行中的课堂连续不断地生成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新的收获、新的经验。教师应将每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主体,理解、尊重学生,创造平等的民主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主动地发展。

在传统教学向新课程转变的过程中,教师语言艺术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重大影响。首先,教师语言的艺术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巧妙地使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突破原来的知识框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散开去,找出更多的可能答案,同时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创新性思维方式。 其次,教师的适时点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用“为什么?”“说具体些好吗?”“你是怎么发现的?”这样的追问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使更多的学生“豁然开朗”,受到启示,得到裨益。再次,教师鼓励性和正面的语言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首创精神。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努力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并对学生的成功多加以肯定。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银银 论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2] 范旻琦 教师语言艺术

[3] 李磊明 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年第5期

[4] 杨爱国 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新疆教育》刊物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8: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谈教师语言艺术
来源:http://old.blog.edu.cn/user4/FiveStar/archives/2008/2086666.shtml

一、教师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1、科学性

  科学性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是由教师工作性质决定的。教师工作包括课堂讲授学科知识、课外组织班级活动、处理学生行为思想问题、家访与学生监护人谈话等内容。无论哪一项活动都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因而,教师语言的内容与其它行业相比,必定是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语言。教师在课堂上授课不必说,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定理、每一次批评或表扬,其语言的运用必须是科学的,容不得半点含糊,更容不得谬误。

  2、针对性

  针对性是教师语言艺术的第二个特征。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在运用语言技能技巧时,应因地因时因事而易,决不能千篇一律、单调重复。教师语言的针对性是指教师在讲话时针对不同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师语言的针对性有如下内容:

  (1)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你用同样的话语、同样的语气批评男学生和女学生的时候,男生可能感到不痛不痒,毫不在乎;而女生却感到受不了,心里委屈,甚至哭鼻子。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男女生的心理承受力是不同的。一般说,男生性格粗犷,说话直率,心理承受力较强;女生性格温和,说话委婉,对外界事物的刺激较敏感,心理承受力弱。所以教师在言谈话语中稍不注意,女学生就撅起嘴,而教师还不知道为什么。因此教师对男生与女生谈话应该采用不的语言方式。

  (2)针对不同时间、地点,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经常要与学进行个别谈话,因此,谈话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谈话的效果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时间地点场合选择不好,有时谈话效果适得其反。一般来说,能不在课上当着全班学生批评的,就不要在课上批评。下课后,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推心置腹地谈。能避开其他教师的批评,就不要当着许多教师批评。可以到操场一角、花园一椅幽静之所谈,效果会更好。

  (3)针对不同性质的事件,选择不同的语方方式。

  教师的工作内容是多方面的,上学科课时,宜语言严谨、简练,要注意逻辑的性,要注意语言的启发性。班会课,要注意的感召力,鼓动性。课下,与学生谈天,要注意语言的亲切,学生犯了错误,性质严重的,教师与之谈话时,要有震慑力;学生所犯错误属无意或无关大局,教师点到而已,留有余地,让学生思考,自己改正。针对性是教师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许多班主任老师语言缺乏艺术性,常常是因为不注意语言的针对性造成的。

   3、激励性

  激励性是班主任语言的第三个特征。教师语言,尤其是班主任语言,必须具有非常强的感召力,最佳效果是,号召时,要让学生听了之后,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抒情时,要让学生听了,如沐春风,心旷神怡;点拨时,要让学生低头沉思。教师语言的感召力是教师语言追求的一个较高的境界,需要长时间的修养、演练、学习的过程。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天生不善于讲话,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每个人的讲话先天素质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老师天性活泼,讲话时充满感情,具有较好的先天条件,有的老师天性腼腆,性格内向,讲话音低量小,在讲话方面先天素质较弱。但是,这不是决定讲话有没有激励效果的条件。讲话声音大,并不见得有激励性,讲话声音小,并不见得没有鼓动效果。关于教师讲话的,激励性,有一个最低标准,那就是在教育教育过程中在用词方面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真棒"、"有进步"、"能行"、"再努力一把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等等,少用消极性的语言,如"你真笨"、"真没用"、"你算完了,就这个样子了"等语言。有时看起来是一句话,但有时会像一根毒刺一样深深扎在学生的心上,会把学生一生的勇气泄光的。

  综上所述,科学性、针对性和激励性是教师语言的三个突出特征。这三个特征是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联系而存在的,也就是说,这三个特征必须以教师语言的教育性为基础,也就是说,教师讲话必须是为学生负责任的,对学生的发展有利的。

  二、教师语言艺术的基本构成

  教师语言艺术是建立思想修养和知识智力综合发展的基础上的,因而它是基础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有人认为,教师有一张能说会道 的巧嘴就够了,这显然是片面的。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性,不是天生的,更不是仅仅凭伶牙利齿、灵感造成的,而是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学习、演练习得的。更何况说话本身不仅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的表现,更是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以及其他方面修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为教师,要想纯熟地掌握教师的 语言艺术,必须具备坚实的思想、道德、法治、心理学、逻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师的语言艺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思想修养,这是由"语言是思想的重要直接现实"的性质和教育目标、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恩格斯说:"语言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需要才产生的。"有人说,语言是人心灵的镜子,反映一个人的内心精神面貌,这话说得不无道理。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和形式,这个工具所操作的对象是人的思想,一个人一张嘴往往泄露了他内心的思想活动,直接反映着一个的思想修养的程度,现在我们所强调的"语言美",并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而是包含着正确的思想和社会风尚,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修养的高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就成了语言艺术的重要基础。一位教师如果具备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他的语言艺术就能更完美,就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他所从事的事业和职业特点要求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完美的语言去启迪学生的心灵,用光辉的思想去引导学生做人。人们常说,有什么样思想的教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话虽说有一些武断,但也不能说毫无道理。教师的思想总会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尤其是语言,总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教师的思想是语言艺术的基础,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那么,今天面对21世纪的中国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基础呢?我们认为,现代班主任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思想,学习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关心国家的经济建设,关心国际大事,关心社会文化领域的动态,不断加强学习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具体说就是:

  (1)热爱祖国

  这是一个被人经常说起但不见每个人都有深刻理解的话题。班主任老师应该首先是一名爱国主义者,因为热爱祖国是人类品格里最宝贵的。对祖国的爱体现了一个人的高尚的品格。班主任应该用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感情感染学生,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一个民族只有当她的儿女对她怀有深厚的感情,为了她的繁荣昌盛而奋发努力的时候,她才能不断地发展、进步,这种感情应该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培养。孩子是一张白纸,应该在学校教育中打上浓重的爱国主义底色,他们自己将来才能画出最好的图画。

  (2)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班主任教师的修养,更是教师这一职业所要求的最基本的感情倾向。热爱学生这一特点是优秀教师的第一共性。有人说热爱不热爱学生是个人感情问题,这种观点只部分有道理。因为感情是个人问题,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尤其对于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并非简单的个人感情问题,应该说,它是个人的同时又是公开的,它属于个人,同时又属于班主任所教的学生,因为学生有权力要求教师的爱。热爱学生是教师这一职业所要求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应该有的感情。有人说,爱不是凭空的,它因对象不同而不同。这种人企图用这种观点来说明对学生不那么爱是有道理的。当然,我们不能强迫每一位班主任把同样"份量"同样"质量"热爱给每一位,我们只是提倡班主任教师热爱学生,要求班主任热爱学生,而不是强迫,因为感情这东西是强迫不得的。但是作为一位班主任应该认识到,热爱学生是一种感情,同时又是一种职业要求。它是可以通过教育实践培养的。

  (3)科学的世界观

  班主任工作是培养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崇高事业,这一事业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四化大业的成败的大事。时代对班主任的要求是崇高的,民族对班主任的期望是殷切的。所以,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要的是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崇高的理想境界和高尚的情操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当你的人生观、世界观达到一个高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语言变得有力和优美,语言的艺术性会更强。

  (4)广博的学识

  班主任工作是教师工作中最为艰巨的工作,它要求班主任的东西太多,因为班主任工作涉及的领域太多。除了班主任所教学科以外,班主任教师还必须掌握心理学、社会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因为班主任教师不仅要教一门文化课,还要处理学生的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博杂,所以班主任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多方涉猎知识,自觉地随时随地充实自己。当你有一个广博的知识储备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工作更得心应手,更加游刃有余,更加卓有成效。如果我们考查一下全国优秀的班主任,没有一位不是具有广博知识的"杂家",有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杂家,而且在许多领域达到了较高的造旨。例如说魏书生,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不仅具有很高的逻辑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因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量。达到这样的教育境界,实际上靠得是广泛的学习的结果。

  语言能力分为理解与表达两个方面。就表达方面来说,又可分为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两个方面。教师如欲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口头的和文字的)应该首先提高自己的语言的理解力,因为只有深刻准确理解别人的语言,才能学习别人语言,只有不断学习别人的语言,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运用汉语读书看报、谈天交流,一辈子都在说在读,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语言能力却相差很大。有的成为语大师,有的免强表情达意而已,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每个人对语言的理解(或说对语言的感受)差异造成的。人对语言的理解力的差异是人在语言交流过程中的目的差异造成的。一般人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对语言的表达方法、词语的选择等不怎么注意,只注意交谈时的意思,意思明白了,交流就达到目的了。但是对于班主任教师来说,这远远不够。班主任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语言表达方式"的敏感者,无论是读书看报,还是看电视听广播,不仅仅要注意获取"意思",而且还要学习"语言方式",要通过学习别人运用语言中的特点,进而进一步理解语言的含义。这种习惯是一个养成过程,正像我们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样,班主任教师应培养自己的这种随时随地学习他人语言表达方式的习惯。
  文字表达与口头表达是紧密联系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演说是用口的写作,写作是用笔的演说。"但就写文章和说话这两件事比较,在某种意义上说,说话比写文章更不容易。因为,一是说话应时即发,没有认真从容润色的时间,更没有反复修改的可能,二是说话不但要照顾所说的内容、对象,同时还要照顾说话的声音、语调、语气和姿态。所以,把说话称为一种艺术,一点也不过分。每个教师能否具有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既很容易又很困难。说它很容易,因为每个人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定语言环境之中,生活、学习和工作,时时处处都要运用语言。说它困难,因为语言是一种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体系,人们借助语言所表达的思想也是复杂多样的,所以,要把语言掌握得十分熟练,不经过长期地不懈和艰苦磨练是达不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8: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的研究的调查报告
来源:http://www.xici.net/b357178/d66003838.htm

关键词:语法规范  合乎逻辑   通俗易懂   易于感知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1、从课堂教学语言的功能上看,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有其研究的重要性。教学语言是教师的专业语言,是教师在教学的具体条件下——有明确的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某种预想结果的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创造性的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可见,教学语言的优劣,教师口头表达能力,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清晰度,驾驭语言的能力等,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的高低,关系教学的成败。正确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起码的条件,高度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的研究就有其重要性。

2、对本校教师教学语言的调查结果来看,对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有其必要性。本校49名教师中,教师课堂语言不规范的有8名,占全校总人数的16.5%。这类教师的语言乡音较重,语言较罗嗦,语序颠倒、混乱,附加语也较多,还停留在口语型的阶段。此类语言,学生不满意率达到98%。另有37名教师,语言较规范,但缺乏趣味性、主动性,有时以命令的口吻较生硬的态度与学生对话,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这类教师占学校教师总人数的73.5%,对这类逻辑型语言学生的不满意率达到30%。另有4位教师的语言有文采,有情趣,亲切自然,风趣幽默。语调时高时低,节奏有张有弛。对此类艺术型语言,学生的满意率达100%。从统计的结果看,学生的教师的语言的平均不满意率为38.6%。教师的课堂语言有待提高。

二、调查方法:

a)      问卷调查法

b)      访问调查法(1)访问对象:四、五年级学生约100名

                 (2)访问方式:随机访问。

三、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声语言应具有的艺术特色:

1、规范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校板。要想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良好习惯,教师首先要做出榜样,语文教师更应如此。有声语言的规范性包含以下3个方面。

(1)、音准。即发音准确,吐词清楚。这是学生听得懂、乐于听的基础。现在我们所用的教学语言是现代汉语。而现代汉语方言繁多,差异较大不便于不同地域的人交流,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使用普通话。虽然这是语言艺术的基础条件,但是在这里,还是必须强调一下。因为我们平时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发现有些教师的“普通话”有很重的乡音。如把“大街”说成“大该”,把“棉花”说成“梅花”,“拿过来”说成“la过来”,把“校对”说成“xiao对”;不胜枚举。这样读音不正,则语言的规范性就无从而谈了。所以,我们首先应当读准字音,说好普通话。

(2)、语法规范,合乎逻辑。教师只有正确、恰当地选择语言,准确地解释概念、规则和原理,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及其相互联系,才能澄清学生似是而非的观念,使学生当堂听得明白真切,不含含糊糊。不会让人觉得语意含糊、文理不通、难以捉摸。如一位教师在上一节思想品德课使说:“自从开展争创星级班级的活动,班上的打架骂人现象比过去进步多了。”就有文理不清的毛病。词语的搭配不当,既不合乎语法,又有悖于情理。还有一位教师在一节作文指导课上说:“全班同学都按要求做的,只有于家龙同学写走题了。”这句话乍一看没有错误,合乎语法规范,其实前后矛盾。全班同学就包括于家龙。犯了逻辑错误。

(3)、语言文明,有礼貌。教师的语言的文明规范,就是要求不说粗话、鲁莽的话,要尊重爱护学生,不说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话。因而,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使用一个“请”字,上课时先向同学们问早、问好,看似小节,却让学生心里如沐浴春风,没有压力和抵促情绪,对学生的心理作用不容忽视。如一位同学回答问题不正确时,老师粗鲁地说:“真笨!我讲了多少遍了还不会?”可想而知,这位学生的学习情绪会一落千丈。在这种情绪支配下学习,就会分心。如果老师改成这样一句话:“你讲的对吗?再好好想想。我请另一位同学说说,你注意听一听。听懂了告诉老师,行吗?”这样,学生情绪上没有负担,会很快进入状态。

2、鲜明性

鲜明性是指教师语言通俗明白,浅显易懂,要言不繁,重点突出,使学生听懂,学会。鲜明性可分以下两点阐述:

(1)、通俗明白,易于感知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因而讲课要从学生的知识层次,听话习惯出发。让学生容易听,好接受。凡是新的,不曾接触过的知识,学生比较难懂,因而要把话说的具体、清晰一些。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和学生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什么叫“呻吟”?

生:呻吟指声音很小的说话。

师:小声说话就是呻吟吗?上课时,有的同学在小声说话,老师能说同学在“呻吟”。行不行?什么叫“呻吟”?

生:在非常痛苦的情况下,小声地自己哼哼。

师:对,生病了,或是哪儿痛了,哼哼就叫“呻吟”、

(2)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语句短,容易说,好听、好记;语句长,往往不易说得好,也不易听懂,更难记忆。学生往往听清前半句却丢掉后半句。如讲解《题西林壁》诗句所阐述的道理时,教师这样说:“对复杂的事物不能客观、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容易被主观局部现象所迷惑而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个事物。”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长句,从书面语言看,有比较细致严密的优点。可是,课堂上这样说,教师说起来吃力,学生听起来也不容易把握,更不用说做笔记了。可以改成这样的短句:“对待复杂的事物要客观、冷静的分析,不能被主观现象所迷惑。”这样说教师省力,学生也容易记录,记忆。

3、主动性

有声语言的生动性要求教学语言生动有趣,有吸引力,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学习效率更高。

(1)、说话要具体形象

具体形象的语言才是生动的,易懂易记的。因为具体形象的语言能让事理变得明白,有说服力,易引发人的兴趣;而空洞、抽象的说教往往令人难以捉摸,使人厌倦。说话具体形象的方法有不少:引用例子,进行具体的描述;对事物进行适当的描述等。最常用的还有对比法、比喻法。如教学生字“坐”时。教师打比喻说:“两个小人坐在土堆上。”教学“众”时,教师说:“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这么多人就叫‘众’了。”这样的语言生动,形象。用学生的熟知事物,具体感受去说明未知事物,学习新的知识,可将深奥的道理浅易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2)、善用语言技巧

教学语言丰富多彩,若能发挥其艺术技巧的作用,变化生动,声情并茂,也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语调要抑扬顿挫,时而高亢激昂,时而舒缓低沉;音调高低起伏,节奏有张有弛,对于学生将有无比的吸引力。

以上三点便是教师教学语言应具有的艺术特色,也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调查内容之二: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

语言的表达是一种技能。凡技能的形成与熟练都离不开学习,离不开训练。那么,教师应该从哪里入手,训练增加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之迅速提高呢?

1、要广泛学习

(1)、要学好有关语言的专业知识,过语言语法关、修辞关、逻辑关,使语言规范,表达清晰。

(2)、要向所有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学习。听广播,看电视,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学习。听观摩课,向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教师学习。在公共场所、朋友聚会时,向普通话说得标准,语速掌握得好的人学习。甚至可以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学。抓住一切机会,纠正自己不标准的语音,调节自己的语速,选择恰当的语调,使自己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3)、要向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学习。唐诗、宋词、汉文章都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灿烂的瑰宝。教师要善于汲取其中的精华,储存多,底蕴足,使用起来便游刃有余了。还可以选择一些典范的文学作品仔细研读,必会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大放光彩。

2、要勤练苦练

(1)、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多读多说。普通话不标准的,在语音上多下功夫。口头吐字不清楚的,不要信心不足,要虚心学习,刻苦练习,日久才能有成效。

(2)、练习将教案上或讲稿上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使自己的讲解更自然,更贴近学生,使他们容易接受。

四、调查结果:

在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了教师语言艺术的特色内容后,在介绍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方法后,我校的教师在教学语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刻苦练习普通话,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基本上消灭了语音不标准的现象。在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以前相比,教师语言不规范现象以由8名降低到4名。而掌握逻辑型语言的教师也有37名增加到40名。掌握语言能力强的教师有4名上升到5名。学生的平均不满意率由38.6%下降到32.5%,下降了6.1个百分点。这种情况是可喜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在课堂语言如何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有效的引导上下功夫,继续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书目:

素质教育百科全书《教师素质培训手册》(上)
主编:柳斌、高长梅、欧阳慧
《教师口语》试用本           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
《小学素质教育》三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课堂教育艺术》             江苏省科学教育研究所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8: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教师语言艺术
来源:http://www.teachercn.com/Jylw/Xx ... 013014761827_2.html

常言道:教师是吃开口饭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有特定的对象和独特的语言艺术。不论课内课外,教师的语言艺术极为重要,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不容置疑的事实。下面,我就此而谈谈。

一、课内语言艺术

教师切忌用平淡不变的语气给学生讲课,得讲究课堂的语言艺术,因为它能够感染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教师课内语言艺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在课内应适当注意说话的节奏。因为在教学中,节奏技巧的合理运用,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美感,易激起学生的共鸣。说话的节奏一般有六种: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激动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就是典型的凝重型;《难忘的一天》就是典型的激动型。

2、说话的语气

语气,它包括喜、怒、哀、乐等人类情感的不同色彩。教师对语气感情色彩的把握:一要贴切,二要丰富,三要深刻。那如何把握到准确的感情色彩呢?首先,要遵循正确的讲课态度。其次,在判断语句的具体感情色彩时,要扣准语句本质,切忌见字生情、断章取义。

3、说话的技巧

教师说话有技巧,直接和我们自身的形象与在学生中的威信相关,特别是在课堂上,更能体现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文化修养。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①、鼓补法

例如,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时无意识写错了字而被学生指出时,我们不能立即说:“对不起,我写错了。”那马上便会招来学生的嘲笑和不信任。而应微笑着说:“果然不出所料,我就知道有的同学不细心、粗枝大叶的,这么久才有人说出来,我还以为没有人发现呢。”同时表扬指出错误的学生,以此鼓励其他学生。

②、弹激法

我们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有些问题,我们不懂或一时难以回答,但又不可能不回答。对此,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反弹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去解答。

例如,学生问到的字恰好老师自己也不认识,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个字很简单嘛,你这么聪明,回去自己好好查查字典,同时你也就对这个字的印象会更深的。”这样,不仅给自己留了面子,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说话的方式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和学生经常在一起,难免会遇到一些令人气愤甚至使人不能忍受的事情。有的学生不遵守纪律、有的学生任性顶撞老师。所以对这些事情的处理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特别是言语上。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本来就很强,如果教师说出一些过气过激的话,可能会使学生在人格和感情上受到伤害,反而产生更加抵触的心情。

①、多尊重少威胁

学生的心是一个晶莹的玻璃球,稍不小心就坠地破碎,特别是差生。“全班最笨的就是你,又是倒数第一,下次再这样你就不要来学校了。”这种挖苦的话语是对学生的羞辱和威胁,只会增加学生对老师的恨,学生的学习及其它方面更会越滑越远。其实,差生的自尊心也很强,我们不要动辄就威胁学生;而应多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不管是在哪方面有了一丁点儿的进步,我们都要给予或者当着全班学生进行表扬,使差生看到一点点希望的曙光,增强追求上进的信心。

②、多关爱少记帐

“你这样做已经是第五次了,再有下次就……”这种记帐式的教育,学生根本就不在乎,反而心里会想:无论我怎么做你就是不喜欢我,在你眼里我就是一个坏学生,反正已有这么多次了,无所谓了。其实,每个学生都想表现自己而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要探其原因,不能一古脑儿地训责学生。因此,我们在课上应多以微笑、关爱的目光投视学生或走近轻抚一下学生的脑袋,让其觉得老师每时每刻都在注意、关心、爱护自己,因而学习也更有信心,也不会做让老师生气事情了。

二、课外语言艺术

1、谈话的对象与方式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经常的谈话,但谈话对于不同的对象得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

①、“方圆”式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久而久之,便骄傲自大起来,渐而忽视自己的品行方面:不遵守学校纪律,对同学、老师没有礼貌。“方圆”式就适合于这类学生。在课上,老师不能让他把尾巴跷起来;在课余或课外,老师应多方位地去接触、了解、关心他,让他信任老师;随后,趁机委宛、真诚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希望引起注意。以后,老师还要更加热情地对待他,以火溶冰,慢慢帮他改正过来。

②、捕捉激励式

后进生在班集体里总是抬不起头来,沉默寡言、不相信老师和同学,在他们心里只有失意。与这样的学生谈话时,教师的语气应柔和轻快,让后进生在谈话中抛开包袱,愈显轻松;同时,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关爱,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加以真诚、赞许的肯定;信任后进生,多鼓励。

2、谈话的地点

教师与学生谈话的地点是随谈话目的与内容而定,也可随谈话学生而定。如:有的学生胆小爱哭。与他谈话的地点就不宜选在办公室,而应选在操场角落、花台边等人少的地方,这样更能使胆小的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松、随意地与老师谈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通过语言造就人才。可见语言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因素。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使学生乐意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2 04:18 , Processed in 0.0979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