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92|回复: 4

张静:丑的不够也美的不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7 23: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李姝莛
来源:纪录·中国
发表时间:2004-3-22 16:02:05  

--------------------------------------------------------------------------------
    [编者按]:在《变形记——张静》播出前,我们组织了一次小规模的观摩,下文即是本次观摩的副产品之一,作者为广播学院纪录片专业研究生,希望借此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媒介伦理、媒体责任等问题的思考。

   《纪事》最新推出的《变形记——张静》,带我们走近了一个几乎透明的人物——张静。在短短的四集纪录片中,张静毫不掩饰的展示了一个普通女孩在面对媒体织构的五彩缤纷的泡沫时逐渐膨胀失衡,最终又被媒体抛弃的心理历程。在全国媒体玩儿命的爆炒下,张静成了名噪一时的“丑女”,并因此得以免费整容。而媒体的烟雾散去,尘埃落定,张静不过是个普通的女子,整容前的她其实丑的不够,整容后的她美的也不够。不够的背后却值得深深地思考。

    这是一个见怪不怪的时代,寻常人和寻常事再不能激起观众的兴趣,于是,媒体的书生们为了收视、收听率端起了炒菜的大勺,随时准备将各种各样的新闻爆炒,手法相似,只是每次有不同的主角。这次,刚好媒体的聚光灯向张静聚焦,于是,张静不再是在社会上屡遭拒绝的“丑女”,而成了媒体和商家争相追逐的宠儿。一夜成名,张静从一个极端走进了另一个极端,生活还来不及平衡就失衡了。

    数不清的镜头、闪光灯和记者的争相来逐,几乎可以让每个女孩子沉醉,何况是久被冷落的张静呢?只是她并不知道,能招蜂引蝶的花朵虽然一时的光鲜,可是,蜂走蝶散之后,花还是花,并不会永远生活在蜂舞蝶嘻之中。可悲的是当花朵恋上飞蝶,她就不再能忍受独自飘零。这正是张静的悲剧。

    事实上,张静的出名,在于丑,而她的丑并不就像媒体们所渲染得那样,换句话说,她丑得还不够。但在这个见怪不怪的时代里,丑的不够怎能吸引人的眼球?于是,这个原本不够丑的张静被打造成了容貌不佳怀才不遇的“丑陋内秀型人才”。仅此一点即引来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于是,打出了张静这张牌的媒体也在这次不大不小的战役中捞足了实惠。而事实本身究竟是什么好像已经不在这些人的考虑范围内了。对于一些媒体而言,仿佛他们的任务就是找到某只稍有怪异的母鸡,将它爆炒成孔雀,赚足了收视率和发行量之后,一走了之。

    而他们忘了从始至终关注着的普通观众和读者,他们或在媒体的不了了之中永远的被假象所蒙蔽,或在事实真相揭开后对媒体的炒作嗤之以鼻。无论怎样,观众和读者们在媒体一遍一遍的“狼来了”的喊叫声中,再也不关心狼来不来,因为来的是不是狼,甚至有没有东西来都是个问题。说简单了是《狼来了》的现代版,复杂点其实是炒作危害到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媒体权威性下降的问题。

    炒作之风最甚的是娱乐新闻。娱乐新闻的炒作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而炒作之风逐渐在向社会新闻进军。当他们完全占据了社会新闻的阵地,接下来该朝那里进发了?西方“黄色新闻”的鼻祖普利策和威廉赫斯特一定为他们在19世纪80年代掀起的“炒作”热潮至今仍在有市场而含笑九泉。

    而在这股热潮中灼伤的绝不仅仅是观众,媒体本身也因为将浮华的泡沫吹得太大太美了而迷失了自己。媒体争相扑向为数不多的新闻和人物,“掘地三尺”,“株连九族”的挖新闻。激烈的竞争让他们不得不推陈出新将新闻做到极致,新闻不够极致,只好稍加炒作。炒作也不容易啊,要炒得不容易看出破绽,又要高人一筹,还得维持着记者的尊严,顶着真实的帽子,这都得花心思。就是这样一件件,一宗宗,一路走来才能生存和发展,就是走得太急了,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要走,走的太沉重了,只好将什么真实性、客观性抛诸脑后。长此以往,媒体在制造一个又一个泡沫的时候,不觉自己也成了泡沫。从某种角度说,这是媒体的堕落。

    当然,不可否认,炒作之风更多的可以追溯到经济领域,也可以说是传媒商业化,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必然结果。但是,这种现象应该说是一种极其不正常和不健康的现象。所幸的是炒作之风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姜昆、魏明伦、濮存昕等文艺界政协委员在本次政协会议上就提出了炒作之风伤害艺术伤害社会等。

    在《变形记——张静》中,对于张静的悲剧,媒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所谓命运者多咎由自取。随着片子不急不徐的进展,事实也层层的剥开。张静并非才智出众而仅仅容貌不佳,事实上,媒体所报道的张静十年遭千家单位拒绝,也似乎不太可信。而她失败的真正原因或许是身体的伤残和个人能力的欠缺。这与媒体最初的报道大相径庭。而透过这件事,我们也不得不思考,容貌究竟有多可靠?

    自认为是丑女的张静把未来和成功地希望全都寄托在自己的容貌上,她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失败全都是因为容貌的丑陋,坚定地认为整容过后一切都会变好。经过整容的她,或许是变得好看一点了,可是不幸的是,她依然被拒绝了。这时,她才意识到,美丽并不会换回什么,没有能力即使再美丽也只是个“空壳子”。在媒体带来又带走的浮华过后,张静终于安静下来学本事,回到了自己本身,真正的认识了自己。张静的经历,能代表很多人,他们追求美,爱恋美,对美丽寄予了过高的奢望,他们得到美,最后感悟美。其实,美就像是浮士德对海伦的爱恋和追求,最后,她得到的只是海伦的面纱——能被得到和占有的只是美的形式,永远不是美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张静还是我们自己,无疑美的还不够。
 楼主| 发表于 2004-4-27 23: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变形记——丑女张静》 第一二集节目梗概

------------------------------------------------------------------------------------

[纪事] 《变形记·张静》(上)

                                             


   张静说:“我以前特别不喜欢照镜子,人家都说我不像个女孩子。”这张脸,张静自己本来是一直不敢面对的,但是,张静没有想到,报纸的一条新闻不仅使这张脸发生了改变,同时也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2003年7月的一天,张静给天津的一家地方报社打了一个求助电话。那一天,记者劳楠看到了这个电话记录。劳楠说:“她在电话里面挺犹豫的,我问她你为什么找不到工作,然后她特别犹豫地说因为我长得不好看。”就是这句话使报社的策划田野找到了吸引读者的切入点。田野说“通过张静这个事会把以貌取人这么一个选题来切入,那么会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2003年7月23日,张静的故事被登在了报纸的第二十八版。文章的标题是:用人单位以貌取人,女青年千次面试无一成功。我很丑,但我很能干。文章中写到,10年来,张静走遍了天津的各个劳务市场,因为长得丑,近千次求职,均被拒绝。很快,这条消息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丑女,10年求职千次成为点击率最高的字眼。一条被登在28版的消息,竟然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这个结果对于报社来说,是一个意外。策划人田野说“因为毕竟我们作为本埠的一个都市报纸,我们恐怕想到的就是在天津市,在我们的几十万读者当中能够产生一定的反响,这个是应该的。当时也确实没想到包括全国的这么多家媒体去关注。”

  就在有关张静的报道见报后的第二天,天津的30多家单位给报社打来电话,表示要接受张静,其中还包括几家外企。最终,张静在这30多家单位中选中了条件相对不是很好的一家养老院,她认为凭自己的条件,只有这个工作她能够胜任。在报社的帮助下,张静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同时生活也有了保障。无论对张静还是对报社来说,这都是一个很好的结局,故事到此似乎应该结束了。但谁也没有想到,张静的命运又一次出现了转机。

  在和记者聊天时张静提到,将来有可能的话,她想改变自己的容貌,很快,这个在无意中透露的愿望在报纸上登了出来。张静的心愿引起了天津一家美容院的兴趣,并提出:要免费为张静做整容手术。这个消息使张静原本已经平静下来的生活又掀起了新的波澜,她第二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这一次,张静该不该整容成为媒体争论的焦点话题。

  田野说:若干家媒体在争论这件事。她这方面引起的反响远远要比她本身找工作,比她本身美容的反响要大得多。”就在这个时候,张静的家人却对张静整容提出了反对意见。她父亲说:“你知道吗?我们的亲戚都反对,既然这样了就维持现状。手术必然有风险,一旦出了风险,怎么办?”在家人的坚持下,张静同意放弃这次免费整容的机会。整容本来是张静可望而不可即的一个梦想,媒体的帮助,终于使这个遥远的梦即将成为现实,放弃这个机会,对张静来说是一个非常痛苦的选择。就在张静做出决定的第二天,她失踪了。那一天,张静的好朋友张艳飞接到了她打来的电话。

  她回忆说:“她在马路边上,电话亭给我打电话,她说我不想回去了,她说这个愿望,我实现不了了。她说我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了。”半夜的时候,张静找到了张艳飞。“一看见我就开始哭,我说我跟你家里好好说一下。她晚上就在我那呆着。我给她买的东西吃,她也不想吃。后来呢然后才同意她做这个手术,因为她一再坚持。所以说而且那天下雨回来的时候,她的衣服都湿了所以关于这些东西就没有人能够知道,根本就没人知道。”张静说:“就算这是一个陷阱,我也希望他们能让我跳下去。就算我真的跳下去,我真的上了手术台,下来就是一个鬼,我也希望我上去,为什么呢脸是给人看的。还是那句话脸上给人的第一感觉,而不是你的素质气质你再好,可是你要是脸吓人一跳到最后你还是因为我觉得长相更重于素质。所以只有我的脸能够给我自信。”

  2003年9月 22日,张静开始进行她的第一次整容手术。很多媒体都对张静整容进行了跟踪报道,这一次媒体争论的焦点从张静该不该整容延伸到:张静整容是否是对社会歧视的让步。就在报纸和网站就这一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张静自己却觉得这场争论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她说:“我希望自己比以前漂亮一点,很简简单单的事情。就好像别人出门的时候化妆,不管网上是谁写出这句话来的,这个人是不是对我就是不拿我当一个正常人来看我如果说正常人去化妆,走在大街上,就是一个爱美的人。为什么我就就是对社会妥协呀?”

  “但是现在社会上就是把你这一点特别简单的事儿,弄得太复杂了。”张静整容后的每一个微小变化,媒体都会详细报道。整容后的张静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也吸引了众多的读者。走在街上,张静经常被很多热心的读者们认出来。

  “很多记者问我你做完整容以后,是不是希望自己变得特别特别漂亮?就好像突然间从一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其实我真的没有这么想。我就是希望我走在大街上,你过去了,我也过去了,平平常常的一个人过去了。”在被媒体报道之前,张静每次上街也会被关注,那个时候,路人的目光总是让她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她说“以前从来没有人关心过我,从来没有人注意过我。现在突然间就是说劳楠所指的全国的媒体聚焦全都放在我一个人的身上。骄傲那是肯定有的。”

  这家美容院免费为张静做了整容手术,随着手术的开始,来这里咨询的人越来越多了。随着张静和媒体接触越来越多,张静的父母觉得女儿和以前太不一样,现在她更爱出风头了。父亲说“过去不这样,就打这回记者爱出风头。过去一来人躲一边去都不抬头。怎么现在爱出风头了,媒体老接触。想干吗就干吗。”

  记者劳楠也感到了张静的变化。她说“最开始的时候刚有媒体采访,然后我就跟她聊,我说你的感受怎么样?她就特别特别兴奋。她说你知道吗,我去买报纸,人家以前不卖给我,然后现在一看你就是那个张静,然后不要钱,她就特别特别兴奋。就是刚开始被受到关注这样一种感觉,但是慢慢地越来越膨胀她的一些心态肯定会有变化。”

  养老院是媒体帮助张静找到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整容手术开始后,张静一直没有来上班。在养老院院长看来,现在,张静对这份工作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改变。她说“就从做美容以后就不来了。忽然间有一天打电话过来我明天上班。我说您恢复好了吗,明天正好有人去上你那做节目。我说我们这么点小庙可装不了你。就特别不尊敬人。我们再小的单位,我们也是个单位呀。你就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对别人好像特不尊敬。”

  记者劳楠找到张静询问工作的事“那个工作你喜欢吗?”“不喜欢。比如说有的老婆老头一百七八十斤,然后我根本有些活我根本就插不上手。我觉得不是怎么太靠得住的活儿,我还是必须得还得找一份为以后打算的工作。”“你不最开始也是想要找工作,靠自己的力量给家里减点负担。现在有工作不上了,怎么回事儿?不是说我给你找帮你找这工作,我就逼你怎么着,你自己的事如果你不想上的话,你跟我说一声。而且你得跟养老院说一声,不可能就这么把人撂那了,那我经常给打电话,你打电话怎么说呢?如果我有一个礼拜不去上班,我得跟领导请假。媒体真的不可能跟你一辈子。后面的路得你自己走。你自己得有打算。你自己真的是当一个普通人。我觉得现在你并没有拿自己普通人。”

  劳楠说“原来张静真的是很单纯,社会上这种诱惑太多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她还不知道,她还分不清楚,因为她接触社会毕竟太晚了。到现在她也不知道社会是怎么样的。她以前的生活不像咱们这样子,经历过这么多。她以前的经历就是说被社会拒绝,遭到冷漠。怎么样的现在一下子进来了而且成为主角。我是觉得她一时半会儿很难承受很难回过味儿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7 23: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纪事] 《变形记·张静》(下)

                                                  


   2003年7月,丑女张静的故事被天津一家地方报纸报道后,张静找到了一份工作,并获得了免费整容的机会。一夜之间,这个丑女孩成为众多媒体追逐的焦点,一个月之内,张静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30多家媒体的采访。

  张静说“你知道我头一次来报社的时候什么心情吗?哎呀我怎么还能够见记者呢?”和记者们接触多了,张静对媒体也有了自己的看法。“除了李佳和劳楠以外我觉得没有真正帮助过我的。好像是真的。好像我的朋友讲话瞎炒,都是瞎炒。真正应该感谢的就应该是劳楠跟李佳。”

  劳楠是第一个报道张静的记者,在她们报社的帮助下,张静找到了工作,并意外地实现了整容的心愿;记者李佳的报道发表后,张静得到了1200元的捐助。现在,尽管采访到张静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但记者们还是不愿放弃这个机会。这家从南方来的电视台记者为了采访到张静,曾先后几次打电话,为了采访更加顺利,他们付给张家500块钱。

  自从报道了张静的故事,记者劳楠成了张静最信任的朋友,听说张静在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要了记者给的500块钱,劳楠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张静。她说“你多危险呀。500块钱就让你怎么着了,以后多点钱呢让你干什么你都干,你真的没有你自己了。没有原则。首先做人得有原则想清楚这事该不该做,不该做的不做。这么一点利益,在这么一点利益面前你就一点做人的原则都没有,以后怎么办,很多人会钻这个空子。现在社会上很多人犯错,你也不是不知道为什么?就因为钱。如果这么容易我去接受一个采访给我一万块钱你觉得你要每次都这样的话,你后半辈子怎么着,天天等着媒体采访你,天天给我拿钱来,不是这样的生活方式。你再这样膨胀下去,你就很危险。”那个时候,张静没有时间去体会记者劳楠对她的提醒,因为不断有媒体要求采访张静,同时也给张静许诺了更优惠的条件。

  2003年10月的一天,北京一家电视台邀请张静到北京参加他们演播室节目的录制,这个节目是由民政部门赞助的,所选取的拍摄对象全部是急需帮助特困人员,每个参加节目的嘉宾将在现场获得一笔具有福利性质的捐助,用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参加这个节目,张静能够得到一万块钱的捐助。

  就在张静准备出发的前一天,事情却发生了变化。那家电视台突然决定不再制作这期节目。这也就意味着,那一万块钱的捐助张静拿不到了。在北京,我们找到了这期节目的编导元元,元元告诉我们,放弃张静这期节目的制作,他是经过了慎重考虑的。

  他说“我第一次电话采访大概将近两个小时。我就判断这个人不太能做。因为什么,非常简单一个道理,一个25岁的姑娘,我问她我说你那边都(找的)是什么工作,服务员她挑的活儿,你既然觉得丑,还挑的是门脸儿的活儿,我说那你可以到厨房,后厨。她说后厨太脏,这是城市人的表现,你都10年没工作了,你还挑呢,就证明她生存没有危机。她还有吃有喝,你要有危机了,你都要饿死了,你还会吗?”

  在张静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一家人每个月主要靠着父母1000多块钱的退休金维持生活。张静的母亲患有尿毒症,每天靠药物维持,父亲由于患脑萎缩,视力只有0.1,腿脚也不利索。和他们住在一起的大姑患有精神病。对这家人来说,一万块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元元说“所以我不信我就觉得有问题我说我要去看一看,我们当时教育局、公安局、派出所,去了很多很多地方,走访了很多人家,在这个过程中给我印象相当深的就是我们拿车带着她,让她给指路,她跟我们一样哪里都不知道。按理说你如果就是十年你找了千次工作,找工作要外出的,你要到全市到处跑的,这是非常正常的,你肯定对各个道路都非常熟悉,我们带着她跟没带她一样。我就说你当时怎么找的工作?跟别的媒体说的有差距。”

  张静说:“也许对你们来说对别人来说这一笔钱是一个挺小的数目。可是对于我们家它是一个特别大的数目。然后那时候我还告诉我自己如果说真的能够凭我自己的能力,把这个一万块钱赚下来我想去为我妈捐肾,我妈现在两个肾都坏了,肾衰。就是说她只有3至5年的生命吧。我想用我的肾来挽救我妈的生命。然而现在都是不可能了。”

  编导元元在了解了张静的家庭情况之后,也为帮助张静做了很多努力,但张静的反应让他非常失望。“因为我当时真的想帮她的同时,我给她找联系学校,服装、裁剪 ,或者电脑打字,简单一点的。因为她体力也不好。我找的这些地方都是免费的,按理说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可我没想到她不愿意,她告诉我不愿意。我当时真的非常吃惊,而且跟我还谈条件。我就纳了闷了。我就说她因为我当时在北京给她找的包吃包住她说她希望在天津离家近一点。我想如果同样处境的人换另外一个人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我没有想到就是她不以为然,她不认为这是一个机会。”

  张静说“在媒体关注的这一段时间,我希望能够为我这个家,为我妈也好,我爸也好做点实际上就是实质上的问题。到最后就是说能够让我依靠的毕竟是我这个家庭。如果说说句不好听的话媒体不再关注我了,养老院如果说真的不要我了。我妈爸也就是说不在了,那时候的我该怎么办。”

  元元说“她当时有一个极偏激的一个想法,我说这一点是非常可怕的。这就有可能是因为咱们就是这么多媒体所造成的,她当时说是不是觉得我新闻少啊,故事少啊,你们不做了,那我就造点事儿。我一听非常可怕。我说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我说大家做完节目,我们是工作,你不能拿你的青春,你的一生来开玩笑。她将来人生的路还很长,她应该知道自己该怎么走。”

  来到天津之后,元元找到了张静以前住过的地方和她上过的小学。“我找她的学校,小学老师同学,我没有能找到一个,我千辛万苦,你也知道找到那个老师说什么都(不肯),跟我急她都不会拍,就不答应采访,绝对不可能,我就知道这里面有问题。跟大家说的有最起码跟别的媒体说的我所看到的,跟我所接触到的,我感受到的东西有差距。”

  就这样,经过了整整两天的跟踪调查之后,元元最终决定放弃这期节目。在张静接触到的所有记者中,这是惟一一家在节目制作当中,主动中断采访的媒体。张静说“我一定不会让这一万块钱白白跑掉的。我一定要从这里面我写出来点儿什么。”

  那段时间,全国各地来天津采访张静的记者很多,当记者们排着队要求采访张静的时候,张静也会拒绝一些她认为不太重要的媒体。但是张静从来没有想到,媒体会在节目制作当中放弃她。

  2003年10月14日,张静的第二步整容计划开始了。整容后,张静每一次微小的变化,都会成为媒体上的一个热点。尽管离美丽越来越近了,但是,那段时间,张静更在乎的是失去北京那家电视台采访的机会,她一直想不通的是,本来已经说好的事情,为什么会突然中断,直到现在,她也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那儿了。见到好朋友张燕飞时,张静说出了自己的心事。“我这两天倍儿烦。可是失去的不是那么点儿东西。我就是说我可以跟任何一个记者什么都说。惟独一个最对我有利的东西我却没跟他说什么。我觉得我现在特别后悔。”

  “你希望得到什么呢?我希望得到的就是钱。可是就在我无意当中失去。”“你别把它看得那么重要让它现在影响的你,我觉得你情绪一点都不对。我觉得你现在不一样了。就是说你心态都不对了。”“有一天这些东西,媒体也好或者说美容院再关注你也好。这些东西都会过去的。不可能一辈子。也许今天,也许明天。总有一天你会和大家一样去应聘,去找工作。”

  “我真的没有觉得我变。可是每一个人都说我变了。我不知足,一个劲一个劲往上爬,可能就因为这个觉得我变了吧。我都不知道我怎么变了。可是他们说我变了。”
发表于 2004-4-28 00: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

妖風大
发表于 2004-4-29 00: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记者碰上贪心鬼,那是鬼碰鬼。
      记者、编辑和策划是贪钱鬼。
      讲个笑话:
      一个吸毒者因为毒瘾发作,口吐白沫,倒在地上,一身发抖。
      一位好心人把他扶起来:
      “你怎么啦,送你上医院吧?”
      吸毒者见好心人穿着时髦,有心敲一笔,就嗫嗫吁吁地说:
      “我是老毛病了,只有我自己知道哪儿看病合适,您老忙,您好心,我自己去看吧”
      好心人拦车。
      吸毒者说:
      “打的太浪费,我自己坐公车吧!”
      好心人拿出一沓百元的给他。
      “还有车费,您哪!”
      好心人再抽给他一张。
      “您好心好福,我还没吃饭,干脆,钱包里剩下的全给我得了。”
      张静跟这个吸毒者差不到哪里去。
      都是想不劳而获的贪心鬼。

[ 本贴由 xychy 于 2004-4-29  00:10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3:48 , Processed in 0.0645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