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41|回复: 4

10分钟,年华怎样老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28 15: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作:高乔
整理:Roget

--------------------------------------------------------------------------------

  时间,也许是电影的一个永恒命题,就像无论光影如何书写,总也避不开每秒24格的胶片真理。《十分钟年华老去》分为“小号”与“大提琴”两篇。“小号”篇共有7部作品,“大提琴”篇则收录8部作品。创作的阵容几乎是对现存大师级人物以及各美学流派活跃分子的一次检阅。

  虽然每部作品只有短短的10分钟,导演们大多完好地展现出个人风格,并由此表达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考利斯马基的《狗没有天堂》显露出一贯的冷漠僵直;赫尔佐格描写土著部落生活变迁的纪录片《万年之后》是他招牌式的苍茫与冥想;斯派克-李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激进与批判,对美国选举制度大肆抨击;陈凯歌的《百花深处》则通过新旧时代的碰撞表达对传统、现代交替间的质疑,“百花深处”道尽文化失调症;维多-艾里斯闭关十年后,意外带来西班牙乡间的一日即景,许多人把此段喻为去年最美丽的电影;最犀利的要数戈达尔的《时间暗处》,在10分钟之内对生存、死亡、思想、爱情等话题一一进行图解。

  贝尔特鲁奇在十分钟里讲的是一个类似中国的“黄粱美梦”的故事,阿拉伯青年的所有经历也许只是一场幻梦。在羊水破了的一幕,整个场景的地面都如水波浮动,强烈的梦境感也随之而生。抛开这当中可能蕴含的第三世界贫民试图跻身发达国家的政治隐喻,贝尔特鲁奇展示的是一种虚无主义思想。他在给东京电影节的信中说他要表达的是“无”,因为就时间来说,“过去”不是实际存在的,“现在”是不可以延续的,“未来”则是尚未出现的,它们都是虚无的。

  值得一提的是,婚礼的场景充满中东风情,色彩虽是黑白,但陈设豪华得如同阿拉伯帝国后宫,充分显示出贝尔特鲁奇的两个特点:对异国情调的热爱,和对奢华宫廷生活的重彩描摹。

  吉里-闵采尔的《一瞬》是我看到的残缺的《十分钟:年华老去》里最具抒情色彩的一部。在这部浓缩情感的MTV般的短片中,有多个动人的片断。譬如在某个午后,胖老头像个孩子一样躺在一位女人的怀抱里,脸埋在她的胸膛间,安静得如同安静本身。这是某出戏的场景,还是他本人的经历?真的?假的?也许这并不重要,因为这一切都属于他的生活。

  闵采尔说“人生苦短”。在影片的结尾,伴着钢琴琴键重重的敲击,演员的脸孔从青年到老年一下下地变化,原来这就是人的一生。有种庄生梦蝶的惘然之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伊什特万-萨博的短片极为简单,没有太多形而上的哲思,仅仅讲述一个家庭、一种平静生活在10分钟内的猝然而轻易的崩溃。十分钟后,巨变已经发生,与此前女主人哼着乐曲,欣悦的心情如同隔世。萨博要揭示的,或者就是这份命运的无常弄人,在不见一丝风浪的水面之下,却隐藏着破坏的不安,而当它突如其来,我们的承受力原来竟这般脆弱。

  克莱尔-丹尼丝,作为十五人中唯一的女导演,带来的作品并不具有任何女性创作者的特点,但可以肯定它是“法国制造”。短片中,让-吕克-南希滔滔不绝地述说。他是一位“海德格尔的阐释者”,是当代法国哲学界比较重要的人物,据说他因病移植了别人的心脏,因此对探讨“我”的概念大有启发。

  这十分钟与其说是属于电影,不如说属于哲学。不知道克莱尔-丹尼丝为何选择了这个主题,可能,她要展示的是一颗头脑,在十分钟内所能进行的高速度高浓度思考。

  迈克尔-雷德福的《追星》这部短片的立意实在是相当平常。它首先让人想起“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神话,其次是苏联科学家梅希可夫斯基在六十年代就讲述的“时间相对性”的理论,他指出一个25岁的宇航员以光速飞行三年后回来,女儿变成了老太太。迈克尔-雷德福的故事除了这些,还要说些什么,实在捉摸不透,至少看不出《1984》的思想深度。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未来世界也弥漫着冰冷的金属色泽。

  沃纳-赫尔措格的《几千年前》短片中,乌哈乌呼族正逐渐被时间再次抛弃,新的一代甚至以自己的存在为耻。日月的变动对他们来说是实际的,而手中的闹钟滴答滴答,却只是抽象而游离的存在,象征着自身一点一点的流逝,而无以挽回。

  在让-戈达尔的《历史的最后瞬间》,银幕上是阴暗而模糊的影像,几个人似乎在扶起一个古怪的偶人,慢动作伴随着极具震撼力的轰然音乐,突然散发出一种无法言传的魔咒般的力量,那是敬畏、惊恐、庄严、忧伤等复杂情感的神奇混合,让人觉得血液上涌。这部结尾短片赋予了整部影片一种神圣感,在“时间”这样一个笼罩一切的阴影之下,生命是何其渺小。

  
 楼主| 发表于 2004-7-28 15: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15种生命 15段短片

贝尔特鲁奇-《水的寓言》
  途中,一位老者请年轻人去找点水喝,年轻人在找水的路上爱上一个女郎,他们结婚生子。当他再次在树林里看见那位老者,老者问他:“你去找水怎么这么长时间?我等了快一天了。”

  吉里-闵采尔-《一瞬》

  一位胖老头在黑白片时代纵横影坛。整部短片都是他在果树和阳光的陪伴下,泛起的关于一生的回忆。银幕上的形象与现实中的生活交相变换:胖老头张开双臂,去拥抱一个采果子的老太婆,被不耐烦地推开了,而年轻的他将一位衣着华美的美丽女子搂在怀中,深情长吻。

  伊什特万-萨博-《十分钟之后》

  一个平凡的中产阶级家庭。丈夫喝得烂醉回家,摔烂了杯盘,打翻了食物,最后开始粗暴地殴打妻子,妻子无论怎样也不能让他安静下来。在哭泣声中,她失控地拿起餐刀,刺进了丈夫的腹部。

  克莱尔-丹尼丝-《走近南希》

  法国哲学家让-吕克-南希与一名非法国裔姑娘的对话,间或插入了几个沉默的有色人种人物的剪影。没有故事性的情节,没有什么布景。

  施隆多夫-《教化》
  导演要从不同年龄的人身上找寻时间对于不同人的意义,在他眼中的时间是私人化的,并不存在统一的进程,老人、少年、姑娘各自所处的“现在”其实不同。

  迈克-菲吉斯-《第二次》

  第一个部分是男子在写自传,第二部分是少年在玩二战时的玩具,第三部分一女子弹奏钢琴,一男子唱着老歌,第四部分是一位老者在看电视,屏幕上则是一位老太婆。

  这是15部短片中,最前卫的,让人看得云山雾罩。

  迈克尔-雷德福-《追星》

  宇航员托马斯驾驶飞船从银河系以外飞行了80亿光年的距离后返回了地球,此时地球的纪年是2146年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儿子已是龙钟的老人。在震惊和伤感之下,托马斯决定离开地球,飞回星际。

  阿基-考里斯马基-《狗没有地狱》

  导演一贯的风格:冷冷的幽默交织着热情澎湃。他躺在铁轨上,宣称是因为“火车误点了”,后来他“为了爱情”带着女人远赴西伯利亚。

  维多-艾里斯-《生命线》

  西班牙乡间的一日即景。画在手上的表、呼吸、除草、打铁,所有的声响都是生命流动的足迹。声光柔美静谧的“生命线”叙说着生与死的家国记忆 。

  沃纳-赫尔措格-《几千年前》

  记录了巴西亚马孙河流域最后的原住民部落“乌哈乌呼”。前半段是英法探险队第一次与他们接触,后半段是20年后再探部落的残留。这时的乌哈乌呼族已接触到现代文明,但他们也一并感染上水痘与感冒,许多人因此致命。

  吉姆-贾姆许-《国际组织-拖车-夜晚》

  一位辛苦的女演员,她在休息的十分钟里不断地被打扰,她整理头发、检查收音线……除了接电话之外什么事也做不了。她的十分钟休息时间,并没有任何休息可言。

  维姆-文德斯-《距离托那12英里》

  他是沙漠公路的常客,嗜好摇滚音乐,误食了含有药物的饼干,独自开车沿着路标求诊,却像走进迷宫找不到医院,他在跟时间赛跑。

  斯派克-李-《我们将被掠夺》

  这是访谈戈尔幕僚的纪录片,记录了戈尔与布什的选战开票日。从电视播报戈尔落后数十万票,到戈尔的幕僚阻止他上台宣布败选的十分钟。

  陈凯歌-《百花深处》

  游子返乡,生长的地方已被夷为平地。他请搬家公司帮忙,搬家工人装模作样地搬着只存在于他视野里的家具。

  让-戈达尔-《黑暗时光》

  爱、恐怖、历史、思考、电影、死亡等十个最后瞬间。这些片段有引自戈达尔的旧作,也有的来自帕索里尼等人的作品,还有的是历史记录,都令人痛苦。

[ 本贴由 lonelyroget 于 2004-7-28  15:17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4-7-28 15: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十分钟,年华老去-----小号响起》

全片共七部短片,由爵士乐大师Miles Davis 的冥想JAZZ串引。

制片:欧立克 费兹博格Urich Felsberg
导演:阿基 郭利斯马基Aki Kaurismaki(芬兰)《没有过去的男人》/维克多 艾里斯Victor Erice(西班牙) 《南方》/韦纳 赫尔佐格WernerHerzog(德国)《天谴》/吉姆 贾木许Jim Jarmusch(美国)《神秘火车》/文 温德斯Wim Wenders(德国)《巴黎德州》/史帕克 李Spike Lee(美国)《丛林热》/陈凯歌Kaige Chen(中国)《霸王别姬》/
编剧:阿基 郭利斯马基Aki Kaurismaki/维克多 艾里斯Victor Erice/韦纳 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吉姆 贾木许JimJarmusch/文 温德斯Wim Wenders/张天Tan Zhang
语言:芬兰语/西班牙/英语/德语/华语
长度:1小时31分钟
目录:
Kaige Chen   (segment "100 Flowers Hidden Deep")  
Víctor Erice   (segment "Lifeline")  
Werner Herzog   (segment "Ten Thousand Years Older")  
Jim Jarmusch   (segment "Int. Trailer Night")  
Aki Kaurismaki   (segment "Dogs Have No Hell")  
Spike Lee   (segment "We Wuz Robbed")  
Wim Wenders   (segment "Twelve Miles to Trona")   
阿基.郭利斯马基(Aki Kaurismaki)的「天堂来日」,刚出狱的男子,他只能有十分钟做抉择:继续留在当地来打拼?为娶老婆卖掉公司?或赶搭火车往西伯利亚去寻梦?
韦纳荷索(Werner Herzog)非巴西雨林不去,他找到「万年丛林最后的神秘部落」,神秘的游牧部落对抗节节逼近的城市开拓者,游牧者发动攻击,究竟发生何种武力悬殊的惨烈事件?游牧者如何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跃进数千年,游牧者知道时间已经抛弃了他们。
文温德斯(Wim Wenders)是沙漠公路的常客,嗜好摇滚音乐的美国梦,他误食了含有药物的饼干,独自开车沿着路标求诊,却像走进迷宫找不到医院,他在跟「时间赛跑」,当他看见一位女孩开车经过,不知是福还是祸?
半生狂野的吉姆.贾木许(JimJarmusch)「休息十分钟」在拖车内,见证一位女明星的成名史,再次证实贾木许可以在十分钟之内造就一名女星。
史帕克李(Spike Lee)的「政治决战时刻」,探讨美国民主政治的选举,布什与戈尔的总统对决、痛批布什的胜选内幕和黑人选票的无奈,从大选前五天激战到开票前十分钟,选票被人为做掉的剖析。
陈凯歌(Kaige Chen)的「百花深处」,道尽文化失调症:游子返乡,回到生长的地方,眼前建物已被夷为平地,唯有老树依旧。他不舍屋内的紫檀衣柜、鱼缸与前清花瓶,于是请搬家公司帮忙,受到搬运工的嘲讽,从游子的眼神里溢出他是深藏不露的现代建筑师?搬运费该付多少,由现象买单,您猜对了吗?
难能可贵的还有维克多 艾里斯(Victor Erice)闭关十年后,意外带来西班牙乡间的一日即景,声光柔美静谧的「生命线」,细说着生与死的家国记忆,难怪有许多人把此段喻为去年最美丽的电影,令人印象深刻。
 楼主| 发表于 2004-7-28 15: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之声》

制片:欧立克 费兹博格Urich Felsberg
导演:伯纳多 贝托鲁奇(意大利)Bernardo Bertolucci〈末代皇帝〉/迈克 费吉斯(英国) Mike Figgis〈远离拉斯维加斯〉/伊斯特凡·萨伯(匈牙利)István Szabó〈摩菲斯特〉/伊利·曼佐(捷克)Jirí Menzel《严密监视的列车》/克莱尔 丹尼斯(法国) Claire Denis〈日烦夜烦〉/沃克 施隆多夫(德国)Volker Schlondorff〈铁皮鼓〉/迈克尔 雷德福(英国)Michael Radford〈邮差〉/让吕克戈达尔(法国)Jean-Luc Goddard〈精疲力尽〉
编剧:Augustinus奥古斯汀纳斯
伯纳多 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迈克 费吉斯 Mike Figgis/伊斯特凡·萨伯
István Szabó靡菲斯特/伊利·曼佐.Jirí Menzel/克莱尔 丹尼斯 Claire Denis/沃克 施隆多夫Volker Schlondorff/迈克尔 雷德福Michael Radford/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dard
语言: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匈牙利语/捷克语
时间:1小时46分钟
目录:
Bernardo Bertolucci   (segment "Histoire d'eaux")  
Claire Denis   (segment "Vers Nancy")  
Mike Figgis   (segment "About Time 2")  
Jean-Luc Godard   (segment "Dans le noir du temps")  
Jirí Menzel   (segment "One Moment")  
Michael Radford   (segment "Addicted to the Stars")  
Volker Schl?ndorff   (segment "The Enlightenment")  
István Szabó   (segment "Ten Minutes After")
 楼主| 发表于 2004-8-3 10: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钟,在时间之中

作者:不下楼先生
来源:终点论坛
发表时间:2004-1-12 18:53:44

------------------------------------------------------------------------------
   
 自从英国的那个制片公司宣布要拍摄《十分钟年华老去》集锦片的计划那一天起,这部影片就成为全世界电影工作者和爱好者关注的一个焦点。而由于被邀请的导演中有唯一的一个中国人陈凯歌,这部影片就更加得到了中国影迷的惦念,至少《百花深处》的故事情节是早就为众所周知。

  这部影片的导演阵容可说是强大。除了中国的陈凯歌,还有法国的让-吕克·戈达尔和克莱尔·德尼,后者是法国最优秀的女导演,也是她那一代导演中最出色的之一;来自德国的则是当年的“新德国电影”两杰沃尔克·施隆多夫和维尔纳·赫尔佐格,以及“后起之秀”的维姆·文德斯;美国的有怪才导演吉姆·贾木什,政治立场一贯激进的黑人导演斯派克·李,以及新锐导演迈克·菲吉斯;另外还有捷克老将伊利·门泽尔;匈牙利著名导演伊斯特凡·萨博;以及英国的迈克尔·雷德福;意大利的贝尔纳多·贝托鲁奇;芬兰的阿基·考利斯马克;西班牙的维克多·埃里斯。这些人物,基本上都算是国际影坛各个时期曾经呼风唤雨的人物,或各个国家标志性的导演。就此看来,这部影片确实是值得期待的。

  然而期待也总是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落实。一部三个多小时的影片,15个十多分钟的短片,风格自然是各有千秋,质量也只能说是参差不齐。另有一些导演则干脆“偷懒”,干起了“剪刀加浆糊”的营生,把现有素材剪剪贴贴,也就拿出了一部影片。不过稍有点讽刺的是,整部影片中最有趣的两个段落,也正是两个这样制造出来的产品:戈达尔的《在时间的黑暗之中》和门泽尔的《一瞬》。至少在面对戈达尔的作品时,我相信了他说过的话,在他感觉,一部电影的拍摄是比较乏味的,最有趣也最关键的是胶片的剪辑过程,正是在这个“剪与贴”的个人化操作中,一部签上了作者姓名的影片才真正得以诞生。至于斯派克·李剪辑2000年美国大选影像资料的片断《我们将被掠夺》,则与其说的艺术选择不如说是政治愤怒的表达。

  不过面对时间流逝的玄奥意旨(影片的两个部分“大提琴篇”和“小号篇”分别采用了印度教经典《毗湿奴书》和古罗马皇帝、斯多葛派哲学家马克·奥勒留的《沉思录》中的选段作为题记)和“十分钟”的刻板限制,每个导演还是做出了自己独特的沉思和表达。但人类可表达的关于时间的意义终究是有限的,所以这些片段或也可以被归入不同的主题。

永恒与一瞬

  戈达尔总是让人期待的,而对他的期待也总是不会落空的。在这个十分钟里,老戈达尔延续着他《电影史》以来的拼贴(我曾名之为“多元-后设-蒙太奇”3M)理念,以及高度个人化的、“宛如从水底发出的”一个老人的沉思,关于时间,关于生命中众多珍贵的、注定要消失的事物。他名为《在时间的黑暗之中》,或可说是在永恒的悖论之中,一次不无苍凉与沉痛的回顾,一次挽回遗忘的黑暗与寒冷的努力,而这也就是影片开头时暗夜的篝火和结尾时照亮泛黄的画卷的烛光所昭示的。这些记忆也许是残酷的,如青春的狂躁、政治的狂热与酷刑、战争的杀戮与种族灭绝、阅读与思考的式微,以及良善的被扼杀。戈达尔剪辑了自己的影片(《永远的莫扎特》、《美国制造》、《小兵》、《李尔王》、《赖活》等),帕索里尼的《马太福音》,艾森斯坦的《伊凡雷帝》,以及一些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片,在这些影像的变换之中,用字幕诉说着青春的、勇气的、思想的、记忆的、爱情的、沉默的、故事的、恐惧的、永恒的和电影的最后几分钟。而在声音和字母的层面上,还采用了伍尔芙的《波浪》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的字句。这众多维度的交织,构成了戈达尔记忆之重与遗忘之轻的表达。

  门泽尔的《一瞬》,则是对著名演员鲁道夫·赫鲁辛斯基一生所饰演影片的剪辑,配以捷克最伟大作曲家雅纳切克的音乐。在这短短的十分钟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老去,也看到了导演那个现在已经消失的故国在几十年间电影的发展史。当影片结束,赫鲁辛斯基不同时期的特写头像一张张缓慢地叠化时,这场个人史与国家史交织的精炼表达让我莫名地动容,尽管我对其中采用的影片几乎毫无了解。

十分钟进展的历史

  德尼的这部《面对南希》,是最出乎我的意料的,也可以说是所有影片中形式最单调的。整整十分钟,是一个女孩与哲学家让-吕克·南希在火车上的对话,间以同车厢的黑人在这段时间中于车厢外的一些举动。这个片段也给我了绝对的意外之喜,就是居然在电影中看到了让-吕克·南希。说起来我对这个人物也是不了解的,国内没有翻译出版过他的著作。但巧合的是,在我前一段时间看的几本书中,总能在注释中看到这个名字,想不到居然会在这种情况下看到他的形象。以前在看瓦尔达的《拾荒者》时,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那次是在葡萄园中见到了拉康的学生、著名精神分析家让·拉普朗什。在这段短短的对话中,南希谈到的是旅行的体验,是初入一个陌生地域时“脱域”所带来的多重思考,是时间穿越、地点改变与人生中意外事变的面对。在这段交谈中,我目击了一次实时的思考历程,一段在眼前流失的历史。另外,影片显然是在呼应戈达尔的《中国姑娘》中那场发生在火车中的对话——在策划恐怖活动的银行家女儿安娜·维亚泽姆斯基与一个经典共产主义的哲学家之间,而女演员的着装、容貌甚至名字也都强化着这种致敬的意味。只是我们不知道,戈达尔自己是怎么看待同国后辈的这部影片和她的意图的。

 赫尔佐格的片段在名字上对这个计划搞了个小小的嘲讽,将“十分钟”转化为“一万年”。这是两段人类学纪录片,分别拍摄于1981年和2001年,对一个失去了传统领地和生活方式的巴西印第安部落二十年前后的纪录。这是让人感叹的,二十年前,他们多年对侵入领地的白人的抵抗终于失败了,流落在亚马孙丛林中。那时的他们依旧赤身裸体,对来访者充满戒心。二十年后,他们在政府建立的定居点过着贫穷单调的生活,传统已经无可挽回地失落。酋长需要到城市中治疗疾病,他的侄子则一心想往进入大城市,甚至拒绝再说本部落的语言。酋长不理解“文明人”的时间(他对闹钟充满不解),但这种机械的时间也已经降临到他们的生活之中。面对这样历史体验模式的转换,任何评说都是过于简化的。

生死关头十分钟

  开句玩笑地说,施隆多夫是最忠实体会和追随制片方的意图的,他的片断《启迪》贯穿的画外音是圣奥古斯丁关于时间的神学思考。在这个基督教神学奠基者的话语之中,影片上演了一出人生世事无常的悲闹剧。一家人在野餐,他们各自沉浸在自己欢乐的时间中。一对情侣在水塘中嬉闹,男人们在烤肉、在饮酒,母亲在细心地为自己涂抹指甲油。然而夜幕降临之后,一只蚊子叮到了父亲,暴怒的他挥舞着烤肉铁勾,结果搭在了电线上,一阵电光火花闪过,生命就此骤然定格,十分钟里,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命运就此改变。影片结尾,驱蚊灯忽然也闪烁起来,特写之中,一只死去的蚊子落在桌面上。在上帝和教父的声音中,莫非果真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

  又一个德国人,文德斯也将生死关头设在了十分钟里。一个男人独自开车在荒凉的高速公里的行驶,胃部的疼痛使他浑身冷汗、双眼模糊。偏偏道边的医生外出了,现在,他唯一的希望是到十二英里之外的城镇就医。在这个片断中,文德斯充分发挥了他用影像营造气氛的功力,大量的镜头表现男子眼中的景象,从简单的重影模糊,到景物乱窜的晕眩,到最后关头,旷野中布满了高大旋转的风车,四周玄光散溢,正是一幅生命即将离去的图景。

  斯派克·李一贯政治上激进,据说是民主党的忠实选民。至少在2000年那场争议性的大选中,他是戈尔立场鲜明的支持者。他的片段《我们将被掠夺》,就是剪辑了那场大选中不同的人对佛罗里达州选举过程及结果的评说。我们看到,就是在十分钟里,局势发生了变化,布什赢得胜利。对一个国家,这是关键性的十分钟,对斯派克·李,这是聚集了他的愤怒与谴责的十分钟。

世事甘苦十分钟

  然而,人世间更多的也许是平凡民众平凡的十分钟,尽管这平凡有时也许对当事人是不可承受的重大。于是,一些导演选择了这样的琐碎的生活戏剧。在阿基·考利斯马基的片段《狗没有地狱》,一个男子从监狱中出来了,他讨要了入狱前被承诺的一笔钱,去酒吧找自己当年的女友。这对中年男女的辛酸恩怨在几句话之间化解,她就依旧穿着工作服,戴着订婚戒指,跟着他登上了开往莫斯科的火车。在这个列车之夜中,他们已经没有多少言语,也没有多少笑容。长期关注底层生活的导演知道,对他们,幸福往往也是很艰难和脆弱的。

  萨博的《十分钟之后》,是一个新移民家庭在美国的生活片断。妻子一边跟着电视学英语,一边准备着结婚纪念日的庆典。丈夫终于回来了,却也喝醉了。争斗之中,妻子持刀刺伤了丈夫。在影片结尾,一个送往医院,一个被警察带走笔录。一个应该美好的夜晚,就这样变成了伤痛。而这对夫妻的美国梦,也许就正在变成噩梦。

  在自己的片断中,贾木什倒不像在他的长篇中那么个性了。这是关于一个女演员短暂休息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她为情感问题苦恼,对当下的工作似乎也有点儿厌倦。可就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停有人来检查她的发型和服装。一个在舞台或银幕上注定光彩照人的演员,在这个场合中却像个木偶一样任人摆布,甚至毫无隐私空间。在这个十分钟,电影的幕前幕后,就这样在一个人身上撕扯着。

  西班牙导演埃里斯的《生命线》,则讲了二战时期山沟里一户村民的生活故事。战争在远方持续着,在这个“世外桃源”里,它也体现在报纸上,体现在归家伤兵的拐杖上。然而日常生活仍在平静地度过,一个孩子降生了,男人依然在田里除草,女人在缝纫、在做饭,孩子们在玩着自己的游戏。婴儿的脐带出血造成了小小的骚动,也很快得到了平息。影片的镜头对准了大量的静物,在孩子襁褓上扩散的血迹、滴水的龙头、在报纸上慢慢洇开的水迹,都令人揪心地昭示着时间的流逝,然而生命终究在苦乐参半中平静地延续。

生命空幻十分钟

  在另外的一些片断中,我们则看到了时间之中生命无奈的空幻。菲吉斯在《关于时间之二》中,继续延续着他在《时间密码》中的试验,整个画面被分成四个部分,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着同一对人不同时间的故事。我们看到了童年的恐惧与游戏,看到了青年的爱情角逐,也看到了晚年奇妙的讽刺性人生。最终,这一切都还原成空空走廊里那次意义不明的奔跑。说起来,也许由于形式的缘故,这是整部影片中最难以理清的一个片断了。

  现在,该说说陈凯歌的《百花深处》了。一个“疯子”的故事,在别人眼中老城区拆迁后的废墟中,他看到了自己的四合院,以及里面可能的象征古老风雅生活的一切什物。最后,一只失而复得的檐口风雨铃,居然唤醒了汲汲于实利的搬家公司员工的想象力,银幕上,我们和他们一起看到电脑制作出来的红墙院落,哀婉着导演这无处着落的古典情怀。

  最后,还有贝托鲁奇的《水的故事》和雷德福的《沉溺于星》,说实话,这是我觉得最为无聊了两个片断了。贝托鲁奇还是在让我失望,印度移民在意大利的生活或说是生活幻觉,倒是十分符合“大提琴篇”题记的精神,甚至符合得有点儿滑稽。至于曾经执导过我喜爱的《邮差》(当然主要是因为聂鲁达的缘故)的雷德福,这次讲了一个时间旅行的科幻故事。一个人乘飞船归来已经是80年之后,他遇到古怪的机器美女,又遇到自己行将就木的儿子。老头子的一声“爸爸”是想让人感动的,那块似乎出自《2001太空漫游》的外星石头,似乎也是想唤起经典记忆,可终究是苍白造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7:48 , Processed in 0.0834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