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91|回复: 0

[语言学名著] 《语言演变理论的经验基础》(拉波夫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6 13: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篇长篇论文,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当代语言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它由美国语言学家魏茵莱希(U.Weinreich)、拉波夫(W.Labov)等人论著。英文标题为Empirical Foundations for a Theory of Language Change,载于《历史语言学指南》(Directions for Historical Linguistics,由W.P.Lehmann和Y.Malkiel主编),德克萨斯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篇文章的初稿曾于1966年4月提交德克萨斯的一次专题讨论会讨论,当时文中的第三章只是个粗略的提纲。会后,作者们对草稿进行了修订,一些观点有所变动。

    全文共十余万字,分为四章:第一章"引言",第二章"个人方言的离析",第三章"关于结构变化问题",第四章"语言是个有异的系统"。到目前为止,还不见有译成汉语的全文发表,只在《国外语言学》1988年第4期上刊载了王洪君节译并评述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分析了以往在语言理论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他们认为从索绪尔到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直至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他们一脉相承的特点是强调语言系统的同质性,这样就使得语言演变无法在语言结构中得到解释,因而成为神秘和不可思议的东西。

    文章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语言理论模型,这个模型认为语言不是一个同质的系统,而是一个有序异质的结构。每个言语社团所说的语言都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相当于索绪尔所说的语言系统。使用双方言的人的头脑中同时存在着两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说话人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不同的交际对象而选择某一个子系统来进行交际。

    由于两个子系统在同一个人的言语能力中共存,一个子系统的成分会进入另一个子系统而成为变异成分,如果某一变异成分在言语社团的某一社会人群中扩散、传播,就意味着演变的开始,如果使用这种变异成分的社会人群在言语社团中具有特殊地位,这种变异成分就可能成为其他社会人群的模仿对象,从而从一个社会人群扩散到另一个社会人群,完成演变的全过程。如何分析这种变异成分的变异?文章提出了一个变异规则的结构公式:

        A → g[B] / X[ /z]Y g[B]=f(C,D,E……)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A在X[ /z]Y的条件下变成g[B],而g[B]的值由C,D,E来决定,C,D,E一般体现为年龄、风格、社会阶层等因素。

    这篇文章提出了新的反映语言实际存在状况的模型,它着眼于正在进行中的音变,运用变异规则对语言中的变异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共时和历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我们可以从语言的共时差异中去考察语言的演变,为语言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它把年龄、风格等社会因素纳入到语言结构中来,开阔了语言研究的视野,使语言研究迈入一个新的领域。


:P: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6 17:24 , Processed in 0.0873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