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风起江南

敬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4 00: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妹子站长说:

“我认为所谓“人为的干预“还不就是“圈子内”的几个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么?想想,一个不从事语言研究的"外行"谁会请他来制定什么规范化的标准呢?即使“请”,也制定不出条条框框来吧?”

但是我觉得,首先,否定了“制定什么规范化的标准”不是存心让搞规范的人没饭吃吗?其次,建国以后制定的各种语言标准,如《简化字总表》、《异体字整理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汉字表》等等,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不是用得很好吗?再次,您的导师不是也在搞“应用”吗?
发表于 2005-8-24 14: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孙头是个典型的“老古董“哦,呵呵~~~

请教老孙头:
您说说,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就高喊“走世界拼音化的道路”,历经半个世纪了,国家也出台了不少这个规范那个规定的,为何实现不了呢?:alien:

当我们耗尽终身的精力来做一件不太可能做到或效果不理想的“事业”,您觉得价值何在?c00|

站长的导师也在搞“应用”这又能证明什么呢?假如,按照您的逻辑,所有的弟子的思维、行为和研究都只能跟着他们的导师走,切!中国还有救么!:ninja:

当我们发现我们正朝着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前进的时候,还要继续吗?我们需不需要思考一下这段路程为何会走成这样?需不需要反省一下其步履艰难的原因在哪里?

那些整日里搞规范而成效寥寥者,不也照样在吃饭还活得挺滋润的么?:realmad:
发表于 2005-8-24 15: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规范?

实际上,规范就是强行制定一种规律(规则),然后让少数服从多数!最终目的,使大家的行为一致。遍于行动、交流与理解。

但,强行制定规律(规则),是有很大的风险的。规律不是人为的,即使是人为制定的规律(规则),也都是依靠在客观的规律之上的。所以,首先要对客观规律有个深入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再建立人为的规定,才会有比较大的成功率!
(例如:世界上本没有路,人走多了,也就有了路。)

注:本人的理解,人为强行制定的规律,就叫“规则”。
发表于 2005-8-26 17: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ha-ha2

汉字拼音化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语言试验,既使尚未成功,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以“语言规范化”为主要特征的“推普”呵。妹子站长不正也是个国家级普测员吗?

作为一个学术流派,说汉字应向拼音文字过渡也未尝不可。从1892年以来,从王照开始,直到吴玉章,有一大批学者,都有这种学术观点。文字的革新是历代仁人志士普及教育、交文化与民、富国强民的强烈愿望在语言文字上的表现,其中没有丝毫的个人名利可言。试想,这些学者如顺从许多中国文化人惯有的复古保守思想,凭着他们的聪明才智,获得普通人可望不可即的名利是易如反掌的事。他们有必要如此“胡诌”吗?

同时,个人认为,建国初的拼音化主张表明了现代化和人文关怀立场。虽然在今天看来,汉字拼音化研究暂不大规模进行了,但当时这个指示表明了倡导者进行汉字改革的现代化立场,扫除文盲、普及教育的人文关怀,为汉字现代化指出了简化和表音化方向,促使了拼音化试验高级阶段的产物《汉语拼音方案》的尽快诞生。

[ 本贴由 孙兰荃 于 2005-8-26  21:50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8-27 00: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TO:老孙头

:realmad::realmad::realmad:
     即使“汉字拼音化研究的小规模进行”-----比如拼音识字提前读写,其效果也是不尽人意的,为什么就不肯承认其失败和寻找失败的原因呢?
     “汉字拼音化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语言试验”------其"人文关怀"的具体含义或体现是什么?请老孙头老师具体提示提示好吗?
      实事求是科学研究的最根本,试验研究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问题是当这条路走了半个世纪仍然走不通的时候,为什么不好好寻找其原因?

     我们不反对推普,但我们所要思考的是:花这么多人力物力来“推普”,值不值得?普通话测试证书拿到后究竟还有多少人在坚持说普通话?
     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不用强制,让大家自觉遵守《宪法》和《教师法》,自觉说普通话!:blink:
发表于 2005-11-1 23: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和哲学结合才是正道,呵呵……
发表于 2005-11-2 19: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见

我认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不是能不能搞的问题,而是怎样去搞的问题。我们对它的研究,应采取中肯的态度。我们对于语言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词汇,语法,句子,发音等应进行规范,以便于还没了解这些知识的人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它,用于日常交流。另外,对于一些旧的东西,我们应采取谨慎态度,应在便于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规范.
发表于 2006-6-18 1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唉!

孙斑竹已去,感觉,找不到“认真讨论问题”的对手了。
“老古董”何处再寻觅?悲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7 06:08 , Processed in 0.06055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