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357|回复: 17

【独家专稿】曹志耘:湘西遗珠──湖南乡话调查笔记(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8 01: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曹志耘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所所长
来源:作者惠赐


[center]一  古丈县[/center]

[center][/center][center]照片1  古丈县从张红《湖南省地图册》翻拍[/center]
[center]2004年6月7日[/center]

      古丈县位于湖南省西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我先从北京坐飞机到长沙,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陈晖老师会合,然后一起从长沙坐火车去古丈。陈晖事先通过湖南省民政厅的熟人,联系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政局的干部,所以尽管我们的车票是买到古丈的,湘西州民政局的田主任却一定要我们在吉首(湘西州政府所在地,古丈的前一站)下车,然后由他们派汽车送我们去古丈。
早上六点,我们乘坐的由长沙开往张家界的N733次火车到达吉首。走到出站口时,忽闻锣鼓喧天。只见站前广场上十来个大鼓一字排开,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女性正在起劲地敲鼓。我们出来调查方言,从来也没有遇到过这么隆重的场面。我心想:“该不会是来迎接我们的吧?”仔细一看,旁边的红色条幅上写着:“热烈欢迎参加全国药品交易会的各地嘉宾!”

      坐上田主任的汽车,我们向古丈前进。吉首离古丈几十公里,路面很好,不过全是山路。因为还是早晨,所以雾很大,公路上能见度很低,我心里有点担心。不过司机毫不为怪,他说这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有时比这还厉害。我这才想起,来之前看到的介绍古丈的资料上说古丈毛尖名列全国十大名茶,想必与这山和雾有关。

      七点钟到达古丈,县城里一片寂静,这个城市似乎还没醒过来。我们找了一家小店,各吃了一碗米粉。他们三人都放了很多干的、湿的辣椒,我一点都不敢放,怕肚子受不了这刺激。吃完早饭才七点多,县民政局还没开门呢。田主任提议说:“要不我们到王村去转一圈?一个半小时就能回来,不会耽误你们工作的。”王村镇就是刘晓庆拍《芙蓉镇》的地方,如今已成为旅游热点——现在很多人干脆把它叫做“芙蓉镇”了。多年前,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年会在附近的大庸(现在改名叫“张家界”了)举行,会后有不少代表去了王村,还到猛洞河漂流,我没去。没想到这次还有机会去王村,似乎是意外的收获,而且陈晖也没去过,我们欣然同意。于是掉转车头,向王村进发。

      王村位于永顺县境内,但与古丈县仅一河之隔,王村的对面就是古丈县的河西乡。汽车经古丈县北部的罗依溪镇很快到达王村。因为时间还早,所以几乎没有游人,不过店铺差不多都已经开门了。一进入那条很有些名气的青石板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石碑,上书“正宗电影《芙蓉镇》米豆腐店”几个大字,我赶紧拍照。但没走几步,又是一个“电影《芙蓉镇》正宗米豆腐店”的招牌,抬头一看,前面更多。

       王村也有一些颇具特色的建筑,不过房屋新旧夹杂,道路弯曲不平,街道两边全是店铺,显得很凌乱,使人感觉不到千年古镇应有的古韵古味。倒是在一家农民自办的“土家族文物陈列馆”里,看到了不少当地居民的传统用具,其中大多数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完全失传了,例如钉子鞋、小脚鞋、竹碗、木制的油盐罐之类。有一个破旧的灶台好像很有年头,拍照后走近一看,上面放着一块小小的解说牌,说是刘晓庆曾经在这个灶上做米豆腐!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看来刘晓庆在王村的地位跟皇后差不多了。

      在河边的台阶上,有一个年轻女子在卖草鞋(见照片2)。看到久违的草鞋,立刻勾起我对小时候穿着它上山砍柴割草的回忆。于是,我和卖草鞋的妇女聊了起来,得知她是王村镇里明村人。问她这一带有讲乡话的吗,没想到她说里明村就讲乡话,不过现在只有一部分老年人会讲,她不会讲。除了王村镇里明村以外,还有靠近沅陵县的镇溪、小溪两个乡也有几个村讲乡话。原来我们不知道王村这边也有乡话,今天的王村之行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center][/center][center]照片2  草鞋[/center]

      回到古丈,已是上午十点钟了,赶紧见发音人。古丈县民政局的吴良平局长已事先帮我们找来了三四位老人,一问才知道都是苗族、土家族,会讲少数民族语言,但没一个会讲乡话。可能是湘西州的领导没跟他们交待清楚,以为我们要调查少数民族语言呢。吴局长是高峰乡人,倒是讲乡话的,不过他比较年轻。我们只好向老人们了解一些当地的语言方言状况,等下午重新找人。上午的时间几乎都浪费了,心里有点愧疚。

      住金税大酒店。中午吴局长请客,田主任他们饭后回吉首。
下午来了两位发音人,一位是向光训先生,高峰乡人,另一位是李正常老师,岩头寨乡白竹村人,都讲乡话。两人音系基本一致,但泥来母字向一律读[n]声母,而李逢鼻尾韵读[n]声母,逢非鼻尾韵都读[l]声母,其他只有个别的音值差异。因为杨蔚的博士论文里收了高峰的音系,所以我们决定以调查岩头寨为主。
调查了一会儿,向先生对陈晖说:“你们师大还有一个老师也在这里调查方言。”我们听了颇感惊奇,忙问是谁,他说姓伍。原来是在澳大利亚工作的伍云姬老师!真是太巧了!向先生说伍老师今天下乡去了,明天他要陪伍老师调查。他还找出了伍老师的手机号码,我们赶紧给伍老师打电话。伍老师得知我们在古丈调查,也觉得又意外又高兴。晚上,我和陈晖去新华大酒店找伍老师。一见到她,我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一起在大堂的酒吧里喝茶聊天。原来伍老师近几年每年都来古丈调查,已经连续调查了五年了,也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湖南古丈瓦乡话的音韵初探》(载丁邦新、余霭芹编《语言变化与汉语方言》)。她目前正在编一部《乡话名物词典》,打算附上实物的图片,所以要到各地村庄去拍照。她去乡下的办法是从县城雇一辆小面包车,每天150元。有时去一个地方只是为了拍一个旧式厕所,真够下功夫的。让人惊讶的是,她如此长期专注地扎根在古丈调查乡话,学界同行竟很少知道。

      “乡话主要分布在沅陵西南以及溆浦、辰溪、泸溪、古丈、永顺、张家界等地与沅陵交界的地区。”(《湖南方言研究丛书》代前言第4页)
“乡话主要分布在沅陵西南部及泸溪的上堡、桑植、辰溪的船溪驿,溆浦与渭溪相连的地方,龙山、永顺等地与沅陵交界的地带,以及城步地区南山牧场的部分区域,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人。”(杨蔚《沅陵乡话研究》第3页)
据我们了解,乡话地区总人口约为50万人,其中现在会讲乡话的人口约为20万人。在古丈县,乡话分布在县东部与沅陵县交界的高望界林场、高峰乡、岩头寨乡、草潭乡、山枣乡,以及野竹乡的部分村,河蓬乡的苏家寨、沙平二村,罗依溪镇的坳家湖村,人口大约有三万人。古丈县的乡话大致可分两种口音,一是高峰、岩头寨等北部地区,二是山枣等南部地区。其中高峰、岩头寨一带讲乡话的人是从沅陵县迁移来的,这些地区的乡话与沅陵县乌宿乡、清水坪乡的乡话比较接近。(大面山林场、龙岩林场?)

      据当地讲乡话的人说,他们的祖先是三四百年前从江西南昌府的“莲花井”迁徙而来的。但在今天的南昌地区,找不到名叫“莲花井”(有无“井”字?)的地方,在赣西与湖南交界的地方倒是有一个“莲花县”,在赣南上犹县也有一个“莲花井”,但都不是在南昌府的范围内。
古丈县除了东部是乡话地区以外,北部是土家族,南部是苗族,西部是土家族和苗族,少数民族的老人还会说自己的民族语言,但年轻人很多已经不会说了,其中土家族的汉化程度比苗族更高。古丈县的通用语言是西南官话。此外,在山枣乡(或野竹乡?)的湾沟溪、洞坪村,说一种叫做“死客”的方言。从山枣乡往南到泸溪县,有几个村说“六保话”。“死客话”和“六保话”可能都是由“乡”、“客”混杂而成的方言。

      在乡话地区,中老年人都会讲乡话,但青少年已经讲不太好了。从乡话地区移居出来的人,年轻一代一般都不会讲乡话了。例如吴局长(约50岁)本人会讲乡话,但他的孩子只会讲西南官话,不会讲乡话。凡是讲乡话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几乎都会讲西南官话,现在很难找到“只会讲乡话”的人,即便在深山僻壤里也是如此。
当地人把说的意思叫做“讲”,话的意思叫做“字”,说话叫做“讲字”[3533]。在语言种类方面,把土家语叫做“土话”,把苗语叫做“苗话”,除此之外,分为“讲乡”[3555]和“讲客”[3553]两类,前者指讲乡话,后者指讲西南官话。

     讲乡话的人并没有“乡话”或“瓦乡话”的自称。如果要表示这种话的类属,只能说成“我是讲乡的”之类。在这个结构里,“乡”可以算作是话的名称(与“客”相对),据此我们可以把它命名为“乡话”。现在有些人使用“瓦乡话”、“瓦乡人”的名称,据说其中的“瓦”字本来是“话”字,是“讲”的意思。但我们接触到的乡话,“说”的意思并不用“话”而用“讲”。不过,据杨蔚《沅陵乡话研究》第192-193页的材料,沅陵乡话把说话叫做“话字”[5322],把说乡话叫做“话乡字”[535522],“话”字的确可用作动词。也许“瓦乡”的说法是从沅陵乡话来的,如果真是这样,研究者们应该把“瓦乡”纠正为“话乡”,免得徒增许多困扰。此外,作为话的名称,“瓦乡话”一词怎么说都是没有道理的,唯一的办法还是称为“乡话”。

      乡话地区的人普遍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有人干脆称作“瓦乡族”,但更多的是称作“瓦乡人”,吴局长常常用“乡巴佬”作自称。据说当地人多次要求政府承认他们的民族地位,而他们的主要依据就是“乡话”这种与众不同的“语言”。1956年,王辅世先生调查了泸溪县的乡话,并于1982年在《语言研究》上发表论文《湖南泸溪瓦乡话语音》,1985在《中国语文》上发表论文《再论湖南泸溪瓦乡话是汉语方言》,认定乡话是一种汉语方言。结果招致当地人的忌恨,认为研究结论妨碍了他们成立民族的事业。据说,有的县甚至不让外地学者去调查乡话。

      我曾经看过一篇题为《箱子岩下看龙腾》(作者向付和)的游记,写的是辰溪县乡话地区的事。文章说:“这里繁衍生息着一个特殊的社会群落,他们自称‘仡熊翁’。传说他们的先人五溪蛮人曾被汉朝伏波将军马援征服。为传递一些军事秘语,他们的先人便常用一种不为汉人所懂的咿唔之声交流,久而久之便衍变成了一种方言,今人称之‘瓦乡话’,也称操此方言的人作‘瓦乡人’。”且不去评论那天方夜谭式的传说,“仡熊翁”三字害我猜疑良久。后来恍然大悟,原来是“讲乡人”(辰溪乡话读[534444],不过当地一般要说成“讲乡的人”)的讹写!而这种不负责任的讹写往往就是很多地名、族群名称的由来。把“话乡”写作“瓦乡”已经是够乱的了,但愿这个人兽合一的“仡熊翁”千万别再流传开来。
 楼主| 发表于 2005-9-18 01: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center]2004年6月8日[/center]

      今天向先生不能来,吴局长又帮我们联系了一位发音人,也是岩头寨乡的,老寨村的宋心宽大爷。他是县民政局向元义副局长的岳父。老寨村是著名歌星宋祖英的老家(据说宋祖英也会讲乡话),离白竹村四公里路,二者音系没什么差别。于是,我们就同时调查李正常老师和宋心宽大爷。李老师和宋大爷的民族成分都是苗族,但都不会说苗语。据说,在当地,只要家里有一个人是少数民族,其他人就可以将原来的汉族改为少数民族。

     李老师一直在当地中学当语文老师,竟然能分清阴平阳平、清浊声母,甚至连“介母”这样的概念都知道。后来得知他擅长诗词楹联,还出版过诗集。但他个人经历颇为坎坷,周岁时父亲和祖父同遭恶势力杀害,成年后重病缠身,政治上也备受歧视,直到“文革”后才得到正常待遇,54岁时实现入党心愿,写下“奋蹄不以桑榆晚,恐负春风度玉门”的诗句。宋大爷则喜欢蜷起双腿,半蹲半坐在椅子上,边抽烟边发音,我赶紧抓拍了一张他蹲着发音时的照片(见照片3)。

[center]
照片3  发音人宋心宽大爷[/center]

      乡话音系过于奇怪,我和陈晖以前都完全没有接触过,所以调查进度很慢。导致进度慢的另一个原因是发音人很多字用乡话都读不出来,例如“外柿敢店全县橘帮色国兵井”等字想半天也想不出乡话的读音,只能用西南官话才读得出来。这是在双语区、双方言区、方言岛调查弱势方言时常常碰到的问题。今天调查到快七点,才记完语音部分。词汇和语法都只记了一点,目的是让陈晖熟悉一下调查词汇、语法的方式和要求。

岩头寨乡话的一些特点:
声调五类,清平次浊平一类,全浊平一类,上、去、入各一类,有例外。给人的感觉像是四声系统刚开始发生变化,即只有全浊平从平声里分离出来。
全浊声母大部分字读浊音,部分字清化,尚看不出规律。少数并母字读[f]声母,例如:皮fA213|病foN,古丈的古称“古丈坪”读[ku35-31tsa35-55foN213-0]。

非敷奉母少数字读[p]组声母,微母字读[m]声母,例如:粉pEe35|妇pHa55|缝b?μ213|问mEe33。

知组字一般读[t]组声母,例如:猪tiu55|抽tHia55|长~短deN213。庄母字“蘸”读[ta55],章母字“章樟”读[teN55]。

定母和澄母部分字读[l]声母,例如:大lu33|地li£33|读l?μ33|迟li213|虫liA?213。定母字“动”读[dz?μ35],“道”读[sA?35]。透母字“痛”读[s?μ33]。泥来母不分。

来母部分字读[z]、[ts]、[dz]、[du]声母,例如:来zF213|梨za213|聋ts?μ55|懒dz?N35|乱dz?N33|流duiu213。

心邪书禅匣等擦音声母部分字读塞擦音声母,晓母部分字读[kH]声母,例如:岁tsuA33|酸tsHF55|谢duio33|松~树dui?o213|水tsu35|少tsA?35|升tsAN55|树tsa33|是tsHF35|十tsH?55|鹹dui£213|虎kHu35|黑kHF53。

以母部分字读[z]、[ s]、[dz]、[ u]声母,例如:夜zo33|油za213|盐zEe213|叶sF53|痒dz?N35|药uy£33|样z?N33|用z?μ33。云母字“园”读[z?N213],“雄”读[tiA?213]。

阳声韵部分字脱落鼻尾,例如:三so55|烟y£55|筍suEe35|清ttHi55|红A?μ213。

入声韵无塞音韵尾,但有的地方(如沅陵)有喉塞尾。

鱼虞韵有别,鱼韵读[μ iu]韵,虞韵读[a ia]韵。

锅叫做“豆”[ta33](?),柴叫做“薪”[ti£55],裤子叫做“褌”[kuEe55],小叫做“□”[?iAN213]。

总的来看,这个方言在声调、声母方面具有很强的存古性和特殊性,韵母方面则变化较快。

     因为这两天都由民政局给我们安排吃饭,我们有点不好意思,就推说晚上要和伍老师一起吃饭,不再在民政局吃晚饭了。等见到伍老师时,她已经吃完饭出来散步了。她知道我们还没吃饭,就掉头陪我们去新华大酒店吃饭。我们要了一份葛粑蒸腊肉,葛粑是用葛的根部块茎制成的淀粉做成的年糕状的东西,是这里的特色食品,味道很不错。我们吃饭时,伍老师就在一旁陪我们说话。
 楼主| 发表于 2005-9-18 01: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center]2004年6月9日[/center]

      今天伍老师雇了车去高峰乡考察,我和陈晖则去岩头寨乡。吴局长已经为我们派了车,向副局长陪我们去。从县城到岩头寨有三十多公里,全是盘山的沙土公路,翻过一座山又是一座山,似乎永远没完没了。一面走,陈晖就一面感叹:“宋祖英能从这么深的山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真是太不容易了!”我心里则想,难怪湘西出土匪,这样的重重大山,是土匪们的天然乐园。据说湘西著名土匪头子张平就是高峰乡的人。张平烧杀淫掠,穷凶极恶,被他及其部下杀害的平民竟超过3000人。当地人无不闻风丧胆,民谣曰:“天见张平,日月不明。地见张平,草木不生。水见张平,浑浊不清。人见张平,九死一生。”1950年,张平在剿匪中被击毙。

      十点多钟,到达岩头寨乡政府,乡里的张书记立即陪我们去老寨村。据张书记介绍,岩头寨乡的十个村子中共有六个村讲乡话:老寨、湾坪、白竹、岩山、白洋、崩山。老寨离乡政府驻地有四公里路,坐落在一个山坡上。从岩头寨到老寨有一条简易公路,汽车可以直接开到村口。

      进村看到的第一座房子,后墙和两侧的墙是用大块的黄泥土坯垒成的,二层结构,墙上还写着不少旧标语,显得古朴而自然。我正在给它拍照,张书记说:“这就是宋祖英家的房子。”我们感到很新奇,有点到了革命故居的感觉。转到房子前面,见大门上挂着锁,屋里空空荡荡,显然已无人居住了。(见照片4)张书记说,宋祖英每年都会回来,她还成立了一个“祖英基金会”,已筹到五六十万元,专门用于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当地人对宋祖英评价颇佳。现在也时常有一些追星族从各地跋山涉水追到老寨,瞻仰宋祖英的旧居。不知道是不是和宋祖英有关,老寨村的建设和生活水平似乎很不一般,例如每家都有沼气,可供照明、做饭、洗澡。

[center]
照片4  宋祖英旧居(张书记和陈晖)[/center]

      在老寨,我们调查了村秘书宋丽群和她的婆婆(都是本村人),发现她们的话与李老师略有区别。坐在宋丽群家吊脚楼的长廊上,居高临下,远处层叠的山峦和近处错落的农舍尽收眼底。(见照片5)老寨的村民朴实又热情,陈晖有点想再来一次作深入调查,宋丽群很欢迎,并邀请陈晖住在她家。

[center]
照片5  在宋丽群家长廊上调查(陈晖和宋丽群)[/center]
      中午在乡政府吃饭。乡干部提着一个大塑料桶给大家倒米酒,那感觉像给汽车加水似的。正式的菜只有一个,就是用火锅炖的土鸡。鸡的味道很鲜美,只是非常太辣,我只好一边喝矿泉水一边吃鸡肉。
在乡政府的背后,有一条从山里流出来的小溪,溪的上方有一个小小的水田区,高低错落地分布着一些梯田。田里的稻秧刚插入不久,娇嫩无比。再往上就是重重大山了,山坡上松树林立,青草茂盛,一片苍翠欲滴的画面,令人不忍转眼。(见照片6)
[center]
照片6  岩头寨风景[/center]

     这里的村民只要出门,无一例外地都背着竹背篓。(见照片7)我向司机询问其中原因,他说山区道路崎岖,很难挑着担走路,背篓则很方便,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赶场买东西都很实用。背篓的结构和功能与近年城里年轻人使用的双肩背包完全相同,实际上,城里流行的时尚在偏远的湘西山区已经延续了千百年了。我不禁想,如果把背篓引进城市,也许会成为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呢!

[center]
照片7  背篓女孩(摄于岩头寨乡政府)[/center]

      一点来钟,我们上车回城。离开岩头寨不远,突然看到远方山脚下有一个苗寨,整个村子全用木头建成,看不见一块砖石。由于常年的风吹雨打日晒,木头都已变成深灰色。在青山绿水之间,它显得那么安详,那么静谧,似乎是被世人遗忘的桃源小村。(见照片8)我真想走入其中,看看他们是否“不知有汉”。但如此绝伦的安静之美,最好还是站在远处默默地瞻仰吧。

[center]
照片8  安静之美 [/center]

      回县城后,在向副局长的陪同下,到一家茶叶店买茶叶。老板娘给我们沏了好几个品种的茶,都很不错,其中古丈毛尖的形状和颜色尤为漂亮,堪称上品。最后,我和陈晖各买了一斤古丈毛尖,150元一斤,据说清明前后卖到300元一斤。(补:尽管价格不菲,但这的确是我喝过的最好的茶叶。)然后到新华大酒店,等伍老师回来。晚上一起坐N735次火车回长沙。
 楼主| 发表于 2005-9-18 01: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center]二  辰溪县[/center]

[center]
照片9  辰溪县从张红《湖南省地图册》翻拍[/center]

[center]2005年8月9日[/center]

      下午四点多钟,在辰溪县城紫都大酒店记完了辰溪话。辰溪话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平声字保留浊音,其余情况下都已经清化,塞音塞擦音多读不送气清音,有[ʦ̨]组声母,去声分阴阳,入声归阳平。辰溪话最大的特点是古阳声韵、入声韵字全部读如阴声韵,没有任何鼻尾、塞尾或鼻化现象。据我所知,在汉语方言中,这是除了我的母语汤溪话以外第二个有此现象的方言。辰溪话很多古阳声韵、入声韵字的韵母读音也和汤溪话完全相同,例如:
[center][/center]
       这种现象实在叫人吃惊!以至于我非常喜欢辰溪的发音人,虽然他反应比较慢,调查起来很费力。据说辰溪话和周围其他几个县的方言都不太接近,我听当地人说话的确很难懂。

      我打算明天去调查乡话,所以想先找黄民裕局长了解一些情况。黄民裕原来是辰溪县教育局副局长,现已退休。那天,桥头乡的发音人沈老师给我介绍了黄局长的情况,说他出版过谚语方面的书,我估计他对辰溪县的方言情况应该有所了解。黄局长住在县教育局院子里,今天正好在家。我作了自我介绍后,他倒是挺能理解我的工作的。原来他做过很多谜语、歇后语、民间文学方面的研究,还出了八本书,其中竟有一本是关于辞格的。他送给我一本《湘西怪杰》,是写当地武师李承奇的事迹的。跟他聊了一会儿后,又来了一位张老师。
根据他们的介绍,结合从发音人那里了解到的情况,辰溪县的方言情况大体如下:

      乡话:分布在县北端与沅陵、泸溪交界的船溪乡。今船溪、板桥、田湾、孝坪四个乡镇以前叫做“田湾区”,田湾区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沅陵县划过来的。沅陵县是乡话分布的最重要的地区,不过田湾区中今天只有船溪乡的部分村子讲乡话。讲乡话的人自认为是朱元璋时代从江西迁移来的。他们与外界交往时必须使用辰溪话等方言,如果讲乡话则无一人能够听懂。

      瑶语:分布在县东南角后塘、苏木溪、罗子山、上蒲、仙人湾等瑶族乡,这一带的瑶族称作“七姓瑶”,他们跟当地汉人交往时都说辰溪话。不过,七姓瑶的语言情况还是个疑问,黄局长认为他们只会说汉语,不会说瑶语。
辰溪话:其他地区都说辰溪话,大同小异,但与周围各县市(沅陵、溆浦、中方、怀化、麻阳、泸溪)的方言差别较大。辰溪话在怀化市各县方言中是比较难懂的。

      黄局长他们给我介绍了几位讲乡话的人,一位是船溪小学的的张华政老师,今年68岁,现在住在船溪;另一位是辰溪一中的向涛老师,是当地著名的书法家,今年50来岁。黄局长帮我打电话联系向老师,但未能找到。他建议我明天去一中找向老师,请向老师当发音人,或者请向老师在县城帮我找讲乡话的人,省得大热天跑到乡下去。这几天连着都是35度的高温。
 楼主| 发表于 2005-9-18 02: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center]2005年8月10日[/center]

      我想既然已经到了辰溪,无论如何还是应该去乡话地区看看。因此,早上起来我就去汽车站,坐上了一辆开往沅陵的车去船溪。从县城到船溪大约20公里,沿途基本上都是中低山区,山势不如古丈那么险峻。
船溪古称船溪驿,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至今在村里还可看到昔日留下的石板路。(见照片10)今天它位于辰溪到沅陵、泸溪的交通要道上,交通条件也很好。但据说船溪是辰溪县最落后的乡,甚至在整个怀化市、湖南省都是著名的贫困乡。公路两边可以看到一些煤矿,后来知道这些煤矿主要是板桥乡的。
[center]
照片10  船溪驿古道[/center]
我先到乡政府,请他们帮我介绍讲乡话的发音人。据乡干部介绍,船溪乡共有13个行政村,11000人,其中讲乡话的有9个村,8000多人。具体情况如下:
桐木冲村:全村
赵家村:全村
半边月村:全村
交溪村:全村
小溪河村:全村
兵马冲村:全村
船溪村(乡政府所在地):第1、8组
厂坪村:第3组
向家村:第3、4、5、6组

      乡长派了一个姓周的妇女主任陪我到船溪的中小学里去找老师,周主任带着个小孩,天很热,走得我们汗流浃背。途中她还带我参观了几处古宅,虽然气势不凡,但都已显得很凋败了。因为正在放暑假,船溪中学里几乎没有人,我们要找的印世桃校长今天正好去县城了,扑了个空,于是再去小学。小学里倒是有不少老师,他们正集中在那里核对什么材料。这些老师几乎都是船溪本地人,都会讲乡话,我就请了一位50来岁的张义发老师(兵马冲村人),约他下午两点到县城找我。他提议再叫一个老师同去,以便调查时互相启发和补充,我说那就请一位60来岁的吧,他打电话联系了正在县城的印吉树老师(半边月村人)。

      十一点钟左右,我先坐车返回县城。对这个遥远的乡话小村来说,我只是一个匆匆过客。老人们辛勤劳作的情景,让我想起老家的父老乡亲。(见照片11)

[center]
照片11  船溪乡村(远处墙上的标语是:窃电是违法行为)[/center]
下午,张老师和印老师来到紫都大酒店。调查了一会儿就发现,印老师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发音人。张老师看到我主要调查印老师,就在椅子上打起瞌睡来。见此情景,我对他说:“你到床上躺一会儿吧,如果有事我再叫你。”张老师笑笑说:“昨晚没睡好。”就躺到床上去了,不一会儿就传来阵阵鼾声。

      从我所知道的古丈乡话的情况来看,辰溪乡话与古丈乡话无疑是属于同一种方言,但二者之间还是有不少差别的,如果完全用母语交流,可能会比较困难。例如下面这些字音:

[center][/center]
      因为船溪是从沅陵县划过来的,所以船溪的乡话与沅陵乡话比较接近,与泸溪县的乡话也比较接近,三地的乡话可以通话。

     在船溪一带,说话叫做“讲字”[k?μ53dza334]或“话字”[ua334dza334],讲乡话叫做“讲乡”[k?μ53tion44],也叫做“话乡”[ua334tion44]。与“乡”相对的是“客”,“客”指当地的辰溪话,讲辰溪话叫做“讲客”[k?μ53kHou41]或“话客”[ua334kHou41]。“乡”和“客”都是方言的名称,但没有“乡字”、“客字”、“讲乡字”、“讲客字”之类的说法。讲乡话的人叫做“讲乡的人”或“话乡的人”。据说在以前,讲乡话的妇女的服饰接近苗族,但现在已经看不到有什么特别之处了。

       在今天的乡话地区,小孩的母语仍然是乡话,家庭语言一般也是乡话。在学校里,小学一至三年级,老师上课时必须用乡话讲,或者用乡话和辰溪话轮流着讲,否则学生听不懂。也正因如此,这里的老师必须会讲乡话。不过,张老师家里情况有点特殊。张老师的妻子是板桥乡的人,不会讲乡话,他们的孩子也不会讲乡话,因此他们家里就只讲辰溪话。我问张老师为什么不教孩子学乡话呢?他说从小讲乡话的孩子长大后必须要学辰溪话,那样会增加他的语言学习负担,所以干脆就让他从小讲辰溪话了。这大概也是乡话走向式微的一个方面吧。
晚上他们各喝了一小瓶白酒,张老师也明显精神了许多,满面红光的。所以吃过晚饭后又接着调查了两个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5-9-18 02: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center]2005年8月11日[/center]

       下午四点来钟记完《汉语方言地图集调查手册》。

       乡话在辰溪县是一种弱势方言,讲乡话的人都是乡话、辰溪话双语使用者。很多比较文、比较新的字词,往往只有辰溪话的说法,而没有乡话的说法。例如下面这些字都调查不出乡话的读音:
谢花租户府主区戒派柴外桂戏眉资……

      我统计了一下,在我所调查的425个常用字当中,用乡话读不出来的就有100来个,大约占到四分之一。一些常用词如“蚕豆”、“马铃薯”、“馒头”、“油条”、“太”、“最”、“再”等也只有辰溪话的说法。
调查这种方言,最令人担心的是发音人分不清两个语言系统,乡话、辰溪话夹杂着说,那可就苦了。值得庆幸的是印老师的脑子很清楚,他会明确地告诉我某个字或某个词没有乡话的说法,只有辰溪话的说法。这样一来,调查起来就顺利多了。

      这次调查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乡话的词汇系统中有很大一批无字可写的语素,现在还难以判断它们的来源。例如:

      几=tti53房子|□fi53蛇|□zFμ334吃|□?μ53喝|□lou41弟|□?213叔|□zei334他

      此外,把“在”说成“是”,把男阴叫做“髎子”,有“十块头”、“五角头”之类表示钱币的格式,这倒是与吴徽语有些接近。

      坐五点的汽车去怀化,不用两个小时就到了。怀化学院的段勇军和胡蓉两位老师请我到维多利亚中西餐厅吃饭。这个餐厅场面很气派,但里面灯光昏暗,过了一会儿,干脆把几盏亮一点的灯都熄了,点上了蜡烛。我们这才知道今天是七夕,中国的情人节,牛郎织女正在鹊桥上欢聚呢!只见餐厅里烛光点点,像是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情侣们窃窃私语,时而发出一阵阵开心的笑声。
在如此暧昧的气氛中,我们三个人却在讨论乡话的特点呢!
 楼主| 发表于 2005-9-18 02: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志耘博士简介
  

      曹志耘,男,汉族,1961年6月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今金华市婺城区)。1978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在该系先后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硕士论文为《金华(岩下)方言》(导师:钱曾怡教授),博士论文为《南部吴语语音研究》(导师:钱曾怡教授)。

      1985.8-1996.6在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1991年任副教授,1994年任教授。1996.7-今在北京语言大学任教。

     主要学术职务: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社会语言学方向学科带头人,语言研究所所长,《语言教学与研究》主编,《中国语文研究》(香港)副主编,《中国社会语言学》(澳门)主编,《语言研究》(武汉)编委,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评奖通讯评审专家,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

      为汉语方言学、社会语言学。曾经担任过的课程有:现代汉语,现代汉语语音研究,语音学,音韵学,汉语方言学,汉语方言调查,方言与地域文化,语言与文化,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现招收培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社会语言学与语言应用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

      已承担并完成的国家级研究项目有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金华方言词典(独立承担),北方话词汇调查(参加承担),广告语言研究(独立承担)。目前承担和参与承担的主要研究项目有:汉语方言地图集(教育部“十五”规划,北语“十五”规划),吴语婺州方言群·瓯江方言群の调查研究(日本学术振兴会平成14年度基盘研究B海外),中国濒危语言和方言调查研究与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当代北京话研究(北语)。

      迄今已出版专著:
   
     《南部吴语语音研究》、《严州方言研究》、《金华方言词典》、《语言差异与文化心理》等5部,合著和参著18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此外,已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全国辞书一等奖,等。
 楼主| 发表于 2005-9-18 03: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站长编后记】:

      现在已经是2005-09-18 凌晨4:09分了,中秋之夜呢!

      2005-09-7打开信箱,很高兴收到了曹志耘博士一封简短的来信及上文附件。曹博士的谦虚和朴实,很使我感动。我立即回了一封信。 我说要上帖这篇文章估计会牵涉三个问题:照片、表格、国际音标的显示。

      为了节省论坛空间,照片链接找我的学生“全通中国”斑竹当天就解决了,他先把11张照片从原文中分离出来再作好了链接。(我的不少学生毕业后对我都很不错,我都不知道如何感谢他们才好。当然,“俗”话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想主要是他们记住了他们在校读书时我对他们的好吧。呵呵,算是有良心的学生呢,一日为师,终身为。。。嘿嘿~~~:tongue:

      文章中有两个表格,(1、辰溪话很多古阳声韵、入声韵字的韵母读音也和汤溪话完全相同,二者比较表;2、辰溪乡话与古丈乡话无疑是属于同一种方言,但二者之间还是有不少差别的,如果完全用母语交流,可能会比较困难。)
我又不会写表格代码,今天刚好匪首斑竹来了,他把表格很快就做好了,但我们多次“试验”,国际音标仍然不能正确显示出来,这就等于白忙乎大半个中秋之夜了,有点儿惨呢:whistle:呵呵,没关系,反正今天节日休息。

      关于国际音标的正确显示 ,这可是湘里妹子学术论坛一直还没解决的老问题!我的导师李如龙先生帖到论坛的几篇文章也同样遭遇了这个倒霉的痛呢!:ninja:
  
      很抱歉,十天了,今天才帖出来。为了供有兴趣的同行及语言爱好者们更好地交流学习,我们只能再附以下网址,大家可以看到文章的原貌,(原附件)当然包括国际音标。这样就可以弥补一下本论坛功能上的“残疾”了 :alien:
[center][/center]     
      我跟曹博士见过面的,大概是在全国汉语方言学术年会上吧?
      
      最后,让我代表所有热爱湘里妹子学术论坛的朋友们感谢曹博士对论坛的支持和厚爱,希望能继续关注论坛并赐稿。谢谢!
  
      祝朋友们中秋佳节
             团团圆圆!快快乐乐!
发表于 2005-10-3 02: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artvinedata.com/forum/index.php?topic=444.0
請比較↑
一、在utf-8大部份音標可以顯示。
二、音節數字可以用htm的上下標解決。(或用ruby眉注表示)
三、內文中一些? 和 □ 我懷疑可能是作者自造字(tte)沒附在WORD檔案上。
四、目前本站用的DiscuZ! BBS,可以把Template中的css.htm中的語系Verdana改為Arial,就可以解決GB版缺字空格的問題。
五、查詢文字的(Unicode: UTF-8)區位碼(用來作IPA)
http://artvinedata.com/images/convert/2.htm
六、站長大人的論文,或許可用OCR解決。

[ 本贴由 Artvine 于 2005-10-3  03:36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 09: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Artvine斑竹叩首致谢了!

---------------------------------------
      进您论坛看过了, 我把您作好的两个表格的图片也移植过来了,不过注音错得一塌糊涂,看来主要是受了专业的限制,估计:1、您不认识《国际音标》;2、找不到正确的国际音标字母,只好拿另一个代替;3、能找到正确的,但上贴到论坛就变了。但愿曹博士看见不会气得喷饭就好。不过论坛帖上了原文附件,搞专业的肯定要看原文,不搞专业的呢正误不辨,因此,也就当成“试验”罢了!

      我测试过了,凡在您论坛能显示出来的“国际音标 “,移到我这里也能显示,在您那儿不能显示的,我这儿也不能显示:

全浊声母大部分字读浊音,部分字清化,尚看不出规律。少数并母字读[f]声母,例如:皮fA213|病foN,古丈的古称“古丈坪”读[ku35-31tsa35-55foN213-0]。

非敷奉母少数字读[p]组声母,微母字读[m]声母,例如:粉pEe35|妇pHa55|缝b?μ213|问mEe33。

知组字一般读[t]组声母,例如:猪tiu55|抽tHia55|长~短deN213。庄母字“蘸”读[ta55],章母字“章樟”读[teN55]。

定母和澄母部分字读[l]声母,例如:大lu33|地li£33|读l?μ33|迟li213|虫liA?213。定母字“动”读[dz?μ35],“道”读[sA?35]。透母字“痛”读[s?μ33]。泥来母不分。

来母部分字读[z]、[ts]、[dz]、[du]声母,例如:来zF213|梨za213|聋ts?μ55|懒dz?N35|乱dz?N33|流duiu213。

心邪书禅匣等擦音声母部分字读塞擦音声母,晓母部分字读[kH]声母,例如:岁tsuA33|酸tsHF55|谢duio33|松~树dui?o213|水tsu35|少tsA?35|升tsAN55|树tsa33|是tsHF35|十tsH?55|鹹dui£213|虎kHu35|黑kHF53。

以母部分字读[z]、[ s]、[dz]、[ u]声母,例如:夜zo33|油za213|盐zEe213|叶sF53|痒dz?N35|药uy£33|样z?N33|用z?μ33。云母字“园”读[z?N213],“雄”读[tiA?213]。

阳声韵部分字脱落鼻尾,例如:三so55|烟y£55|筍suEe35|清ttHi55|红A?μ213。

入声韵无塞音韵尾,但有的地方(如沅陵)有喉塞尾。

鱼虞韵有别,鱼韵读[μ iu]韵,虞韵读[a ia]韵。

锅叫做“豆”[ta33](?),柴叫做“薪”[ti£55],裤子叫做“褌”[kuEe55],小叫做“□”[?iAN213]。
几=tti53房子|□fi53蛇|□zFμ334吃|□?μ53喝|□lou41弟|□?213叔|□zei334他


      因此,我对您说的:“ 四、目前本站用的DiscuZ! BBS,可以把Template中的css.htm中的語系Verdana改為Arial,就可以解決GB版缺字空格的問題。”表示“怀疑”,是不是真如您说的“把Template中的css.htm中的語系Verdana改為Arial”,就能解决国际音标“缺字空格的問題”呢?

      您说的“二、音節數字可以用htm的上下標解決。(或用ruby眉注表示)”这不是个问题,容易解决。

      您说的“三、內文中一些? 和 □ 我懷疑可能是作者自造字(tte)沒附在WORD檔案上。”,那得问问曹博士本人才能“真相大白”。

      至于我自己的书稿为什么要全部用图片上帖就是这个原因呢!

      唉,国际音标的正确显示问题是我论坛使用功能上的一个“硬伤”,这是方言研究的文章不能缺少的!不知道论坛升级后能不能解决?

      不管怎么说,十二分感谢Artvine斑竹!有您的支持,我想总有一天会找出真正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来吧?

      再次叩首致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7 01:05 , Processed in 0.0929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