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249|回复: 4

八十年代掠“影” (电影图片专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 23: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世纪周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1:03

  不可否认承上启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真正看电影的时代,也是群众性影评的时代。影片、演员更新频密、新人辈出;观众群稳步增长、热情快乐,那真是段好日子!

  要全面而精确地表述八十年代电影,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实在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因为那是个人人有回忆,回忆各不同的时代。

  表述上的难度

  某天给学生上课,谈到传记片,跟同学们商量,大陆港台那么多明星,谁的一辈子最值得拍。答案多是发哥、星仔。我说我期待三个人的传记片:李连杰、迟志强、刘晓庆。因为他们的血脉是大陆的,背影是八十年代的,再是红得腾空蔽日,灰得隐身遁地,我却知道他们都戴过红领巾,披过军大衣,上过《大众电影》封面,也买过冬储大白菜——“有的时候我们一同生长,有的时候我们各自漂流”。

  可是不久就看到有人在寻刘晓庆的麻烦,因为她要出本书,出版社起名叫《刘晓庆文集》。那人就郁闷起来,觉得人家没写多少有价值的文章,又不是硕儒大哲,怎么可以出文集?看来只能换个名目了,《民间语文之刘晓庆集》,这样可以吗?可是白氏文化人去逛逛旧书摊,看看那些该出文集已出文集的硕儒大哲,批胡适批胡风批俞平伯哪次闲着了,那些检讨书检举信也够出几大本了吧?问问那些纸浆,愿意为那些羞答答的文字效劳,还是径自去印《我的路》?其实,人家印什么书,发多少册,并不碍着别人去开会作序当评委。文学界的长房长孙,也不见得就有权利,蹲在印刷厂门口设卡盘查。文人自己相轻也就算了,还要去轻别人——仰天而唾,你能逃过地心引力吗?

  替刘晓庆打抱不平,理由很简单,从小到大,我们一代人看她的文字,比看白氏文化人的多,念旧也能念出一份情来。那时也有李燕杰老师的演讲集《塑造美的心灵》,我摘了不少格言出来,可还是不满意,因为根本没有暴露自己的私生活、活思想,不过是他老人家教训各路无知青年的优胜记略,难怪几年后要挨王朔的胡同板砖。读到张海迪和刘晓庆两位姐姐的文字就舒服多了,因为笔下真的是人生。行文有着所有八十年代的毛病,爱引用、总结、感叹,现在读起来却不会生出鄙薄之心,因为——我们都是这么长大的。

  《艺术人生》做了《红楼梦》剧组的20年再聚首,我喜欢那两句话——中国人的红楼梦,红楼人的中国梦。后一句尤其有味道。走穴、赚钱、出国、离婚、下海、出书,“二十年来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中国人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刘晓庆,不见得是我们少年时真正心系的伊人,但是,枕边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她不是枕边泪,总是阶前雨——未能免俗,却也让我们未免有情。

  真说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回望八十年代,我念念不忘的其实是温润如玉的龚雪,灿若云霞的林芳兵,还有,恍如朝露的张闽。《大桥下面》、《快乐的单身汉》、《夜行货车》、《城南旧事》,这些电影里,有我仰望终身的幻影在流动,如同电影院里掠过头顶的那束白光。

    时代氛围

  八十年代,第三代导演如谢晋、谢铁骊、汤晓丹等人,欣逢盛世,青春重现;第四代导演初登银坛,一吐压抑既久的艺术心声;而以陈凯歌和张艺谋领军的第五代电影也已接踵而至……创作态势多元并存,理论、评论也紧着跟踪辩析。

  于是那个年代也是电影理论和电影创作紧密配合、水乳交融的年代,也是一些电影人至今常常留恋怀念的年代。资深理论家、导演张骏祥以《用电影手段完成的文学》为题,谆谆告诫后来者要注重电影的文学价值,但命题关乎电影本性,当即引发一场热烈而又深广的学术争鸣。青年评论家朱大可对谢晋电影模式提出尖锐而又中肯的批评,持续数月之久的诸家辩论,无论对创作者本人或是论者、观众,都引发深省。检讨所及,远远超出谢晋电影本身,撼动了中国主流电影传统模式的稳定形态。

  就世界影坛而言,八十年代是华语电影最耀眼的年代,两岸三地同时异军突起:大陆的陈凯歌和张艺谋捣腾出不少有意思的东西,以侯孝贤、杨德昌、李安、蔡明亮为核心的台湾新电影运动欣然蓬勃,以吴宇森和王家卫为代表的香港电影人,将华语电影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的影响力贯穿了整个八十年代,直接撼动了九十年代。

  若干年前,权威英文杂志《视与听》评出1981年以来41部世界最佳电影,中国(含港台)共有10部影片榜上有名。西方业内人士由此预测:21世纪华语电影将成为世界电影的主流。

  那时花开

  龚雪 空谷幽兰

  美丽得令人眩惑与气质纯净,似乎出现在同一人身上并不多见,然而出身艺术之家的龚雪却二者兼备。这位“金鸡” 、“百花”双料影后被称为那个年代最美最有气质的女演员,在人们普遍羞涩矜持的年代,她是被很多人公开宣称的“梦中情人”。

  龚雪塑造过许多生动感人、风格清新的形象,观众喜爱她犹如珍爱一颗珍珠。据1983年《明星》杂志统计,龚雪拥有全国影迷达10万之多。而正处在事业顶峰的她,却急流勇退,远嫁美国。留给观众许多美丽传说和惆怅回忆。

  主要作品:《快乐的单身汉》《好事多磨》《石榴花》《张衡》《大桥下面》《华佗与曹操》《多彩的晨光》等

  张瑜清纯茉莉

  23年前,张瑜凭一部80年代的偶像片《庐山恋》一举成名,而该片因是“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而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曾经为自己不很美丽而自卑过的张瑜却是当年的时尚流行标志:《庐山恋》里的她光衣服就换了43套,这个数字,令《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也只能望其项背;《小街》造就了流行一时的“张瑜头”,该片让人们记住的有两样,一是主题曲,二是张瑜如男生般的短发;与搭档郭凯敏被称为的中国的“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与男排帅哥汪嘉伟有段莫名其妙、张冠李戴的离奇的“爱恨纠葛”……

  1981年,凭着在电影《庐山恋》中扮演的归国华侨女青年和在《巴山夜雨》中前后扮演思想有很大转变的女红卫兵两个形象,张瑜分别荣获“金鸡奖”、“百花奖”、“文汇奖”、“政府奖”等四个奖项的最佳女主角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同年连获四冠的演员。

  主要作品:《庐山恋》《巴山夜雨》《知音》《小街》等

  姜黎黎 风雨红牡丹

  无意中接拍的《红牡丹》使姜黎黎成为上世纪80年代家喻户晓的明星,片中姜黎黎把和自己性格反差极大的江湖女艺人红牡丹那刚强、泼辣的一面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她同著名演员汪宝生的模范恋情也被传为佳话。在影片《赤橙黄绿青蓝紫》中饰演叶芳,使姜黎黎荣获电影百花奖的最佳配角奖。

  如今已淡出影坛多年的她出现在荧屏上,令思念她的观众“一解相思之苦。”

  主要作品《红牡丹》《赤橙黄绿青蓝紫》《神圣的使命》等

  林芳兵 惊艳玫瑰

  林芳兵是那种会用眼神说话的女人,她的美丽令人有触目惊的感觉。当年观众喜欢热谈这位扬州美女的才艺展示:会写诗、画画、喜欢设计时装、擅长舞蹈……然而在连续剧《唐明皇》里扮演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之后,她便淡出演艺圈,再出来时已成为“孩他娘”(电视剧《白发魔女》中的女魔头)。

  主要作品:《我们的田野》《夜行货车》《一个女演员的梦》《残酷的欲望》《玉碎宫倾》《幽谷恋歌》《唐明皇》等

  陈冲 芬芳小花

  在八十年代崛起的影坛新秀中,陈冲是引人注目的一位。出生于知识家庭的陈冲,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读小学时,已开始学习弹钢琴、拉手风琴。

  尽管八十年代,她仅参加了四部影片的拍摄,刚刚迈出银幕生涯的第一步,但在观众看来,她塑造的哑姑、赵小花等银幕形象,却如同雨后原野上色彩斑斓的小花一般,给人清新含蓄的印象。

  主要作品 《青春》《小花》《海外赤子》等

  王馥荔 最美的苦菜花

  相比如今影视圈里日益风靡的“装嫩”,当年的王馥荔可是太亏了,似乎一直就是“天下第一嫂”。

  王馥荔成名始于影片《金光大道》,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位贤慧、善良而勤劳的农村妇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她演艺更上一层楼的是《咱们的牛百岁》。当然“嫂子”的戏路也很宽:《天云山传奇》中压抑的知识分子;《日出》中贫穷但又闪亮的妓女;旧上海黑社会的大姐大……

  主要作品:《张铁匠的罗曼史》《秋瑾》《天云山传奇》《咱们的牛百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日出》等

  潘虹 忧郁蔷薇

  潘虹自称“不是一个称职的女人,但是一个称职的演员。”八十年代,潘虹和刘晓庆被公认为是中国影坛的双子星,刘擅长制造“风雨”,潘擅长扮演悲剧人物。人们还清楚的记得《旋涡里的歌》里挨了巴掌的潘虹,那盛满委屈的大眼睛,曾打动了多少人的心,《人到中年》里的陆大夫又使多少人唏嘘不已……

  潘虹是惟一一位曾三次获得“金鸡奖”的中国女演员,并因此在1995年金鸡奖评选中被授与特别奖。她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影坛上从艺时间最长、成就最大的女演员之一。

  主要作品:《奴隶的女儿》《沙漠驼铃》《苦恼人的笑》《旋涡里的歌》《杜十娘》《人到中年》《最后的贵族》

  刘晓庆 做名女人就要怒放

  刘晓庆根本就是一个词汇,是人们理解昨天的关键词之一。从80年代至今,似乎还没哪个演员像她这样,不仅因银幕上的傲人成就引人注目,更因其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个性和经历,成为社会舆论热点。那句关于做名女人难度的固定句式,只是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之一。无论你喜欢还是厌恶她,认为她有个性也好,自大狂妄也罢,刘晓庆,这个具有持续温度的名字,已经成为人们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成为电影界一位有独特代表意义的人物。

  主要作品:《芙蓉镇》、《原野》《小花》、《神秘的大佛》《原野》《瞧这一家子》等

  银海拾贝,顾此失彼

  《瞧这一家子》

  该片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女导演王好为初出茅庐便出手不凡。影片演员阵容堪称豪华:陈强父子、刘晓庆、张金玲、方舒、陈裕德等人确实把电影当作了自己的事业。一些小的配角,也由刘钊、马季等人扮演,虽只有一两个镜头,却让人永远记住了他们。

  刘晓庆扮演的张岚的确是与众不同,她也凭这个角色获得了文革后第一次百花奖的最佳配角奖。片中小红的扮演者方舒那时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极好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她的那种矜持与羞涩让观众又怜又爱。

  看过此片的人,是否还记得下面的经典镜头与对白?

  记忆碎片一:张岚拿着小洋伞惊慌失措地在小船上大呼:打懵,把他打懵!

  记忆碎片二:胡嘉奇(陈佩斯)教新华书店员工跳舞,嘴里念着别字:如火如茶……

  记忆碎片三:小红对胡嘉奇深情地说,我对你有了新的了解,你变了,变得不吹牛了

  记忆碎片四:老胡(陈强)请书店售货员张岚递给他一本电子类的书,张正在打电话,极不耐烦地随手甩给陈强一本《计划生育》。

  记忆碎片五:胡嘉瑛(张金玲)误以为正在修机器的老胡是自己的对象玉林,自顾自地埋怨老胡是老古董,老病号陈裕德也在旁边添油加醋。真相大白之时,老胡与嘉瑛十分尴尬,老病号又开始装心脏病,一手开始搭脉测心跳,同时两眼翻白。

  记忆碎片六:陈裕德在工作中老是装病混日子,但领导一来便猛表现,还拿着自己那脏不兮兮的搪瓷茶缸让领导喝一口,嘴里说着“八毛一两的”。

  《牧马人》

  《牧马人》映后,李秀芝(丛姗饰)的形象深入人心,一时间成为男青年的择偶标准:贤惠能干,伶俐善良。

  这部根据张贤亮小说《灵与肉》改编的,认真探求生活底蕴,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影片,从“劳动生活”中提炼人物性格的转变,因此劳动工具和简朴的生活用具成了影片中最容易被忽视也最重要的道具。

  谢晋就是用这样简单的道具演绎出那年月淳朴简单的爱情故事。现在这些道具已成为代表那个时代气息的符号。许灵均(朱时茂饰)之所以告别华侨父亲,回到患难与共的牧友中间,回到了相濡以沫的妻子身边,正是因为劳动陶冶了他的感情,大自然纯净了他的思想,质朴的劳动人民温暖了他的心。

  《少林寺》

  用“万人空巷”来形容这部电影当时上映时的盛况绝不过分。作为小学生,第一次看到那些大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不计较钱包里的钱,走后门托关系来搞到《少林寺》的票。而我们也有足够的底气伸手向他们要钱,将这部看了好几遍的电影再看一遍,以印证觉远和尚在一年四季的操练场上,分别耍的是什么兵器。

  从这部电影开始,那个叫李连杰的北京少年走上了国际巨星的道路,他此后主演的任何一部电影都让人趋之若骛。在《少林寺》中为他配音的是有着金石般铿锵飘逸的声音的童自荣。

  而那里面若有若无的情感故事,也使得观众多情缠绵一番:觉远和牧羊女白无暇为送秦王李世民过关而不得不假扮新婚夫妇,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好感,却碍于各自的责任和身份而不得不“发乎情,止乎礼”。最后,觉远为顾全大局而忍痛放弃了这段感情,在接受剃度时颤抖着声音说“能持”的场景,与后来《大话西游》里至尊宝戴上金箍那一段极为神似,也让观众记忆犹新。

  “尽形寿,不近色,汝今能持否?”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觉远在一句紧似一句的逼问下,那一声声在压抑中颤抖的回答:“能持。”

  《快乐的单身汉》

  “站住,不许动,我是佐罗。”那个胖胖的小熊猫非要往佐罗范儿靠,至今想起仍然叫人忍俊不禁;那句“你们这些文盲加流氓”也成了流行的评语;马晓伟的英俊小生形象再此引起女性观众的心跳;刘信义的铁汉柔情又让女性多了重对象选择标准……

  无疑,这是一部从演员到剧本均很出色的影片。它巧妙地把说教与喜剧包袱结合在一起,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了大多数百姓想了解的造船厂,让人对工人阶级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原始的亲近。最为重要的是,这部片子推出了一批明星:刘信义、马晓伟、龚雪、詹萍萍、何麟。老一辈的明星,如康泰、战车等人也是尽心尽力,为影片增色不少。

  《芙蓉镇》

  如果告诉你,这部片子险些成为禁片,你会怎样想?

  这是谢晋导演的一部反映建国以来多次政治运动屮小人物悲欢离合的电影。在当时引发了人们对“四清”、“反右” 、“文革”等历史问题的清算热情。从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命运的升沉变迁,从他们的个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来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来反思民族的历史。

  该片荣获1987年第7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国内奖,及捷克斯洛伐克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等国际奖。但总的来说它仍然还是一部谢晋式“哀而不怒”的电影,最终通过审查,修成了正果。

  该片的演出阵容实在不容忽视:刘晓庆、姜文、郑在石、徐松子都在片中发挥了出色的演技。

  《钟馗》

  这是一部戏剧影片,河北梆子,由杰出的表演艺术家裴艳玲主演。

  钟馗嫁妹的故事谁都知道,但就看谁演了。钟馗被毁容后,神情凄楚地送自己的妹妹出嫁,为妹妹的归宿高兴,却又怕自己的丑陋吓着妹子,陪伴他的是只是一群处于边缘世界的小妖。

  “夜色净,寂无声,故园热土一望中,物是人非倍伤情。来到家门前,门前多凄冷,有心把门叫,又恐妹受惊。”裴艳玲越唱越低,渐至哽咽无语,观众的眼泪就再没止住。说到裴艳玲,必须得多说几句,这是很多人见过的在世的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唱念作打、文武京昆浑不挡,她演的昆曲《夜奔》被认为是超过盖叫天的。有人曾经与她当面恳谈,才知道什么叫 “英气”。她说,只有男人才知道女人什么样子最美,所以梅兰芳百媚俱生,而她做为一个女人,才知道男人怎么才最帅。观众信,信她的惊才绝艳。她去新马港台演出,那些女戏迷把她迷得,像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一个梦境。

  《顽主》

  八十年代末期有四部根据王朔的小说拍摄的电影:《轮回》、《大喘气》、《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以及这部让电影院的笑声始终没有停息的《顽主》(许多人不得不为此多看好几遍以听清其中的台词),不过片中时装表演一段移植的是徐星小说《无主题变奏》中的情节。

  王朔的电影后来又有了《无人喝彩》、《永失我爱》等等,但人们坚持认为《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的而不是王朔的。

  许多人会因为《顽主》这部电影记住葛优、梁天、张国立,事实上真正牛的是导演米家山。该片惟一的遗憾也发生在他身上——起用了他当时妻子潘虹饰演丁小鲁,她的演技与这部片子是那么不搭调——使得该片只差一步成不朽。这部电影给人们带来的笑声犹在耳畔,人们却已身处在一个新的世纪,新的年龄,新的世道。


我们的八十年代-----我们的艺术人生(影 剧 音)

来源:http://post.baidu.com/f?kz=8053263

[iframe]http://post.baidu.com/f?kz=8053263 [/iframe]
发表于 2006-5-3 22: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80年代明星剧照 属于70年代的回忆(组图)

来源:千龙网


王伯昭
他曾是颇有名气的英俊小生, 《笔中情》和《西游记》是他的代表作,可惜他成名后不久,也随着当时的出国浪潮走出国门,虽然此后参与了不少影视的演出,但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影响力。


刘晓庆《潜网》剧照
她现在的装嫩和做作, 已经让大家淡忘了她曾经的可爱。


龚雪  《石榴花》剧照
她是80年代红极一时的美女明星, 主演过多部影片。遗憾的是,她也随着当时的出国浪潮去了美国。《北京人在纽约》最初想让她出演阿春,见到她本人时发现她已经颇为憔悴,后来便由王姬出演,结果王姬由此开始了她在大陆的演艺事业。印象中这是我从媒体上最后一次知道龚雪的消息。


李秀明 《孔雀公主》剧照
最早看她的影片是《孔雀公主》, 最后一次则是影片《红楼梦》,感觉多年来她的演技似乎没什么进步,而人是的的确确的老了。


斯琴高娃  《骆驼祥子》剧照
年轻时的她不显年轻, 而现在的她也并不显老。单凭容貌,当年的她并不出众,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她今天的成就。


倪萍 《山菊花》剧照
她早期的电影我只看过《祁连山的回声》, 对她也没什么印象。


林芳兵 《玉碎宫倾》剧照
她的美貌胜过她的演技, 虽然也主演过不少影视剧,但始终不曾大红大紫。


吴海燕 《白莲花》剧照
她当年也是小有名气的美女明星。《白莲花》我曾经看过, 不过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只是记得最后女主角深陷重围,当男主角赶到的时候,女主角已经无影无踪,只有水面上漂着一朵白莲花。她还曾主演过电视连续剧《西施》。


方舒 《赤橙黄绿青蓝紫》剧照
观众对她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烈火中永生》中的小萝卜头和《日出》中的陈白露。
发表于 2006-5-3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琳 《梨园春传奇》剧照
一直很喜欢她,她的美貌和演技都令人难忘。


马晓伟  《开枪,为他送行》剧照
当年的小帅哥,总是扮演地下党、有志青年之类的正面人物。


丛珊 《牧马人》剧照
她也是随着当年的出国潮走了, 如今留在观众记忆里的可能也就是一部《牧马人》吧。


朱时茂  
最初观众是从电影上知道他,后来则是小品。


赵静  《笔中情》剧照
她曾是河南的一名戏曲演员, 后来到上影,主演过《笔中情》 《两个少女》 、《海之恋》 、《街上流行红裙子》等多部影片。

[img][/img]
唐国强 《小花》剧照
最近他的婚姻悲剧又被沸沸扬扬地议论着,我觉得无论那段婚姻中唐该承担多大的责任,他都没有胆量和能力去迫害出身高干家庭的孙涛,毕竟他再有名气也只是个演员而已,更何况当年他出名不久就因为“奶油小生”而遭到很多指责,那时的他远远不及郭凯敏、龚雪等风光。


张瑜  《庐山恋》剧照
《庐山恋》让张瑜一举成名, 红遍全国,此后她还主演了《小街》、《知音》等反响较大的影片,她也是出国潮的时候走了,近年来回国内拍过一些电视剧,好像没什么反响。


李连杰  
因主演《少林寺》而红极一时, 如今李连杰已是享誉国际影坛的动作明星。


丁岚  《少林寺弟子》剧照
和李连杰主演《少林寺》而红极一时, 如今李连杰已是享誉国际影坛的动作明星,而丁岚在《少》之后一直没有再演过什么被人称道的角色,一直都觉得她很漂亮。


姜黎黎  《红牡丹》剧照
她演的影片, 我好像只对《红牡丹》有印象。


李羚 《陌生的朋友剧照》


周里京  《我们的田野》剧照, 与林芳兵在一起


达式常
他60年代开始演艺生涯,80年代是其事业的黄金时代,主演了多部影视剧,还参加了一些译制片的配音工作。
发表于 2006-5-4 01: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送给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你----记忆中影象

来源:http://bbs.club.chinavnet.com/bbs/dispInfo1.jsp?id=1329125&bbsid=116957

歌神张学友。我们真正开始听歌时,应该也是94年左右吧,那时还不知道曾经有过一个张国荣。真正让我们喜欢流行乐的,就是学友


发哥的赌技,很是有一番水平。。。。


90年代的大帅哥,不亚于华哥,刮起了一股小旋风。让大陆对台湾演员有了认识,当初偶还以为是香港的又一帅哥 。。。。


现在,还有谁记得这位当年的玉女呢?


荷兰三剑客,我们曾经崇拜的英雄,女孩子可能不认识,呵呵。。。


雨生的《大海》曾经在大学校园随处可听,也许这是第一个离我们而去的偶像吧


也许我们的父辈就喜欢林青霞,但她还是陪我们度过了那段时光。我们长大了,她老了


一部《东京爱情故事》也让我们记住了这个人


华语说的很#¥%—*张德培


你可以不认识香港港督,但是绝对不会不认识他,不认识的请打自己嘴吧


比起现在的F4,我还是怀念过去


小眼睛的她


再回到体育上,巴乔给过我们欢笑和泪水


虽然李连杰还在,但留在我们心里的还是这个经典造型


每晚睡觉必听的


80年代足球是属于他的


还记得这个孩子吗,英雄少年赖宁,曾影响我们的少年时代
我们不应该忘记他


当然,雷锋叔叔更是永远不能忘记


传说中的张海迪,大家估计也是和我一样听过比见过多吧


还有几个人会唱主题歌?铁臂阿童木


岁月远去,当年的面孔依然熟悉 华健


苦难的岁月《三毛流浪记》


《上海滩》,就是从那时开始喜欢上了周润发和赵雅芝


黄蓉:“以后还看不看李鸭棚的电视剧?”
老顽童:“让我去伊拉克要饭我都愿意,再也不敢看了!


你就象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燃烧照亮了我”——我不信你没听过


《布雷斯塔警长》那时候每个男生都会说的:熊的力量 ,鹰的眼睛,豹的速度!——还有“塞拉炯~~~”


选了这张哥哥微笑的照片,希望他在天堂能快乐。
许多人给了我们太多的回忆,也有许多人离开了我们


百变女人——梅姐


小黑哥飞车第一人,对于他的摩托车,我还是比较喜欢他拍的电影


你个嘎小子”


你爸干什么的?”
“杀猪的”
“恐怕还杀人吧?”
《闪闪的红星》


不需要说什么了吧


初中最流行的发型

崔健—中国摇滚第一人


喜剧大师卓别林。小时候学他一摇一摆走路我想是很多同龄人爱做的事情吧


盗帅楚留香----乾隆皇帝----郑少秋


谈到上者就不由想到了肥姐


葫芦娃,葫芦娃,一身神奇本领大


拄着拐杖的年青人:《水手》《星星点灯》


哥哥和小贤的《倩女幽魂》
发表于 2006-5-4 01: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100部80年代人必须看的电影

作者:admin
来源:http://i.sfstar.net/blog/article.asp?id=92006-01-12


  露天电影的反面总是不用占位置;电影院慢慢都变成录像厅,游戏厅与桌球厅,有的干脆就拆了,现在,在家里看碟的人远远比上电影院的人多,所以选100部电影、看着看着就长大了。其实真实的情况是我们没有选择,因为我们这代人生下来就注定如饥似渴。

  001.《三十九级台阶》The 39 Steps(1935)

  虽然晚了一些,能接受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爵士的教育总是幸福的。

  002.《摩登时代》Modern Times(1936)

  曾经以为不笑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白痴,另一种是资产阶级。

  003.《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1939)

  对南北战争没有感觉是很正常的,整部电影中就数火烧亚特兰大令你最兴奋。

  004.《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1940)

  虽然总有顽固的人要翻案说该片不是经典,但经典又没有正式标准,正如你能说它不是,我也能说它是。

  005.《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1942)

  提起自己喜爱这部电影会令形象大幅改善,但千万别说那首《卡萨布兰卡》是片中的主题歌或插曲。

  006.《罗生门》Rashomon(1950)

  命运有很多的可能性,所以这部电影变成了电影的教科书。

  007.《流浪者之歌》(1951)

  “阿巴拉古,阿巴拉古,噢……”歌声想起,背后是一句绝望的台词——“贼的儿子是贼”。

  008.《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1953)

  所有都市童话中的第一经典,后来的模仿者越爱玩花样,就越不可能超越它的高度民主。

  009.《无因的反叛》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这部旧作令人绝望:无论怎么装酷,我们都无法比半个世纪前的詹姆斯。迪恩有型。

  010.《大闹天宫》(1961)

  孙猴子的面具成为每个少年的梦想。

  011.《小兵张嘎》(1963)

  每次看完都想去堵别人家的烟囱,只是到处都没有烟囱。

  012.《地道战》(1966)

  从父辈那里遗留下来国产战斗故事片中最有趣的一部。

  013.《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1966)

  童年时印象最深的外国喜剧片,人均完整看过5次。

  014.《毕业生》The Graduate(1967)

  达斯丁。霍夫曼并不是本来就这么老的,他不但年轻过,还曾经把一段畸恋演绎得无比纯情。

  015.《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

  跟其他许多电影一样诞生于70年代,但没有多少70年代的电影可以被称为“大师级”。

  016.《桥》Bridge(1971)

  直到听到“啊朋友再见”的原唱才体会到自己是那么喜欢战争片。

  017.《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

  关于一个男人和5个女人的战斗故事片,像苏联一样悲伤。

  018.《教父》The Godfather(1972)

  坏人也有“好的坏人”和“坏的坏人”之分,这个概念不是小马哥首创。

  019.《佐罗》Zorro(1974)

  还记得小时候扮演蒙面侠佐罗的快乐,因为剪烂床单而被妈妈打得屁股仿佛还隐隐作痛。

  020.《老枪》(1975)

  第一次看见那么神奇的镜子,站在它的后面,看得见敌人,敌人却看不见你。

  021.《追捕》(1976)

  男人喜欢“真由美”,女人喜欢“杜丘”,应该没有人喜欢横鹿镜二。

  022.《卡桑德拉大桥》Cassandra Crossing(1976)

  致命病毒,政府阴谋,建筑物的崩塌——这些元素永远受到商业电影的青睐。

  023.《洛奇》Rocky(1976)

  直到今天,把史泰龙和奥斯卡最佳影片联系起来依然显得有些奇怪。

  024.《的士司机》Taxi Driver(1976)

  这是罗伯特。德尼罗真正的佳作——到了我们看电影最多的90年代,他只是个抽象的符号。

  025.《星球大战》Star War(1977)

  每次打开手电筒,我们都会把自己想像成手持嗡嗡作响的光剑。

  026.《超人》Superman(1978)

  切记主角的动作是用特技合成的,如果鲁莽模仿,就可能像他的扮演者现在这样。

  027.《小花》(1979)

  “妹妹找哥泪花流”,唱着唱着就有点黄色歌曲的意思了。

  028.《苔丝》Tess (1979)

  娜塔莎。金斯基坐在石头上等待被捕的样子是对美的另一种诠释。

  029.《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勾起了大家看世界名著的欲望。

  030.《四个小伙伴》(1981)

  很多年以后,发现何勇也是里面的一个小伙伴。

  031.《西安事变》(1981)

  至今都不明白,对于张学良这个人为什么我们一直都念念不忘。

  032.《胜利大逃亡》Escape to Victory (1981)

  即便是在收音机里听电影配音的广播剧都让人激动,之后习惯了电台的足球直播。

  033.《城南旧事》(1982)

  基本上有一段时间是用“小英子”的形象去判断女孩的美。

  034.《火烧圆明园》(1982)

  多么想用高压水龙头去扑灭那场大火啊。

  035.《牧马人》(1982)

  都快记不起来了,伤痕文学真的是要成为化石了。

  036《泉水叮咚》(1982)

  想起小时候特别孤独的朋友,电影里那个叫“木头”的女孩让人很同情。

  037.《少林寺》(1982)

  这个电影放了以后,又专门拍了个电视告诉青少年不要盲目的去少林寺出家学武,电影不是现实。

  038《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

  长得丑也可以是可爱的,这一点美国的小孩似乎接受得更早。

  039.《第一滴血》First Blood(1982)

  在受到羞辱的时候,谁都希望自己像兰博一样身怀绝技:“不要逼我出手!

  040.《自古英雄出少年》(1983)

  从电影院到露天电影场,一天看了3次,所以记得那个“大丈夫”。

  041.《霹雳舞》(1983)

  为什么下班途中还要浪费半分钟时间,驻足观看那些小孩的街舞表演?他们看起来非常熟悉。

  042.《高山下的花环》(1984)

  “小北京”牺牲的时候感觉最难受。

  043.《黄土地》((1984)

  它不能被忽略的是意义,“第五代”确立了江湖地位。

  044.《雅马哈鱼档》(1984)

  “岭南派”电影风格展现出平凡人的幽默。

  045.《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陈浩南、山鸡算什么,人家的街头义气是这样表现的,人家的古惑仔电影是这样拍的。

  046.《未来战士》The Terminator(1984)

  少有的续集比第一集更精彩的电影,而且在电器商场看到的机会最多,它被用作检验视效音效的标准。

  047.《警察故事》(1985)

  足够的中国功夫,足够的笑料和不要命的架势重复着同样的主题。

  048.《少年犯》(1985)

  教育片,学校组织集体观摩,回去写了观后感。

  049.《芙蓉镇》(1986)

  “豆腐西施”这种形象以后很多的用在文学创作中了。

  050.《秋天的童话》(1986)

  能够在银幕上见到陈百强的机会并不太多,而且这个爱情故事不太烂。

  051.《英雄本色》(1986)

  北方孩子嘴里叼根火柴,南方孩子嘴里叼根牙签,他们都叫“小马哥”。

  052.《异形》Aliens(1986)

  那个滴着口水的、布满利齿的、不断颤抖着的大口一次又一次把我们从恶梦中惊醒。

  053.《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1986)

  电影开始时差点以为是三级片,原来是一个彻底疯狂的爱情悲剧。

  054.《野战排》Platnoon(1986)

  在看过5遍之前,我不信你真的能理解美国人为什么对越战耿耿于怀。

  055.《红高粱》(1987)

  酒里面加点尿就成为好酒,对喜欢小发明的同学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056.《老井》(1987)

  最容易被人遗忘的电影,但非常中国。

  057.《妈妈再爱我一次》(1988)

  泪水,记得的只有泪水,一个时代的泪水都献给了这部电影。

  058.《胭脂扣》(1988)

  现在想来,梅艳芳与张国荣这两个人之间怎么来得了电?

  059.《碧海蓝天》The Big Blue(1988)

  如果电影里面愚弄日本人的情节有更多的话,相信中国人会笑晕过去。

  060.《虎胆龙威》Die Hard(1988)

  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是消灭不了的:一是动作片英雄,二是蟑螂。

  061.《布拉格之恋》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1988)

  片名被译得像爱情喜剧,但我们仍牢记它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062.《阿郎的故事》(1989)

  周润发很本色的演出,但都被以后的江湖大佬形象掩盖了。

  063.《悲情城市》(1989)

  当然,听电影原声的人比看电影的人要多很多。

  064.《本命年》(1989)

  姜文一个人演《本命年》是好的,但一个人演《寻枪》就过分了。

  065.《喋血双雄》(1989)

  故事的形式很多年以后变成了吴宇森在好莱坞的另一出戏《夺面双雄》。

  066.《赌神》(1989)

  中国人爱赌,好赌,动不动就“晒冷”(最后一搏)。

  067.《蝙蝠侠》Batman (1989)

  蝙蝠侠原本是最有深度的漫画角色,后来在这一代某些人眼中就成了把裤衩套在头上的笑柄。

  068.《人鬼情未了》Ghost(1990)

  虽然错过了Unchained Melody诞生的1955年,但至少赶上了令这首歌再度大热的电影催泪弹。

  069.《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

  接近4个小时的电影感觉只看了2个小时,所以一次看了两遍。

  070.《黄飞鸿》(1991)

  李连杰新生了,黄飞鸿也复活了。

  071.《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

  回想起小时候不肯吃饭,幸好父母没有用吃人医生的故事来吓唬我们。

  072.《霸王别姬》(1993)

  之前不太了解同性恋,后来大家都知道了,所以它这也属于科教片。

  073.《活着》(1993)

  到底是余华的小说更好,还是张艺谋的电影更好,一直都在争论着。

  074.《芳芳》Fanfan(1993)

  始终很难确定我们更爱哪一个:苏菲。玛索还是芳芳?

  075.《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 (1993)

  当恐龙走进时,杯子里的水会泛起涟漪,这是常识——虽然在恐龙的年代水杯还没有发明出来。

  076.《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1993)

  比福布斯杂志的任何一个名单都更震撼人心,也许因为它是黑白的。

  077.《重庆森林》(1994)

  看完电影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去买一罐“凤梨”罐头。

  078.《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

  在一段时间,这部电影的对白可以背下来,后来发现它抄了很多别的电影,我们把这叫做再创作。

  079.《饮食男女》((1994)

  感情是一方面,里面做菜的镜头实在太馋人了。

  080.《阿甘正传》Forrest Gump(1994)

  用一个小人物串起那么多历史大事,原来是美国版的《鹿鼎记》。

  081.《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1994)

  这出戏对动作片观众有某种唤醒作用:原来动作片也可以如此伤感。

  082.《狮子王》The Lion King(1994)

  不小心有了小孩也未必是坏事,记得要把初生的他/她高举过头,会令父母很有成就感。

  083.《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 (1994)

  犯罪电影和动作电影的区别从未如此明显。

  084.《低俗小说》Pulp Fiction(1994)

  昆丁。塔伦蒂诺教我们用F开头的单词骂人。

  085.《七宗罪》Seven(1994)

  布莱德。彼特的出场如此富有欺骗性,看到结尾时,心情会无可挽回地变得很糟糕。

  086.《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

  这部电影取胜的关键就是一个曲折离奇的好故事,感谢斯蒂芬。金。

  087.《大话西游》(1995)

  网络上的电影评论比电影本身还要精彩,但看周星驰的电影笑就够了。

  088.《勇敢的心》Braveheart(1995)

  很久没试过这么多男生一起有生理反应了……是在华莱士临死前高呼“自由”的时候。

  089.《廊桥遗梦》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1995)

  一个什么都打褶的男人,一个什么都下垂的女人——别笑,有一天我们也会是这个样子。

  090.《情书》Love Letter(1995)

  微妙,含蓄,甚至脆弱,迄今为止最好的东方式爱情电影——之一。

  091.《云上的日子》Par-dela les nuages(1995)

  如果你喜欢苏菲。玛索,你大概不会介意她没有穿衣服。

  092.《燕尾蝶》Swallowtail Butterfly(1996)

  火飞鸿在大街上喊着“莫名其妙”的时候比任何一刻都残酷。

  093.《迷幻列车》Trainspotting(1995)

  毒品如何影响生命,并非只有尝试才可以得知。

  094.《甜蜜蜜》(1997)

  我们通过电影进行了一次集体怀旧。

  095.《香港制造》(1997)

  “我叫中秋”,片子一开始的独白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青春残酷。

  096.《花火》Hana-Bi(1997)

  暴力电影有了另外的可能性。

  097.《一树梨花压海棠》Lolita(1997)

  西方人用“洛丽塔”专指情色关系,而我们更富创造性地用了一句唐诗。

  098.《泰坦尼克号》Titanic (1997)

  在这部电影之后,所有用“答应我……”来开头的告白都变成了玩笑。

  099.《疾走罗拉》Run Lola Run(1998)

  罗拉的火红头发给人深刻印象,远远看去好像被传递的火炬自己会跑。

  100.《西西里的美丽传说》Malena(2000)

  如果我们更纯粹,把电影故事当青春期的性幻想,就有许多共同语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7 04:33 , Processed in 0.0962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