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12|回复: 0

放弃难度的写作——以莫言《生死疲劳》为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7 12: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邵燕君小说时评系列

作者:邵燕君
来源:文学报  http://www.eduww.com/bbs/dispbbs ... ID=44059&page=1


       莫言曾说:“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伟大文体的尊严。”(《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1期)。他的新作《生死疲劳》就被认为是一部“捍卫长篇小说尊严的大书”。令人惊愕的是,这部近50万字的“大书”据作者称仅用了四十几天完成,平均每天一万多字。如何能如此神速?答案似乎不言而喻:作品写得顺,作家才华横溢。纵观全书,莫言的才华确实处处横溢,全书一气呵成。然而,问题恰恰在于,小说写得太顺了,完全是顺流而下,无论从当代创作的角度,还是从莫言自身创作的角度来看,都没有提供有意义的新质,更不用说有探索性的挑战。也就是说,这是一次虽有长度但缺乏密度并且放弃难度的写作。

    放弃难度的写作给人最鲜明的感觉是陈旧和重复。

    这部小说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对半个世纪的土地做出重述”——说白了,就是将“穷人翻身得解放”的历史,重述为刁蛮的穷人胡闹、善良的地主倒霉、勤劳的农民遭迫害的历史——这种观点看似新鲜,其实只是沿用了上个世纪80年代在知识界普遍流行的观点。当年陈忠实据此来写作《白鹿原》时,还具有某种挑战意味,但那毕竟是1993年的事了。经过这些年的变革,不要说学术界早已做出更复杂的反思,只要作家肯直面今天的农村现实,必然可以发现许多令人两难的困境,历史远没有“把颠倒过去的再颠倒过来”那样简单。

    近几年,莫言的每部长篇都要在艺术形式上“推陈出新”,这次推出的“陈”是“章回体”和“六道轮回的东方想象力”。然而,“六道轮回”并没有成为贯注小说“生死疲劳”主题的内在精神,这一“中国魔幻”资源的实际功能只是如杂耍场上的幕布,供主人公西门闹前后以“驴”、“牛”、“猪”、“狗”、“猴”、“大头婴”六种样貌钻进钻出,大同小异地折腾了六次罢了。“章回体”的运用也是外在于文本,小说的结构并无“各章回自成段落”的特点,叙述者也无“说书人”的特质,除了“字数长短”外,把章回回目换成西方小说式的章节标题并无分别。“推陈”若不能“出新”,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件披在身外照相的古装衣服,以这样的方式“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便难免有讨巧之嫌。

    从语言上看,小说写得“很莫言”,但是,由于缺乏更新的意象和表达,原有的风格无法在不断“陌生化”中保持生机,更像是个维持着的架子。作为填充,夹杂了不少“文革”流行语和当下流行语,更使语言显得芜杂、臃肿、随意,有时甚至是无节制的自我繁殖,这也就让人比较能理解作家如何能有平均一天一万多字的神速了。

    写作的速度与质量到底有没有关系?至少对于长篇来说,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长篇不是可以靠灵感一挥而就的。有难度的作品就是写得慢,放弃难度的作品,才可能超速生产。其实,现在写得快的并非莫言一人,“长篇提速”是作家们的普遍趋势。然而,用心血熬成的文字,才能深入人心。只耗费体力和汗水的作品,写得越快越长,越只能让读者感到身心疲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6 17:06 , Processed in 0.0794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