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霜叶红

语言教学与研究二十年总目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4: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索引·汉语言文字研究:汉语语法研究

3.汉语语法研究

陈贤纯  句末“了”是语气助词吗 1979.1
田万湘  虚词释例选登:给 1979.1
王砚农  从带“了”的病句谈起 1979.1
许德楠  “一”的变调规律同语法作用的关系 1979.1
赵淑华  关于“是…的”句 1979.1
洪成玉  古代汉语中的系数结构 1979.2
黄文彦  虚词释例选登:在 1979.2
李  珠  谈谈主谓谓语句 1979.2
刘月华  从“天天”和“每天”所想到的 1979.2
王  还  汉语结果补语的一些特点 1979.2
伍铁平  评高名凯语言论中的“位”“素”理论 1979.2
郭志良  可能补语“了”的使用范围 1980.1
潘文娱  谈谈“正”“在”和“正在” 1980.1
宋玉柱  说“起来”及与之有关的一种句式 1980.1
王国璋  “许多”“不少”“多少”词义、语法特点的分析和比较 1980.1
杨丽珠  “然”字小议 1980.1
张志公  关于汉语语法体系分歧问题 1980.1
胡百华  汉语体词的内涵 1980.2
陆俭明  “程度副词+形容词+的”一类结构的语法性质 1980.2
吕必松  现代汉语语法学史话(一) 1980.2
马欣华  谈“就” 1980.2(+常敬宇)
杨惠元  浅谈重复 1980.2
董  浩  谈形容词带宾语的几个问题 1980.3(+许德楠)
金  风  介绍《汉语口语语法》 1980.3
李培元  谈词的虚实——副词是实词还是虚词 1980.3(+陆世光)
刘月华  关于趋向补语“来”、“去”的几个问题 1980.3
陆世光  谈词的虚实——副词是实词还是虚词 1980.3(+李培元)
吕必松  现代汉语语法学史话(二) 1980.3
宋王珂  古汉语“孰”“与”组成的选择比较问句——兼论一些译法 1980.3
王  还  再说说“在” 1980.3
许德楠  谈形容词带宾语的几个问题 1980.3(+董浩)
钟式嵘  功能、意念、语言形式 1980.3
李临定  我国三十年来的语法研究 1980.4
李  珠  现代汉语中副词用法的三性问题 1980.4
傅雨贤  “把”字句与“主谓宾”句的转换及其条件 1981.1
赖汉纲  虚词释例选登:极 1981.1
李裕德  词组在汉语中的重要作用 1981.1
吕必松  现代汉语语法学史话(三) 1981.1
杨淑璋  代词“等”和“等等”的一些用法 1981.1
马  真  修饰数量词的副词 1981.1
赵淑华  关于“还”的对话 1981.1
朱德熙  “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 1981.1
常敬宇  谈动词的叠用 1981.2
关立勋  虚词释例选登:绝 1981.2
王海芬  古代汉语的比较问句 1981.2
张拱贵  两种类型多重复句的分析 1981.2
弗朗西斯·C·李  我们怎样处理“把”字 1981.3(+王德佩节译)
洪成玉  关于“有以”、“无以”的用法 1981.3
金  路  鲁迅小说《药》里的动词 1981.3
杉村博文  纽带在哪里 1981.3
王德佩  我们怎样处理“把”字(节译) 1981.3(+弗朗西斯)
谢晓安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语法体系概述 1981.3
张  静  有关“句子成分”的几个问题——《新编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简介 1981.3
房玉清  助词的语法特征及其分类 1981.4
侯学超  谈谈语义在层次切分中的作用 1981.4(+吴竞存)
黄国营  伪定语和准定语 1981.4
邵敬敏  拟声词初探 1981.4
吴竞存  谈谈语义在层次切分中的作用 1981.4(+侯学超)
许维翰  谈“非…不…” 1981.4
张志公  谈汉语的语素——并略介绍哈尔滨语法教学讨论会 1981.4
赵静贞  “谁”的用法浅析 1981.4
贾梅露  汉语数量词和否定词关系的探讨(译) 1982.1(+李英哲)
李文治  关于“又”和“再” 1982.1
李英哲  汉语数量词和否定词关系的探讨 1982.1(+贾梅露译)
刘月华  状语与补语的比较 1982.1
史存直  从汉语语序看分布理论 1982.1
宋王珂  “进行”的语法作用 1982.1
张维耿  助动词“想”和“要”的区别 1982.1
周生亚  谈谈汉语多重修饰语的词序问题 1982.1
陈信春  关于后分句主语承前宾语而出现及省略问题 1982.2
程美珍  关于“多(么)”在感叹句中作状语的问题 1982.2
楚永安  古代汉语中的“有…者”句 1982.2
孟  凯  虚词释例选登:大 1982.2
董树人  关于AABB式重叠的问题 1982.3
赖汉纲  “很”用法初探 1982.3
李临定  言简意赅——汉语结构特点漫谈 1982.3
李子云  主谓谓语句 1982.3
吕文华  谈结果补语的意义 1982.3
邵敬敏  关于“在黑板上写字”句式分化和变换的若干问题 1982.3
宋孝才  不定量词“点儿”与“些”比较 1982.3
宋玉柱  定心谓语存在句 1982.3
徐复岭  也说“似的” 1982.3
胡裕树  试论汉语句首的名词性成分 1982.4
吕必松  关于“是……的”结构的几个问题 1982.4
王砚农  汉语数词的习惯用法和感情色彩 1982.4
张志公  汉语的词组(短语) 1982.4
宋王珂  古汉语“有”的代词用法 1983.1
王惟贤  复句和关联词句 1983.1
徐静茜  说“来、去” 1983.1
张拱贵  关于复句的几点分析(上) 1983.1
钱学烈  寒山诗语法初探(上) 1983.2
张拱贵  关于复句的几点分析(下) 1983.2
李清华  谈离合词的特点和用法 1983.3
李一平  副词修饰名词或名词性成分的功能 1983.3
钱学烈  寒山诗语法初探(下) 1983.3
孙良明  汉语句法分析问题——兼述句结构成分分析法 1983.3
杨学军  “所…者”和“所…的” 1983.4
杉村博文  试论趋向补语“下”、“下来”、“下去”的引申用法 1983.4
杨必胜  是“省略—复句”,还是“共戴—单句”——兼谈单复句的区分标准 1983.4
黄祥年  比较句中的“更”和“还” 1984.1
林玉山  汉语语法学发展的语言因素 1984.1
刘瑞明  “有以”、“无以”是多义的同形异构体——与洪成玉同志商榷 1984.1
史锡尧  鲁迅对副词的选用 1984.1
宋玉柱  与“象”有关的几个问题 1984.1
邢福义  “要不是p就q”句式及其修辞作用 1984.1
奚博先  试谈“A的A,B的B”的语法特点和修辞作用 1984.1
杨惠芬  动态助词“了”的用法 1984.1
赵桂玲  准量词“人”的探讨——从唐人小说的用例谈起 1984.1
汪仁寿  复指词组与复指成分 1984.2
王国璋  动词带宾语语法特点两例 1984.2
吴洁敏  谈谈非谓语动词“起来” 1984.2
吴振邦  语气词的妙用 1984.2
俞鸣蒙  也论“要不是”和“要不” 1984.2
赵金铭  能扩展的“动+名”格式的讨论 1984.2
朱声琦  上古无指代词“有” 1984.2
李临定  动词的宾语和结构的宾语 1984.3
解惠全  指代性副词“相”的用法 1984.3
邢公畹  说汉语的连锁复句——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 1984.3
崔永华  “连…也/都…”句式试析 1984.4
武柏索  浅释“一…一…”结构 1984.4
赵静贞  “A就A”格式试探 1984.4
胡树鲜  略析一类表“省”或“费”的句子 1985.1
贾  颖  关于时量补语的另外两种格式 1985.1
竟  成  现代汉语里的名作动用 1985.1
刘丹青  试谈两类“同位语”的区别 1985.1
邢公畹  就汉语的“连锁复句”问题答史存直先生 1985.1
赵建华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名量词 1985.1
吕文华  “由”字句——兼及“被”字句 1985.2
傅希孟  浅谈《儿女英雄传》中叠词的运用 1985.2
毛修敬  汉语里的对立格式 1985.2
饶春红  说“又”——兼论副词研究的方法 1985.2(+邵敬敏)
邵敬敏  说“又”——兼论副词研究的方法 1985.2(+饶春红)
丁恒顺  语气词的连用 1985.3
黄岳洲  现代汉语的一些同义语法形式 1985.3
李临定  介词短语使用漫谈 1985.3
林祥楣  简缩与搭配 1985.3
吕文华  “了”与句子语气的完整及其它 1985.3
马  真  “稍微”和“多少” 1985.3
杨淑璋  副词“还”和“再”的区别 1985.3
杨亦鸣  关于鲁迅作品中结构助词叠用的问题 1985.3
赵振才  汉语简单句的语序与强调 1985.3
蔡镜浩  关于名词活用作动词 1985.4
邓守信  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 1985.4
李绍林  试谈“象”字的词性 1985.4
刘月华  “怎么”与“为什么” 1985.4
陆俭明  关于“去+VP”和“VP+去”句式 1985.4
邢福义  现代汉语的“即使”实言句 1985.4
郁  李  “象”是介词、形容词吗 1985.4
任宣知  方位词组与含有方位语素名词的划界问题 1986.1
申小龙  汉语动词的分类角度 1986.1
宋王珂  现代汉语动词表示长时间的几种形式 1986.1
张晓铃  试论“过”与“了”的关系 1986.1
黄振英  科技汉语中的长句试析 1986.2
马  真  “很不—”补说 1986.2
范  晓  交接动词及其构成的句式 1986.3
胡正微  意义的语法作用和语法场的立体模式 1986.3
马挺生  试谈词语搭配的形式和条件 1986.3
冯志纯  试论介宾短语作主语 1986.4
史有为  包装义动词及其有关句型 1986.4
毛修敬  谈“只见~”的“只” 1987:1
史锡尧  《骆驼祥子》多样化的句式及其表达效果 1987.1
薛凤生  试论“把”字句的语义特性 1987.1
陈月明  “又”的一种语法意义新解 1987.2
程美珍  关于表示总括全部的“都” 1987.2
崔建新  隐现句的谓语动词 1987.2
郭志良  有关“AABB”重叠式的几个问题 1987.2
鲁  川  介词是汉语句子语义成分的重要标志 1987.2
沈开木  “了?2”的探索 1987.2
吴学先  试论多指性动词 1987.2
董树人  关于量词“棵”的出现时间 1987.3
方经民  汉语“左”“右”方位参照中的主观和客观——兼与游顺钊先生讨论 1987.3
李延瑞  关于修饰性临时量词 1987.3
马庆株  缩略语的性质、语法功能和应用 1987.3
赵静贞  谈单音词与双音词组成的同义副词 1987.3(+刘淑娥)
陆俭明  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情况考察 1987.4
任海波  现代汉语“比”字句结论项的类型 1987.4
邢福义  现代汉语的特指性是非问 1987.4
陈光磊  胡裕树谈怎样看待汉语语法的特点 1988.1
廖秋忠  篇章中的论证结构 1988.1
陆丙甫  “已经”同“曾经”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1988.1
倪宝元  状语的移动 1988.1
申小龙  论汉语句子的心理视点 1988.1
王积德  文言中的“之谓”和“谓之” 1988.1
王维成  从歧义看句法、语义、语用之间的关系 1988.1
吴洁敏  “来”和“以来” 1988.1
薛  红  连动式和递系式重合 1988.1(+叶研)
张寿康  谈汉语常用词的搭配 1988.1
兰宾汉  副词“都”的语义及其对后面动词的限制作用 1988.2
刘士勤  漫谈新闻标题中的动词运用 1988.2(+王学作)
刘月华  语调是非问句 1988.2
陆俭明  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 1988.2
史有为  相对形式的产生、发展与接受 1988.2
王  还  再谈谈“都” 1988.2
吴延枚  关于复杂谓语的几个问题 1988.2
王学作  漫谈新闻标题中的动词运用 1988.2(+刘士勤)
许德楠  双宾同指与双宾异指 1988.2
杜厚文  科技汉语中的长定语 1988.3
胡盛仑  代词理解和称代类型 1988.3
刘学敏  关于“个”的特殊用法 1988.3
王艾录  语义谓语 1988.3
杨从洁  不定量词“点”以及“一点”“有点”的用法 1988.3
蔡振生  “不A不B”结构浅析 1988.4
林玉山  试论汉语语法学的发展趋势 1988.4
陶  炼  “C不C”结构的造句功能 1988.4
王  还  读《略析一类表“省”或“费”的句子》一文所想到的 1988.4
周时挺  也说“很不—” 1988.4
古川裕  “的?S”字结构及其所能修饰的名词 1989.1
邵敬敏  “什么”非疑问用法研究 1989.1(+赵秀凤)
俞  敏  北京口语里有“动名词” 1989.1
张清常  上古汉语的SOV语序及定语后置 1989.1
赵秀凤  “什么”非疑问用法研究 1989.1(+邵敬敏)
胡炳忠  有关“呢”的两个问题 1989.2
李临定  如何分析汉语句子 1989.2
陆俭明  十多年来现代汉语研究管见 1989.2
王绍新  量词“个”在唐代前后的发展 1989.2
陆俭明  说量度形容词 1989.3
王  还  “只有…才…”和“只要…就…” 1989.3
邢福义  词类判别四要点 1989.3
郭春贵  “只要”与“如果”用法的异同 1989.4
胡明扬  流水句初探 1989.4(+劲松)
劲  松  流水句初探 1989.4(+胡明扬)
陆俭明  述补结构的复杂性 1990.1
彭可君  谓词性宾语补议 1990.1
孙良明  从汉代注释书论汉语介词的表义功能——兼谈否定介词结构的合理性 1990.1
王  还  “差(一)点儿”和“差不多” 1990.1
王希杰  论潜量词的显量词化 1990.1
吴继光  动词性“比”字句的分化及其他 1990.1
赵淑华  连动式中动态助词“了”的位置 1990.1
郑良伟  词汇扩散理论在语法变化里的应用——兼谈台湾官话“有”字句的句式变化 19
90.1
范开泰  省略、隐含、暗示 1990.2
冯志纯  试论转折关系的假设复句——兼谈“尽管”和“即使”“不管”的区别 1990.2

金椿姬  谈“弄” 1990.2
娄炳坤  略谈X杠句法学 1990.2
吴振国  前项隐含的“又”字句 1990.2
周国光  关系集合名词及其判断句 1990.2
崔永华  汉语形容词分类的现状和问题 1990.3
肖奚强  “N?1+V得+N?2+VP”句式歧义分析 1990.3(+张亚军)
张亚军  “N?1+V得+N?2+VP”句式歧义分析 1990.3(+肖奚强)
史锡尧  副词“又”的语义及其网络系统 1990.4
文  炼  语言单位的对立和不对称现象 1990.4
张清常  汉语的15个数词 1990.4
崔应贤  说专有名词前面的“一个” 1991.1
黄振英  词义在句子中的衍射作用 1991.1
陆俭明  现代汉语时间词说略 1991.1
邵敬敏  歧义分化方法探讨 1991.1
戴耀晶  现代汉语表示持续体的“着”的语义分析 1991.2
李成才  “跟…一样”用法浅谈 1991.2
李晓琪  现代汉语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位置 1991.2
胡明亮  浅谈汉语词序的篇章功能 1991.3
华  萍  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的两个“三角”的研究——1980年以来中国大陆现代汉语语法
研究的发展 1991.3
嘉  谟  “的”字的分化 1991.3(+凌远征)
凌远征  “的”字的分化 1991.3(+嘉谟)
徐通锵  语义句法刍议——语言的结构基础和语法研究的方法论初探 1991.3
张旺熹  “把”字结构的语义及其语用分析 1991.3
廖秋忠  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 1991.4
施建基  扩展·排他·强调——说补语 1991.4(+王邱丕君)
王邱丕君  扩展·排他·强调——说补语 1991.4(+施建基)
徐  枢  回顾与展望——试谈80和90年代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1991.4
赵淑华  谈80年代和90年代的句型研究 1991.4
李英哲  官话和闽方言中的几个动词短语结构的比较研究 1992.1
鲁健骥  状态补语的语境背景及其他 1992.1
饶长溶  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黄山语法修辞座谈会发言摘要 1992.1(+徐枢)
王  还  漫谈汉语一些副词 1992.1
王建勤  介词“对于”的话语功能 1992.1
肖秀妹  “动+来+名”和“动+名+来”两种句式的比较 1992.1
徐  枢  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黄山语法修辞座谈会发言摘要 1992.1(+饶长溶)
赵  宏  官话和闽方言中的几个动词短语结构的比较研究(译) 1992.1
方  立  句法学与形态学的关系——接口语法纲要探索 1992.2
吕叔湘  通过对比研究语法 1992.2
屈承熹  汉语副词的篇章功能 1992.2
史锡尧  事物单位词的由来及使用 1992.2
李  瑛  “不”的否定意义 1992.3
相原茂  汉语比较句的两种否定形式——“不比”型和“没有”型 1992.3
阎德早  “老”字的称谓化作用 1992.3
沈开木  话题、述题和已知信息、未知信息 1992.4
施建基  补语与状语的比较——从《实用汉语课本》说起 1992.4(+王邱丕君)
王邱丕君  补语与状语的比较——从《实用汉语课本》说起 1992.4(+施建基)
方  立  接口语法:过去和现状 1993.1
李晋荃  话题连贯和述题连贯 1993.1
彭可君  说“怎么” 1993.1
范  晓  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1993.2(+胡裕树)
胡裕树  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1993.2(+范晓)
项开喜  “一M比一MA”格式试探 1993.2
范开泰  语法分析三个平面 1993.3
范  晓  复动“V得”句 1993.4
王希杰  语法研究中的静态和动态 1993.3
邢福义  现代汉语数量词系统中的“半”和“双” 1993.4
吴为章  关于句子的功能分类 1994.1
崔希亮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立场和方法透视——《语言教学与研究》15年语法研究论文
评述 1994.2
梅立崇  也谈补语的表述对象问题 1994.2
邵敬敏  现代汉语选择问研究 1994.2
孙良明  再论按结构层次关系分析,取消单复句划分 1994.2
张伯江  领属结构的语义构成 1994.2
渡边丽玲  “差一点”句的逻辑关系和语义结构 1994.3
韩荔华  论重复 1994.3
胡裕树  深化汉语的词法研究 1994.3
赵  新  动词重叠在使用中的制约因素 1994.3
储成志  语气词语气意义的分析问题——以“啊”为例 1994.4
贺  阳  汉语完句成分试探 1994.4
林杏光  论词语搭配及其研究 1994.4
吴雅慧  数词有限制的数量结构 1994.4
周小兵  “常常”和“通常” 1994.4
杜厚文  模糊语义定量分析 1995.1
周换琴  “不但…而且…”的语用分析 1995.1
李向农  现代汉语时间表达中的“特指时段” 1995.2
牛岛德次  《史记》和《汉书》中的数词 1995.2(+周生亚译)
王启龙  带宾形容词的统计分析 1995.2
周生亚  《史记》和《汉书》中的数词(译) 1995.2(+牛岛德次著)
金立鑫  “Posi.有N”和“Posi.是N” 1995.3
史有为  “没完”和“不停” 1995.3
朱景松  关于语序的几个问题——第五次语法学修辞学学术座谈会发言摘要 1995.3
朱晓亚  答句的语义类型 1995.3
周小兵  谈汉语时间词 1995.3
孙德金  现代汉语名词做状语的考察 1995.4
张国宪  语言单位的有标记与无标记现象 1995.4
刘社会  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 1996.1(+张宝林)
沈  阳  汉语句法结构中名词短语部分成分移位现象初探 1996.1
王希杰  论显句和潜句 1996.1
徐赳赳  叙述文中直接引语分析 1996.1
王  静  从语义级差看现代汉语“被”字的使用 1996.2
徐燕青  “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 1996.2
张爱民  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与作其它成分的比较 1996.2
何元健  汉语中的似矛盾句 1996.3(+卫志强、黄月圆)
胡明扬  《牵手》歌词中的语法等三题 1996.3
黄月圆  汉语中的似矛盾句 1996.3(+卫志强、何元健)
李  敏  “大主语隐含介词的主谓谓语句”再分析 1996.3
李宇明  领属关系与双宾句分析 1996.3
王宏宇  “仅…,就…”格式的形式、意义和功能 1996.3
卫志强  汉语中的似矛盾句 1996.3(+黄月圆、何元健)
范  晓  “有”字句的后续成分 1996.4(+张豫峰)
金立鑫  关于疑问句中的“呢” 1996.4
王绍新  超单句偏误引发的几点思考 1996.4
张济卿  也谈“Posi.有N”和“Posi.是N” 1996.4
张谊生  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 1996.4
张豫峰  “有”字句的后续成分 1996.4(+范晓)
周小兵  析“不A不B” 1996.4
李立成  不表可能的“动de形”结构及de的性质 1997.1
李  泉  现代汉语“形+动态助词”考察 1997.1
谭景春  “动+结果宾语”及其相关句式 1997.1
张谊生  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续) 1997.1
曹秀玲  V前受事结构的功能及其表现形式 1997.2
胡  翔  单句句型统计与分析 1997.2(+赵淑华、刘社会)
刘社会  单句句型统计与分析 1997.2(+赵淑华、胡翔)
沈  阳  现代汉语复合词的动态类型 1997.2
张  赤贞  论决定“在L+VP”或“VP+在L”的因素 1997.2
赵淑华  单句句型统计与分析 1997.2(+刘社会、胡翔)
陈昌来  汉语处所价语的初步考察 1997.3
孙德金  现代汉语动词作状语考察 1997.3
吴继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目标和思路 1997.3
赵永新  析ABAC式四字语 1997.3
郑定欧  语法的定性、定位、定量研究 1997.3
胡孝斌  说“还是” 1997.4
马庆株  词组的研究 1997.4
易洪川  汉语口语里的一种施事宾语句 1997.4
周小兵  动宾组合带时量词语的句式 1997.4
金立鑫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 1998.1
刘丹青  普通话与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 1998.1(+徐烈炯)
徐烈炯  普通话与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 1998.1(+刘丹青)
杨惠芬  表比较的“没有”句句型探析 1998.1
施春宏  语义叠架原因论析 1998.2
王小莘  “时间”与“时候” 1998.2(+张舸)
张  舸  “时间”与“时候” 1998.2(+王小莘)
张谊生  说“永远”——兼论汉语词类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1998.2
李宇明  “一量VP”的语法、语义特点 1998.3
梅立崇  关联副词“却”试析 1998.3
徐  峰  现代汉语置放动词配价研究 1998.3
胡晓萍  动词带“着”的“把”字结构 1998.4(+史金生)
李  敏  现代汉语主宾可互易句的考察 1998.4
史金生  动词带“着”的“把”字结构 1998.4(+胡晓萍)
范  晓  二价动作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 1999.1(+朱晓亚)
刘  伟  作为篇章连接成分的“相反” 1999.1
刘元满  “太+形/动”与“了” 1999.1
施茂枝  述宾复合词的语法特点 1999.1
朱晓亚  二价动作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 1999.1(+范晓)
刘富华  单音形容词定语的合指析指与语序问题 1999.2(+徐建华)
陆俭明  “这是……”和“这个是……” 1999.2
徐建华  单音形容词定语的合指析指与语序问题 1999.2(+刘富华)
赵日新  与“个”有关的几个问题 1999.2
郑贵友  “X归X,Y归Y”格式浅议 1999.2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4: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索引·汉语言文字研究:汉语修辞研究

4.汉语修辞研究

孙钧政  老舍语言学习笔记 1979.1
姜德梧  谈《子夜》的语言 1980.1
王德春  论语体 1980.1
朱  星  汉语的简说法 1980.2
高进贤  试论鲁迅小说中叙述人的语言 1980.3(+古远清)
古远清  试论鲁迅小说中叙述人的语言 1980.3(+高进贤)
杜厚文  汉语科技文体的语言特点 1981.2
章锡良  关于《汉语的简说法》的通信 1981.4(+朱星)
朱  星  关于《汉语的简说法》的通信 1981.4(+章锡良)
葛信益  《孔乙己》的语言分析 1983.1
冒寿福  炼词及其他——谈《骆驼祥子》的语言 1983.3
姚宝元  关于同音现象运用的问题 1983.3
张  弓  修辞教学漫谈 1983.3
张寿康  篇章修辞方式刍议 1983.4
杨俊萱  口语和书面语 1984.1
孙  云  试论鲁迅小说的比喻 1984.3(+王桂华)
王桂华  试论鲁迅小说的比喻 1984.3(+孙云)
滕吉海  比喻的延体及比喻的基本格式 1984.4(+文斌)
文  斌  比喻的延体及比喻的基本格式 1984.4(+滕吉海)
乌坤明  修辞、逻辑与重音 1985.1
郑子瑜  论《史记》修辞之偶疏 1985.1
王志芳  试谈《荷花淀》的语言特色 1985.2
吴士文  从科学和学科体系上看修辞语法的分合 1985.3
史荣光  “对顶”修辞方法刍议 1985.4
詹开第  老舍作品中的北京口语句式 1985.4
张炼强  王力先生的修辞理论及其运用 1988.4
杨昌江  论“冰心体”语言 1986.3
谭学纯  一个类义熟语群的综合分析 1986.4(+朱玲)
杨庆蕙  从表达上看谐音 1986.4
朱  玲  一个类义熟语群的综合分析 1986.4(+谭学纯)
陈  华  “一语双叙”应纳入汉语修辞格 1987.1
邵敬敏  吕叔湘语言风格初探 1987.3
孙钧政  老舍文学语言理论阐述 1988.1
王建华  《正红旗下》的口语特色 1988.2
宗廷虎  我国古代戏曲修辞论的奇葩——金圣叹的评点修辞 1988.3
王希杰  论修辞学的对象 1988.4
田懋勤  关于“无标点文字”和它的修辞作用 1989.1
宗廷虎  试论台湾修辞学的发展 1989.4
孙钧政  语言指纹与作家风格 1990.1
张寿康  关于修辞理论问题 1990.3
李郁章  类比格初探 1991.1
孙钧政  度·隔·情——关于文学语言问题的思考 1991.2
王化鹏  谈谈四字语的修辞作用 1993.4
王  钅英  试论“通感生义”——从“闻”字说起 1997.4
刘静敏  与拈连格有关的词语超常搭配 1998.3
陈本源  文艺语体和文艺作品教学中的语体训练 1998.4(+黄岳洲)
黄岳洲  文艺语体和文艺作品教学中的语体训练 1998.4(+陈本源)
周远富  《马氏文通》的修辞学意义 1998.4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4: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索引·汉语言文字研究:汉语方言与汉字研究

5.汉语方言研究

陈亚川  闽南口音普通话说略 1987.4
姚佑春  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说略 1988.4
鲁国尧  “方言”的涵义 1992.1
李如龙  语文教学和方言调查研究 1997.2
曹志耘  汉语方言里表示动作次序的后置词 1998.4
李如龙  论汉语方音异读 1999.1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4: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6.汉字研究

周有光  当前文字改革的几个问题 1980.4
雨  兹  汉字究竟有多少 1981.1
顾  越  汉字形音义关系种种 1981.2
陈亚川  六书说、简体字与汉字教学 1982.1
张清常  音义关系在汉语汉字中的特殊组合 1989.4
陈亚川  繁简汉字文本转换初探 1994.3
施正宇  现代形声字形符意义的分析 1994.4
张希峰  分化字的类型研究 1995.1
陈亚川  文字处理与语文规范 1995.2
李世之  试论汉语中的谐音字 1995.2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4: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索引·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九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陈荣德  新闻广播语言的特点和词语变化 1980.2(+刘士勤、傅忆芳)
李龙植  文体学与语言实践 1981.2
卫志强  男女语言使用上的差异 1983.3
陈重喻  华语(普通话、国语)与北京话 1985.4
陈建民  受话人的言语反应 1986.2
凌远征  标点符号推行小史 1986.3
陈  平  话语分析说略 1987.3
王玉鼎  模糊语言琐谈 1988.1
张振兴  台湾社会语言学史五十年述评 1988.2
何  平  什么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 1988.3(+殷焕先)
殷焕先  什么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 1988.3(+何平)
周有光  汉语的国际地位 1989.2
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  语言教学中的翻译问题 1990.3
西木真光正  语境与语言教学 1990.4
O.郭特立波  试论现代汉语行为方式的几个问题 1991.1
董  明  重视语言的得体性——中国古人的言语准则之一 1991.1
崔希亮  语言交际能力与话语的会话含义 1992.2
刘松江  反问句的交际作用 1993.2
邹韶华  语用频率效应刍议 1993.2
施种谋  华人社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调查 1994.1
田惠刚  谈双语—多语现象 1994.1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在我国的发展 1994.3
俞约法  关于心理语言学:由来、现状与展望 1994.3
王建勤  中介语产生的诸因素及相关关系 1994.4
尹世超  报道性标题与称名性标题 1995.2
刘颂浩  预设与阅读理解 1995.3
尤爱莉  语境与语言运用 1995.4
吴建玲  对百名华裔学生语言文化情况的调查报告 1996.4
张  黎  言语交际中的歧解现象 1996.4
张  凯  汉语构词基本字的统计分析 1997.1
戴曼纯  语言学研究中“语言能力”的界定问题 1997.2
邓晓华  多元文化社会中语言规划理论的研究 1997.3
林伦伦  港澳回归对广东推普工作的影响 1997.3
陈前瑞  儿童问句理解的群案与个案的比较研究 1997.4(+李宇明)
陈前瑞  儿童问句理解的群案与个案的比较研究 1997.4(+李宇明)
王希杰  语言的规范化和言语的得体性 1998.1
李  岗  角色语言常量分析 1998.3
董树人  《现代汉语词典》若干词条释义商兑 1998.4
于根元  二十世纪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 1998.4
张  普  关于语感与流通度的思考 1999.2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4: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索引·语言与文化研究

十  语言与文化研究

郑懿德  中国古人的名和字 1980.1
金定元  身动学刍议 1982.4
辶帝永顺  称呼语及其使用 1985.2
金定元  意义、信息和文化背景 1985.2
陈章太  叫卖语言初探 1985.3
辶帝永顺  浅谈有血缘、亲属关系的合
称问题 1986.2
赵金铭  谐音与文化 1987.1
曹志耘  北京话t?组声母的前化现象 1987.3
黄南松  非教师称“老师”的社会调查 1988.4
赵贤州  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 1989.1
朱文俊  语言与文化 1990.2、 1990.3
张占一  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 1990.3
张德鑫  从“十三点”说起——数字吉凶象征的中外不同文化审美因素窥探 1991.4
赵贤州  关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 1992.3
张占一  交际文化琐谈 1992.4
杨国章  交往与文化及其它 1993.2
张清常  胡同借自蒙古语水井答疑 1994.3
于根元等  语言的人文性——“语言哲学对话”选载之一 1997.1
张清常  北京街巷名称问题零拾 1997.1
李燕姝  也谈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相结合 1997.2
曹志耘  谈谈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 1997.3
胡士云  骂人话及骂人话研究杂谈 1997.3
曲彦斌  略论语言与民俗的双向研究 1997.3
张公瑾  浑沌学与语言研究 1997.3
周庆生  亲属称谓等级称与封建领主等级制 1997.3
陈建民  从方言词语看地域文化 1997.4
毕继万  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 1998.4
高一虹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道”与“器” 1998.4
张清常  汉语诗歌要求押韵 1998.4(遗作)
陈松岑  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 1999.1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4: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索引·书评

十一  书评

李  陆  《区分句型的一个尝试》读后(上) 1979.1
李  陆  《区分句型的一个尝试》读后(下) 1979.2
朱德熙  《中国语法丛书》序 1982.4
盛  炎  《标准汉语》评介 1983.4(+张占一)
张占一  《标准汉语》评介 1983.4(+盛炎)
鲁健骥  一本有特色的古汉语教材《文言入门》读后 1984.1
徐志民  评《实用汉语课本》 1984.3
安  岗  《中国报刊新词语》序言 1984.4
黎锦熙  所谓“黎派”语法诸书的评介 1984.4
黎天睦  《简明汉英词典》简评 1984.4
王振礼  《现代汉语语法》简介 1984.4
任学良  读林著《汉语语法学史》 1985.1
廖序东  重印《新著国语文法》序 1985.3(+张拱贵)
张拱贵  重印《新著国语文法》序 1985.3(+廖序东)
张寿康  《多音多义字小字典》序 1986.2
钟      评介《ZQ拼音法》──兼评《巴拉吉氏华语拼音法》 1987.2
吴士文  一门新的学科在中国兴起——喜读刘焕辉《言语交际学》 1987.2
方  人  一部有助于外国人学习汉语词汇的工具书——《实用解字组词词典》 1987.4
张清常  《对外汉语教学探索》读后 1988.2
朱德熙  读王还《门外偶得集》书后 1988.2
徐世荣  一字多音的产生、发展及其原因——《多音字汇览》序 1988.3
俞约法  苏联普通语言学教材建设沿革——兼评柯杜霍夫的《普通语言学》 1988.4
李忆民  词汇动态研究和教学词典编纂——《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的特色 1989.3
胡裕树  《汉语语法学史稿》序 1990.2
周祖谟  《汉语谚语词典》序 1990.2
宋  炎  北京土语的全貌展示——评介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 1990.3
于根元  街巷胡同名儿里有大学问——读张清常的《胡同及其他》 1990.4
石  锋  北京话韵律特征的多角度研究——读《语音探索集稿》 1991.2
邢公畹  论同义词的研究——《同义词语的研究》序 1991.2
邵敬敏  评对外汉语新编教材《中国家常》 1991.4
李  泉  现代汉语研究的成功途径——读《北京话初探》 1992.3(+石锋)
石  锋  现代汉语研究的成功途径——读《北京话初探》 1992.3(+李泉)
吕炳洪  文化视角——《文本·文化·接受》简介 1993.1
杨  木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瞻望——读《中国敦煌学史》 1993.2
杨石泉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一块基石——评《华语教学讲习》 1993.2
于根元  读《汉语新词新义词典》 1993.2
眸  子  中国的理论语言学——评《中国理论语言学史》 1993.3
徐思益  喜读《语境研究论文集》 1993.3
黄祖英  《现代汉语进修教程(听力篇)》的特色 1994.3
张旺熹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认识的深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读后 1994.3

眸  子  立足汉语事实,着力理论探讨——《邢福义自选集》读后 1994.4
邵敬敏  道路与榜样——评《陆俭明自选集》 1995.1
邢  欣  动词研究方法上的突破——评《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 1995.2
张清常  文学名著的赏析与语言研究——《红楼梦的语言》序 1995.2
邢公畹  对外汉语[?][?]两音位的教学及[?]音史问题——评李思敬《汉语“儿
”[?]音史研究》 1995.3
张旺熹  从描写、解释走向应用研究——读龚千炎《语言文字探究》 1995.4
吴世雄  评《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 1996.1
岳方遂  评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 1996.1
李向农  儿童语言研究的新进展——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评介 1996.2
黄岳洲  喜读《语文学习新论》 1996.3
任志萍  借鉴与创新——评沈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1996.3(+邵敬敏)
邵敬敏  借鉴与创新——评沈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1996.3(+任志萍)
王本华  探索·研究·深化——张志公与《汉语辞章学论集》 1996.4
张清常  《〈红楼梦〉四字格词典》序 1996.4
邢福义  《汉语层次分析录》序 1997.2
杨庆华  《语言与文化论丛》序 1997.2
杨庆华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专业及其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丛书》序 1998.1
邵敬敏  更上一层楼——评《汉语集稿》(二) 1998.3
李  杨  评《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 1998.2
卢卓群  “望文生义”的语言心理和汉语音译外来词 1998.4
何九盈  举杯劝斜阳,望崦嵫而勿迫——序绍新《课余丛稿》 1999.2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4: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索引·语言学家评介

十二  语言学家评介

陈亚川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罗常培 1979.1
施光亨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王力 1979.2
吕必松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吕叔湘 1980.1
赵金铭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黎锦熙 1980.2
董树人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陈望道 1980.3
王绍新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唐兰 1981.1
刘月华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高名凯 1981.2
李  明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陆志韦 1981.3
郑懿德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胡愈之 1981.4
施光亨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姜亮夫 1982.1
刘月华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傅懋责力 1982.2

陈亚川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严学?NFEA2? 1982.3
王绍新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陈梦家 1982.4
李  明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汪怡 1983.1
赖汉纲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容庚 1983.2
赵元任  我的语言自传 1983.4
张清常  赵元任先生所指引的 1993.1
施光亨  他的功业在书上也在人们心中——纪念朱德熙先生逝世一周年 1993.3
王绍新  深切怀念周祖谟老师 1996.1
《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著名语言学家张清常先生逝世 1998.1
刘  坚  忆吕叔湘先生指导我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的一段往事 1998.2
赵金铭  深切怀念张清常先生 1998.2
朱一之  深切怀念吕叔湘先生 1998.2
分类索引·讲话和纪念文章
十三  讲话和纪念文章
吕必松  为加快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年轻学科的发展而奋斗——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
研究会成立大会开幕词 1983.3
陈章太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4.3
葛信益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4.3
胡明扬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4.3
李  荣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4.3
林  焘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4.3
吕必松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4.3
吕叔湘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4.3
王  力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984.3
伍铁平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4.3
俞  敏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4.3
张寿康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4.3
张志公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4.3
周有光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4.3
朱一之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4.3
吕叔湘  在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全体会上的讲话 1985.4
王  力  在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全体会上的讲话 1985.4
任学良  开拓语言研究的新天地——为《语言教学与研究》而作 1986.1
何东昌  在国家教育委员会举行的庆祝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的招待会上的讲话 1987.4

吕必松  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开幕词 1987.4
吕叔湘  在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987.4
周谷城  在国家教委举行的庆祝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的招待会上的讲话 1987.4
陈亚川  《语言教学与研究》10年 1989.3
贺  巍  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9.3
胡明扬  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9.3
林  焘  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9.3
陆俭明  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9.3
吕必松  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9.3
王  还  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9.3
伍铁平  三点希望——祝《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 1989.3
许嘉璐  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9.3
詹伯慧  谈谈对外汉语教学——祝贺《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 1989.3
张清常  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9.3
张寿康  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9.3
朱德熙  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9.3
周有光  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9.3
周祖谟  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9.3
吕必松  在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1990.4
滕  藤  在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990.4
杨庆华  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开幕词 1990.4
朱德熙  在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1990.4
李更新  加强学科建设,推动教育改革——在北京语言学院学科建设规划会上的报告 19
93.1
陈亚川  努力使刊物更具特色、更有分量——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5周年 1994
.4
吕必松  在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致词 1993.4
韦  钰  在国家教育委员会为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举行的招待会上的祝酒词 1993
.4
杨庆华  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开幕词 1993.4
朱开轩  在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993.4
吕必松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 1995.1
杨庆华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 1995.1
吕叔湘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重发) 1998.2
曹志耘  光荣与梦想 1999.2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4: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类索引·其他

十四  其他

发刊词 1979.1
吕叔湘  给一位青年同志的信 1980.1
短期汉语学习班要抓紧语音教学 1981.2
陈亚川  中国语言(语文)学会、研究会简介 1981.3
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章程 1983.3
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会成员名单 1983.3
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在北京语言学院正式成立 1983.3
李  杨  著名作家丁玲来我院作报告 1984.2
谈《汉英逆引词典》的特点和用途 1984.2
陈可淼  北京语言学院举行第三届科学报告会 1985.1
永远怀念杰出的语言学家——王力教授 1986.3
对外科技汉语教学研讨会纪要 1986.4
李忆民  学府文苑  良师益友 1986.4
零起点一年制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总体设计 1986.4
张孝忠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在古都西安举行 1986.4
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 1987.2
林宝煊  参加国际俄协大会有感 1987.3
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大会纪要 1987.4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章程 1987.4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1988.3
1988-1990年对外汉语教学科研课题指南 1988.3
史有为  中国气派·北京气派·青年气派 1991.2
陈贤纯  北京语言学院第二届青年科研报告会述评 1991.3
陈亚川  语法研究座谈会纪要(+执笔) 1991.3
《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
会纪要 1992.4
张旺熹  中国语言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记要 1994.1
邢公畹  我的语言学研究工作和博士生培养上的困难 1994.3
陈满华  汉语方言语法比较研究研讨会记要(执笔) 1995.1
李清华  《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7年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师发表论文情况的调查统计
1996.3(+杨建国)
李清华  《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以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师发表的论文索引 1996.3(
+杨建国)
杨建国  《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7年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师发表论文情况的调查统计
1996.3(+李清华)
杨建国《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以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师发表的论文索引 1996.3(+李
清华)
龙  岩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理论方法研讨会侧记 1997.1
孙德金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纪要 1997.1
龙  岩  第30届国际汉藏语言及语言学会议侧记 1997.3
徐  娟  语言学国际会议消息 1998.3
北语研究生处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设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1998.4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4: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索引

贰  作者索引

A
安  岗  《中国报刊新词语》序言 1984.4
敖镜浩  论系词“是”的产生 1985.2

B
鲍延毅  关于“她”字的商榷 1984.3(刘又辛)
———  一个正在复苏的词儿“先生” 1986.2
毕继万  如何理解和揭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1991.4(+张占一)
———  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 1998.1

C
查理斯  中外师生谈汉语教学 1986.3(+李景蕙)
蔡镜浩  关于名词活用作动词 1985.4
蔡日英  说“似的” 1981.1
蔡振生  “不A不B”结构浅析 1988.4
曹  静  词义的义素分析 1983.3(+王振昆)
曹先擢  中日常用汉字笔顺的小考察 1996.2
曹秀玲  V前受事结构的功能及其表现形式 1997.2
曹志耘  北京话t?组声母的前化现象 1987.3
———  谈谈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 1997.3
———  汉语方言里表示动作次序的后置词 1998.4
———  光荣与梦想 1999.2
柴万里  BFT:理论与实践 1998.3(+方立)
常宝儒  美国汉语教学和汉语研究概况 1979.1
———  日本汉语教学与研究之一瞥 1980.2
———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981.3
———  现代汉语词汇统计问题的初步研究 1985.1
———  关于俄语词汇的计量研究 1987.1
———  词的理解、记忆和保持 1989.2
常敬宇  谈“就” 1980.2(+马欣华)
———  谈动词的叠用 1981.2
———  现代汉语词的语义域 1983.2
———  同素词简论 1985.2
———  语境和对外汉语教学 1986.2
———  汉语象征词语的文化含义 1992.4
常玉钟  口语习用语略析 1989.2
陈安民  谈谈英汉对比在语法教学上的运用 1982.3
陈  绂  谈对欧美留学生的字词教学 1996.4
陈本源  文艺语体和文艺作品教学中的语体训练 1998.4(+黄岳洲)
陈昌来  汉语处所价语的初步考察 1997.3
陈光磊  胡裕树谈怎样看待汉语语法的特点 1988.1
———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1992.3
———  改革开放中汉语词汇的变动 1997.2
陈国亭  汉俄语中某些判断句的逻辑意义和交际形式的比较 1990.1
陈  华  “一语双叙”应纳入汉语修辞格 1987.1
陈  宏  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如何建立结构效度 1997.2
陈建民  汉语里的节奏问题 1979.2
———  受话人的言语反应 1986.2
———  从方言词语看地域文化 1997.4
陈可淼  北京语言学院举行第三届科学报告会 1985.1
陈满华  有关汉语水平考试的几点意见 1993.2
———  汉语方言语法比较研究研讨会记要(执笔) 1995.1
———  从外国学生的病句看方位词的用法 1995.3
陈  平  话语分析说略 1987.3
陈前瑞  儿童问句理解的群案与个案的比较研究 1997.4(+李宇明)
陈  清  俄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心理原则(译) 1983.3(+肖增智)
陈荣德  新闻广播语言的特点和词语变化 1980.2(+刘士勤、傅忆芳)
陈松岑  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 1999.1
陈卫东  IELTS考试的客观性及存在问题初探 1993.3
陈贤纯  句末“了”是语气助词吗 1979.1
———  学习汉语也并不难 1986.1
———  北京语言学院第二届青年科研报告会述评 1991.3
———  聊天与交际 1993.3
陈信春  关于后分句主语承前宾语而出现及省略问题 1982.2
陈亚川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罗常培 1979.1
———  中国语言(语文)学会、研究会简介 1981.3
———  六书说、简体字与汉字教学 1982.1
———  中国语言学家评介:严学?NFEA2? 1982.3
———  送气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之地位及其识记问题 1983.3
———  留学生汉语教学语法二题——兼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作者商榷 1984.4(+
郑懿德)
———  异形词的规范可与多音字的精简相结合 1986.1
———  闽南口音普通话说略 1987.4
———  《语言教学与研究》10年 1989.3
———  汉语教学研究的拓新与深化——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读后 1990.4
———  汉语教材注音拼写法问题 1991.1
———  语法研究座谈会纪要(执笔) 1991.3
———  繁简汉字文本转换初探 1994.3
———  努力使刊物更具特色、更有分量——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5周年 1994
.4
———  文字处理与语文规范 1995.2
陈月明  “又”的一种语法意义新解 1987.2
———  词义的综合形态与分析形态 1999.1
陈章太  叫卖语言初探 1985.3
———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84.3
陈之昌  汉语拼音表 1980.3
陈重喻  华语(普通话、国语)与北京话 1985.4
陈  灼  谈“交流” 1981.4
———  谈谈汉语《文选》课教学 1982.1(+刘镰力、宋绍周、张淑梅)
———  制订《中级汉语课程词汇大纲》的原则及理论思考 1995.4
程美珍  对外国学生的基础汉语教学 1980.4(+李景蕙、刘英林)
———  关于“多(么)”在感叹句中作状语的问题 1982.2
———  关于表示总括全部的“都” 1987.2
程  棠  时间状语和时间补语——汉法比较 1982.1(+于淑华)
———  谈谈汉语和法语表示时间的方法 1982.4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三次汉语教
学讨论会简况 1985.1
———  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建设——《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读后 1989
.3
———  关于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992.3
———  培养目标和科研重点浅见 1994.4
———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996.3
程相文  编写《高级汉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983.4(+李更新、谭敬训、刘希明、王碧
霞)
———  论《汉语普通话教程》的总体设计 1996.3
———  《汉语普通话教程》简介 1997.3
储成志  语气词语气意义的分析问题——以“啊”为例 1994.4
褚福章  大学理科教材语言现象探析 1991.4
楚永安  古代汉语中的“有…者”句 1982.2
崔建新  隐现句的谓语动词 1987.2
崔希亮  语言交际能力与话语的会话含义 1992.2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立场和方法透视——《语言教学与研究》15年语法研究论文评
述 1994.2
———  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 1996.2
崔应贤  说专有名词前面的“一个” 1991.1
崔永华  “连…也/都…”句式试析 1984.4
———  汉语形容词分类的现状和问题 1990.3
———  课堂教学技巧略说 1991.2(+杨寄洲)
———  略论汉语速成教学的设计 1996.2
———  关于汉语言(对外)专业的培养目标 1997.4
———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方法论问题 1998.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8 12:08 , Processed in 0.06748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