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30|回复: 2

回族姓氏来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31 20: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百度搜索
2005-10-31

一、皇帝赐姓

     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历代皇帝赐予的姓。如李、达、答、张、白、沐、陕、郑、朱、金等姓。

     传说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以及李秀升和波斯人李玹、李殉均为唐时皇帝赐姓。元代达姓回回(今分布在江苏省六合县),据达氏家谱,其先世为色目人,名母把拉沙(波斯语:官爵之称),因功绩卓著,被元王朝封为平章政事,并赐名达不华。其后裔取其达不华名字首音立姓。今居住在我国湖北荆州、河南南阳等地的答姓回族群众,也为皇帝赐姓,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答氏宗谱》载,其族原籍西域,自元世祖圣元癸巳(公元1293年),讳剌罕与剌海祖,同孛可人,献大珠,赐价不受,皇嘉其廉,命姓答氏。其后裔以达氏为姓。

     在白姓回族中,除以前辈原名译音立姓外,还有一个来源是皇帝赐姓。元代回回世家伯笃那丁,“其子察汗,赐姓白氏”。明代国姓是皇帝的朱姓。据对今安徽、山东朱姓回族家世考证,其先人姓氏为皇帝所赐朱姓。因“朱”与“猪”同音,后来不少回族群众又改为黑姓。张姓回族群众也为明代皇帝赐姓。据湖北《张氏族谱》记载,其始祖璞罗德“原属回教经名”,“后来赐姓于明初”。从此,其后裔立张为姓。当然,张姓回族群众中,也有被迫改为张姓的。上海沿江纳速拉丁后裔被赐以唐姓。

     我国海军史上伟大的统帅,世界有名的航海家之一的郑和,就是皇帝的赐姓。郑和原名马三宝,是赛典赤·赡思丁五子马速忽的儿子,在明军攻入云南时被俘当了太监。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在这场重要的战役中,马三宝英勇奋战,立下了汗马功劳。燕王即皇帝位后,视随行马三宝在北京郑村坎立下的战功,便赐姓为郑。从此,其后裔立郑为姓。今郑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河北和西北等地。

     回族群众当中还有木、金、陕等姓氏也是皇帝赐姓。

[ 本贴由 孙兰荃 于 2005-10-31  20:48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20: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回族十三姓

回族十三姓: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木、苏、郝

纳 “回族十三姓”之一。

    回族中的纳姓,取自赛典赤?赡思丁长子纳速喇丁名字首音。据《陕西通志》载,元朝初,贵族纳速喇丁“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喇)、丁四姓,居留各省。”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杨和乡,还有纳姓回族七百余户,四千余人组成的村子——纳家户。纳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宁夏。



撒 “回族十三姓”之一。

    撒 撒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也是回族中的大姓。据安徽和县撒姓回族家谱载:“撒氏始祖居西域,为回纥人,后为唐平叛,因其功被封斌王,以居关中。”(《撒氏宗谱》)明建文元年(1399年),其后人撒仲谦一家由陕西迁往和县城西门响水沟一带居住,有祠名“懋款堂”。在回民族当中,经名带“撒”字头的也比较多。仅元代有史可查的官员就有“撒都丁”、“撒里蛮”、“撒特迷失”、“撒的迷失”,其中“撒的迷失”同名者有8人,这都是撒姓的主要来源。撒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河北、河南和西北地区。




    沙姓为回族中的大姓。故《千家姓》称:“今回族多此姓,别为一族。”该姓大多取自经名首音和尾音。如元初的沙全,其“父沙的,世居沙漠……(沙)全初名抄儿赤,甫五岁,为宋军所虏。年十八,留刘整幕下,宋人以其父名沙的,使以沙姓,而名曰全。”(《元史》)再如,“马合马沙或阿思兰沙或木八儿沙之后裔姓沙。”(《回教民族说》)在回族经名中,带有“沙”的比较多。如《新元史》也黑迭儿传载:“也黑迭儿,西域人……子马谋沙……子密儿沙,次木八人喇沙……次忽都鲁沙……次阿鲁浑沙。”这都是沙姓之源。另,“沙在波斯语义为王。正如突厥语族称王为汗。如在波斯王国旧称‘沙因沙’,义为‘万王之王’……因此,我认为沙姓族源多半是来自波斯。”(《回回姓氏考》)沙姓中也有赐姓。如“舍班,古里国回回,入附授南京锦衣卫镇抚,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出使西域,以功迁到千户,赐姓沙,名班。”(《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当时给舍班赐姓沙,还有着另一个原因,即“舍”和“沙”谐音。沙姓也为“回族十三姓”之一。沙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江浙地区。




    回族中的闪姓,据《回教民族说》称,由“苫思丁之后裔”转为闪和陕。在明代,闪姓回族多以擅长诗文见著,如闪应雷,闪继迪、闪仲侗、闪仲严等。闪姓也是赐姓之一。据《赛典赤家谱》载:“明太祖定鼎金陵,赐为十姓:日闪,…”在闪姓中,也有改作他姓者,如“宣化有回教望族姓玉,自言原姓闪,赐姓玉。”(《回教民族说》)闪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河北及云南等地。


苏 苏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

    苏姓大多取自经名首音。如“苏里曼……之后裔取姓苏。’《回教民族说》“苏达尼,就取自第一个音‘苏’为姓”。(《中国回回姓氏来源》)再有,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韦州镇苏家回族老人讲,元末明初一位阿拉伯商人名叫苏拉玛尼,沿丝绸之路来到韦州经商,并长期定居下来,其后裔均姓苏。”(《中国回族大辞典》)此外,也有因“速来蛮”的“速”(与苏音相近)赐给苏姓的。如明朝哈密使臣、锦衣卫指挥佥事速来蛮四世孙乌令班时,便赐给姓名苏荣。其后均以苏为姓。苏姓中也有的是改姓。元代时,福建泉州有一位自西域而来的穆斯林阿合抹,留居后取名苏唐舍,并取回族蒲氏女为妻,其后便以苏为姓。苏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速 速姓,回族姓氏之一。

    (见《中国回族?贵州回族》)速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取自赛典赤?赡思丁长子纳速喇丁名字的第二个字音。另,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入附后授云南左卫副千户的西域回回亦速,“子亦名亦速,孙速来蛮时,以速为姓,四世外速俊……八世孙速华,世代为宦,至今为回回望族。”(《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速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西北地区。






    云南回族中的保姓,出自赛典赤?赡思丁家族,即“回族十三姓之一”。但昭通《保氏族谱》称:“吾族原于蒙古,初以特穆尔为氏,元之右族也。自库库台特穆尔尊号保保,而入滇始祖以阿保名,于是改姓保氏。”(《滇南丛话》)对于此话,白寿彝先生指出:“予于《族谱》所记第十三世以后,颇为相信。十三世之前,予乃不能无疑。其真实之程度如何,固不难据史籍以断。”(《滇南丛话》)对于昭通保氏“原于蒙古”究竟是指“蒙古国”还是“蒙古族”,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保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


哈 哈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

    哈姓起源于中亚布哈拉王族。元代住平安路同知、中奉大夫、广东宣慰使都元帅的哈散,任宣慰司副使的哈辛,便分别是北宋神宗年间进入中国的布哈拉王后裔赛典赤?赡思丁的次子和孙子。在元代的中高级官员中,还有哈伯、哈八石、哈八失、哈儿沙、哈海赤、哈黑丁、哈刺、哈麻、哈迷都丁等三十余人。在明代官员中,有哈林(通事指挥佥事)、哈铭(锦衣卫指挥使)、哈直(安庆卫指挥)、哈维新(商镇参将)、哈斯哈(潼关副将),以及随同郑和一同下西洋的大掌教哈三等。及至清朝,曾任过云贵川总督和云贵提督的哈元生,其父哈应忭曾为武昌水师提督,其子哈尚德在乾隆初任过总兵。另外,先后任过湖广提督和贵州提督的哈攀龙,其太祖哈先闻、祖父哈云、父亲哈世荣均为通议大夫、一等待卫。哈攀龙之子哈国兴,为乾隆十七年(1752年)武进士,曾出任过云贵提督和参赞大臣。其弟哈国泰曾过巡捕三营千总和云南临元镇总兵,儿子哈文龙、哈文彪也分别任过四川军营补陕西提标右营守备和千总等职。由于哈家多出将门,且功绩显赫,故乾隆皇帝在哈国兴病亡后入祀紫光阁昭忠词时制赞曰:“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出将种。”(《回族人物志》)哈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苏、湖北和西北等地。


郝 郝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郝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


忽 忽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

    忽姓取自祖上回回名首音。据《元史?氏族表》载:赡思丁三子忽辛、纳速刺丁四子忽先后裔有以忽为姓者。清代张澎在《姓氏寻源》中也指出:“陕西蒲城多忽氏,当为元忽都、忽辛之后。”又据金吉堂《回教民族说》称:“忽先或忽辛之后裔姓忽”。在元代,编著《饮膳正要》的营养学家忽思慧也是回回人。另,元代回回人中,名字有“忽”字头、居官达鲁花赤者有25人,其中“忽辛”就有7人。忽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




    回族中的马姓最为多,故有着“十个回回九个马”之说。马姓主要来自祖名(经名)首音。如“我教之马,则多为阿拉伯人名之译音。首音,均可以马字译也。”(《滇南丛话》)“‘马’是第一音节的音译,原来是人名,”(《回族人物志?明代》)后来就成了中国姓氏了。这也就是“以名为姓”的演化过程。在穆斯林当中,取尊贵的圣名穆罕默德为经名者最为多,且圣名在中国历史上又曾被“一名多译”(马罕默德、马哈迈德、马哈马、马合麻、马哈木、马哈默等),故姓马的也就多了。再有,穆萨等一些带有M字头的经名,在翻译时,也在向“马”靠近,如将其译成“马沙”等。马姓,除取祖名(经名)的首音外,还有许多是取自中后部的“马”。如乌马儿、亦思马因、哲马鲁丁、默里马合麻之后裔取中间的“马”,阿合马之后裔取后部的“马”。还有,即便是祖名(经名)中没有“马”,也因谐音关系,取了马姓。如“吉雅漠低音,字元德,漠音与马同,故名马元德”。(《回教民族说》)又如清代内务府回回玛苏哈,便以“玛”音而改马姓。回族中的马姓,还有一些是因各种原因改作马姓的。据云南《保氏宗谱》称:“有因世变逃避于蛮夷间者。有改姓马氏者。”也‘有从母之故,改姓马者。”又如寻甸马氏《族谱》载:“始祖姓纳,南京应天府籍……至二世祖,于明弘治年始就寻甸而卜居焉。改姓马。”明成祖永乐年间,敕封武德将军、咸宁候、世袭锦衣卫指挥使的赛哈智(赛典赤七世孙),“后辞职隐居滇西,改姓马氏。”(《中国回族大辞典》)在“1949年前,有一位为中国朝圣者作引导工作的阿拉伯人,名‘代理理’,来青海经商,在西宁娶回民女为妻,生一子二女,因回民多属马姓,当时青海的统治者也姓马,故给子女冠以马姓……彼之子女现仍居西宁。”(《回回姓氏考》这些“同姓不同宗”的马姓,极大地丰富了回族马姓的来源。在回族马姓中,也汇入了一些兄弟民族的马姓。如金代时任凤翔府路(现今分别属陕甘宁地区)兵马都总管判官的维吾尔人马庆祥(原名习礼吉思)的曾孙“马祖常在元初定居并葬于潢川县小南海,其后代成为回族,今潢川县马明远先生(74岁)是马祖常第二十七代孙,他讲马家世代与回族陈姓联姻,认为马家很早就是回族了,这是河南维吾尔人融合于回族中的又一例证。”(《中国回族?河南回族》)回族中的马姓,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赐姓。如明洪武元年(1368年)西域鲁密国(今伊斯坦布尔)人马德路丁受太祖之聘入中国,授职为回回司天监监正,“两个儿子也随父亲在监内任职。又踢姓马,封回回大师”。《宋元以来的中国穆斯林天文学家》)又如“定亦德,西域回回,太祖洪武中入附居北京,因姓马,名信”。(《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西域回回亦刺思之子马黑麻历功进都督佥事,“赐姓马,名政。”《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瓦刺回回皮儿马黑麻,“上赐皮儿马黑麻曰‘马克顺’。”(《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据《怀宁马氏宗谱?志尚公牟言》载:“吾族系出西域鲁穆。始祖讳系鲁穆文字,汉译马依泽公,遂以马授姓。宋太祖建极,初召修历,公精历学,建隆二年,应召入中国,修天文。”在中国,怀宁马氏年代久远,分布较广,已成大家族,其后裔历宋、元、明、清至今,人才辈出,“今已传至四十代,人口遍布全国各省及港台地区,海外美、日、新、比诸国亦有族裔,为中国回族重要家族之一。”(《中国回族大词典》)马姓在中国回族中所占比例较大,在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分布。



    回族中的木姓,主要取自经名之首音。如“木八刺或木沙刺福丁之后裔,姓木。“(《中国回族大辞典》)有一部分木姓,也出自沐姓。如:“明初,因木氏镇守云南有功,被皇帝赐姓"沐’。明亡后,沐氏后裔为避灾祸,有些又改沐为木。”(《中国回族大辞典》)明清时,木姓回族在陕西咸阳还形成了一个聚居点——木家村。该村在50年代时,还立有“国子监太学生木际丰(庆生)”的石碑,立碑时间为乾隆十年(1745年)。(《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木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陕西.

[ 本贴由 孙兰荃 于 2005-10-31  20:49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20: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回族经名中的姓氏

来源:百度搜索
   
    回族通常有自己的教名,即经名,又叫回回名。回族取经名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并且成为回族取名中最能表现民族习俗的内容之一。取经名是回回民族伊斯兰情结的突出表现,具有鲜明的伊斯兰文化内涵和回回民族的宗教意识。在回族社会群体中, 经名的称谓最能增强民族亲近感。取经名不仅是命名的简单范畴,更有着广阔的民族文化背景。经名的命取,带有浓郁的伊斯兰宗教文化色彩。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或者第七天由阿訇赞念“拜克”(礼拜宣礼词)和“尕麦体”(礼拜招呼词)而获得。命取经名的意义就在于,以真主的名义宣布初生者正式降临到人世间,并且一出世便聆听到真主的召唤,成为一名穆斯林。可以这样认为,经名是伊斯兰宗教文化的结晶。回回民族形成后,以汉语为交际工具,回族姓名也随之趋于汉姓化。在与汉文化的交 融中,回族恪守民族文化习俗。取经名就是回族命名和汉族命名的根本区别。这种有别于汉族的独一无二的取名方式,是回回民族情结的昭示。经名的选取,以伊斯兰文化为标准,男的一般选取《古兰经》中提到的那些先贤先圣的名字,女的一般用圣母圣妻的名字。以先圣先贤和圣母圣妻的名字命名,表示对受名者的尊敬,同时,也希望受名者能够成为先 圣先贤、圣母圣妻那样具有完美的品行,如阿丹、伊得力斯、努哈、呼得、撤力哈、伊卜拉欣、鲁特、伊斯玛仪、伊斯哈特、叶尔古拜、穆萨、哈伦、尔撤以及法蒂玛、海蒂彻、哈芙赛、哈力麦等。

    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这些人都是伊斯兰文化中“真、善、美”的化身,以这些名字命名,成为对受名者最理想、最美好、最崇 高的祝福。经名的命取充分揭示了伊斯兰文化在回族文化中的主导作用,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回族笃信宗教的虔诚程度。同时,我们还从经名的内涵中领略回族的伦理道德文化观念。坚忍是回族崇尚的主要道德行为。伊斯兰教倡导教民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毫不气馁。坚忍已成为回族的性格特征。经名巴齐尔(勇敢的人)、麦克尼(强壮、坚强)、盖斯(坚定的)、古达麦(勇气)等就表示了对这种坚忍品德的执着追求。顺从主要指回族穆斯林在宗教信仰和道德行为方面都顺从真主的意志。“穆斯林”就是顺从真主的意思。伊斯兰文化要求穆民要爱真主所爱,恶真主所恶。经名伊麻德丁(宗教的柱石)、穆耳台仪(顺从)以及哈法尼(忠诚的信徒)、依玛尼(信仰、相信)等都表现了这种宗教顺从观念。慷慨是伊斯兰文化中人际关际、心理调适、道德教化以及社会控制等多方面观念的综合品行。慷慨的伦理基础是宽容,慷慨的行为基础是大方、施舍。许多经名中,就包含了这种品行观,如阿克弗(富于同情心)、希沙木(慷慨大方)、伊哈桑(善行)、穆哈希木(慈仁的、仁爱的)、赫伊里(仁慈的、慈善的)等。诚信是伊斯兰道德文化对穆斯林的基本要求,并把人与人之间的诚和信提到信仰的高度来认识。回族经名奈迪木(朋友)、拉米慈(信条)等就是这种诚信观的表现。无论以伊斯兰先圣先贤、圣母圣妻的名字取经名,还是以伊斯兰所喜爱的名字取经名,这些经名中都透视出了伊斯兰文化观念,是回回民族的心理特质和宗教观念在命名文化中的具体表现。需要说明的是,回族的乳名和俗名与经名无关,如少儿时以祖父年龄命名的“五十子”、“四十子”以及以排行命名的“二姐儿”、“三姐儿”等,与命取经名的宗教习俗没有多少关系。

    一般情况下,回族只取经名,很少起乳名,近年来,也出现了取乳名的现象,但有乳名的回族,一般都有经名,经名可以替代乳名,乳名决不可以替代经名。经名是回族身份的标志,是伊斯兰宗教文化的结晶。经名的命取,要按照伊斯兰宗教程序进行,经名的选择,更要符合伊斯兰宗教文化观念。这些具有伊斯兰文化色彩的经名,有的甚至成为回族姓氏的渊源,如回族中的尤、羽、苏、舍、萨、木、穆、买、麦、满、麻、忽、海、艾、宝等不少姓氏,都来源于经名的音译,在前文中已列举了一些例子,由此可见经名在回族姓氏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 本贴由 孙兰荃 于 2005-10-31  20:51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7 10:36 , Processed in 0.0637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