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91|回复: 2

一问一智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5 12: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贴者:天煞星君 (linhuen@hotmail.com)
主题:一问一智慧
网上论坛:cn.culture.buddhism
日期:2003-05-29 03:14:37 PST



大石头沿着山坡滚下。
  如果你要熟识涅槃、涅槃流并修证涅槃,你就必须了解:断除欲贪和瞋恨之前,必
须断除这三种迷惑和愚痴,而贪、瞋是更微细的结使。
  彻底断除这三种愚痴——自我中心(身见)、对确定生命目标犹疑不定(疑)、由
来已久的习惯性迷信(戒禁取),就入涅槃流。
  断除三结,对世界上每个人不但有价值,而且有功用,这三种愚痴是不受欢迎的,
人只要成功地断除它们就成为圣人。在这之前他是个傻瓜,是迷惑的人,是低劣的层次
就提升为圣人,接着一定会证得涅槃,它们的距离不会太遥远。
  当到达凡夫最高、最好的境界,除了朝向成为须陀洹的途径之外,没其他途径了,
即是进入涅槃流,然后继续前进流入涅槃,而这就是断除三结,抵达涅槃流。
  这种不去执取“自我”与迷惑的修行,即是如实照见一切是不值得执著的,因为了
知一切都不值得执取,就能断除犹疑不定、盲目执取和自我中心等恶习。所以,此刻我
们就得开始在最适合自己的层次内,作意“不执著”。如果你考试不及格,不必哭,决
心再出发且尽已所能;如果你已通过考试,也不必得意忘形,你该明了这很平常,这样
就意味着你已稍微了解“不执著”。
  当应考时,你应该忘记自己。好好注意!开始答题时,你应该忘记自己,忘记
“我”将通过考试或考不及格。考试前,你可以预想如何按照计划进行以通过考试;但
只要你一开始写,就必须忘记那一切,只有专注(定)分析问题找出答案,空掉通过或
失败的“我”、“我所有”,心就会立刻轻快清净,快速记起、思考敏捷,所以专注
(定)应考会得到好成绩。应考时,若应用“空心”或“不执著”的方法 ,你会得到
好成绩。
  不知利用这技巧的人常会担忧失败,他们太紧张而无法回忆学过的内容,无法写出
正确而有条理的答案,结果他们彻底失败。
  另一种人被“我是卓越的,我必定会通过”的想法冲昏了头,被这种执著冲昏头的
学生也必定考不好,因为他缺乏“空心”。
  有“空心”的人,内心没有“我”、“我所有”介入,所以不会恐慌或过度自信,
只有维持专注(定)——自然的力量,完全忘记“自我”而能顺利通过考试。就“不执
著”、“空心”的成果而言,这是初步的、最基本的例子。
  现在愚蠢和迷惑的人一听到寺院讲堂提到“空”(sunnata)这个字,就解释成
“虚空”或“什么都没有”,那是某些团体唯物论的观点所作的错误诠释。佛陀所说的
“空”是:我们执著为永久实体或“自我”的一切都不存在,虽然,每件事物都仍完整
地存在着,如果我们执著,就苦;如果不执著,就不苦了。
  世间是“空”的,因为没有什么可以被执取,我们必须以无执无著的心应对这
“空”的世界。如果我们想要些什么,须以无执无著的心追求,这样我们会得到想要的
东西,而不会使它成为痛苦的来源。
  光是误解“空”这个字,就是大迷信(戒禁取结),它不但会中断人的思考,而且
是抵达涅槃流的大障碍。所以让我们正确地、彻底地了解“空”义和其他佛陀所用的
字,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可被当成“自我”,所以他说世间是“空”。佛陀曾回答莫伽
(Mogha)国王的问题说:“时常观察世间为‘空’,时常观察世间所包含的一切为
‘空’。”观一切为“空”,心会自动放下执著,而不再生起贪、瞋、痴,若能成功地
止息贪、瞋、痴,就能成为阿罗汉,如果未成功,必须继续尝试,虽然仍是一般凡夫,
将只剩下一点点痛苦。只要有“空心”,就不会产生痛苦,虽然失去正念时又会痛苦,
但如果我们能好好守护心,持续地增长、扩充内心的“空”,就能体悟涅槃流,进入佛
教的核心。
  [译注一]一百沙丹(satang)等于一铢。
  (45)在所剩的短短时间里,我要提出最后一个问题:
  “佛陀的遗教是什么?”
  众所皆知,遗言就是一个人临终前所交待的话。佛陀临入灭时,说出最后的遗言:
“一切因缘和合法,必定败坏,大家应自精勤,不要放逸!”
  所有事物只是不断地迁流,一切皆空。所有事物无常(anicca),不停地变化,无
止境地迁流,这样不断的迁流,完全无“我”、非“我所有”,大家应自精勤,不要放
逸。换句话说,佛陀叮嘱我们:别傻!别对事物入迷!别认为有什么可执著!别轻率地
执著任何事物,这是佛陀所说“不要放逸”的意思。我们应该要时常具足精勤!
  且看现代年轻人的问题,他们是多么轻率啊!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可爱、可取,执
著于爱、执著于恨,到头来,只有使自己和他人苦恼罢了!这种人没有遵行佛陀遗言中
的教导,辜负生为人身、长于佛教家庭,辜负自己是佛教徒,他们没有实践佛陀最后的
期许!
  我们所有的人,不论老少,正面临实践佛陀遗教的处境,不要放逸、不要失念!别
糊里糊涂以为事物可执、可取,要常观世间“我空”、“我所有空”。若我们的心空掉
执著,贪、瞋、痴就不会生起,那么,不论做什么,都将是人类所能达到最真、最善、
最美的,也就是说,所有的问题都消失、结束了,所作皆办了。
  佛陀还给我们另一个最后的指示:“去!到处去!去宣扬妙法,初、中、后时法味
一如。”这是叮嘱我们要去作利他的事。我喜欢把这教导诠释成佛陀嘱咐我们都去教导
“无执无著”——初级的对孩童说,中级的对成年人说,高级的对即将了悟无上法的人
说,此外别无可说了。
  佛陀只教导“无执无取著”,它可以不同的层次教导小孩、中年人和老人。或者也
可用另一种方式来了解:为得现世人间的利益而说法是低层次的;
  为得他方世界的利益而说法是中级的;最终极的是为得超越世间的无上利益而说
法。全部的教义精华可被归纳成:由于无执无著而不苦。因此空掉“我”、“我所有”
而无执无著,是最重要的教诲。
  请各位好好记住一个宣说全部“法”的字——“空”(sunnata),它是佛教的核心
与精髓。人因心不“空”而破戒;因心不“空”而没有禅定;因心不“空”而没有智
慧。
  佛陀有“空心”,“空心”正是佛陀的特性;“法”也是“空”——解“空”、行
“空”、证“空”,“究竟空”即涅槃;僧伽是随佛修行以到达“空心”的一群人,
佛、法、僧归纳起来就是个“空”字。
  持戒是因空掉烦恼、执著,而能无执无著;当到达“空心”,没有烦恼时,就能到
达圆满的定;当了悟世间一切皆空,不再有任何执著,就有了究竟的智慧。道、果、涅
槃是有次第地了悟“空”直到“究竟空”;施、戒、皈依、定、慧、道、果与涅槃——
全部都可归结为“空”。
  这说明佛陀为何这么说:“‘空’是我所教,没有谈及‘空’是他人的教导,是后
期弟子为音韵和谐所凑成的非正轨教导。任何的素旦答(suttanta)是如来所说,与
‘空’相应,义理奥妙深远,超越世间。”这是如来所说的法。相反地,“任何(自称
的)素旦答(suttanta),纵使辞藻华丽、音韵和谐,若脱离‘空’的轨道,就与‘空
’不相应,这是弟子的说法。”有这两种素旦答(suttanta)的说法,与“空”相应的
是如来的说法,与“空”不相应的是后期弟子的说法。
  佛陀认为“空”和“空相应法”为佛教真正的本质。因此他说:“当‘空’的教义
失落,人们不再关心‘空’时,佛法的精髓就会消失。”(泰本巴利藏第16册,31
1页)。
  这很像古代陀舍罗诃(Dasaraha)国王代代相传的鼓,当它渐渐磨损、毁坏,长期
一次次被补缀整修,直到最后全由新的材料组成,它真正的实质就消失殆尽了!此
  当比丘不再重视那原是他们应该去解、去行的“空相应法”时,原始佛教的本质就
可说已经完全消失,除了后代弟子所说的新的内容,没有留下什么,那就像鼓的遭遇一
样。请去读读看!想一想!佛陀叮咛我们要宣扬“无执无著”的微妙法,而且“初、
中、后时,法味一如”;
  但是,现在佛教所呈显的是什么风貌?
  它像原本的老鼓,或只是由新材料补缀而成的新鼓?
  我们只要观察人是否关心“空”和修习“空”,自己就可找到答案了。这些是佛陀
的遗教,精勤修行,宣扬这教法(空相应法),并藉着学习“空”,修复已毁坏的材
料,让它重现生机。大家一定要自己去挖掘,去研讨,去学习,直到重新明白(空相应
法),这才可以说已经恢复它的实质了。
                   结论
  我们用区分小节引用原文的方式,概说了佛陀的教诲;区分小节是为了便于了解与
记忆。我希望各位同学记得前面讨论的重点,只要将列举的根本义理铭记在心,将来不
论遇到什么问题,这些义理都可当作判断抉择的普遍原则。佛陀曾说,如果有疑问,就
把这问题与普遍原则比较。如果不符合普遍原则,就别理它,因那不是佛陀的教诲,是
说的人弄错了,是老师教错了,即使他宣称亲闻于佛陀,一个字也不要相信!如果不符
合普遍原则,也就不符合“法”和“律”,那么就别理睬它,别把它当作佛陀的说法!
  佛陀的教法是“空相应法”,即是无执、无著、空、无我——什么都只是元素罢
了,而不是“众生”、“人”、“主体”、“我”、“你”、“他”。
  在我所住的乡下地区,人们曾有个习惯,就是在入寺院出家的第一天,必须学会这
段巴利经文:
  这些只是自然的元素,永无休止地随缘生起(Yatha paccayam pavattananam
dhatumattamev etam),
  只是“界”(元素)而已(Dhatumattako)。
  不是“有情”(Nissatto),
  不是个人的生命(Nijjavo)。
  没有实质的“我”(Sunno)。
  在他们住进寺院要出家的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学习这段经文,那时,他们还没学
习如何礼佛、唱诵、作早晚课,也还没学习出家授戒仪式。换句话说,这是具智慧的制
度,从入寺院求出家的第一天,传授他们佛法的核心。
  这惯例是否还存在,我不知道;求出家的人是否了解这段经文,我也不知道;但这
个惯例的设想非常了不起。在出家的第一天传授佛教的核心——“这些只是自然的元
素,永无休止地随缘生起,只是界(元素)而已,不是有情,不是个人生命,没有实质
的‘我’”——在他们到寺院的第一天就接受这些教导。但他们的后代让这个惯例消失
了,当人们不再了解“空”,以致原始的佛教不再留存时,该怪谁呢?
  我希望这次演讲能激励有善根的各位,好好想一想,以助佛教的复兴和延续。
  为了世界的和平、安乐,请忘掉“自我”吧!
[附录]作者简介
  一位将生命献给佛陀的比丘——佛使尊者
     (香光书乡编译组整理)
一、[出生与求学]
  一九0六年五月二十七日,佛使尊者诞生于泰国南部素叻他尼府(Surat Thani)
猜耶县(Chaiya)本里安镇(Pumriang),祖父是自福建移民泰国的华人,父亲经商,
母亲是泰国人,他是家中长子,另有一位弟弟。
  佛使尊者二十岁入寺出家,法号“因陀般若”(Indapanno),意思是“大智慧”
(Great Wisdom)。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二年在曼谷求学,后来发愿生活在大自然中,
以探讨佛法。在一次给弟弟法使居士的信上说:“曼谷是一个找不到清净的地方,我希
望找一个远离外在与内在干扰的地方,以便细察和研究曾学习过的佛法,……从今以
后,我不但不随世俗浮沉,更要远离世俗的方法,跟随圣人的足迹。”于是他离开曼谷
回到家乡猜耶县,在弟弟及其道友的支持下,于森林中成立禅修中心,即今“解脱自在
园”(Suan Mokkh)的前身。
二、[誓为“佛使”]
  不久,泰国民主革命成功,推翻君主集权制度,实施民主立宪,他一方面有感于泰
国佛教泥古不化,部分僧侣钻营名利、不事修行,一方面接受现代思潮,强调思辨理
性,他曾评论说:“我们要把这次革命事件,当成转向新时代的前兆,我们必须尽一切
力量纠正和改进各种事情。”于是在佛前自誓:“我誓以今生此身献给佛陀。我是佛陀
的侍者,佛陀是我的主人。因此,我更名为‘佛使’(Buddhadasa)。”
  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五年,他独自在森林中精进禅修;一九三五年才有其他僧人前
来共住;一九四三年,解脱自在园移至现址。其弟法使居士于猜耶县成立“法施社”
(Dhammadana Group),开始发行杂志,并开办图书馆和印刷厂。
  解脱自在园在立的初期,住在附近的居民并不了解尊者,小孩们更以为他有精神病
而独自看管一座无人的寺院。另外,也有许多人怀疑解脱自在园创立的目的,甚至毁谤
尊者正以宗教为幌子,暗中进行谋利的事,这样的误解大约持续了十年之久。后来,透
过尊者不断地努力,他所提倡的改革运动,逐渐受到全国性的肯定,保守派僧侣虽有人
仍视其为异端,但他终能影响年轻的一代用心反省,引导泰国僧侣致力于智慧的开发。
三、[大自然的智慧]
  尊者自一九三二年成立解脱自在园开始,至一九九三年圆寂为止,大半生都在森林
中度过,他认为修法必须选择自然的环境,因为森林是心灵全新感受的泉源。例如与一
只公水獭不期而遇,他依照佛陀的教诲思惟,使自己不致在惊吓中逃走或退缩,而能继
续保持冷静;在寂静的深夜里独处,更使他一再观察恐惧如何生起,终于能克服恐惧的
幻觉,内心生起智慧而能不忧不惧;于空旷的地方独自结跏趺坐,即使只有一件衣服的
保护,他也能集中精神自我训练。他坚信这种培养定、慧的方法,在人烟稠密的地方是
无法做到的,只要随时保持清明的心智,不论阅藏或修行都能事半功倍。
  于大自然中,他观察到万事万物本来如是,一切都只是缘起,包括生、老、病、死
也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只是“自然”,只是“法”,他最常讲的一句话是:“如是!
如是!”晚年生病时,他对来为他治病的医生说:“自然本身就会治疗它自己,‘法’
会使它的病痊愈,医生的角色是当病人体力不支时,帮忙维持体力,而其他就得托付自
然了,如此我们将对自己所遭受到的一切感到满足,而不再多求。”也对要送他就医的
弟子说:“佛弟子不该背著色身逃离死亡。”他以身教教导弟子要保持正念,准备死
亡。他对自然的体悟,充分表现在对自己生命的态度上。
四、[关怀人类生命的安顿]
  尊者终其一生殚精竭虑要建立和诠释原始佛教的纯正要义。他精研巴利三藏(尤其
是经藏),再根据教法修行,然后把所证得的灭苦方法开示给众生,他的目标是要为目
前及未来的研究与修行,制订一套完整的参考体系。他的方法,总是那么合乎科学、直
截了当、实际可行。
  虽然他只受过十年的正式教育和初级的巴利文教育,却荣获泰国各大学颁赠六个荣
誉博士学位。他的著作和演讲记录,摆满了泰国国立图书馆的一个房间,影响着所有认
真修行的泰国佛教徒。
  泰国社会中的进步派,尤其是年轻人,深深受到他的教法和大公无私的典范所启
发。自从六十年代以来,教育、社会福利和农村发展等各界的推动者和思想家,都在接
受著他的教法和开示。当时的情况是,在位者沉溺于追逐名利、权力,社会上伦理道德
意识模糊,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教育界只教导追求物质欲望,而忽略心灵的提升,于
是每周电台广播弘法,演讲“断尾狗的教育”,以断了尾巴的狗走路就会不平衡为比
喻,强调教育的重要与影响性,唤醒大众重新思考教育的问题,以求根本解决之道。 
  尊者一生坚持着三个心愿:
  一、教导人类破除自私;
  二、希望每个宗教都能互相了解;
  三、希望每个宗教徒都能进入信仰的核心。
  自从成立解脱自在园以来,他研究了佛教的一切法门,并涉猎其他宗教,这种兴趣
着重在实务上的体验,而非学术上的研究。他从不站在佛教的立场抨击别的宗教,反而
强调各个宗教的信仰者要思惟该宗教的精髓,将该宗教的真正精神活出来。因为他认为
每个宗教的产生都是要解决人类的痛苦,若人能进入该宗教的核心,人自然就能解决他
自己的痛苦。另外,他也认为世界上有些战争是由宗教引起的,根源在各宗教间彼此并
不 了解。所以他有意整合一切具有宗教情操的人们,共同奋斗摧毁私心,以挽救全人
类。这种开阔的胸襟,为他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和学生的敬仰,包括基督教、回
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各教教徒。
五、[仍在进行的计划]
  一九九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尊者因脑溢血而昏迷,身体情况由此转坏,于七月八日
圆寂,九月二十九日荼毗,享年八十七岁。临终前他留下遗书:“我要依循圣戒来处理
我的身体。”在他生病之前,最常开示的主题就是“涅槃”,他宣说涅槃是贪、瞋、痴
的止息,也是人人所应追求的最高境界,他如此解释涅槃:不再有“我”、“我所有”
的执著,不增不减,心寂静安乐。
  他生前倾全力推动的最后一个计划是——建立“国际佛法修习中心”,目前工作目
标有三项:
  一、开授课程,让外国和泰国的朋友认识佛法中所解释的自然真理,引导他们修行
佛法。
  二、召集泰国(将来推广到全世界)各宗教代表会议,促进彼此的了解,共同推动
世界和平。
  三、邀请世界各地佛教徒集会讨论,拟出“佛教的中心要旨”。
  尊者的身体已随自然法则离开这个世间,但是他的智慧将永远引导着有心学佛的人
迈向解脱的道路。(本文根据《解脱自在园六十年纪念专辑》、《解脱自在园的最初十
年》一书,及郑振煌译《何来宗教》的<作者简介>整理而成)。
发表于 2003-12-27 21: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sdsa文字
发表于 2004-1-2 12: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sds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6 19:37 , Processed in 0.0641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