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21|回复: 0

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2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dangdang.com

内容提要:本书由语文出版社,1995-6出版。本书通过翔实丰富的资料,细密清楚的论证,在近代汉语助词研究中有许多创获,这本书可以算是步武前彦,后出转精之作。这本书中的研究成绩如何,读者阅读之后自会有了解和评价,我不必多说。我认为,可以向读者介绍的,是其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些特色。

    首先,书中反映出一种比较严谨的治学态度。文献资料是进行近代汉语研究的基础。在这本15万字的小书里,作者引用了笔记小说、禅儒语录、变文、佛经、白话译文等十几种题材的120余种文献。所选择的文献,又多是口语性较强、年代较准确、版本较可靠的作品,材料博且较精,得出的结论当然也就可以避免因材料而造成的偏颇。在得出结论之前,作者对文献作了广泛的调查,像为考察“动十将”结构在唐以后的使用和变化,对《全唐诗》(16册)、《祖堂集》、《敦煌变文集》、《二程集》、《朱子语类》(10卷)等多种文献作了穷尽性调查;为说明“动十宾十了”“动十了十宾”和“动十却十宾”三种格式在宋代的使用情况,也对二十几位宋代词人和禅师的有关文献作了穷尽性调查。这些较大范围穷尽性的统计调查,为作者的结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体现了作者严肃认真、实事求事的治学态度。

    其次,以往对助词的研究,多着眼于对单个词汇词义、用法的考察,曹广顺则较注意语法格式,把助词放到一定的语法格式中去考察它的产生、发展、消亡。像在对动态助词的研究中,他认为“动十却十宾”格式诱发了完成态助词“却”的产生,“动十了十宾”格式则是完成态助词词汇兴替的结果;在事态助词的研究中,他认为,由于唐代“动十宾十了”和“动十却十宾”两种完成貌句式的普存,才出现了新的格式“动十却十宾十了”,从而为事态助词“了”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等等。从语法格式来考察助词,比较容易说清助词产生、变化的过程,也比较容易揭示这些变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这样比仅从单个词汇的使用去研究效果更好一些。

    第三,曹广顺在对助词作逐个研究的同时,有意识地把单个的助词放到近代汉语语法体系和助词体系的全局中去考察,注意助词之间语义、功能上的影响,体系对它们的制约,以及方言、历史文化背景在其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尽可能历史地描述出助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过程。作者在这方面的努力虽然还只是一些初步的尝试,但这对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应当是有所帮助的。

主要内容如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近代汉语助词系统
第二节 影响近代汉语助词产生及发展的几个因素
第二章 动态助词
第一节 却 了
第二节 着
第三节 过
第四节 将
第五节 取
第六节 得
第三章 事态助词
第一节 了
第二节 来
第三节 去
第四节 附录:生
第四章 结构助词
第一节 底 地
第二节 个
第五章 语气助词
第一节 聻
第二节 那
第三节 在 里
附录:主要引用文献目录
后记

(孙兰荃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2 21:30 , Processed in 0.0739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