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05|回复: 0

香港粤语疑问代词“点 [tim] ”的来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4 16: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郭必之
来源:http://e-journals.pku.edu.cn/Jour/ArticleList.aspx?JID=34


中文题名: 香港粤语疑问代词“点 [tim] ”的来源
英文题名:  The Origin of the Hong Kong Cantonese Interrogative Pronoun [tim35]


中文摘要: 本文认为香港粤语的疑问代词“点”[tim35] 源自六朝江东方言的“底物”,并尝试解释:(1)“底物”如何由“问事物”发展到粤语“问性状”的功能;(2)“底物”合音为“点”的过程。
中文关键字: 粤语 江东方言 代词 点 底物
英文摘要: The author of the present article claims that “ [tim35](点)”, an interrogative pronoun used in modern Hong Kong Cantonese, originated from “diwu(底物)” of the ancient Jiangdong dialects in the Six Dynasties. 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semantic change and sound change from diwu to [tim35].
英文关键字: Yue dialects, Jiangdong dialects, pronoun, [tim35], diwu

参考文献:
白宛如(1998)《广州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南京。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1989)《汉字方音字汇(第二版)》,文字改革出版社,北京。
曹志耘等(2000)《吴语处衢方言研究》,好文出版,东京。
陈泽平 (1999) 福州方言的代词,见李如龙等 1999:247-262。
陈忠敏 (1999) 论苏州话人称代词的语源,《中国语言学论丛》2:101-119。
丁邦新(1988) 吴语中的闽语成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9.1,台北,13-22页。
——(1995) 重建汉语中古音系的一些想法,《中国语文》第6期,北京,414-419页。
郭必之(2001)粤方言与古江东方言的联系 —— 从鱼虞的分合谈起,第八届国际粤方言
研讨会提交论文,广州。
何大安(1993) 语词的脉络、阶级与体式 —— 中古代词尔、汝、卿的用法与异同,《王叔岷先生八十寿庆论文集》,大安出版社,台北,901-910页。
—— (2000) 语言史研究中的层次问题,《汉学研究》18卷特刊,261-271页。
黄伯荣 (1996)《汉语方言语法类编》,青岛出版社,青岛。
黄丁华 (1963) 闽南方言里的疑问代词,《中国语文》第4期,298-308页。
蒋绍愚 (1997) 广州话和汉语史研究,见程祥徽(主编)《方言与共同语》,海峰出版社,香港,
178-189页。
李如龙(1997) 广州话常用词里的几种字音变读,见詹伯慧(主编):《第五届国际粤方言研讨
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广州,19-22页。
——(1999) 闽南方言的代词,见李如龙等 1999:263-288。
李如龙等 李如龙、张双庆(主编)(1999)《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丛书(第四辑):代词》,
暨南大学出版社,广州。
李新魁(1995)《广州方言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
柳士镇(1992)《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
吕叔湘(1980) 丹阳方言的指代词,《方言》第4期,北京,241-244页。
——(1982) 《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北京。
吕叔湘等 吕叔湘(着)、江蓝生(补)(1985)《近代汉语指代词》,学林出版社,上海。
梅祖麟(1993)南北朝的江东方言和现代方言,paper presented at ICCL-2, Paris.
—— (1997) 《祖堂集》的方言基础和它的形成过程,in Sun, Chaofen (ed.):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yntax,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no.10: 49-63.
—— (1999)几个台湾闽南话常用虚词的来源,in Ting, Pang-hsin (ed.): Contemporary Studies on the Min Dialect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no. 14:1-41.
—— (2001)现代吴语和“支脂鱼虞,共为不韵”,《中国语文》第1期,3-15页。
梅祖麟等 梅祖麟、杨秀芳(1995)几个闽语语法成分的时间层次,《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6.1,台北,1-21页。
屈大均(1985)《广东新语》,中华书局,北京。
杨秀芳(2000) 论闽南语疑问代词“当时”“着时”“底位”,中央研究院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提交论文,台北。
詹伯慧等 詹伯慧、张日升(主编)(1987)《珠江三角洲方言字音对照》,新世纪出版
社,香港。
—— (1988)《珠江三角洲方言词汇对照》,新世纪出版社,香港。
张惠英(1990)广州方言词考释,《方言》第2期135-143页,第4期298-306页,又见《汉语方言代词研究》,语文出版社(2000),北京,87-116页。
张 敏(2002)当地理类型学遇到历史类型学:有关南北方言否定词 [?-] [?-] 对立格局的新
假设,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语言组讨论稿。
张双庆(1999)香港粤语的代词,见李如龙等 1999:345-360。
志村良治(1995)《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江蓝生、白维国译),中华书局,北京。
周法高(1990)《中国古代语法?称代编》,中华书局,北京。
Bridgman, E.C. (1842)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ct, Macao: S. Wells Williams.
Chappell, Hilary (2001)Language Contact and Areal Diffusion in Sinitic Lanuages, in Aikhenvald, A.Y. & Dixon, R.M.W. (eds.): Areal Diffusion and Genetic Inherita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28-357.
McCoy, John (1966)Szeyap Data for a First Approximation of Proto-Cantonese,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Cornell University.
Norman, Jerry (1979)Chronological Strata in the Min Dialects,《方言》4:268-274。
—— (1983)Some Ancient Chinese Dialect Words in the Min Dialects,《方言》3:202-211。
Stedman, T.L. & Lee, K.P. 1888 A Chinese and English Phrase Book in the Canton Dialect, New York: William R. Jenkins.

文献标识码: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更新日期: 2005年06月06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7:57 , Processed in 0.0846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