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34|回复: 0

《第七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9 15: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eb.hku.hk:8300/simplified/


      
       第七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于1999年6月26日至28日在香港大学举行。出席本届研讨会的学者数和提交的论文数皆达到历届之最,共有150多人与会,提交的论文为99篇。商务印书馆2000年以《方言》增刊的形式出版了《第七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由单周尧、陆镜光主编,收入论文57篇,涉及语音、词汇、语法、文字、教学应用等多方面,篇目如下:《粤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詹伯慧)、《港穗粤语差异问题探讨》(饶秉才)、《闽粤方言的不同文化特征》(李如龙)、《广州话与普通话互动的新趋势》(曾子凡)、《从桂柳官话看粤语的影响》(周无忌、苏国璋)、《从语音特征看桂北平话与粤方言的关系》(梁金荣)、《语言的接触与趋同--论粤语对新加坡通俗华语及英语的影响》(陈玉珊)、《中山客家话在粤方言的影响下的变化及走向》(甘甲才)、《青塘军话中的粤语成分》(丘学强)、《粤语西渐及与壮侗语接触的过程》(李锦芳)、《现代粤语源於宋末移民说》(刘镇发)、《通过考本字看粤语中的百越语成分》(陈伯辉)、《香港原居民哭歌子的非汉语成分─一个语言底层研究的案例》(廖国辉)、《试论雍正、乾隆年间广东的"正音运动"及其影响》(杨文信)、《从地理分布看粤方言单数第一人称》(颜玉娴)、《粤读审音举隅》(单周尧)、《〈广韵〉硷深二摄广州话今读 [-n][-t]韵尾字音分析》(罗伟豪)、《实验报告:广州话句末升语调对字调的影响》(麦耘)、《香港粤语阴平调值商榷》(林建平)、《〈广韵〉、〈集韵〉与广州话塞音、塞擦音对应中的变例》(锺奇、涂良军)、《粤语母音[¿]、[P] 音位分合研究综论》(黄富荣)、《从传统反切看〈粤音韵汇〉与〈李氏中文字典〉粤语注音的歧异》(萧敬伟)、《略谈台山方言古疑母的保存情况》(谭飞燕)、《广东阳春粤方言的Â声母》(高然)、《广西玉林白话语音特点》(陈晓锦)、《广东坊间特殊用字调查报告》(锺奇、高然)、《粤语方言用字一百多年来的演变》(黄小娅)、《玉林方言本字考》(周成松)、《香港粤语的词语缩略形式》(陆镜光、林家乐)、《港式中文以粤语入文平议》(李家树、陈远止、谢耀基)、《香港粤语词语的口语化及其成因》(汤志祥)、《英语借词对现代粤语及汉语词法的影响》(吴东英)、《香港粤语基本颜色词汇调查简介》(远藤雅裕)、《粤方言谐谑语考察》(何子铨)、《粤方言和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初探》(鲍茂振)、《广州话詈称初探》(陈小明)、《近期广州地区部分报刊的方言用语调查》(唐莉、涂良军)、《广东四邑方言词汇特点》(甘于恩、邵慧君)、《粤方言成语与普通话成语之比较》(李守纪、王泽鹏)、《广州话"冚唪唥"[hŒmšpaùNšlaùNš] 的来源再考》(千岛英一)、《粤语动词"食"(吃)研究》(伍巍)、《在香港使用粤方言词典带来的困惑》(王晋光)、《粤语带宾语的形容词》(石定栩)、《广州话的比较句式》(潘小洛)、《广州话的"VV下"与"V下V下"》(彭小川)、《粤语量化词"得"的一些特点》(邓思颖)、《港式粤语"好+单音节词"探析》(李雄溪)、《广州话与普通话语气助词的比较研究》(方小燕)、《广州话与英语否定结构的比较》(林泽铨)、《与普通话"起来"对应的粤语词语比较》(邓小宁)、《粤语吴语虚词比较》(张惠英、陆镜光)、《粤语拼音连词拼写规则》(蔺荪)、《关于编制《中山方言志》光碟的设想》(林柏松)、《粤方言广播语言应当规范》(梁锦江)、《粤语句末助词的第二语言习得》(欧阳伟豪)、《从粤语"小唱"看诗歌的起源》(周锡韦复)、《〈嬉笑集〉与旧体诗写作教学》(邓昭祺)。




:P: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8 14:23 , Processed in 0.0732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