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80|回复: 0

宝贝和糖——“后革命时代”的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3 21: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aikanshu.com/books/7856/224405.htm    

        大家知道我想说的是什么。——《上海宝贝》和《糖》,卫慧和棉棉,上海的小资女人和她们的颓废精神,中国男人不可遏制的愤怒,……

  最近在网络上的这些字眼使我感到“这世界变化快”!

  宝贝和糖继承了早几年出现的女性文学的“私事”叙述风格,并将其推向了这一叙事风格的高潮。我想到了米勒和他的回归线——某种走向极至的东西,宝贝和糖相比之下走得还并不远。

  有人说:她们哪能跟米勒相比!然而为什么不能比?我在阅读米勒的时候一度觉得米勒肯定在某些方面“极为不正常”。我在看村上春树的时候,亦有同样的感觉。难道这是因为女作家存在着天然的性别劣势吗?

  王小波在他的小说里自由地抒发着对性的各种幻想和真实表白。在后期作品里,虐待与被虐待的场景已经开始占据了小说的大部分叙述空间;王小波的性,谐谑而真实感人,那么我们在宝贝和糖之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性呢?如其所言,为“性”而“性”。

  《黄金时代》和《革命时代的爱情》中的性场景反映了一个特殊时代,人性所被禁锢的大多数品质中依然顽强不息,不可磨灭的追求与欲望;在我们现在的这个同样特殊的时代,价值也好,伦理也罢,正在不可逆转地发生着崩溃与重组,“后革命时代”的性扮演着信仰正在崩溃时代的生理慰藉角色。

  从过分的压抑到过分的放纵,从来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屡见不鲜的戏剧性场景。要论述这一变化的原因恐怕在一篇小文里是不够也是不能的。

  宝贝和糖遭受众口谴责的原因在于它们的叙述还不够成熟, 也不够“策略”;考虑到传统价值道德观念的存在与影响,它们所直截了当表露出的对“性”道德观念的漠视已经导致了被动,在加上对小资生活的肆意渲染,实在是火上浇油。在贫富差距日渐扩大的时候,此类渲染自然是众矢之的!

  “缺乏深刻的东西”也许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评语,对于宝贝和糖一类的作品,这种评价已经很客气了。不过,须知深刻的东西并非从来就有的,我们的时代深刻地缺乏“深刻”的东西,这就是现实!

  宝贝和糖不过是一个开始,总有一天,中国会出现自己的米勒和《北回归线》,历史也好,文学也好,并非是无章可循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22:36 , Processed in 0.0608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