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24|回复: 4

〈語言的起源 ─ 兼論麻省理工學院Pinker教授[語言本能]的重大謬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11 23: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3/06/03

在人類數百萬年的演化史中, 人類學家與考古學家將五萬年前技術與藝術的大發展階段稱為文明的[大躍進]時代, 從此精緻工具、繪畫、雕刻、裝飾品、祭祀及交易等才出現於人類歷史中。許多學者均認同大躍進是相當急遽的, 而且他們還認為語言的成形乃是大躍進的根本原因。關於語言與大躍進的發展關係, 目前學者卻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人類的說話歷史不超過五萬年, 而語法與現代的整套語言在大躍進時代方才出現。換言之, 這些學者認為語言是從五萬年前才開始演化, 並及時負起文明大躍進的重責大任。另一種觀點認為語言曾經歷過漫長的演化, 它甚至可追溯至遠古的非人類階段。
兩百多年來, 語言起源的爭論歷久不衰, 因為這個問題涉及所有語言的定性與演化方向問題。時至今日, 學者們提出的起源理論包括「神授說」、「手勢說」、「感嘆說」、「 摹聲說」、「勞動說」等, 這些理論均屬〝空中樓閣〞, 我就不逐一駁斥了。本文將人類語言的演化歷程分為四個階段, 並根據原始人類在四個階段中的生理及心理狀態, 進而分析並論證語言在這些階段中的必然演化歷程, 藉此總結出語法演化是漸進的與早期的, 或者是意外的與晚期的。在上述分析與論證的基礎上, 最終剖析Pinker教授 [語言本能] 的重大謬誤之處。

一. 聲音信號階段

根據考古研究得知, 250萬年前非洲南猿的喉頭位置與人猿類似, 因此其聲音變化非常有限。20萬年前原始智人的喉頭位置已與現代人相同, 因此其前喉頭聲道的上方擁有更大的空間, 使聲音能做更多的修飾。前喉頭聲道的發育顯示出口語溝通對原始人類的重要性, 而且現代人在幾個月大時喉頭就會快速下降, 這種現象亦顯示出幼兒口語溝通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知, 傳遞信息對原始人類的生存與繁衍是多麼重要的事。基本而言, 信息的產生及發聲器官的演化必定是一個漸進、連續的發展累積過程。信息種類及內容必定是逐漸由單一而多樣、由簡略而豐富, 而聲音變化亦必定是逐漸由少而多。在這個階段中, 隨著信息種類的多樣及信息內容的豐富, 必然迫使聲音要有更多的變化, 因而最終導致喉頭的下降。
本文的〝信號〞是指一種無法以切分、組合及替換等方式傳遞信息的聲音。舉例言之, 在〝老鷹來了〞、〝花豹來了〞及〝鬣狗來了〞三個信號中, 並不存在可切分、組合及替換的組成部份。在探討信號的演化時, 我們必須將信息分為具象與抽象兩種。因為那些具有具象性質的信息, 一般可以不同的聲音來表示。例如當發現蛇來了, 原始人類可以一個不同於〝老鷹來了〞、〝花豹來了〞及〝鬣狗來了〞三者的聲音來表示, 並立即為其他人認知及接受; 反之, 那些具有抽象性質的信息, 由於在沒有精確語言的情況下無法直接約定俗成, 一般只能在原有信號的基礎上以附加聲音變化來表示。例如數量與性別是兩個最基本、淺顯的抽象概念, 而且它們能為生存與繁衍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在沒有精確語言的情況下, 而且原有的信號系統只有表示〝猩猩來了〞的聲音, 那麼原始人類要如何表達〝母猩猩來了〞呢? 性別概念必須要有精確語言方能明確表達, 從而直接約定俗成。因此原始人類只能在〝猩猩來了〞的信號上附加一些聲音變化, 並在多次重覆使用中逐漸約定俗成。由此可知, 原始人類若要表達〝兩隻(以上)母猩猩來了〞, 他們同樣須以相同的方式在多次重覆使用中逐漸約定俗成。這種在原有信號的基礎上附加聲音變化的方法可稱為〝准詞形變化〞, 它是增加信息含量的一種基本方法, 而且它是詞形變化的前身。
准詞形變化的信息滋生方式造成大量的聲音變化, 最終導致喉頭的下降及新音節的產生。音節量與信號切分息息相關, 因為足夠的音節是信號切分的必要條件。基本而言, 信號切分須有下列幾個條件:
    1. 信號短且音節數適中: 音節量增加將使信號逐漸縮短, 而且信號的音節數會趨於合理。當信號的音節數在4-7個之間, 此時信號較易於比較及切分。
    2. 信號的各個音節間存在明顯的差異: 音節量多將使音質差異變大, 而且信號的各個音節間會有較明顯的界限。在這種情況下, 信號較易於比較及切分。
    3. 信號的數量多且概念的重覆率高: 在信息的累積過程中, 當信號的數量達到記憶量的上限, 而且概念的重覆率偏高, 就會出現信號切分的需要。
    4. 族群成員不宜太多: 信號亦是經由代代相傳及約定俗成方能傳遞信息。因此若要改變既有的信號系統, 則族群的成員不宜太多。
有些學者認為250萬年前的南猿或許已經擁有簡單句法的原始語言。然而我們知道南猿的喉頭位置與人猿類似, 因此其音節量必然相當少。在這種條件下, 信號根本無法切分, 因此絕不可能存在任何句法。總結而言, 語言是信號經由切分、組合及替換等方式產生, 音節量夠多是信號切分的必要條件, 而大量的音節則是由准詞形變化衍生出來。由此可知, 所有語言原本均有詞形變化, 因為沒有准詞形變化根本無法產生語言, 因此聲音信號階段亦可稱為准詞形變化階段。

二. 語言肇始階段

信息的產生及發聲器官的演化必定是一個漸進、連續的發展累積過程。語言起源的[切分說]認為信號最先切分出來的是名詞及動詞二者, 使得最早的語言結構是〝動作者→動作〞的PO句法, 或者是〝動作→動作對象〞的OA句法。並且在一段時間的演化後, 最後形成〝動作者→動作→動作對象〞的POA句法。基本句法的出現宣告了語言的誕生, 這種類型的語言可稱為原始語言。
在這個階段中, 信號經由切分產生了包含名詞及動詞兩種詞類的語言, 因而使得數、性等詞形變化均與名詞及動詞二者有關。反之, 數、性等詞形變化均與名詞及動詞二者有關, 因此它們必然是發源於聲音信號階段。在語言肇始階段中, 由於原始語言仍然無法表達抽象的概念, 因此數、性及其他各種信息仍然須由名詞及動詞來承擔, 因此最終形成大量類似專有名詞及專有動詞的詞匯。在原始語言的漫長演化中, 名詞及動詞的詞形變化必定經歷過發展與規範兩個步驟。今日仍有許多語言的詞形變化相當複雜, 它表示原始語言在詞類貧乏狀態下停留了相當長的時間。而且此種複雜性的普遍存在說明這是一個必經的階段, 並非某些學者所言是原始思維特點的表現。
20萬年前的原始智人屬於這個階段。我們知道原始智人的喉頭位置已與現代人相同, 因此其音節量必然相當多。在這種條件下, 信號切分必定早已完成了。大體而言, 這個階段一直延續至約10萬年前現代人離開非洲為止, 因此語言肇始階段至少長達10萬年之久。由此可知, 所有語言均經歷過名詞及動詞的複雜化過程, 因此語言肇始階段亦可稱為詞形變化繁化階段。

三. 語言發展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 人類語言的詞類(包括數詞、量詞、形容詞、副詞、關係詞及代詞等)逐漸齊全, 從而使得句法逐漸成形。在詞類增長過程中, 為何數、性等詞形變化未被直接切分出來呢? 主要原因在於各種詞形變化交互混雜, 使其無法輕易切分出來。詞類的增長導致詞形變化逐漸退化, 這種類型的語言可稱為古典語言。
五萬年前的文明大躍進即是語言發展階段的直接結果, 而且這個階段與現代人離開非洲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基本而言, 現代人離開非洲為語言發展創造了兩個有利的條件。其一是生存環境改變, 導致新概念不斷出現。聲音信號及原始語言亦是在生活中自然而得, 因此需要較大的變動方能促其發展。其二是遷徙及氣候劇烈波動, 導致族群多次分合。在這個階段中, 多次的族群分合使得語言產生克里奧(Creole)的進化現象。
在詞類增長過程中, 詞形變化的信息滋生功能逐漸失去作用, 並最終成為一種不易擺脫的累贅。基本而言, 信號切分及詞類增長二者同樣具有下列兩個優點:
    1. 允許較為靈活及豐富的表達形式, 使得信息量大增。此外假設語句的產生, 使得人類擁有更強的計劃能力。
    2. 大量信號及詞形變化逐漸退化或消失, 使得所需記憶量驟減, 因此信息成本大幅降低。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George Miller說: 「英文的詞形變化在逐漸消失, 它現在仍然在不斷的消失中。格的差異在美國英文中已開始式微了。英文中添加語尾變化的情形異常少見。由於這種語尾變化從英文中消失了, 因此它們所負的責任只好由字序或介系詞來承擔。」
今日仍有許多語言的詞形變化相當複雜, 這表示這些語言邁入詞類增長階段為時不久, 而且它們較適合採用拉丁字母形式的書寫系統。大體而言, 這個階段一直延續至五萬年前的文明大躍進為止, 因此語言發展階段約有5萬年歷史。由此可知, 許多語言都經歷過名詞及動詞的簡化過程, 因此語言發展階段亦可稱為詞形變化退化階段。

四. 語言成熟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 詞形變化的信息滋生功能完全喪失。在詞類漸趨完備後, 詞形變化即處於消失的狀態中, 因為所有詞形變化的功能已完全被詞類取代了。詞類的完備導致詞形變化完全消失, 這種類型的語言可稱為現代語言。大體而言, 這個階段至今尚未完全終止, 因此語言成熟階段已長達5萬年之久。由此可知, 所有語言原本均有詞形變化, 因此語言成熟階段亦可稱為詞形變化消失階段。

◎ 論麻省理工學院Steven Pinker教授 [語言本能] 的重大謬誤

麻省理工大學Pinker教授在[語言本能]的[語言的多樣性]一節中論道: 「語言複雜性的這種普遍現象, 經常使語言學家感到敬畏。這也是我們懷疑語言不是文化產物, 而是人類特殊本能產物的第一個原因。」……「我們有石器時代的人, 卻沒有石器時代的語言。他們的語言是一樣的複雜、精密, 一點也不原始。」此外在該書中, Pinker說人類語言的複雜性無所不在, 就是證明語言是天生本能的有力證據。他還列舉了許多原始部落語言中動詞及名詞複雜性的例子作為其理論的佐證。
人類語言曾經歷過信號→原始語言→古典語言→現代語言四個階段, 而且每個階段均渡過了漫長的時間。經由[聲音信號階段]及[語言肇始階段]兩段的闡述, 我們知道名詞及動詞的複雜化乃是原始語言的主要特徵, 而且它是所有語言的必經過程, 此外其複雜程度會在原始語言轉型為古典語言之際達到最高峰。另言之, 我們確實有石器時代的語言, 而且各個階段的語言並非一樣的複雜、精密。在拙作[文字優化論]中, 我將〝文字進化〞定義為文字由簡單到複雜, 由低級到高級以達到滋生大量信息的演進變化, 將〝文字優化〞定義為各種造字法經由合理的比例搭配以達到有效運用大量信息的組合變化。在研究語言的演化歷程後, 我們可將〝語言進化〞定義為語言由簡單到複雜, 由低級到高級以達到滋生大量信息的演進變化, 將〝語言優化〞定義為各種構詞法經由合理的比例搭配以達到有效運用大量信息的組合變化。在這個基本認識下, 我們知道詞類由貧乏到齊全乃是語言進化的基礎, 而詞形變化複雜則是語言落後的主要表徵。總結而言, 若說語言複雜性的普遍現象是證明[語言本能]的第一個原因及有力證據, 那麼我必須說Pinker理論的立論基礎是完全錯誤的。
此外西方語言學家透過研究洋涇濱(Pidgin)演化成克里奧(Creole)的現象, 希望藉此探索人類語言的起源。這種做法是完全倒錯的, 克里奧現象根本無法推衍出語言的起源, 因為它們二者的發展基礎是完全不同的。實際而言, 克里奧現象對於語言的未來走向具有重大的啟示意義。基本而論, 克里奧現象包括缺乏詞形變化、字序統一及POA句法結構三個基本特徵。
關於語法基因的問題, 現在我們知道語言複雜性的普遍現象 並無法提供任何相關的證據。此外人類語言的許多相似性乃是由信息規律所導致, 或者是語言進化及優化的必然結果。在這種情況下, 若要證明語法基因的存在, 我們就須由詞形變化入手, 因為詞形變化是演化歷程最久的語法範疇。如果連詞形變化的基因都不存在, 那麼其他的語法基因就更不用說了。而且詞形變化基因存在與否, 絕不能僅憑一二個病例為證。語言的演化必定需要基因的支持, 但是它的實質與Pinker的[語言本能]存在三個基本的差異。1. 語言基因應是百萬年來信息規律作用於語言所產生的演化結果, 而Pinker並未說明語言基因的產生機制; 2. 語言基因應是使人類擁有符合信息規律的語言能力, 而Pinker卻認為語言基因是使人類擁有語法內容; 3. 語言應是聲音信號→原始語言→古典語言→現代語言的演化結果, 而Pinker卻認為語言是人類天生本能的產物。
語言文字各個層面的進化與優化均是圍繞〝傳遞信息〞這個主軸展開的, 而語音及字形的結構則須符合傳遞信息的需要。在縱觀西方語言學的發展後, 我們發現索緒爾、喬姆斯基及平克三位頂尖的語言學家, 他們不僅對語言文字的基本概念缺乏正確的理解, 而且對語言文字的演化主軸亦毫無所悉。在這種情況下, 他們對語言文字現象的詮釋就會與事實相去甚遠。根本而言, 我們應該從〝傳遞信息〞的角度來探求語言問題, 唯有如此才能使語言學走上正確的道路。人類的說話歷史絕非五萬年而已, 而是至少超過20萬年之久, 而且語言絕不可能是意外的產物。今日許多語言的詞形變化仍然異常複雜, 因此原始語言必定演化了極長的時間。綜合而言, 我們只要研究詞形變化的發軔、繁化、退化及消失的過程, 就能了解人類語言演化的整部歷史。在詳閱詞形變化的興亡史後, 我們知道西方學者對詞形變化的詮釋存在根本的謬誤。簡要言之, 原始語言是由具有完整信息內容的信號切分而成, 並非西方學者所言是由字彙及語法組合而成, 此乃語言起源問題的根本癥結所在。

[ 本贴由 郭致平 于 2003-10-11  23:20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3-10-11 23: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郭致平兄的到来^^

有关语言起源论坛也转过一篇,我还发了点感想:
http://www.xlmz.net/forum/viewthread.php?tid=1306

有空再慢慢细度兄带来的好东西,先谢谢了!!!:lol:
发表于 2003-10-18 19: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先生的大作,获益良多!

    此文简要地论述了词形变化与语言起源的关系,但要详尽地说明白这些问题恐怕也得出一本专著才行了。

    不过在下有一疑惑,“花豹來了”本身作为一个声音信号似乎也该算作是一个高级的声音信号,而在此之前是否还有诸如“花豹”或“来了”这么单一的简单信号呢?我想应该是有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就必定与先生所说的切分相反了,我认为POA句法在语言的最初阶段不应该是PO或OA样式的,而更应该是P、O、A平等并列式的,而它们本身并不具备各自相应的词性,只有在发展到了PO与OA句法阶段时“P”才是P,“O”也才是O,之前的所有字词均为单一的声音信号罢了。

    在下不才,荒谬之处还望先生能批评指正,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8 20: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語言誕生前, 所有的信號均是具有完整信息內容的信號。在這個階段中, 它必然會存在少數常用的名詞信號, 例如花豹、爸爸、媽媽、張三、李四及王五等, 但是不會存在〝來了〞這類沒有完整信息內容的信號。而且即使存在〝花豹〞及〝來了〞這類信號, 它與〝花豹來了〞的信號亦是不相關的。另言之, 它們三者仍然是純粹的信號, 並不存在組合關係。
发表于 2005-7-12 21: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语音和语义之间最原始的联系,语言起源的“口腔拟象”理据

中文摘要:
“理据性”认可了语义和语音之间结合的某些根据和合理性,“价值性”突出了语言符号在具体信息环境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动物的信息传递过程,探索语音最原始的语义理据,研究了语言起源的理据。在语言起源之前,“肢体模仿”是动物理解同类并获取信息的高级行为,也是人类语义信息交流的可靠起源。动物的叫声最原始的价值是作为性别标志召唤异性,在语言起源最初阶段的价值是召唤子代、母代、同族等肢体模仿语言的交流对象。语言起源的过程就是口腔动作也作为肢体模仿语言的一个局部,进行“音拟”和“口形拟象”,并最终使语音独立成为声音语言。
---------------------------------------------
内容节选:
一、前言
自索绪尔以来的语言学普遍认为语音和语义没有自然联系,但是该领域对这种联系的研究还在继续取得进步。王力先生讲“事物得名之始,固然是任意的;但到了一个词演变为几个词的时候,就不再是任意的,而是在语音上发生关系的了。”①最新的研究者发现了更多的所谓“音征词”,并认为高元音由于口腔空间小,更容易和表示“小”的所谓阴性词有对应联系,而低元音则相反。②显然,随意性观点和已经被觉察到的音义联系自相矛盾了,而“理据性”概念的出现则很好地调和了这种矛盾,因为它既肯定随意性,也肯定音义间的联系。

二、从动物行为和信息交流过程看语言起源的理据
2.1、语音起源包括三个阶段
动物的声音最原始的价值是作为性别“身份证”标志召唤异性,在视觉不便时,叫声可以表达自己的存在,甚至表明关于方位、距离、移动、是否成年和强壮等信息。夜间池塘边的蛙鸣,盛夏树丛中的蝉叫,都是这种最原始的“寻偶专用语言”。这种语言可以被理解为:“我就在这里,我正在寻找异性。” 随着神经系统的进化和经验积累,动物行为不断复杂化。高级动物的叫声衍生出了恐吓同性竞争对手和天敌,召唤子代、母代和同族等功能。母鸡召唤小鸡,雄性哺乳动物争夺配偶时的吼叫,完全不懂语言的婴孩召唤父母,都强调了自身的存在,并暗示某种要求和希望,至于暗示的真正内容,就得在更大程度上依靠被召唤者观察理解了。人类和其它高级动物的原始思维交流就起源于他们相互之间的这种观察,因为对于不会语言的动物来说,这已经是信息交流了。
(中间内容包含动物语言的实词和虚词划分方法,和虚词向实词的转化过程,动物语言向人类语言的转化过程,肢体语言向声音语言的转化过程,具体内容暂时省略,)
后面是两个注解
①《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第51页
②朱晓农《亲密与高调》
语言的真正起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2:10 , Processed in 0.11886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