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91|回复: 1

老外学汉语经典笑话集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3 08: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外学汉语闹出的十句经典笑话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1fade0100afxz.html

看外国朋友学汉语有多难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奥运会,其实也是一次世界语言交流大会。这几天,在北京的奥运村,外国朋友学说汉语成了新闻,有关方面也及时安排了这方面的志愿者。由此我想到找点外国朋友学汉语的趣闻,与外国朋友一起捧腹。


                               图:奥运村内外国朋友学汉语(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对外国朋友来说,真的要学会汉语,并非易事。在包括雅利安语、闪米特语、含米特语、图兰语、印第安语、班图语等各大语系在内的人类语言中,汉语(中国话)在西方人眼里是最难学的。外国朋友如何形容汉语难学?在欧洲曾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个学生调皮,老师惩罚他的方式是,让他去学汉语。最偏激的反应应该是英国20世纪著名作家、学者H.G.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在其经典作品《世界史纲》中,威尔斯把中国不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归结为语言原因——因为太难学,中国人都把精力用在语文学习上了。

原话是这样的——

“在中国,文字造就了一个特殊的读书人阶级,也就是官吏。他们也就是统治和官僚阶级。他们的注意力必须集中于文字和古典文学格式,胜过集中于思想和现实;尽管中国相当太平,它的人民的个人智慧很高,但它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看来却因此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像到的原因。”(吴文藻、冰心、费孝通译本)

外国朋友觉得汉语难学,难在哪?主要是语言习惯和所使用的语系完全是两个概念。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等,都属雅利安语系,学起来自然方便。更麻烦的是,汉语一字多义、一词多义和多字一义、多词一义现象很普遍。如有人专门就“我”(“I”)的不同用法作过研究,竟然有多达108不同说法。如此繁杂,连以汉语为母亲的中国人有时也很难搞清楚,对外国朋友来说,就难上加难了。再加上外国朋友喜欢用他们单一、简单、自以为是的思维方式来学习汉语,忽视汉语字、词结构的复杂、多义性,常常会闹出大笑话。

从过去流行的笑话中来看,有这么10句堪称经典,令人捧腹——

一、“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曾有一道考外国学生的选择题是这样:“大连实德队经过90分钟激战大胜北京现代队,获得冠军。”问,下面哪句话与文意最吻合?A 北京现代队大胜大连实德队、B北京现代队大败大连实德队、C大连实德队大败北京现代队。虽然正确的是C,考前模拟测验反复强调,结果考场上许多考生还是选B。

这题目源于一则真实的故事:1983年,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小组赛上相遇, 赛后中国报纸上出现了“中国队大胜美国队”的标题。过了几天,决赛里中国和美国队又碰头,争夺冠军, 中国报纸的标题换成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一名名叫Christr 的美国留学生看了报纸后很高兴,认为美国队赢了,在中国同学中称赞自己的国家队,结果弄出了大笑话。据说,直到毕业离开中国,Christr见谁都愤愤不平地称,中国人太奇怪了,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那还比赛什么呢?或许在北京奥运会上,不少外国朋友又要为此迷惑不解了。

二、“亲爱的姑妈”  在汉语中,“娘”与“妈”一样,都是指母亲。有一初到中国学汉语的英国留学生,在校园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国女生。于是他给她写求爱信,但一时忘“娘”怎么写了,便自作聪明,以“妈”代“娘——“亲爱的姑妈······”


                                        图:洋笑星大山的汉语说得相当地道

三、“一起上床吧”   “上”与“起”有时意思相同,但如果分别搭配,意思可能完全相反。如“上床”与“起床”便是两回事情,而“上床”还有一起做爱那层意思。一美国女孩与临时教她汉语的中国男邻居一起应邀参加朋友PARTY,因时间太晚,又喝多了,便留宿下来。临休息前,美国女孩给中国男邻居递了一张纸条——“我们一起上床吧!”她的本意是明天一道起床离开,却害得中国男邻居胡思乱想半宿。

四、“戴安全套”  帽子是套在头上的,有时外国朋友便会弄混。有一中国老师讲过一个发生在他教授的在京外国留学生身上的故事——这名留学生告诉老师,他常骑摩托车外出。老师提醒他北京车太多,要小心。他接了一句,“没关系,我会戴安全套的。”

五、“你我都不是东西”  这则笑话南师大汉语专业的老师曾在课堂上讲过——一位自称为汉语专家的美国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在谈到准确理解“东西”的词义时,他作如下的表述:汉语中,“东西”并不仅仅表示方向,更多的时候指的是物品,如桌椅、电视机、眼镜,都可以称为东西,但如果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不能这样表示——比如,你我都不是东西!”

六、“方便时候不能来”  一次,几位中国同学邀请刚来华学汉语的外国男生吃饭,中间,一名中国同学出去“方便一下”。外国学生不懂其意,大家告知这是去厕所排泄。这名学生记住了,有一天,一名女生希望在他方便的时候拜访他,这位留学生立即摆手,“你什么时候都可以来,但就是我方便的时候不能来。”还把服务行业常见语“为顾客提供方便”,理解为向顾客提供上厕所服务,一时成为笑谈。
因为对“便”字一知半解,还弄出过另一则笑话——中国人请客普遍客气,明明很丰盛的酒席,对客人也称是“便饭”。有一次,一名外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准备了如此便饭,竖起了大拇指,赞美道——“这是一顿大便饭!”此言一出,全桌的中国人顿时没有了味口。

七、“中国农民越来越贵了”   此事发生在上世八十年代后期,有一名美国学生分不清“富”和“贵”的区别,在造句时写道:“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民越来越贵了。”

八、“哪里哪里”  “哪里”连起说就是自谦,这是一般中国人都知道的,也常用。但初通汉语的外国人W先生不理解。一次W先生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他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漂亮。一旁的新郎立即代表新娘表示感谢,“哪里哪里”。W先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以为未说到地方,便用生硬的中国话再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很漂亮!”

九、“含笑九泉”  上汉语课时,老师想了解一下近期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便问,“你们能说出一句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很开心很高兴的样子吗?”台下很快出现了“开怀大笑”、“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等答案。老师接着又说,“这个成语里最好含有数字,比如一、二、三、四……”有一位留学生反应很快——“含笑九泉”。

十、“中国很行!”  这个笑话颇讨中国人喜欢,说的是一个稍懂汉语的外国友人批评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后骄傲自大的故事:有一次这位友人来华做工作访问,与中国朋友在咖啡店坐定后,聊中国的文化,他对中国人的友好、礼貌、热情深有感触。但也表示,虽然中国人一向谦逊,但有时也很骄傲自大,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最明显。比如,现在大街上随处可以见到——中国人民很行,中国建设很行、中国工商很行、中国农业很行,有的干脆就是“中国很行”。说完往外面不远处一指,原来,外国友人有所指之处是一家银行。“银”的外形像“很”,“行”是多音字,除了xíng,还读háng,外国朋友未能分清,中国朋友听罢哈哈大笑!

最后,借此外国友人的话,希望中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很行”,祝外国朋友在中国开心!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09: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外学汉语笑话多
来源:http://learning.sohu.com/20001106/100001.html

如今中华文明向西方文明进军的势头越来越猛,老外对古老的东方魅力越来越欣赏,想学中文的洋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若阁下在西方国家的街头散步,奉劝您用中国话聊天时得留神“隔墙有耳”。话说几位同胞正走在纽约街头,忽有一美国壮汉闯进眼帘,于是顺口发了句感慨:“这老美简直胖得没边了。”话音才落,那老美扭头回敬了一句汉语,差点没把几位国人震晕过去:“爹妈给的,有什么法子。”

我曾教过一位即将赴华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约翰,他决定临行前先补习一下汉语口语,他指定要学的教材是BBC广播公司出版的汉语课本,该书声称是特别适合旅游者和商人的速成初级汉语,完全无汉语基础者也能“一看就会说”,翻遍全书都找不着一个汉字,通篇皆是英文和汉语拼音,整个一本文盲汉语教科书。由于完全不看汉字单纯读拼音,老外学起这种文盲汉语来常常闹出令人捧腹的笑话。这位约翰一见我的面,就自豪地卖弄起自己的汉语学问来:“你嚎(好)小姐郭,我恨歌星(很高兴)扔死你(认识你)。”约翰很珍惜与中国人的对话机会,笑话便层出不穷,比如他告诉我:“我的媳妇(西服)在皮包里。”“今天早上担心马路太忙,我七点就‘出家了’。”他的中国好友回国了,于是约翰经常念叨的是:“一个火人(好人),飞去了(回去了)。”每次走到楼梯口,约翰就会略微躬着身,一派典型的英国绅士风度,口中念念有词:“请小心裸体(楼梯),下流、下流,一起下流(下楼)吧。”

眼下汉语在英国颇时髦,一些与华人有合作项目的大公司皆开始重视员工的汉语培训。一位英国女士每周轮流去好几个公司教授汉语,生意火爆。她颇洋洋得意地感慨,60年代末她初学汉语那会儿,别人都说她简直是发疯了,居然要学那难得令人咋舌又没什么用处的玩意儿。如今借中国改革开放的光她终于得以扬眉吐气了。

我在国外教了几年汉语,见识也广了。的确,普通话里的四声妈、麻、马、骂是每个初学汉语洋人的绕口令,每每练得他们晕头转向舌头打不过弯来,于是“天上下雨”就变为“天上下鱼”了。我的英国老公特地请中国友人为他起了一中文名郝腾,可惜没一会儿他就闹出洋相,当他自我介绍时,在场的中国人立即哄堂大笑起来,原来由于他的四声问题令人家听上去变成为“好疼”了。

四声真可谓洋人的天敌,一位初到北京的英国留学生踏进饭馆开口就将包子说成为“报纸”,想吃饺子,冲口而出的却是“轿子”,听得侍者如坠云雾之中。他居然要求“红烧屁股”,并声称这是他最喜爱的一道中国名菜。女侍者的脸色不悦甚至恼怒起来,洋学生急忙将菜单指给她看,这才明白原来他是想吃“红烧排骨”。

美国人马克时常爱炫耀他的汉语学问,此人的爱好是整天抱着一本厚厚的《英汉词典》,遇人便“现炒现卖”。一天,我在林荫路上遇见他,便打招呼:“你好!马克,散步呢。”他笑嘻嘻地来了句:“对,我正在这里徘徊。”我忍住笑追问:“你明白徘徊的意思吗?”他一本正经地答曰:“当然知道,徘徊就是在一个地方来回来去地走着。”马克逢人喜欢自我介绍:“我是个土里土气的人。”每每都令人忍俊不禁,因他在词典里读到“乡下人”译为中文就是“土里土气的人”,他只不过想告诉中国人自己出身农民,不明白为何会导致如此喜剧效果。

马克这种运用汉语的习惯,有次着实令他尴尬万分。不知他从哪本词典中查找到“废话”一词的英文翻译含有双重意思,一为没用的废话,另外还有客气的含义,于是马克大着胆子运用起他的新名词。一位来英国商务访问的中方处长,与英方谈判之后夸奖马克的汉语水准高,马克赶忙学着中国人的谦虚劲回答:“你真的太过奖了,全是废话、废话。”那位处长先生当即一脸惨白地走开了。

西方人对中国的十二生肖也极感兴趣,每个人都想查清楚自己是属什么动物的。不幸的是,“属”和“属于”洋人们常常混淆,于是一位姑娘兴奋地报出:“我是属于猪的。”猫和狗乃是西方大为流行的宠物,我们中文里用“雌性”或“雄性”来形容动物性别,而英文中无论形容人或动物都可通用male(男性)或female(女性)。一天下午在街上一位小姐牵着她的爱犬得意地向我介绍:“这是我的女狗。”

至于中文里的量词,也是令老外们大为头痛的难题。一次考试让学生解释何谓“一条好汉”,一个学生写道:“一条好汉,意思就是一个瘦而高、相貌好看的男人。”还有一位学生告诉我昨晚他在山间公路上看到“一张兔子”,我立即纠正应该是一只兔子,他却表情认真地反驳说,千真万确是一张兔子,因为野兔已经被汽车轧死了,压扁了的兔子理所当然变成为一张兔子,就如同一张纸、一张相片一样。除此之外,诸如什么“一对裤子”,洋学生振振有辞地辩解,因为裤子都有两条裤腿,两条即一对,因此没错。甚至有洋人到处找中国人辩论,坚持称应当是“一套屁股”这才符合逻辑。

虽然有这么多忍俊不禁的笑话,但看到这些金发碧眼的洋人们努力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语言,倒也令我欣慰。于是鼓励道:“你们的汉语水准都进步得很快。”他们异口同声地回敬我中国式的客套:“果酱、果酱(过奖、过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 06:53 , Processed in 0.0764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