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82|回复: 0

闽南方言与外来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5 09: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quanzhou.yiyou.com/html/14/index.html  /2006-01-24 11:47:37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闽南人在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断与外域交流,在输出自己词语的同时,也采用音译、意译或借词的方法,吸收不少外来词语,逐渐丰富自己的词库,这些外来词隐含着闽南特有的外来文化。

  外来概念的汉译形式:闽南语称“洋人”为“番仔”,所以常用“番”涵于称呼外国人及其外国输入的物品之前。如称外国为“番邦”、“番爿”。把出洋谋生叫“过番”、华侨叫“番客”、华侨在国内的妻子叫“番客婶”。地瓜叫“番薯”、马铃薯叫“番仔番薯”、玉米叫“番麦”、豆薯叫“番葛”、火柴叫“番仔火”等,这一些属早期的词,有些已被淘汰不再沿用。

  全译词:把原词的语音形式经过汉化、闽南语化后保留下来。来自英语的,如:芝居力(巧克力)、巴仙(百分之一)。来自马来语、印尼语的(同属一个语种)如盾(印尼币单位)、洞葛(西式手杖)雪文(肥皂)。来自荷兰语的,如甲(台湾量地之名)。半译词。指在音译的基础上加上方言的成分,注明类别。即音译加表意。来自英语的,如:极仔(奶油蛋糕)、马擎仔(缝纫机)。来自马来语、印尼语的,如:谢哥米(西谷米)、加薄棉(木棉)。日语借词。是指直接把用汉字写出来的日本词拿过来作方言词,它的读音是闽南话的读音,其书写形式和意义是日本的。如:番号(号码)、便当(饭盒)、便所(厕所)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交流的空前频繁,外来词也以近几十年从未有过的速度一批批进入中国,进入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厦门特区及其闽南其他地区,这是传意生活的紧迫需要,并非语言者的标新立异。对于外来词的吸收,打破以往以意译为主,主要有音译词,如乐百氏、万宝路、迪斯科、夏普、麦当劳、肯德基、沙龙、托福、迷你、酷、秀、可口可乐等;半音半意合译词,如桑拿浴、啤酒、苛机、保龄球等,由于交际需要,人们拿来使用,既快又方便,这不仅丰富汉语和闽南方言词库,而且对活跃人们的语言生活文化生活都有积极的意义。闽南方言使用的外来词大多从汉语音译或意译过来的,因此无需再作翻译,否则译音大相径庭,就失去它交际意义。

  罗常培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中引用帕默尔的话:“语音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有些文化现象淡化甚至消失,语言中词语久而久之也随着消失,外来词语生命力强的,经得起考验的就能长期被人们使用,生命力差的可能是昙花一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13:30 , Processed in 0.0930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