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06|回复: 2

一位红学家的“继父”、“继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3 21: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余少平 于 2011-7-28 09:21 编辑

周汝昌老先生作为著名红学家,名气大,漏洞多,又偏偏“老而不死”,于是树大招风,成了新进“红学家”们的活靶子。周老先生研究红学的某些结论,尤其是年老失明之后发表的一些奇谈怪论,近似福尔摩斯探案,实实不敢恭维;可他早年搞考据研究曹学,下的功夫,取得的成绩,我都佩服。像曹家谁谁出嗣、谁谁入嗣,居然也千方百计找到资料。所以在他心里,“养父”“继父”“嗣父”“生父”“本生父”这些概念一定是一清二楚的。
    另一位红学家(不知道“红学家”前面是不是要加“著名”?因为我不搞红学,孤陋寡闻,硬是没有听说过这位人士),“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红楼梦学刊》编委”,周思源,因为社会上谣传他是周汝昌的儿子,所以专门在《北京晨报》 写了一篇文章来澄清(但我看到的文章是“明清小说研究论坛”的转载),文章说了很多话,我看下来,只大概领会了这么几个意思:
    第一:周思源压根儿就瞧不起周汝昌:“我对周汝昌先生持批评态度红学界几乎人尽皆知……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几本书的前言后记和报刊访谈中多次感谢红学界师友的帮助时——至少提到过7位红学家的名字——却从来没有提周汝昌先生的缘故。”
    第二:周思源根本就不是周汝昌的儿子:“只要略微查查,就可以很清楚我的身世,跟周汝昌先生根本扯不上一丁点关系。”
    第三:周思源的父亲抛弃了他们母子后,周思源兄弟姊妹由母亲抚养,后来除了生母外,周思源又有了“继父”、“继母”:“周家的爷爷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家母中学时代的国文老师,著名书法家,原籍绍兴。但是从继父那一代起已经成为杭州人了。继母也是杭州人,是家母最好的朋友,亲如姐妹。”
    周思源是不是周汝昌的儿子,我一点都没有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周思源的“继父”、“继母”。
    查《汉语词典》(1952年)485页:“【继父】父死后称母所改嫁之夫。”“【继母】母死后称父所续之妻。”
    《辞海》(1979年)第1178页:“【继父】子女称母亲的后夫为‘继父’。”“【继母】子女称父亲的继配。”
    《现代汉语词典》(1991)第537页:“【继父】妇女带着子女再嫁,再嫁的丈夫是她原有的子女的继父。”“【继母】男子已有子女后续娶,续娶的妻子是他原有的子女的继母。”
    《辞源》:“【继父】父死后,母所改嫁之夫。”“【继母】母死或被出,父所续娶之妻。”
      照这么说来,周思源的继父应当是娶了周思源的生母为妻,周思源的继母又该是嫁给了周思源的生父为妻。可是文章中,周思源的“继父”、“继母”分明是两口子,那么再推测一下:兴许是周思源的生母先改嫁给周思源的继父,然后不幸亡故或者离异,继父又续娶了周思源的生母的“最好的朋友”,于是随继父生活的周思源又称她为“继母”?这样似乎比较说得通。
    可是周思源的文章中并没有说他的生母嫁给了他的继父,倒是说“我是1949年过继给周家的。”
    周思源过继给了周家夫妇,周家夫妇就成了周思源的“继父”、“继母”?这个道理我还真弄不懂。——是不是《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全都说错了?
   如果这些工具书都没有错,那么,就是这位“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红楼梦学刊》编委”,把“继父”、“继母”的意思搞错了?
   假如(我不敢相信,只敢斗胆假设一下)竟然是周思源错了,那么,如果周思源曾经向他瞧不起的周汝昌先生请教过,那他还会错吗?
发表于 2011-7-24 06: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问题:如果某人过继给他伯父作儿子,他称呼他的伯父为爸爸还是继续称呼他为伯父?别人提到他伯父的时候,能否说是他的继父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07: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余少平 于 2011-7-25 08:07 编辑

如果某人过继给他伯父作儿子,他当然就得喊他的伯父为“爸爸”。
别人提到他伯父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就说成是他的“父亲”。如果需要强调那不是他的“生父”(生身父亲)的时候,可以说成“养父”(养身父亲)。比较正式的,可以说成“嗣父”。但是“养父”有养育的关系,“嗣父”不一定有。比如江上青牺牲时没有儿子,照旧传统来看,他就绝嗣了(断了香火),于是江上青的哥哥就把自己的儿子江泽民算在江上青的名下做儿子,以免断了香火。因而江泽民是江上青的嗣子,江上青是江泽民的嗣父。家谱上,江泽民直接就是江上青的儿子,但是一定要注明“出嗣”“入嗣”的关系,因为旧时续家谱,至少有些地区特别强调“异姓入嗣”不算数。像我们家族续家谱的时候,就不把我伯父算作我祖父的儿子。
“嗣父”这个词,我手头的几本工具书上都没有。但几部清代著名笔记中有这样的例子,如王夫之《永历实录》:“郑古爱,字子遗,湖广江夏人。本姓陈,出后于郑,既长,所嗣父有子,求归宗养母,为嗣父所讼。”梁章钜《浪迹续谈》:“乾隆乙卯,余以公车过浙,时亡友曾禹门(奋春,即少坡太史之嗣父)方宰临安,留余署中两月。”梁恭辰《北东园笔录初编》:“浦城富而好礼之家,首推祝氏。余长姻东岩太守(昌泰)之嗣父恕亭翁(荣封)者,慷慨多义举。”
至于红学家周思源何以把“养父”称为“继父”,那一定有其非常深刻的内涵,不是我这种愚民能够理解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8 18:16 , Processed in 0.0628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