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80|回复: 3

释“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 11: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来源:


“眞”《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解释为“仙人变形而登天也。从七,从目,从L 。八,所乘载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曰:“此眞之本义也。”然而经过我们考证,此并非眞之本义。下面我们从“眞”的字形、声符示源功能和文化背景三个方面讨论“眞”的本义。

一,从字形来看 。

眞字甲骨文金文写作   。从字形上看不出一点“仙人变形而登天”的迹象。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好似鼎的器皿的形状。如果我们再把眞的字形和“贞”(甲骨文为 )、“鼎”(甲骨文为 )等字作一比照,就能明显看出,“眞”其实也应该是一个器皿。许慎《说文》说“从 ,从目,从L。八,所乘载也。”但我们看到的却并不是从 ,而是从匕,这两个字字形非常相近,但意义却不同,很容易混淆。“匕”《说文》解释为:“相与比叙也,从反人。匕,亦所以用比取饭。一名柶。”“匕”是古代的一种取食的器具,长柄浅斗,形状象汤勺。《说文》:“匕,亦所以用比取饭。”段玉裁注:“匕即今之饭匙也。······按《礼记》匕有二:匕饭匕黍稷之匕盖小,《经》不多见;其所以别出牲醴之匕,十七篇中屡见,丧用桑为之,祭用棘为之,又有名“挑”、名“疏”之别,盖大于饭匙,其形制略如饭匙,故亦名匕,郑所云“有浅斗,状如饭 ”者也,以之别出牲醴谓之匕载,犹取黍稷谓之匕黍稷也。”《诗·小雅·大东》:“有饛簋飧,有捄棘匕。”朱熹注:“棘匕,以棘为匕,所以载鼎肉而升之于爼也.。”而“七”《说文》曰“变也,从到人。”朱骏声《通训定声》:“倒子为 ,生也;倒人为七 ,死也,经传皆以化为之。”段玉裁注:“凡变 ,当作 ,教化当作化,许氏之字指也。今变 字尽作化,化行而 废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眞字应该从匕,而不应该从 ,许慎理解为从 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眞字中的变形而登天中的变形,是牵强附会的。“目”中间得两横应为加注符号,表示充满了东西。下面的“八”理解为所乘载也,更是不可相信。我们知道“八”是别的意思,是一个象形字,眞字下的八,甲骨文金文中并不是八,而是 ,更像是器具的支腿。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眞”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上面是取饭的饭匙,下面是带支腿的饭器。是一个会意字,表示的意义应该是要取满满一食器中的食物。

二,从声符示源功能理论来看。

形声字是小篆以来汉字的主体。通过形声字的产生过程我们知道形符一般表示形声字所记录词的义类,声符大多具有示源功能,可以提示形声字所记录词的源义素。沈兼士先生说:“综合一组同声声符字,而抽绎其具有最大公约数性之意义,以为诸学之共训,即诸语含有一共同之主要概念。”(!)这里所说的“最大公约数之意义”实质就是源义素,是由某一声符构成的一组形声字共同包含的某一义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王宁、李国英提出了“声符的示源功能”理论,所谓“声符示源功能”是指“声符显示形声字所记录的词的源义素的作用”。(2)李国英先生指出:“源义素即派生词的构词理据,它是在源词分化出派生词的过程中由源词带给派生词的一种‘传承信息’。······在派生词与源词之间所包含的共同源义素,标志着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3) 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方面大家学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运用。现在,我们越来越相信,以某个声符字为声旁的形声字,它们的源义素一般是围绕声符字展开,在意义上和声符字所表示的意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我们就以“眞”字为声符的形声字为例,作一分析,看一看以眞字为声符的形声字所表示得意义是否是以“眞”字所表示的意义展开的,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源义素,从而验证“眞”的本义。

1、  填-《说文》:“填,塞也。从土,眞声。”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引《广雅》:“填,满也。”
2、  
嗔-《说文》:“嗔,盛气也。从口,眞声。诗曰:振旅嗔嗔。”《玉篇·口部》:“嗔,盛声也。”应该指出这里读“tian2”,徒年切。当读“chen1”时,昌真切。意义为“恚也,怒也。”段玉裁注;“謓,恚也。今人用嗔,古用謓。”不管是“盛气”还是“盛声”,都应当是充满了气,充满了声的意思。
3、  
寘-当此字读为“tian2”时,它的意义是“塞也”、“满也”。《汉书·燕刺王刘旦传》:“发纷纷兮寘渠”颜师古注引臣瓒曰:“寘渠,寘塞沟渠。”寘,也是填满的意思。
4、  
阗-《说文》:“阗,盛貌。从门,真声。”朱骏声《通训定声》:“阗,本训当与填、寘略同,疑即塞门之屏树。”《文选·班固《西都赋》》“阗城溢郭”吕延济注:“阗,满也。”《广雅·释训》:“阗阗,盛也。”王念孙疏证曰:“凡盛貌谓之阗阗,盛声亦谓之阗阗。”阗,亦为盛大、填塞之义。
5、  
瑱-《说文》:“瑱,以玉充耳也。从玉,真声。”《国语·楚语上》:“其又以规为瑱也。”韦昭注曰:“瑱,塞耳也。”可见,瑱也是填塞之义。
6、  
嵮-读为颠,山顶也。《荀子·大略》:“嵮如也”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嵮,与填同,谓土填塞也。”平地堆积满了土就成为了山颠。
7、  滇-《集韵·霰韵》曰:“滇,大水貌。”《汉书·礼乐志》:“泛泛滇滇从高
”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滇滇,盛貌也。”这个意义当读为“tian2”徒年切。当读“dian1”时是个水名,《说文》:“滇,益州池名。从水,真声。”滇。也是盛大的意思。
8、  瘨-《说文》:“瘨,病也。从疒,真声。一曰腹张。”段玉裁注:“瘨,与
、瞋义略同。”“腹张”是腹内塞满也。
9、  
颠-《礼记·玉藻》:“盛气颠实扬休”孔颖达疏曰:“颠,塞也。”《易·鼎》“鼎颠趾”焦循章句曰:“颠,填也。”颠,也是塞满之义。
10、        
齻-《仪礼·既夕礼记》:“左齻右齻”贾公彦疏曰:“齻,谓两牙畔最长者。”牙畔长的牙,自然使口有塞满之状,可见,齻,亦塞满、充满也。
11、        镇-《说文》:“镇,博压也。从金,真声。”《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蒋骥注曰:“镇,压席者。”《国语·周语上》:“为
币、瑞节以镇之。”韦昭注曰:“镇,重也。”填塞满了,自然就重了,能用来压物。镇,也是填塞满的意思。现在的集镇,是人多的地方。可能是沿袭了镇的本义。
12、        
稹-《说文》:“稹,穜溉也。从禾,真声。周礼曰:稹理而坚。”《说文·禾部》徐锴系传:“稹,亦微密也。”《说文·禾部》段玉裁注:“稹,引申为凡密致之称。”《尔雅·释言》::“苞,稹也。”邢昺疏引孙炎曰:“物丛生曰苞,齐人名曰稹。”密致自然是填塞满的结果。
13、        
缜-《集韵·真韵》:“缜,密致也。”《孔子家语·问玉》:“缜密以栗”王肃注:“缜密,致塞貌。”缜,也是填塞满的意思。
14、        
鬒-《诗·墉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陆得明释文引《说文》曰:“鬒,发稠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鬒须眉”孔颖达疏引《说文》曰:“鬒,稠发也。”《慧琳音义》卷三十一“鬒发”注引《考声》曰“鬒,发多貌。”鬒,亦可以理解为头上长满了头发。

我们就暂且举这14个例子吧,还有一些以眞为声得形声字,它们有的是专用词,如嫃,转指女性用名;有的意义和上面的某些词意义相通,如鬒与黰通;还有一些字,它们所表示的意义看起来和所举字表示的意义看似不同,但是仔细推究,还是可以发现它们有相通之处的,限于篇幅,本文就不予以一一考究了。
通过以上这些字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以眞为声符的形声字,它们所表示的意义都有填塞、充实、绵密的意思。也就是说“填塞、充满、绵密”是这些字所记录词的“最大公约数之意义”那么,眞字所记录的词也应该有这样的意义,而许慎《说文》中的解释,根本不能反映这些意义。由上面的分析,我们推知,“眞”字表示的本义应该是填充满食物的器皿。

三、从文化背景考虑。

我们知道,在我国古代,封建迷信思想十分严重,人们渴望战胜自然,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先人们往往寄希望与神灵、仙人,于是就大搞封建崇拜,渴望有一天,能幻化成仙,免受自然的束缚。夏、商、周时采用祭祀、占卜的形式,祭天、祭地、祭祖、甚至连动植物都祭,搞任何活动前都要进行一番占卜。这些从遗留下来甲骨文字中我们就能看出来。但从目前可见的材料中,我们还没有发现在甲骨文时代人们有登天升仙的记录。到了秦汉时,人们开始幻想能够长生不死,幻想羽化升仙。热衷于方士的奇怪的表演和炼丹术。甚至在东汉时,魏伯阳还编着了一本关于炼丹术的著作《参同契》,这是世界公认现存的最古老的炼丹书(外国现存的最老的炼金术著作是《圣·马克书稿》,是公元十世纪的抄本)。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许慎编纂了《说文》,他不能不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这在他的《说文》中也就不可避免的有所反映。许慎对“眞”字的释义,就是受到这种思想影响的结果。“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正是当时人们的一种追求,一种奢望。徐灏在《說文解字注笺》中曰:“然自《庄》《列》始有真人之名,始有长生不死而登天之说,亦寓言耳。后世由此遂合道家神仙为一流,此变形登天之说所由生也。”(4)康殷在《文字源流浅说·释例篇》中对 “眞”字解释时说道:“‘真人’等‘仙道’之说,概始于战国,盛于秦汉,古无其说字。殷代最后也不过有弄贞的人物,后之‘真人’或即‘贞人’的引转······许误解作‘仙人变形而登天也。从七,从目,从L。八,所乘载也’不过是大儒白日见鬼而已。(真正的殷、周初文字中也并无七化字)。大儒不只贩卖儒门的‘王道’,也兼卖方士的‘仙道’,‘怪力乱神’什么都胡扯,没有什么特懆的。”((5)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肯定《说文》中对于“眞”字的“仙人变形而登天”的解释是错误的,不可信的。“眞”字的本义应该是填满食物的器皿。

和许多字表示的意义发展变化一样,在后来的发展变化中,眞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作为盛满食物器皿义消失,而作为“填满、充满”之义的“眞”,比比皆是。在现代汉语中一些词语还保留有眞的这个意思,如“真情实意”、“真凭实据”等词语中眞和实的意思应该一样,“真情实意”就是满心满意,一心一意。“真凭实据”就是证据充实,它们都是“满,实”的意思。由“盛满食物器皿”到“填塞、充实”再到“真实”,后来又有“本原”之义,这就是“眞”字所表示意义的发展轨迹。至于后来广泛运用的“真实”义,我们认为是“充实”义的引申。那些道教所用的以“眞”组成的词语,如“眞人”、“眞气”、“眞一”、“眞仙”、“眞果”等词中的“眞”所表示的意义有的可能是受到许慎《说文》中对“眞”字解释的影响,有的就是“本原”之义。

参考文献:
(1).沈兼士学术论文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第82页
(2)(3)、李国英.小篆形声字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第31页
(4)、徐灏,說文解字注笺[M]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5)、康殷.文字源流浅说[M].北京:荣宝斋, 1979,第569-570页

发表于 2006-11-1 16: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陸可能要用代理才能看到圖

[ 本帖最后由 Artvine 于 2006-11-1 17:4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6-11-1 16: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jie 您好!
请出示文章的作者、来源、发表日期。

水电工先生挂的图片好像不能显示。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 1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位看上了,推荐一个刊物发表出去.我不想缴版面费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14:07 , Processed in 0.2114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