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79|回复: 2

2003“金熊猫”奖国际电视纪录片评选揭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30 22: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www.xlmz.net-2003
2003"金熊猫"奖国际电视纪录片注重环境生态保护


  新华网四川频道10月29日电(记者周俏春、苑坚) 第七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电视纪录片评选结果10月28日晚揭晓,《战争摄影师》、《热带歌特》等纪录片分获人文及社会类、自然及环境类的12个奖项。

  在人文及社会类评选中,中央电视台选送的《达巴在歌唱》从第一个摩棱人大学生的视角
,讲述了摩棱达巴经这种非主流语言文化濒临消亡的故事,理性到位,感性动人,独获最佳长纪录片奖、最佳创意奖两个奖项。英国广播公司选送的《人类本能》也获得最佳创意奖。最佳短纪录片奖被四川电视台的《抉择》和云南电视台海外中心的《落幕》分享。《沉默风景》(澳大利亚)、《我的露露》(上海电视台)、《海路十八里》(大连电视台)同获评委特别奖。最佳导演奖被北京科学电影制片厂选送的《史前部落的最后瞬间》夺取。

  自然及环境类评选中,由英国BBC自然历史部选送的《酷似恐龙的鬣鳞蜥》一举夺得最佳短纪录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三项大奖。由新西兰和美国合拍的《热带歌特》夺得最佳长纪录片奖和最佳创意奖两个奖项。最佳短纪录片奖得主为四川电视台选送的《萨马阁的路沙》及英国BBC自然历史部选送的《酷似恐龙的鬣鳞蜥》。《娃娃脸杀手案件》(美国)、《天鹅》(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潘塔奈儿的奇迹》(日本)同获评委特别奖。

  第七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电视纪录片评选委员会主席卢子贵说,环境生态保护纪录片出奇的多,是今年“金熊猫”奖的一大特点。

  国家地理频道常务副总裁史博恩说:“国家地理频道扎根全球145个国家,推出了大量有关中国自然环境的纪录片,中国的纪录片已与国际接轨,正以它特有的东方文化色彩和视角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不过,中国的纪录片在节奏调控及片头设计上仍有较大的改进余地。”  

  本届“金熊猫”奖注重了参评纪录片的广泛性和精品性,参评的国内外优秀纪录片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共计377部,其中人文及社会类202部,自然及环境类175部。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0 22: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达巴在歌唱

来源:央视国际在线<讲述《讲述》的故事>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www.xlmz.net-2003
  千百年来流传着的达巴文化,是一种没有文字只能口口相传的诵经文化,如今这一文化面临着失传的挑战。云南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拉木和摩梭山区那位最权威的达巴在共同抢救达巴文化,但是由于二人抢救观点的不同,使得抢救工作一波三折!

  一、古老经文,口口相传难保存

  拉木的家乡在四川与云南交界处,以泸沽湖为中心的摩梭山区。20年前他考上大学走出山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社科院当研究员。摩梭人有语言而无文字,他们在各方面的思想成果,全靠族里的祭司人员达巴口诵诗歌形成达巴经作为记录,然后由一代一代的达巴口口相传,凭心记忆,留传至今可考证的历史有1600多年。目前世上仅有两位达巴能背诵这些古老的经文。老达巴是两位达巴中年纪最长、造诣最深的一位。

  老达巴的全名叫打发·鲁若,家里有十口人:妻子松娜,3个女儿、两个儿子,还有3个女儿走婚生下的3个外孙。患风湿痛身体不舒服正躺着的老达巴见了拉木,忙起床念着祝福的经文,倒上酥油茶。火塘边,两人又聊起了有关经文的话题。摩梭人的祭司达巴,不仅是民族文化的承载者,还是用经文里的知识来为族人服务的智者。达巴经文里充满了摩梭人在历史、文学、医药、哲学上的思想成果。行走千里的骏马,不会认为马鞍是负重;飞翔云海的白鹤,不会认为云海是累赘;闪光的金子,永远不会被埋没;飞翔的翅膀,不会被云雾困住……这是一段教育摩梭少年树立志向的经文,通常用在他们13岁时的成丁礼上。

  长久以来,老达巴这位智者,坚守祖制,一定要把达巴经传给自己的儿子,不予外传。但在实践过程中,达巴文化不仅没有很好地传承给自己的儿子,甚至把父子间的关系弄得很僵。那段时间,老达巴动辄就发脾气。拉木知道他心里着急,若那些在他家已传了19代的达巴文化星火传到他手中熄灭、在他儿子这第20代失传的话,他觉得是一种罪过,愧对祖先。他常以过去他们家祖上曾是土司家的专职达巴为荣。土司是解放前摩梭人的首领,最优秀的达巴才会被邀请在土司家的出生礼、成丁礼、葬礼上唱念经文。所以老人一辈子执著于将达巴经传给自己的儿子。

  拉木深知坚持家族内传,是不利于达巴文化在民间生存下去的主要原因,他多次与老达巴做工作,但改变不了他坚持了一辈子的想法。这就是拉木与老达巴之间的惟一矛盾。拉木是研究达巴文化的,老达巴不予传,使得拉木无法翻译和传播达巴文化。在老达巴未经允许之前,拉木只能在老达巴向儿子授经时,为他们录音,待把老达巴的思想工作做通后,再从事翻译工作。

  拉木每次收到老达巴的口信回家乡,面对的便是他们父子之间因为达巴文化的传承而引发的一场场矛盾,在这些矛盾背后隐藏着达巴文化失传的危机。目前仅有的两位年事已高的世袭达巴,都遭遇了衣钵无以得继的难题。

  二、初传古经,聪明小儿不接受

  老达巴的大儿子智巴生性木讷,小儿子旦史从小就显示出做达巴传人的天赋,聪明而有悟性,曾是他的第一继承人,被寄予极大的希望。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深。小儿子对达巴经根本就没兴趣,觉得它太老太旧,死板、无用,学了一段时间就不愿再学,在外面抽烟喝酒跳舞看录像看电影,哪里好玩哪里玩。老达巴和小儿子不知吵了多少次,骂他没出息,不学好本事,只配吃猪屎……只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小儿子和他对骂:谁要学你这些无用的东西?只有你天天坐在家里念那些老古董,脑子混乱不懂时代变化,不看电影电视,不了解新的信息……

  拉木和老人正聊着,小儿子旦史跑来了,向老达巴要酒喝。老达巴对拉木说:你看他留的那个头发,像达巴经里说的怪物,我看不惯。可他以为很美,得意着呢!说着还是把酒给了旦史:拿去给你的哥们喝吧!败家子,让我伤透了心……

  1990年,拉木第二次来为老人录音时,老人让他劝劝旦史。拉木想从侧面诱导他,拿出照相机,称来采访他们父子两代达巴传人,要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给他俩拍一组照片,希望以此让旦史觉得达巴经很受人关注,作为达巴的传人,也很受外界的重视。没想到这小子给拉木出了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主意。本来他家附近的山坡以及山谷的风景都不错,他却出于对父亲压迫他学习达巴经的不满,说3公里外有处很高的悬崖峭壁,景致非常优美奇绝,让拉木把他父亲老达巴带到那里端坐念经,再烧上一堆香,烟雾升腾,岂不威风异常?拉木听了大笑:这小子,居然想如此地捉弄父亲!可见他对父亲逼着他念达巴经的反感:你爱念,就让你在峭壁上一个人孤独地念吧!

  可当时老达巴已教了他3年,如果放弃,3年功夫就白费了,何况旦史有这方面的天赋,老达巴说什么也不愿意放弃。

  为了不影响录音工作,在拉木的调和下,旦史又断断续续学了两年。后来他从老达巴那儿拿了200块钱,到外面见世面去了。在外打了4个月的工,赚了800块钱后,又去茶隅县干了9个月的养路、伐木之类的活。那里生活很贵,旦史又没有身份证,只好回家了。16岁的旦史出门闯荡了一年,家中的老达巴如坐针毡,生怕他在外面出事。旦史回家后,父子俩更是话不投机,说着说着就要翻脸。

  1994年,拉木去收集最后一批录音,并准备和老人谈协助翻译的事时,老达巴向他诉苦道:唉,我真着急呀,旦史不愿学,眼看达巴经传到我这里要毁了。

  在拉木的劝说下,老人终于放弃了完全不服自己管教的小儿子,让他去走自己的人生道路。此时,面对需要支持和慰藉的老达巴,拉木觉得提出将达巴经翻译成汉语,并尝试说服打破家族内传的时机到了。

  三、再续希望,木讷长子难学成

  可就在这个当口,老达巴的大儿子智巴在供销社工作时学会了赌博,经常赌得工资也不剩;后来供销社被盗,他因渎职被单位开除,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恰逢旦史已完全不学达巴经了,便向父亲提出他可以学习达巴经。老人求之不得,便开始向大儿子传经。

  这个突发情况打乱了拉木的计划。面对主动请缨的智巴,拉木仍希望他能为达巴经的传承,带来真正的转机。

  可事情并非如拉木所想。智巴确实不是念经的料,老达巴念了半天,他连段落都没搞清楚。老达巴又急又气直嚷嚷:光用耳朵哪行,过去我是被父亲用棍子训出来的,没有压力怎能就轻易学会;我父亲曾说过,要像对金子的渴望那样去记住每一个句子,要靠长期的记忆和领悟,不是像吃饭那么简单,一下就吃饱了!说你还不高兴?那就不用听了,你走吧,滚吧!又说智巴脑筋笨,幸好读了点书;而旦史只读了一、二年级,就比智巴聪明……智巴被气跑了。老达巴执意一个人在山上继续念经。

  为了达巴经文的传承,老达巴和智巴的矛盾不断加深。达巴经文全是由摩梭古语唱念而成,相当于是摩梭文言文,和现在使用的摩梭语有很大区别,让智巴光凭耳听心记地掌握这些经文,是有一定难度的。脾气急躁的老达巴认为,只有棍棒才能使儿子在强大的压力下,集中注意力记住经文。拉木觉得棍棒只会挫伤智巴的积极性。老达巴就和他争论:不用这种方式就根本学不会,我从小就被父亲不知道打过多少次才学会的。

  针对老人的固执已见,拉木必须想办法帮助智巴。考虑到智巴有初中文化水平,会一些汉字,拉木琢磨出一套用汉字同音字为经文注音的方法,用于平时反复背诵,以便智巴更快更牢固地记住经文,一度给智巴帮了很大的忙,但无法避免有时唱念中发音不准,引起老达巴不满的训斥,而智巴又总是在父亲的训斥中赌气走掉。传经的进度又减慢了。尽管如此,老人还是感受到了汉字对记忆经文的帮助,这也为拉木后来向老人提出把达巴经翻译成汉语提供了条件。

  1999年,习经5年后的智巴,始终只能停留在达巴经的表层,无法进入精髓部分。作为39岁的他,记忆力和精力都已不堪承受繁重的学习,拉木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而当时老达巴已年近古稀,无论怎么努力地教智巴,都可能经文没有传完,老人便带走了。

  两次传经的失败,让老人感到前途渺茫,十分沮丧:满腹的经文,怎样才能留下来呢?拉木想,现在是向他提出把达巴经翻译成汉语的时机了。拉木通过汉字对学习达巴经的帮助一事告诉老人:将经文翻译成汉语并不影响达巴经的口口相传,相反还有利于它的保存。出乎意料的是,老人很爽快地答应了: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为这事走到一起也是一种缘份。我这么教我的儿子,他们都难以接受;反而在都市工作写文章的你,对此情有独钟。就冲这一点,我们一起干吧!

  四、打破古训,编成汉书传族外

  2000年,拉木兴奋地投入到达巴经的翻译工作中,拉木逐步告诉老人:翻译成汉语后的达巴经,将有更多的人读到,这是摩梭人的荣耀。既然能让更多汉语读者读到它,又为什么不能破除家族内传的古训,让更多的摩梭人学习它呢?

  老达巴已渐渐明白汉字能保存达巴经,也开始对是否打破古训而有所考虑;但他始终不甘心传了20代的达巴经在他手里失传。他一直试图做最后的努力:不能传给儿子,就换一种方式传给孙子。那时大儿子生的三个孙子分别是5、6、7岁。但大儿子是走婚的,按摩梭人的规矩,3个孙子并不属于老达巴的家族。

  走婚是摩梭人从氏族部落时期沿袭下来的婚姻习俗:一对婚龄中人定情后,男不娶女不嫁,白天男女双方都在各自的家里生活劳作,晚上男方到女方家相聚,生下的孩子随母姓,并在母系的家中长大。虽然自元代忽必烈派兵入云南后,不同的婚姻习俗就传入摩梭族。但百姓中一直流行走婚。

  老达巴27岁时和松娜结婚,生下两男三女,十几前他认定旦史为继承人,智巴就自作主张按普通百姓的习俗走婚。当老人想要孙子做新传人时,旦史22岁还没结婚,老人自然将目光投向智巴的孩子,没想到却碰壁了。

  为了使孙子成为自己家族中的面员,老达巴要智巴把媳妇娶回来。而智巴觉得像这样传统走婚挺好的,大家都这样,凭什么非要他把媳妇讨回家。当时老达巴的三个女儿已经走婚,生下三个外孙,全家十口人,再增添儿媳妇和3个孙子,势必会带来种种问题。摩梭人兄妹之间的感情很深,若一旦发生什么事,智巴觉得夹在中间非常为难,他宁可得罪父亲,也不愿伤害其他更多的人。

  老达巴也明白这些,但为了达巴经的传承,他顾不了许多。当拉木把智巴不答应娶媳妇回家的话告诉老达巴时,老达巴怒道:没这个规矩,我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说了算,不是他说了算。他要用父亲的威力强制儿子:不听我的话,除非我死了! 从此,老达巴和大儿子在这个问题上僵持住了。

  2001年夏,翻译工作结束,拉木临走让老人再考虑一下:不要执著于家族内传了,达巴经是属于摩梭人的,不是一个家族的。

  如今一年过去了,拉木接到老人一天三次想他的口信,知道老人这一年来在想那个他必须解决的问题。拉木回家了两天,他没有主动追问老达巴思考了一年的答案,他期待着老人自己说出来。

  在最后一夜,老达巴终于跨出了重要一步:接受拉木的建议,向其他氏族的3个孩子传经;并许可、支持拉木将翻译成汉语的达巴经文,集结为《摩梭达巴文化》一书出版,把达巴经传给更多的人。

  至此,达巴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保存。达巴的歌唱永远在中华大地的上空回响……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0 22: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1“金熊猫”纪录片颁奖典礼昨晚举行 熊猫题材获奖最多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10月27日 15:11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www.xlmz.net-2003


     (央视国际记者唐建英、李恩泉 10月27日成都报道)10月26日晚8时,2001年第六届四川电视节的重头戏“金熊猫”评选及颁奖典礼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金色歌剧院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四川省有关领导、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吴小莉、法国电视节国际传播协会圭朗道等二十多位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荟萃了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的342部纪录片,评选分为“自然及环境类”和“人文及社会类”两大类别。共设最佳长纪录片奖、最佳短纪录片奖、评委会特别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效奖、最佳摄影奖,这些奖项分别由来自中国、英国、法国、西班牙、黎巴嫩、日本的参赛影片获得。在两个类别的纪录片中,有关熊猫题材的纪录片受到评委会的青睐,由湖北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英与白》一举夺得“人文及社会”类的最佳长纪录片、最佳导演、最佳创意、最佳音效等四项大奖,成为本届“金熊猫”的最大赢家。本届“金熊猫”奖获奖纪录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制作精良,代表了国际纪录片的最新发展方向。

     昨天的颁奖典礼晚会高潮迭起,精彩的节目使来宾为之惊叹。开场是极富四川民族特色的茶道表演,中间还展示了川剧绝活变脸,让大家感受到了四川独具魅力的文化。

    附:“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获奖名单

    英与白(中国湖北):最佳长纪录片奖

    评语:这是一部人文内涵丰富的影片。在变得越来越现代化的世界里,人类的情感元素都顽强地沿袭着。这一 发现,使影片具有绵长的冲击力。

    登陆海湾(西班牙):最佳短纪录片奖

    评语:用规范的纪录片语言,生动流畅地叙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我的小学(中国安徽):最佳短纪录片奖

    评语:这是一部非常个别却又带有普遍性的纪录片。它有趣地令人思考。

    驿路杏花遍地开(黎巴嫩):评委特别奖

    评语:许多片断具象被纯粹的个人感受、情绪完整地串接起来,使这个关于心路历程的故事变得容易理解。

    最后的马帮(中国云南):评委特别奖

    评语:这是一部既平实又宏大的影片。在它记录的这个真实而又珍贵的过程中,人和人文关怀的力量令人信服。

    青春爵士乐(日本):评委特别奖

    评语:这是一个使人欢乐的故事。它表明: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可以沟通,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比什么都重要。

    英与白(中国湖北):最佳创意奖

    评语:影片以独特的角度切入英和白的生活。又从他们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带着普遍人性的美。

    英与白(中国湖北):最佳导演奖

    评语:导演用心观察、深刻思索生活,自如地运用纪录片语言,将一个平常的故事讲述得有声有色。

    英与白(中国湖北):最佳音效奖

    评语:本片音效真实自然,与画面、解说融为一体,在阐发人物情感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蓝色星球——广阔的海洋(英国):最佳长纪录片奖

    评语:在广阔的海洋空间里,生命的多样性以及生命个体、群体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一点也不比陆地上的情形逊色。此片所记录的种种生命奇观令人惊叹、难忘。

    猴王(中国广西):最佳短纪录片奖

    评语:本片的故事十分完整感人,它所记录的种种存在都是那样的客观,那样的真实,令人瞑思,让人感叹。拍摄这样的片子,需要耐心,需要优秀的创作集体,更需要作者对个体生命客观存在的真诚的高度尊重。

    龟墓探秘(英国):评委特别奖

    评语:本片带领我们跟随一只绿龟远游,察看并经历了海底世界的种种景象,叹为观止。绿龟奇特的经历是鲜为人知的。它也为科学家研究生命的生生死死之多样提供了一些真实而有趣的依据。

    大草原的清道夫(法国):评委特别奖

    评语:本片将自然界中一些动物吞噬另一些动物尸体的清理过程拍得惊心动魄,淋漓尽致,令人感叹;生命的多样性是何等的重要和必不可缺。

    沼泽里的考虑(英国):评委特别奖

    评语:在山林中捕捉虎的生活轨迹已属不易,在沼泽地的红树林里对虎进行寻踪觅迹,那更是不易了。但由于摄制组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勇气、志气,这种老虎的一般习性终于能在电视屏幕上与世人见面了。

    度过生命的危机(中国四川):最佳创意奖

    评语:拍摄“动物世界”,多数作者都是以旁观者的心态,进行冷静而客观的介绍,让人得以欣赏,满足好奇,获得知识。本片除这些以外,重点在于人类如何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以根本的帮助。它像优秀的故事片那样吸引人,真正唤起了受众对生命、命运的关心。作者的思想、理念、情感都副入了“生命危机”的全过程。

    猴王勇士(英国):最佳导演奖

    评语:这是一部多机位记录猴群大战的极其精彩的片子,不论作者是否有意,影片本身的逻辑发展会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人世间的生存历史和现实关系。不论是猴还是人,领头者的素质和团队精神对于一个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来讲,实在是至关重要。

    蓝色星球——广阔的海洋(英国):最佳摄影奖

    评语:在陆地上拍摄野生运动(尤其是近距离拍摄)已经相当不易,在海洋深处近距离捕捉各种生命的生存状态,那就更难了。本片以完美、独特的摄影展现给我们令人浮想联翩、惊奇的海底世界。

    蓝色星球——广阔的海洋(英国):最佳音效奖

    评语:画面上所呈现的各种景象,本片都有相应的自然声响。同时,音乐与影片情节的发展、状态的变更十分协调,起到了有效的烘托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3:30 , Processed in 0.0811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