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41|回复: 0

以“给力”为例 谈如何对待网络新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8 12: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陆洁瑜* 来源:华语桥

一. 前言

    网络新词的发展日新月异,不同语言中的时髦新词语也以极快地速度互通有无。大多数新词都以反映社会问题为内容,而且都是先从网络出现,继而再被媒体转载、引用或由人们口口相传。网络新词汇丰富了语言原有的词汇系统,使网络交流更加形象生动。但网络语言的产生具有突发性和派生性,这种不可抑止的潮流不免引起很多专业人士的担心,怕网络语言影响了汉语的纯洁。本文拟从2010年网络最热新词“给力”的产生与传播途径来探讨网络新词的传播及规範化的问题。

二. 网络新词“给力”的传播途径

  所谓新词,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新词的不断产生是语言文字反映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面镜子。2010年的网络最热新词当属“给力”一词,该词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其中一集中悟空的一句话:“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自然就是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意思了。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由于网友对该词的广泛运用,“给力”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

    事实上,现在“给力”“不给力”两词已经从网络虚拟社会向现实社会急速发展。 2010年11月10日 ,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采用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立刻引发如潮热议,网友纷纷大呼“标题给力”。有了《人民日报》的先例,“给力”一词立刻成为各大报刊的新宠,例如:

‧央行给力 货币政策名义宽鬆实转紧缩 (《重庆晨报》11月12日)

‧CPI 创 25月新高 食品给力 74% (《沈阳晚报》 11月12日 )   

‧高房价给力光棍节 (《东方早报》2010年11月12日)

‧根除“霸王条款”,监管需“给力”(《济南时报》11月12日)

‧为青年法官成长“给力” (《江苏法制报》11月12日)

‧江苏公推公选给力“阳光权力” (《南京晨报》11月12日)

      还值得关注的是,“给力”一词不仅体现了典型的“网络热词 — 媒体转载 — 口口相传”的新词传播途径,还产生了有别于普通网络热词的更有趣的语言现象。由于该词流行于南非世界杯期间,为了方便与外国球迷交流,网民甚至新造其英文对译词“ungeli (v) able”,意为“不给力”。ungeliable,虽然看上去是英语,却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造词逻辑。前缀“un-”在英语中表示否定,可翻译为“不”;後缀“-able”表示单词为形容词;而中间的“geli”却是直接音译自中文的“给力 (geili)”。这一“中式英语”单词基本上符合了英语造词规则,网友们不仅第一时间就弄懂了它的发音,而且还使用了反成法 (back-formation) 创造了gelivable,“不给力是 ungelivable,给力就是 gelivable,这两个单词是典型的“中英合璧”的产物。

  事实上,英语中出现类似的汉语借词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 特别是20世纪以来进入英语的汉语词汇越来越多。据统计, 牛津字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汇有1189个, 居英语中借词第11位, 根据汪榕培, 常骏跃的统计,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有1488个1 。例如当中国人即将迈出太空第一步的时候, 一个以中文为词根新造出的英文单词“taikonaut”也在世界各地关于“神七”的报道中频频出现。新单词是汉语拼音“太空”(“taikong”) 和词素“naut”(航行者) 组成。西方媒体越来越多地用这个新词来称呼中国航天员, 这个诞生不久的英语单词已被收入主流英文辞典中。taikonaut这个绝妙的中西合璧科技词汇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变了数百年来汉语大多只有生活、宗教、饮食等词汇进入欧西语言的历史。而反映着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状态的gelivable是否也会融入西方语言呢?让我们翘首以待。

三. 网络新词“给力”的产生途径

    新词的来源很多。王德春认为:“新词新义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产生新词新义的方式也很多,有构词、借词、仿造词、旧词复活、作家新语、派生新义、词类转换、词缀新义、潜在词等等。”2 一般来说,新词主要来源于外来词语、方言词语、港台词语、专业词语、新造词语、网络词语等。

  “给力”一词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新词而是旧词新用。“给力”一词来源于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属于东北方言和日语的混合产物,意思类似于“牛”、“很棒”、“酷”,常作感叹词用。还有一种说法是,“给力”一词是从闽南话演变过来的,意思为很精彩、很棒的意思。总之,“给力”一词的流行为形象生动的方言词汇融入现代汉语通用词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範例。

四. 对网络新词的语言规划与规範化

  语言规划属于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语言规範化问题的研究是语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标準现代汉语,是经长期的提炼和规範而发展成的。千百年来,语言就是在这种发展 — 规範 — 发展中不断演进的。任何语言词汇莫不遵循这个规律,网络的语言词汇同样如此。虽然网络语言为汉语注入了新鲜成份,但也给汉语的规範化、纯洁性带来极大的冲击。

  如有网友就质疑《人民日报》的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中“给力”一词使用不当。因为网民在使用这个词时,是当形容词用的。“给力”若用作形容词,若该题目理解为“江苏的文化强省很牛,很棒?”的确让人费解。但笔者认为此次《人民日报》开了一个先例,是有益于网络语言的规範化发展的。《人民日报》中“给力”的使用,也许从此让该词由形容词转化为动词或动宾词组,使这个词定义为“注入能量”,“强力支持”“致力于”,使该词完全符合汉语语法规则,为该词走向稳定的核心词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许这正是《人民日报》根据“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特点,对新出现的失範现象及时加以规範和引导”的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3。

  戴昭铭认为语言规範化的对象与其称为“不规範的语言现象”,不如称为“语言的变化”,语言规範化工作的性质应当是对语言变化的评价和抉择。4 张普 1999年已经提出要建立一个基于社会传媒的网络语言的“学习 — 反馈 — 控制 — 检测”模型,在控制和检测这两个体系方面,要伴随一定的政府行为,还需要依赖一些时常更新的应用软件以维护网络语言的“内稳态”和健康发展。5 词典学家章宜华提出要编写规範描写词典不间断地对新词进行统计分析,在收录进主流词典前对违反语言规则和语言习惯的新词进行修正或规範。6

五. 结 语

  语言是发展的、动态的、平衡的,只有发展才能永恒,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而规範是暂时的、动态的、弹性的,唯其规範,才能显示出语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所以,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新词,作为语言工作者,我们既要主动去描述并积极加以评价和选择,同时也不抑制变异、固守规範,用宽容的心态,理性的眼光来迎接即将到来的网络语言大潮。                                                      

[ 编者附注:关于“给力”语源, 确有多种说法, 但似都不足信。]

--------------------------------------------------------------------------------

  * 陆洁瑜女士,广州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1. 汪榕培,常骏跃,英语词汇中汉语借词的来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第4期。

2. 王德春,词汇学研究.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p.320。

3. 《人民日报》,网络语言与语言规範, 2008年12月09日 。

4. 戴昭铭,规範语言学探索. 上海三联书店,1998。

5. 张 普,关于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库的几点理论思考,《语言文字应用》,1999第1期, 关于语感与流通度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2期。

6. 章宜华,网络环境下新词的传播与规範——从英、法、汉语新词谈起,《辞书研究》, 2003年第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7 17:56 , Processed in 0.0684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