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726|回复: 24

[影评专辑]《三峡好人》:社会变迁中的底层情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4 11: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米静
来源:http://www.eduww.com/ 2007-2-2 16:29:23

    “我们在街道上看到一个男人在炒菜,而他身后就是万丈深渊,那种雄立于生活边界的样子,使我看到这里的水土和人特有的生命气质。我们还看到小孩们在肮脏而陡峭的路上轻松地穿来穿去;在拆迁工地上,人们都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地工作,他们没有贵贱之分,都是一样的装束,挡不住的是那份肌肉和血管里涌动的青春活力。”就是源于在初次到重庆奉节县城所看到的这番景象,贾樟柯拍摄了《三峡好人》。而初次去三峡仅仅则是为了拍摄他的纪录片《东》。


  贾樟柯的电影几乎都是关于小城镇的平民的,他对于奉节县城这段最初的感受让他萌发了拍摄一部电影的想法,在《三峡好人》中我们仍然看到了小城镇的普通百姓的面孔,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状态以及他们的情感,但是《三峡好人》又远远超越了无产者们的情感。


  《三峡好人》和贾樟柯之前的几部电影《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一样,都有一个贯穿的主题,即“找寻”的主题,都有主人公在自己的混沌世界里对于真挚心灵的找寻和拷问;该影片也延续了前几部影片一致的人文关怀,体现着在变迁中国小城镇图景中无产者们的情感世界,这些个体世界是孤独的、混沌的、落寞的、和不甘的……比如《小伍》中一个小偷内心的波澜、《站台》中两对男女的情感记忆、《任逍遥》中一个矿区模特无法逍遥的困顿心理、《世界》中小桃和新旧男朋友之间的矛盾等等。《三峡好人》也有两个“找寻”的主线,一条是韩三明从山西来找寻16年前买来的妻子,另一条是沈红从山西来寻找抛弃自己的丈夫,电影中的人物仍然是孤独的,但是却是自觉的、主动的。电影仍然探讨了无产者们的内心情感,有对一段情感的执着,也有对另一段情感的决绝。


  在第一条线索中韩三明是一个木讷,倔强的矿工,这也是演员本人的真实性格和工作,影片随着他从客轮,到拆迁办、客栈、囤船、拆迁工地,到最后杂码头与幺妹见面,在这个过程中他完成了从外乡人到奉节人的转变,从开始的背心长裤到后来和其他工人一样赤裸着上身抡着锤子,仅仅穿着短裤冲凉、一起看文工团表演、一起吃饭抽烟聊天。三明在码头上找到妻子,两人之间的对话虽然稍有不自然,却自有一种质朴的气息,以及对于无奈和沉重生活的隐忍。这两个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对自己的情感并不满意,他们希望能够改变,并努力寻求着一种解决。而三明回山西挣钱赎妻也并非会一帆风顺,“煤矿那个活儿可是危险,……早上下去,晚上还不知道能不能上来” 。


  沈红寻夫的段落嵌于三明寻妻段落中间,这是一个在开始就有了定局的行动。通过沈红和东明的行动,我们看到了破旧的工厂、拆迁指挥部、高级俱乐部、江上的露天舞厅、以及横跨河流的大桥上的灯火。该段落更多的是集中于沈红的心理变化,沈红的寻找是一个获得尊严和自由的过程。贾樟柯御用女主角赵涛以细微的动作和表情传达了内心情感的波澜,尤其是从露天舞厅回到东明家之后,她半夜醒来,打开墙上的电风扇吹风,似乎要将心中的烦恼冲走,这段表演仿佛是一个美丽的平凡女人的舞蹈。而此时沈红的心理矛盾也告一段落,内心已经作好分手的决定。
  影片通过两段故事展现了中国不同阶层的感情世界,中间以飞碟从天空中飞过衔接,人物不同于以往影片中的混沌和矛盾,开始主动采取行动,或挽救或放弃,但不会盲目等待。人物在行动中,常常出现的静物镜头为整个影片增加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意味,它们将情感问题升华为一种人类学考察,比如阶层及其心理,社会变迁中人类的状态等等。


  在贾樟柯的导演阐述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一天闯入一间无人的房间,看到主人桌子上布满尘土的物品,似乎突然发现了静物的秘密, 那些长年不变的摆设,桌子上布满灰尘的器物,窗台上的酒瓶,墙上的饰物都突然具有了一种忧伤的诗意。静物代表着一种被我们忽略的现实,虽然它深深地留有时间的痕迹,但它依旧沉默,保守着生活的秘密。”


  影片的英文名为“静物”(still life),以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依赖的四种简单物质“烟、酒、茶、糖”分成四个章节,在三明的故事中,将要倒塌的墙壁上写着“努力”二字的毛笔字幅,在沈红的故事开始出现的废老工厂里一些废弃的静物:在发锈铁板上的白手套和锁、野花后面的工厂、天窗上的电扇、废机器投下的阴影和水滴在发锈的铁板上……这一切呈现了一种安东尼奥尼式的从容和诗意,使得人物在影片行动和心理都能够有一定情绪的依托。
  在影片中,贾樟柯对于情感世界探寻的一个坚实的根基,则是奉节县城各种劳动者所构成的社会图景。在影片一开始,几个长摇镜头呈现了客轮上男女老少的状况,衬托川剧《林冲夜奔》和现代无调性音乐的背景,呈现了奉节下层人们的群像。工地工作的场景几次出现,工人各占一个地方,在有节奏地敲打着,这和到处拆迁的场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家园必须该拆迁的情况下,反而呈现了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幺妹哥哥和赤裸着上身的船工们一起在炕上吃着大碗面条和三明争论;码头上等待出发离开奉节去更南的南方发展的人们……


  贾樟柯用他的摄影机以纪实的风格记录了这些在奉节这个江湖上找活路的人们。贾樟柯曾说:“跟改革开放一样,三峡的变化基本已经结束了,所有的资源的分配、人群的分割、利益的调整,结构上的转变都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面对现实。到三峡之后,我就告诉自己,你要拍的是一个刚刚经过巨变的中国”。而他的群像镜头中所聚焦的是一些一无所有的人们,在失去家园后,他们需要面对现实,身上体现出的则是一种蓬勃的生命活力。“当我在拍《三峡好人》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可能我是在拍一个刚刚变化结束的中国,那个变化的结果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整个电影是关于下决心、做决定的一个故事。就好像这个地方一样,旧的县城已经拆掉了,旧的生活已经没有了,新的生活还在建立之中,一些该放弃的要放弃,一些该拿起来的要拿起来。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自己的选择给自己一个尊严。”


  
在看到这些群像世界和静物的过程中,贾樟柯试图探讨一个人如何在混沌和矛盾中选择自己的自由。《三峡好人》这部影片含纳了贾樟柯诸多的思考,影片出现了一些看上去并不和谐的因素,比如飞碟,和升起的“三峡移民纪念塔”,以及河边表演喷火的人,以及在两坐楼之间表演高空行走的人等等,所有这些和对静物的表现,以及开头结尾对于无调性现代音乐和川剧的结合都是导演对于普通人情感的一些抽象思考和相应的尝试。

  主要围绕“大片”运营的中国电影市场似乎并没有接纳该片,《三峡好人》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影院放映很快就被下线,欣赏他的人仍然只是小众,但是一部描写无产者情感的电影,又何必非要得到以有产者为主体的观影群体的全面接纳呢?

  《三峡好人》仍然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07-2-4 11: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界为何没有“贾樟柯”?

作者:王晓渔
来源:http://www.eduww.com/ 2007-1-22 13:17:58

      在《三峡好人》中,女护士三峡寻夫,在企业家联谊会的洗手间里看到和合集团董事长丁亚玲女士的照片。这位女士既是丈夫的商业合作伙伴,也可能是丈夫的生活合作伙伴。有趣的是,贾樟柯在表现这位在电影中始终没有现身的第三者的时候,使用了女诗人翟永明的照片。在电影的鸣谢名单里,出现了她的名字,同时还有另外一位诗人欧阳江河的名字。这种现象并不让人吃惊,在《站台》里,那位声称轻音乐就是“轻松的音乐”的文工团长就是由诗人西川饰演。作家和导演的合作由来已久,冯小刚的贺岁片《甲方乙方》里,那个失恋之后寻死觅活的男青年就是由小说家刘震云饰演。而刘震云不仅出演具体角色,他也几乎成了冯小刚的御用编剧。除此之外,莫言、刘恒等小说家也都与导演们有着甜蜜的合作。
  
  翟永明、欧阳江河、西川在诗歌上的成就,并不逊色于刘震云、莫言、刘恒在小说上的贡献。但是诗人与导演的合作,在中国,在贾樟柯之前非常少见。这种合作当然不是指提供一张照片、出演一个角色,也不是指撰写剧本,而是指电影具有了诗性,这也是中国电影所匮乏的品质。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听说一部电影的好坏取决于剧本的好坏,而剧本的好坏取决于原著的好坏,甚至有人把中国电影的不景气归咎于中国文学的不景气。反过来,也有人认为中国文学的不景气,是因为作家被导演开采过度,这两种相反的观点有一个共同的预设,就是认定电影在消耗文学创造的精神资源,似乎电影本身无法构成精神资源。从当代中国电影的现状来看,这种预设并不为过。但贾樟柯的电影,尤其是《三峡好人》的出现,改变了电影和文学之间的“逆差”。贾樟柯的电影之所以具有诗性,不是因为他与诗人相交甚笃,也不是因为他聘请了诗人做自己的高参,而是因为导演本人具有一种自发的诗性。从细节上看,《三峡好人》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可是它标志着电影开始“反哺”文学。
  
  在很长一段时间,文学陷入题材决定论,谁描写重大题材谁就是重要作品。这一说法后来得到纠正,作家们意识到题材的大小和作品的好坏没有必然关系,逐渐放弃宏大题材,转入微观叙事。但是新的问题再次产生,作家在进行微观叙事的时候又回避了对重大的精神问题的艺术探讨,螺蛳壳里做不了道场。于是,又有作家要放弃微观叙事,重新回到宏大题材,如此反复,成为一种徒劳的循环。《三峡好人》以三峡作为背景,题材不可谓不宏大,又以一男一女的寻妇和寻夫为叙事线索,称得上微观至极。宏大和微观相互映照,非但没有比例失调之感,反而让人觉得收放自如。  
  与宏大题材和微观叙事的循环类似,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也出现多次更替,先是现实主义统一天下,然后是超现实主义的叛乱,随后是现实主义的回归,两者走马灯一样你来我往。《三峡好人》在这个方面作出很多尝试,不乏突兀之处,诸如女护士与丈夫在马路上的舞蹈,诸如“三峡移民纪念塔”变成火箭。但是更多的情节值得回味,比如“摩的”将男主角带到江边,指着江水告知目的地到了,按照现实主义的习惯做法,无非是揭露“摩的”斩客,这里却并非如此,江水深处确实是目的地,只是由于三峡工程已经沉到水面以下。最后空中走钢丝的镜头也极为精妙,它既是现实中发生过的新闻事件,又是一个恰到好处的隐喻,以轻盈的方式表达着行走在危险边缘的思考。
  
  随着现实主义的回归,近年来“底层写作”在文学界成为一种时尚,而它的主要假想敌就是精英。精英不为底层民众说话,精英只为富人代言,这种指责不绝于耳。这种批评并非毫无道理,但是过度夸大或者人为制造精英和大众的对立,只能加剧而不是缓解这种分裂。贾樟柯的电影是典型的小众电影,其中的精英意识要远远超过诸多为观众喜闻乐见的贺岁大片,可是它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又使得那些道德批评宣告无效。这是一部具有现实感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具有诗性的电影。一些作家表示为了现实感不惜放弃艺术性,那只是为自己的无能寻找一个富有道德感的借口。两者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而是鱼和水的关系。
  
  《三峡好人》的意义,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它既注重宏大题材又擅长微观叙事、既运用现实主义又运用超现实主义、既有精英意识又关怀底层。这种“既……又……”的思维方式没有摆脱“二元框架”,《三峡好人》的意义正在于它完全跳出了这种框架。当代文学围绕这些问题产生的重重焦虑,在贾樟柯那里不复存在,他没有借助这些理论脚手架,却直接抵达了自己的制高点。从这个意义而言,这部电影将给中国文学带来诸多启示,它也将成为作家们的精神资源。 

  贾樟柯的主要焦虑不是电影内部的种种问题,他在这些方面既拥有信心又拥有能力;但是电影外部的市场问题,也就是电影生态问题,却是他必须面对却难以解决的。对于中国作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首先需要考虑的不是市场问题,而是如何像贾樟柯一样处理文学内部的问题。看过《三峡好人》,我们不妨问这么一个看似荒唐的问题:文学界为何没有“贾樟柯”?(作者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讲师)
发表于 2007-10-12 11: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臣刚唱贾樟柯金狮奖最佳影片《三峡好人》

来源:http://cn.ent.yahoo.com/060912/322/28fkx.html

9月10日,著名导演贾章柯执导的影片《三峡好人》在第63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中成功折桂,一举捧得最高奖项最佳影片金狮奖,贾樟柯的《东》获得2006开放奖。而《三峡好人》中收入了有“万能创作歌王”之称的飞乐唱片歌手杨臣刚创作并首唱的《老鼠爱大米》。杨臣刚还为《三峡好人》制作了片中的音乐,这些配乐为整部影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刚刚推出新专辑《老公 PK老婆》的杨臣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对贾樟柯在水城折桂勇夺金狮奖表示祝贺,并对自己创作并首唱的《老鼠爱大米》及配乐随《三峡好人》飘洋过海深感荣幸。杨臣刚表示,威尼斯是贾章柯的福地,从2000年的《站台》,到2004年的《世界》,水城给了这个中国第六代独立导演的代表一个平台,两部作品同时在世界顶级的电影节上参赛逐奖,这在威尼斯是绝无仅有的第一次,不单单只是因为贾樟柯的《山峡好人》和《东》一举摘得两项大奖,新锐导演刘杰处女电影《马背上的法庭》拿到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大奖、蔡明亮电影《黑眼圈》拿到未来电影节特别奖。中国电影绝对是一枝独秀。

《三峡好人》这部角逐金狮的电影,和贾章柯同时参赛的纪录片《东》同时取材三峡背景。贾樟柯讲述他在三峡的日子:“四川人太让人吃惊了,整个奉节县城就是一个有狂欢气息的地方。比如我在当地遇到一个 13岁小男孩,其实他什么都没有,他整天就唱他自己爱唱的歌。唱什么?《红高粱》,《老鼠爱大米》!我用了刚才说的13岁的四川小男孩――黄勇。他是练武术的,现在练九极鞭。我本来不想告诉他的,担心影响他学习。但是在走的那一天,他让我带他走,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说叔叔以后带你拍一部武打片。我告诉他是一部武打片,他听了特别高兴,来劲了,跟我说,叔叔,我可以带我的师兄师弟去吗?(大笑)”

《三峡好人》最为可贵的就是它的平实中蕴含了丰富的内容。音乐的选择也可圈可点,对塑造人物和情感表现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在这里不仅是为了塑造氛围,更象是一种语言在诉说。故事结尾,苍凉的歌声中远处有人在三峡高处独走钢丝。这是影片中最后悲壮煽情的一幕,也是唯一的一幕。

近日,飞乐唱片杨臣刚和香香参与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老鼠爱大米》正在各地热播,由杨臣刚参与主演的电影《新街口》也在各地影院放映。此间,受电视剧《老鼠爱大米》的启发,有影视制作公司也将以香香的新歌《香飘飘》为蓝本开拍电视剧《香飘飘》,并由香香参与主演,而她的新歌《香飘飘》则作为剧中的主题曲。这样,杨臣刚和香香便成为地地道道的歌、影、视三栖发展的红星了。

第一部以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同名的偶像电视剧在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开播以来,收视率屡创新高,平均收视率创下了该频道本年度第一的纪录,在四川卫视首播再坐收视率第一。杨臣刚第一次饰演豪门子弟“小艾”是君君 (陈怡蓉饰演)的男友和许绍洋演绎了一段三角恋情。杨臣刚说“我知道这个戏播的好,因为我每天都接到很多我的Fans的电话!我为这部电视剧制作了全部的音乐共30多首,主题片尾和插曲与背景音乐都有我的风格和我对这部电视剧的理解。”

在最近公演的雪村执导的新片《新街口》中,杨臣刚?演了一名见义勇为的警察。曾以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响彻大江南北的雪村,携电影处女作《新街口》与观众见面。电影《新街口》是雪村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投资也是自己的。雪村称这部电影兼具娱乐性与悲剧性,是一部“严肃性的故事片”。从演员阵容看,曾志伟、杨臣刚、李彬、范霞、黄渤等人的助阵,为影片增色不少。

刚推出《老公 PK老婆》新专辑的杨臣刚还为广东的电视剧《美丽人生》创作了一组主题曲和插曲,并为这部时尚的电视剧配乐,再次显示了他在音乐制作方面的才华。

文 薛建宇
发表于 2007-10-12 11: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湮没的家园——《山峡好人》残影断字

作者:残影断字  来源:http://www.mtime.com/my/219995/blog/220921/ 2007-01-04 17:27

       连续一个星期的阴霾天气,是看《山峡好人》最适合的。

      有人说贾樟柯的作品很是“小资”,有可能“小资”对于我来说是个很虚荣的字眼,所以我也并不喜欢贾樟柯的作品。看时看后都让让人心里不舒服。倒是让人平衡是真的。喜欢一样东西,因该是有共鸣的,或许他经常表现的圈子的确在你身边,但是你不愿意去接触和了解的,虽然它很原始,其内容的表达也有了一定的深度。距离很远才让你有兴趣了解,这是我给“伪小资”爱看的唯一解释。

     《三峡好人》比起以往的他的电影,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至少比起《世界》,我完整且认真的看完了。

      烟,酒,茶,糖,分成四个联系的小节,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好人一生平安”,“上海滩”的手机铃声成了人物性格的代表。“蝴蝶”,“你是我的玫瑰花”使一个时代,平民特色反复出现。

       大家没有到过对方的故乡,在人民币的背面,他们互相自豪着家乡的美丽风光。

       四川奉节县,是产生李白名诗《早发白帝城》的地方。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工程使其成为一片废墟,即将也被淹没。

      原先住在这里的人成为新的一代被动移民。他们失去了家园,也没有了故乡。



      虽然群众演员有点生硬,但是下面的台词,说的还是煽情的

  

“我的孩子呢?”

“在南方打工”

“这不就是南方”

“在东莞,更南的南方”



“你现在的老公对你好不好”

“不算是老公,跟他跑船,给我口饭吃”

“你比以前黑多了”

“也变老了”

“你现在好吗”

“不好”

“我对你那么好,你都要跑”

“那时侯,年轻不懂事”

“你都出月子了,我妈都不让你干活,养不住”

“你有老婆吗”

“没有”

“我给你介绍一个”

“不要。我只想看看孩子。你连孩子一张照片也没有吗”

“有,在船上”

“带我去看”

“早不来,晚不来。为什么。十几年了,你才来找我”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2 11: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峡好人》剧情介绍
  
  
   
《三峡好人》Still Life
编剧/导演:贾樟柯  主演:赵 涛 韩三明
友情客串:王宏伟
类型:剧情
片长:108分钟
上映:2006年12月14日(国内)
获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山西的一个普通煤矿工人,16年前买回了一个四川媳妇,媳妇刚怀孕,就被公安局解救回去了。16年天各一方之后,煤矿工人去三峡地区寻找他的女儿,而因三峡工程的缘故,前妻家所在的县城早已被淹没在水底,前妻的家人对他也不怎么友善,几次三番折腾之后,他终于见到了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会,彼此相望,决定复婚。

  女护士沈红从太原来到奉节,寻找她两年未归的丈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拥相抱,一只舞后黯然分手,决定离婚。

  老县城已经淹没,新县城还未盖好,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

  幕后故事:

  “三峡是一个江湖。来来往往的人,漂泊不定的码头。”贾樟柯这样说。也许正是这个江湖吸引了他,在拍摄纪录片《东》的同时,他还拍摄了故事片《三峡好人》。看《三峡好人》之前,担心在同一个背景之下拍出的两部影片会给人以重叠的影像,看过之后,才觉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故事阐述观点

  《三峡好人》男主角的扮演者韩三明是贾樟柯的表弟,也是之前贾樟柯作品《站台》中的煤矿工人、《世界》中乡下到北京的劳工,表现这样的小人物是他的拿手好戏。被人欺诈或是粗暴对待的时候,都温和迟钝,但对于自己所认定的目标,却丝毫不肯动摇,眼神无辜却坚定,有特别的行动能力。韩三明的身影也曾经出现在《东》中,但在纪录片里,他只是三峡变化背景的一部分,只是导演拍摄的一点素材,但在《三峡好人》里,他却成了一个行动着的外来客,一个见证者。《东》在用观点说话,而《三峡好人》则是用故事阐述观点。

    镜头展现内心

  影片的英文名被翻译成“静物”,三峡在变化,房子街道被淹没在水底,人们离开了旧居,四散到中国的各个地方,旧的生活被改变了,但新的生活还要继续。那些尚未清除的废墟、新居里的摆设、看旅店的老人,都已经从最初的纷乱里安静了下来,在三峡的阳光里透出了生活的气息,影片正是通过四处走动的韩三明的眼睛,表达出这样一种意味。《东》虽然直接记录了主人公的语言,但这样直接表述的感染力是有限的,而在《三峡好人》里,主人公没有向观众刻意说教,而是通过镜头语言展现内心,用韩三明的眼睛看三峡的人们面对新生活的自我调适,这个江湖风平浪静。

  风格流畅平实

  影片流畅平实的风格颇为赏心悦目,即便是不了解三峡工程背景的外国观众,也能够感受到那种平静流淌着的情绪。但导演似乎对这样的平静并不满意,特意增加了两处特别处理。每隔一段,导演就会将某一件物品单独抽离出来,在银幕右下方打出说明,并停顿数秒,比如“烟”“酒”“糖”“茶”。而韩三明和赵涛在寻找爱人的过程中,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大白天都看到空中有UFO飞过。影片最后,一幢废旧建筑突然变成了火箭,直冲而上消失不见。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影片有一种荒诞的感觉,与之前的平静叙事完全不搭调,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个煤矿工人被强行换上了朋克装束,有些手足无措的茫然在里面。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2 11: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导演阐述 

     有一天闯入一间无人的房间,看到主人桌子上布满尘土的物品,似乎突然发现了静物的秘密,那些长年不变的摆设,桌子上布满灰尘的器物,窗台上的酒瓶,墙上的饰物都突然具有了一种忧伤的诗意。静物代表着一种被我们忽略的现实,虽然它深深地留有时间的痕迹,但它依旧沉默,保守着生活的秘密。

  这部电影拍摄于古老的奉节县城,这里因为三峡水利工程的进行而发生着巨大的动荡: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无数家庭被迁往外地,两千年历史的旧县城在两年之内拆掉并将永远沉没于水底。

  带着摄影机闯入这座即将消失的城市,看拆毁、爆炸、坍塌,在喧嚣的噪音和飞舞的尘土中,我慢慢感觉到即使在如此绝望的地方,生命本身都会绽放灿烂的颜色。

  镜头前一批又一批劳动者来来去去,他们如静物般沉默无语的表情让我肃然起敬。

    关于剧情

    贾樟柯说:“电影的素材,来源于一次三峡之行的灵感爆发,从有了想法,到整理出故事梗概,再到送审,前后短短11天。如果说以前的电影作品是一种慢慢释放,那这次完全是生命的突然燃烧,现在想来都让我心潮澎湃。

    拥有几千年历史的老城奉节很快就要被淹没了! 那是一座有狂欢气息的县城,那里的人特别有激情,喜欢交朋友喜欢外地人。比如我在当地遇到一个13 岁的小男孩,他整天不停唱流行歌,《红高粱》和《老鼠爱大米》,非常热情。他们很贫穷,但他们就像被石头压着的草一样,没有穿破石头,自己就蹿出来了。

    以前我的电影人物都是‘窒息而死’,苟且地生活下去,而这部电影里的人物都是狂欢而死的。过去我描写的基本上是人面对生存时的压力,从根源看生命。而这次我截取了生命的一个片段。在生命的每个片段,生命都是要延续下去,都是很有活力的。虽然视角变了,但从总体来说,三峡地区还是悲情的,那么少的资源,那么苦的生活,但是近距离地看他们的每一天,每个人都是茁壮的、狂欢的。

  刚拍电影时我还年轻,觉得眼前的生活不是生命的本质,所以会去寻找。现在,我觉得生命的本质没有变化,但我会去感受每一天的生活。怎么说呢?譬如在这部电影开场,长江里的一艘船,慢慢开着。然后镜头拉进,我很仔细地拍摄每一个人,一共拍摄了80 多个,有人在说闲话、有的人在打牌,有的人在看手机短信,有的人在算卦。众生相看上去没有什么痛苦,但是镜头一收,其实那是一条很孤独的小船,在长江上漂流着。”

    关于剧中演员

    电影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有女儿的男人,还有一个有丈夫的女人。和我表弟搭戏的女演员,是一个小卖部的女老板。我们在奉节县城拍戏时,天很热,总去她那个冷饮摊买饮料喝。她见人就笑,没有不笑的时候。但我一直被她笑容背后的苦涩底色所吸引,那种底色,就是她的经历。我请她来演,大家都觉得特别不靠谱。因为角色的经历和复杂——她被卖给人家做老婆,生了孩子,被解救出来后,去跑船,船老板的老婆瘫痪了,她跟船老板有了关系?到了拍摄现场,我给她讲剧情,她还在笑,摄影机开的时候,她还在笑,但开始拍摄的时候,她马上不笑了,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当地一个76 岁的旅店老板,他一个在山麓上走,就像一个民国人在走。他永远戴一顶礼帽,衣着整洁,见人就作揖,说话用古语。从解放战争到现在,那个地方的生生死死,他都见过。拍戏时,我们让他站在县城的高处,在夜色中看着即将消失的县城。他根本不用演,本人就有很多历史讯息,特别好。

  赵涛的表演在片中的表演特别好,甚至这是赵涛所有电影里演得最好的一部。她以前一直演少女,这次演中年妇女。她的造型被我们做得特别狠,她被拔光了眉毛,画成中年妇女的纹眉,有一道浓浓的黑印。头发也扎成一个大圈,很老气,整个人看起来老了10 岁。

   关于剧中爱情
  
    以前我拍摄的爱情都是顾虑重重的爱情,到现在为止还是如此。因为我觉得大多数人没有爱情,或者说,没有得到爱情。我觉得没有让人爽的爱情,这可能跟我从中学到现在看到的所有爱情有关。在中学,不能谈恋爱,在大学,爱情是一瞬间、单方面的。

  在我电影里,感情也是刹那间的快乐。可能在生活里,爱情不一定是这样,但在我精神世界里,它就是这样的。

“大巧若拙”的叙事手法

    本片讲述手法简单朴实,将叙事重点放在故事的每一个小细节上,却又饱含了寓意。

    主线条由两个独立的故事组成:一个是山西煤矿工人韩山明,为了能再次看到自己十六年前跟被拐卖到山西的妻子所生的女儿,他凭着一纸发黄的地址到奉节去寻找妻女;一个普通的护士,独自一人找寻两年来音讯杳无的丈夫。故事在他们的寻找之路上展开。

    随着叙事重心的转变影片共分烟、酒、茶、糖四大部分,贾樟柯说这四件东西都是中国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代表了中国人的普通生活,但同时又各有蕴意。这些普通元素不断以各种直接或暗示地形式出现,犹如“静物画”,在“静中”传递深意传达感情。

  本片仍旧采用方言对白,用朴实的方言传达底层人民被迫离开家园的沉重主题。贾樟柯沿用其一贯坚持的“朴素手法”,不做渲染夜不煽情,只是将镜头对准普通人的生活,点到为止。故事结尾,那些在奉节的拆迁工人,和山西矿工一起背上包袱离开家园,为了生存找寻新的驻足之地。苍凉的歌声中远处有人在三峡高处独走钢丝。这是影片中最后悲壮煽情的一幕,也是唯一的一幕。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3 17: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樟柯新片《三峡好人》:平静中流淌出荒诞

http://ent.QQ.com   2006年09月07日 02:06   新民晚报  

“三峡是一个江湖。来来往往的人,漂泊不定的码头。”贾樟柯这样说。也许正是这个江湖吸引了他,在拍摄纪录片《东》的同时,他还拍摄了故事片《三峡好人》。看《三峡好人》之前,担心在同一个背景之下拍出的两部影片会给人以重叠的影像,看过之后,才觉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故事阐述观点

《三峡好人》男主角的扮演者韩三明是贾樟柯的表弟,也是之前贾樟柯作品《站台》中的煤矿工人、《世界》中乡下到北京的劳工,表现这样的小人物是他的拿手好戏。被人欺诈或是粗暴对待的时候,都温和迟钝,但对于自己所认定的目标,却丝毫不肯动摇,眼神无辜却坚定,有特别的行动能力。韩三明的身影也曾经出现在《东》中,但在纪录片里,他只是三峡变化背景的一部分,只是导演拍摄的一点素材,但在《三峡好人》里,他却成了一个行动着的外来客,一个见证者。《东》在用观点说话,而《三峡好人》则是用故事阐述观点。

镜头展现内心

影片的英文名被翻译成“静物”,三峡在变化,房子街道被淹没在水底,人们离开了旧居,四散到中国的各个地方,旧的生活被改变了,但新的生活还要继续。那些尚未清除的废墟、新居里的摆设、看旅店的老人,都已经从最初的纷乱里安静了下来,在三峡的阳光里透出了生活的气息,影片正是通过四处走动的韩三明的眼睛,表达出这样一种意味。《东》虽然直接记录了主人公的语言,但这样直接表述的感染力是有限的,而在《三峡好人》里,主人公没有向观众刻意说教,而是通过镜头语言展现内心,用韩三明的眼睛看三峡的人们面对新生活的自我调适,这个江湖风平浪静。

风格流畅平实

影片流畅平实的风格颇为赏心悦目,即便是不了解三峡工程背景的外国观众,也能够感受到那种平静流淌着的情绪。但导演似乎对这样的平静并不满意,特意增加了两处特别处理。每隔一段,导演就会将某一件物品单独抽离出来,在银幕右下方打出说明,并停顿数秒,比如“烟”“酒”“糖”“茶”。而韩三明和赵涛在寻找爱人的过程中,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大白天都看到空中有UFO飞过。影片最后,一幢废旧建筑突然变成了火箭,直冲而上消失不见。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影片有一种荒诞的感觉,与之前的平静叙事完全不搭调,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个煤矿工人被强行换上了朋克装束,有些手足无措的茫然在里面。(特派记者 夏琦)

《三峡好人》梗概

山西的一个普通煤矿工人,16年前买回了一个四川媳妇,媳妇刚怀孕,就被公安局解救回去了。 16年天各一方之后,煤矿工人去三峡地区寻找他的女儿,而因三峡工程的缘故,前妻家所在的县城早已被淹没在水底,前妻的家人对他也不怎么友善,几次三番折腾之后,他终于见到了前妻,两人决定结婚。另外一个寻找的故事,结局没那么皆大欢喜,赵涛演的护士虽然找到了自己的丈夫,但心知感情不再,终于还是黯然分手。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3 17: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部作品同时入围 贾樟柯创威尼斯电影节历史

http://ent.QQ.com   2006年09月06日 08:55   重庆晨报  



                                                                    《三峡好人》剧照,女主角赵涛的身后就是奉节老城

因剧情片《三峡好人》和纪录片《东》同时入围竞赛单元,他成为电影(点击进入腾讯电影)史上第一个同时有两部电影入选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导演

本报讯(记者聂晶)北京时间昨天凌晨3点,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向全球媒体公布,由中国导演贾樟柯执导的故事片《三峡好人》成为正式竞赛单元的“惊喜影片”,将和其他21部已经公布的影片一起角逐最佳影片金狮奖。由于贾樟柯的另一部影片《东》已经入围了地平线竞赛单元,他也成为电影史上第一个同时有两部电影入选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导演。

赵涛:同时获最佳女主角提名

据贾樟柯介绍,来威尼斯之前他其实已经知道《三峡好人》入围主竞赛单元的消息,但是由于和电影节签有保密协议,所以必须等到适当时机才能正式公开消息。昨天凌晨终于等到了这个惊人的好消息。

该片女主角赵涛也顺理成章地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有机会加封威尼斯影后。在片中,赵涛饰演一个比自己实际年龄大许多的中年女人,而且整个影片没有外部冲突,全靠演员用内心情绪演绎故事。在这个平淡中见功力的角色塑造上,赵涛用细腻纯熟的演技将中年女人挣扎矛盾、最后归于平静的内心世界呈现在观众面前。昨天,赵涛已启程前往威尼斯,与先期到达的贾樟柯会合,准备今天的首映式。其他演员因来不及办理签证等事宜不会前往。

贾樟柯: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荣耀

同一个导演类型的两部作品入围主竞赛和地平线两个单元,这在威尼斯历史上绝无仅有,老贾有什么魔力让水城为之“灵魂附体”呢?

贾樟柯说:“我觉得威尼斯电影节对我是非常的‘慷慨’,之前我的两部作品《站台》和《世界》分别参加了2000年和2004年竞赛单元的放映,今年又有两部作品同时入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荣耀。因为这两部影片是同时开拍的,就好像双胞胎一样。《三峡好人》也脱胎于《东》这个纪录片,两部影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包括里面的人物都有着相互贯穿,能在同一个电影节同时放映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同时我非常意外,没想到纪录片《东》能有幸入选。”

相关新闻《三峡好人》说重庆话

《三峡好人》在重庆奉节拍摄,为追求真实感,片中人物除女主角赵涛外都是说的重庆话。现居北京的重庆籍著名编剧程青松就被贾樟柯拉去配了音,当了回“三峡好人”。

程青松前天在博客上就撰文预示《三峡好人》将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昨天记者打电话给他,他依然力挺好友,更预测影片在电影节上并非只是旅游,肯定会有所斩获。他还透露,今年4月自己就被贾樟柯叫去为片中县长的好朋友一角配音,他的台词中最核心的一句就是:天堑变通途,你把毛主席的愿望实现了。贾樟柯还让他介绍了一个30岁左右、一个16岁左右的两个会说重庆话的朋友一同去配音,看来影片要彻底的原汁原味呢。

有意思的是,贾樟柯不光声音要地道的,连演员也要地道的重庆的本地“土人”。我市电影公司的何影彬先生因为工作关系,去年4月接待了贾樟柯一行来渝宣传《世界》,大家在一个火锅店一起吃饭时老贾就对他说,觉得他的外形很适合演自己的下一部电影。起先老何还以为他说着玩,结果9月份,贾樟柯果真打来电话要他去奉节外景地待三天,角色是一位客栈老板,但老何因为工作脱不开身,只好遗憾作罢。本报记者聂晶

《三峡好人》故事梗概煤矿工人韩三明从汾阳来到奉节,寻找他十六年未见的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会,彼此相望,决定复婚。

女护士沈红从太原来到奉节,寻找她两年未归的丈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拥相抱,一只舞后黯然分手,决定离婚。

老县城已经淹没,新县城还未盖好,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聂晶辑
发表于 2007-10-13 17: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性的江湖——《三峡好人》影评

来源:http://blog.blogwhy.com/nothanks/e_21231.html

也许观众会喜欢看《三峡好人》,看着自己的生活被放大到银幕上,是件趣事,就像我们日常拿着相机录下某段小画面,倒后,看,总是轻易地笑,当然,我指的生活日常是电影中的递烟、送酒、剥糖、租房回扣、我家乡也在人民币上等等这些小细节,中国人民的确是这样生活的,小小的动作就能引起电影院里彼此不认识的我们笑起来,好象是约好了,背后一位观众说,导演真黑色幽默。其实,我们的生活已是一出滑稽剧,导演只是写实、或者,稍微放大。

影片故事感不强,但细细想想却又都是仔细经营过的,只不过是被导演刻意蒙淡剧情的曲折,男女主角分别是两个段落,一个寻妻一个寻夫,最后的结局也颠倒观众普遍的猜测,当初花钱买媳妇的男主角最后决定再次筹钱买回媳妇,寻找丈夫的女主角最后找到了却决定与其离婚,一个具备人性高度且催泪威力的剧本,导演的处理方式却极尽平和,除了一处女主角略到哭腔外,其实都是用外在事物来表现,半夜爬起来对着风扇散热、汗流浃背事的拆迁工、太阳热辣辣地烤在钢铁上,半路上不断接水喝的矿泉水瓶、突然倒地或腾空的大楼,无一不是与主角的情绪相连结。

实则上,片名中已提醒我们,“三峡”也是主角只一,在影片里,它不再单纯的只是一个发生事情的地方,而是一个有生命有肉体有精神的实实在在的一个...应该是一个人。我们可以感受到它在呼吸,艰难地呼吸,抽空,一下子被抽空,双腿离地或是俯冲向下,有如一个年迈老人眼看着子孙在争财产却无力发言。常常出现的画面是的主角在将被拆迁的某个工地的一角,然后描绘完他/她的表情后,镜头向左拉,或向右拉向上拉向下拉下往里拉往外拉,烈日下或瞬间乌云,然后云层怎样变化,整个背景给呈现出来后,静止5秒,然后远处的某一栋楼就突然轰的一声倒下,这也是为什么导演在片中安排了两幕超现实画面的原因,一个类似UFO的不明物体在飞行与一栋突然幻化成火箭的大楼。三峡就是一个充满着力量却又无力、内心富足又被廉价出售的主角。

影片出现流行歌曲的部分显得有趣怪诞,多首05年的流行歌曲被导演用到了点上,一如之前《心雨》在《小武》中的作用,强化历史背景的同时又起到塑造人物的特点(好笑的一点是电影未开场时剧院播出那首“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然后等下影片中也播了一遍,观众立即就笑了),还有上海滩那首著名的“浪奔~浪流...”配合三峡两岸的画面出现时竟意外地贴切,没错,导演眼中的三峡就是一个有江湖味的地方,一个男男女女解决感情问题的江湖。

奖项: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
评  论

亲爱的阿肯 2006/12/16 23:15 | ■与电影有染 | 6105
解读解读,让人看电影显得越是动机不单纯。

Posted by: 阿肯to灵古怪精 at 2007/07/21 11:55

关于UFO:出现UFO本应该引起广泛关注,但三狭人忙于工作,自己有心事重重,所以根本视UFO如玻璃.关于喝水:是她的意识动作,反映了她内心没有依靠,精神上的虚无,对自己命运思索的专注

Posted by: 灵古怪精 at 2007/07/11 15:28

我们也要交小作文,COPY下你的哈~

Posted by: ST丨灬紁烧包 at 2007/05/27 20:18

这是一部让人充满想象空间的电影,我们所看的`所发表的感慨,不一定是导演所想的,我们空间很大,因为这部电影含盖的内容太多……

Posted by: 小咏 www at 2007/02/22 13:42

过年了, 没事干, 在新浪网上看的, 不好意思, 看贾樟柯的电影又没花钱. 好电影. 100年后, 我认为会有人还知道这部电影的. 他是耶酥

Posted by: 宋林 at 2007/02/21 22:01

在百度知道里勿打勿撞来的,那就打个招呼吧。谢谢你的介绍。

Posted by: 铃兰 www at 2007/01/24 16:31

是部饱含人文精神的杰作,它深深打动了我,不是因为眩目的技巧或引人入胜的情节,而是它那真诚质朴的人文情怀。

Posted by: 紫日 at 2007/01/22 16:10

刚看完,三峡好人,感觉很能反应当今的社会问题:农民工就业与保护,国企员工下岗再就业,家庭不和,黑社会势力,矿难,社会保障缺失,社会治安^^能够微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确实不易

Posted by: hobby_2008 at 2007/01/15 12:26

" 部片子真实的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本质 生存与竞争的真实反映 从侧面很容易看出来" 2楼的说得好。《三峡好人》,好人到底在哪里?这恐怕就是导演要说的。电影里面揭露了当今社会的黑暗面。在电影里面许多人被政策逼得无家可归,而政府的代表却收集些小混混以打架来解决民愤,结果死了人也只是几个苦命的人来丢进长江。

Posted by: yeaf168 at 2007/01/13 22:08

我很认可你的说法,并且我早在下面回复网友的时候就有提到:“我个人是不太喜欢写得全面又没有深入讨论+缺乏个人审美的影评”。不过,我呢,是一个比较喜欢讲明星的人,所以总不可避免讲到明星,呵呵,不过这篇三峡就没什么大星星。其实我写这个也只是写着玩的,未料到有这么多人过来看。

Posted by: 阿肯to寒梦 at 2007/01/12 22:58

写的还好了,起码知道你看懂了.至于为什么那东西为什么会突然消失,你们感觉它象不象生命,象不象你曾经拥有的东西呢?其实一篇影评有好多切入点,找到一点写就行了,不可能面面具到否则就犯了影评的大忌了.

Posted by: 寒梦 at 2007/01/12 20:52

影视课,又是影视课,哈哈!!!你看看下面的留言,有没有你认识的同学,我怀疑你们全班几乎都搜索baidu过来的。至于你问的问题,其实,还真不好解释,就是一种时代的变化对本身生活所带来的混杂,具体解释我在下面的留言有讲到,你仔细看下吧,祝你影视概论考试成功通过

Posted by: 阿肯to歪歪 at 2007/01/12 10:41

三峡好人 是不是在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中的不足 和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所处的景遇 我们看到的都是表面 而这部片子真实的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本质 生存与竞争的真实反映 从侧面很容易看出来

Posted by: 飘在中国 at 2007/01/11 14:38

看了《三峡好人》。真的,不知道导演到底在叙事些什么。很多地方觉得很奇怪,看不懂~!比如说,影片中为什么要放三个穿着京剧服装,化着妆的人在玩现代版的游戏机~!还有女主角在东明家的阳台上晒背心,后面的那幢楼怎么就突然发射升空了,这又是什么意思~?不明白,好多地方都不明白~!看了你的影评后,觉得你看的好透啊,请教请教~!我们影视概论考试要考这部电影~!

Posted by: 歪歪 www at 2007/01/11 13:57

三峡好人我是在影视课看的,虽然当时没看懂但过后老师讲完,我对贾樟科有了了解,才能读懂他的心声,用平实的画面带来不平凡的效果。

Posted by: 怪味豆 at 2007/01/08 20:05

那个是不明飞行物体.导演的解释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与物会像不明物体般无故失踪.当然了,每位观众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电影也就是有趣在这里.至于女主角老喝水,那也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吧.我认为人一焦虑或一紧张就会考喝水老缓和,你觉得呢...

Posted by: 阿肯to灰蔷薇 at 2007/01/08 19:49

看完了,有两个问题不明白:天空那个来回乱飞的小飞行物到底是啥,那个女主角为啥老是喝水

Posted by: 灰蔷薇 at 2007/01/08 16:33

你觉得哪段你印象深刻就写哪段吧,我个人是不太喜欢写得全面又没有深入讨论+缺乏个人审美的影评。呵呵。祝你写成~!

Posted by: 阿肯to玛奈新哲 at 2007/01/07 18:16

知道贾是因为《小武》。看完《三》后最大感触来源于韩三明去看他孩子那段。。。我是学教育技术学的。老师说我们毕业论文可以写影评。。我很想写。可是我不知道具体怎么写影评。。怕扭曲了主题。。

Posted by: 玛奈新哲 www at 2007/01/07 13:42

你考电影学院么?这作业有趣.

Posted by: 阿肯to小吴哥 at 2007/01/07 00:11

最近老师让我们看了这部电影,然后给我们布置了一篇影评。我苦思岷想地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写完。第2天交上去了,老师说我又倒退了,完全是复述剧情,没有扣到点上。为此我很烦闷。看了你的影评之后,感觉真的太好了。真想请教请教你。

Posted by: 小吴哥 www at 2007/01/06 17:18

虽然我没有看过这部片子,但是你的评语确实很"写实"地告诉给他人.那种朴实的感觉不就是电影里那种感觉吗?
发表于 2007-10-13 17: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峡好人》:一部饱含人文精神的杰作

作者:周黎明  来源: http://www.18270.com/html/dianyingyingping/5913.html

《三峡好人》是今年至今为止我看过的最精彩的华语影片。用“精彩”一词其实并不精确,应该用“伟大”,但“伟大”在当今的语境中是一个既需要仰视又被滥用的字眼。在我心目中,“精彩”是诉诸感官,而“伟大”则是打动灵魂。《三峡好人》深深打动了我,不是因为炫目的技巧或引人入胜的情节,而是它那真诚质朴的人文情怀。

对于一百万三峡移民,贾樟柯是一名局外人,他处理这个题材失去了《小武》、《站台》的贴近感,但增添了一份初来乍到者的敏锐和新鲜。他对三峡库区及其人民流离的细节捕捉,有着既见树又见林的客观和同情。

影片的两位主角跟导演一样,由山西来到重庆三峡库区,他们代表了观众的视角,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壮观自然风光下的巨变图。这里没有敲锣打鼓的欢送场面,没有虚假的口号和豪情,有的只是真真切切的百姓生活。一百万人在十三亿当中或许不算是个大数字,然而他们所付出的代价绝非局外人所能感同身受。

影片的两条主线虽然重要,但更多起着类似《偷自行车的人》里那种牵线的作用,牵扯出一个个跟主线情节未必相关的小场景,而这些场景却是影片的精华,也是最揪心之处。镜头所到之处,我们看到的是三峡移民的抗争、无奈、选择、牺牲。在这里,巨变浓缩为“拆”、“拆”、“拆”,数千年的生活方式销毁于一旦,人际关系经受着不可控制的扭曲,他们如同那个怪异的半成形建筑被外星人拔地而起,躯体被铲除转移,而心却永远留在了那淹没在水底的家园;他们像高楼间走钢丝的人,在貌似广阔却实则狭小的空间里小心翼翼地求生。 粢
4
这些是你在电视新闻中看不到的场景,是变迁浪尖的众生相。贾樟柯以其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给了这一百万没有话语权的人一个声音。这个声音不是豪言壮语,也不是哭天抢地,没有一丝虚假和煽情,这是一个竭力自我压制的呜咽声,只能用心灵才能听到。光凭这一点,贾樟柯已经做了一件功德无量、名垂千古的事,金狮的份量相对于题材本身的份量,可谓小巫见大巫了。

在艺术上,《三峡好人》堪称贾樟柯最“外向”的作品,他不再拘泥于自己的美学追求,而更注重剧情的设置、人物的塑造、庄谐的搭配等。韩三明和赵涛两条主线分别将镜头对准两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一个在追求生存,另一个追求幸福。拆楼民工的戏份最为感人,人物像贾樟柯之前作品那样处于最自然的原生态,但大量近景的使用,给人予绘画雕塑(如《父亲》)的内心戏剧性:一张张黝黑的脸、一个个光着膀子的身躯,蕴含着一个个感动中国的故事,这些故事需要观众来填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2 13:33 , Processed in 0.1326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