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71|回复: 11

[求助]各位能否帮忙提供一些文化发生学的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30 09: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
虽与语言学无关,但首先想到的还是湘里妹子论坛的朋友们,不胜感激!
发表于 2007-8-31 09: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发生学??

:not: ??文化发生学??:not: :not:

不懂不懂

怡兄,你要是找到资料了,也来这里教诲我们一下吧,真是不懂捏

附一个小意见:你提的要求也太宽泛了捏,文化发生---学,一门学科呀,你到底想找哪方面的材料?
是学科的基础理论,还是某个问题的研究?你是不是也该给想帮助你的人指条明确点的道路啊.
不然真是盲人摸象捏~~~到最后,人家找了一堆东西给你,你还用不上,落得个吃力不讨好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8-31 17: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说得有道理啊。
问题是现在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所以只要是关于这方面的理论都是我需要学习的,呵呵。
发表于 2007-8-31 17: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
我都不知道还有这一门学科!:L
发表于 2007-8-31 17: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维柯《新科学》的人类文化发生学和人类认识方法论启示

<<兰州学刊 >>2006年10期
马小朝
来源:http://scholar.ilib.cn/Abstract.aspx?A=lzxk200610003

维柯从理论上把人类创造世界行为的共同发生学源泉表述为天神意旨,同时解读天神意旨的人类心理发生学秘密.维柯通过描述人类婚姻的发生学起源,具体说明人类最初的宗教感或社会意志,如何在想象性创造活动中发生发展.维柯开辟了人类文化哲学的新思维方向,预示了后来黑格尔哲学的巨大历史感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维柯把人类最初的心智功能表述为诗性智慧,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强烈的主观创造性质.维柯开辟了后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辩证思维规律,甚至开辟了现代西方哲学的思维路径之一.维柯的<新科学>在方法论上主张经验与理性的结合,开辟了西方近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

关键词: 天神意旨 , 心理发生 , 人类婚姻 , 宗教感 , 社会意志 , 主观创造 , 经验理性 |
发表于 2007-8-31 17: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小朝教授透视“西方文学研究中的文化发生学问题”

作者:王娟 张文静   来源:2007-05-22    http://chinese.wh.sdu.edu.cn/article.php/1499

5月21日晚,在网络楼报告厅,烟台大学的马小朝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西方文学研究中的文化发生学问题”的报告。

马小朝教授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界影响巨大,曾发表的论文有《神话的复活》、《希腊神话〈圣经〉对西方文学影响异同论》、《希腊神话、基督教〈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发生学意义》等多部著作。

当晚,马教授就现当代人对西方文学研究尚浅和审美视线受限等问题作了相应的阐述与讲解。

他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此次的主题。第一“发生学”的具体含义。他指出研究“发生学”问题,必须从方法论原则入手。并形象地举例说明他的具体含义。他说,小孩在6个月-2岁这段时间对他的思维形成起着很重要的影响,那么文化“发生学‘恰就相当于文化研究中的这个时期。

第二如何确定文化发生学的不同时期。他用古语“树丛根处生长”来引出确定文化发生的时期西方文化的根源处着手。而且他认为西方文化发生一般包括:演满时期的文明时代;哲学突破时期:超越突破时期;轴心时代。

第三,如何理解原始思维,即通过什么工具来理解文化发生学。他谈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是把古希腊的原始神话作为切入点的。因为这个时期的希腊文化最能体现历史中文化发生的基律。

接着,他又具体从西方文学中的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主义和命运主义两方面对“发生学”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整个报告持续了两个小时的时间,马小朝教授的讲解揭开了西方文学的神秘面纱,同时也拉近了我们与西方文学的距离。
发表于 2007-8-31 17: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祖"与"审父":新写实小说的文化发生

"Acceptance of Ancestry" and "Examination of Father":New Realism Stori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Formation Science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06期

作者:龚举善 来源:http://scholar.ilib.cn/Abstract.aspx?A=lnsfdxxb-shkx200106024

作为新时期文坛权力话语之一,新写实小说无疑已经成为参照型历史文本.究其发生与演进,自然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与文化渊源,并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世纪末中国小说的文化品位及基本路向.值此世纪之交,透过峥嵘表象以检视其生成背景,进而省察其无倾向、无英雄、无技巧、无深度等"四无"式文本品格,对于当下的小说新创而言,显然不失为一种启示性回眸.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 表象描述 , 文化生成 , 文本品格 | 全部关键词
发表于 2007-8-31 17: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马拉雅山地歌谣与仪式-诗歌发生学的个案研究

来源:http://www.bookschina.com/1385861.htm

    内容简介
    这本书早已画上最后一个句号,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及时问世。十多年前我在另一所大学从教并写诗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朦胧的想法,遴选一个特定的文化区间,从人类学、民俗学角度讨论诗的发生,是一个具有开创意味的工作。这个想法直到我调入集美大学后才变得强烈而清晰。

    1996至1997两年,我有幸赴北京师范大学在钟敬文先生门下,拉开了以喜马拉雅山地歌谣与仪式为切入点的诗歌发生学研究的序幕。从那以后迄今,我的这项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民族文学研究》、《民族艺术》、《民俗研究》、《中国藏学》、《西藏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在先生辞世后的追思文章中,我回忆道:“在钟敬文先生身边的日子里,他老人家十分关注我的诗歌发生学研究,已经记不得我们有过多少次的热烈讨论”“有一次先生偶然发现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的《原始艺术》中的有关表述对我研究有用,他就在书中夹了一张小纸条留待我参考”。我的研究后来所以能够成书,熔铸了恩师的许多期许和亲炙!它的面世,我首先拿它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

    这些年我走过不少地方,心却没有走出喜马拉雅。今年夏天我再一次将足步踏上了这片久违了的土地,真的是感慨万端。自童年时代起,我就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即一定要寻找机会报答那片养育我的高原。这本书的写作算是我的一个承诺。本书所做的工作于人于己都是探索性的。我与其是在抛砖引玉,倒不如说是在投石问路。在这本书里,我把喜马拉雅山地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诗歌发生学为视角,对当地那些与宗教或世俗仪式胶结在一起的歌谣,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认为人类早期的诗歌就是仪式活动中的种种唱诵。歌谣与仪式的共同特征,对后世诗人创作和民众的民俗活动具有显而易见的持续性的影响。书中特别强调:人类精神中的诗性品格亦诞生于原始的仪式化行为。这一研究理应对现代诗学产生拾遗补阙的作用。
    本书目录
    第一章 喜马拉雅:歌谣与仪式混融的地方
     一 民族:沉湎于歌谣的山民们
     二 地球第三极:雪山与绿甸之间的特点言说
     三 价值:从习俗说明歌谣的发生
    第二章 歌谣艺术的宗教文化生态
     一 宗教:环喜马拉牙宗教文化圈
     二 民歌的宗教功能
    第三章 歌谣:从宗教仪式到世俗习惯
     一 分期:歌谣的时段分类
     二 诞生:咒语、祈祷语、颂神词与诗的发生
     三 演化:神职人员和民众的心声
     四 礼俗与歌谣
    第四章 思维:宗教与歌谣的贯通
     一 原型:永恒的集体无意识与诗的形式规则
     二 梦想的时代:诗乐舞的共生
    第五章 传播与涵化:一个歌谣人类学者的结语
     一 环山传播的歌谣:族内与族际
     二 民歌的命运及其现代启示录
    参考书目 
    后记
发表于 2007-8-31 17: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http://www.chineseculture.com.cn/



Institute of Chinese Culture/Chinese Academy of Arts


我们的研究机构和研究领域
 Our Institution and the Research Field

[size=-2]   中国文化研究所是一个保持交叉学科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专门研究机构,隶属于国家文化部所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所长刘梦溪先生。所内聚集了一批功底坚实的中青年学人,分属于思想史、学术史、艺术学、法学、伦理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科研成果问世。资深学者李学勤、汤一介、金耀基、余英时等应聘担任所学术评议委员。下属机构有“法律与文化研究中心”(梁治平任主任)“艺术人类学中心”(方李莉任主任)、“休闲文化研究中心”(马惠娣任主任)、《中国文化》杂志社,出版《中国文化》《世界汉学》两本杂志。研究所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
我们的出版物: Publications:

《中国文化》简介
  《中国文化》杂志是目前唯一的一家北京、香港、台湾同时出版的大型学术刊物。每年推出春季号、秋季号两期,每期 25 万字,特大十六开,四面彩色插页,印制精美。创刊以来已出版 24 期,普获中外学界人士的期许与佳评。
  办刊宗旨: 《中国文化》以“深研中华文化,阐扬传统专学,探究学术真知,重视人文关怀”为办刊宗旨;确信文化比政治更永久,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愿成为海内外学人发表高质量论文、交流学术讯息的公开园地。
  主要栏目: 文史新篇、专学研究、文化与传统、古典新义、文学的文化学阐释、中国艺术与中国文化、古代科技与文明、宗教与民俗、现代文化现象、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播、学术史论衡、学林人物志、学人语要、中国文化研究的检讨与展望、域外汉学、序跋与书评、作家专栏、本刊专访、文化学术动态等。
  学术顾问: 王蒙 王元化 李亦园 李希凡 李学勤 李泽厚 杜维明 余英时 汪荣祖 林毓生 季羡林 周有光 金耀基 范曾 柳存仁 张信刚 冯其庸 汤一介 傅璇琮 裘锡圭 庞朴 饶宗颐 龚育之
  特邀顾问: 王润华 沈昌文 陈方正 陈国辉 陈晓林 董秀玉 霍韬晦 龚鹏程
  已故顾问: 金克木 周一良 周策纵 胡道静 姜亮夫 张光直 张舜徽 潘重规 缪钺
 
 《中国文化》特别重视甲骨学、敦煌学、周易学、西夏学、简牍学等世界性的专学的整理与研究;特别重视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播的整理与研究;特别重视中国文化发生学和各种不同文化圈的参证比较研究;特别重视各种珍贵文献资料的发现与辑存。清末民初以来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过程衍生的种种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暨中国现代学术传统和中国文化的未来方向亦为本刊所关注。
  
     《中国文化》刻刻不忘本民族的历史地位,提倡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主张新学与朴学结合。

  社长兼主编 刘梦溪
发表于 2007-8-31 18: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生学”英文是什么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4 04:06 , Processed in 0.1013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