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03|回复: 10

易中天:项羽之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3 10: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artx.cn/

      项羽原本是可以不死的。

  当项羽来到乌江边时,有一条船在那里等他。驾船的乌江亭长大约是一位崇拜项羽的人,因此早早等在那里,一心要救项羽过江。他对项羽说,现在整个乌江之上,只有臣这一只小船,请大王立即上船,汉军无论如何追不过江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数十万人,完全可以在那里再成就霸业。然而项羽却谢绝了亭长的好意。他只是请亭长把他心爱的战马带过江去,自己却和随扈亲兵全都下马步行,冲入重围,同前来追杀的汉军短兵相接。这无疑是一场寡不敌众的战斗,也是一场无济于事的战斗。然而,如果因此就放弃战斗,举手投降,束手就擒,那就不是项羽了。项羽是宁肯站着去死,也不会跪下求生的。他当然也不会放下手中的武器。从他拿起这武器的那一天起,就没想过要放下它。相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更应该把它高高举起,就像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一定要让演出在谢幕时达到高潮一样。这也是项羽随扈亲兵们的共识。于是这场敌强我弱的战斗就打得风云变色气壮山河,光是项羽一个人就杀了数百汉军士兵,自己也受伤十多处。这时,前来追杀的汉军越来越多,其中就有项羽当年的旧部吕马童。项羽笑了。他大声地招呼说:啊哈,这不是老朋友吗!背楚降汉的吕马童难以为情,不敢正视项羽,扭过头去对另一员汉将王翳说:这就是项王。这可是“新朋友”了。于是项王对王翳说:听说贵国出大价钱,赏千金,封万户,买我的人头,我就送个人情给你吧!说完,便一剑砍下自己的头颅。

  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然而项羽死得也很惨。

  就在王翳一把抢得项羽头颅的同时,其他汉军将士也一拥而上,争相纵马践踏,争夺项王的尸体,以至于互相残杀,死数十人。最后,王翳得一首,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一体。他们分摊了刘邦封赏的那块土地,每个人都当了个小小的什么官。而我们的英雄,曾经让这些人闻风丧胆、不敢仰视的英雄,却在他们卑劣的争夺下竟不得全尸而终。

  这可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以前的时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贵族的时代。高贵感和英雄气质,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以虎和豹为象征的。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犬和羊。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用虎豹和犬羊来比喻两种不同的人格,并惊叹于虎豹之可能沦落为犬羊:“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犹犬羊之。”虽然,在孔子师徒看来,虎豹的精神是高贵的,当是审美的,它不该被代之以狗的粗鄙和羊的平庸。

  然而,自从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英雄的时代也就开始走向没落。君臣之间的促膝谈心没有了,而代之以行礼如仪、磕头如捣蒜;游侠谋士纵横天下各展才华没有了,而代之以拉帮结派、巴结权贵往上爬;诸子百家争鸣自由辩论也没有了,而代之以独尊儒术、只许一个人思想。权欲和利欲将成为主宰和动力,人格和灵魂则将被阉割和践踏,就像王翳、吕马童们践踏项羽一样。

  于是我们看到的便是这样一个画面:一只代表着英雄精神和高贵感的虎或豹,在草原上孤独地死去,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则一拥而上,恣意践踏着那只虎或豹,然后每个人都扯下一块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嘴里,准备回去邀功行赏。而在不久之前,他们是根本不敢看那只虎或豹的眼睛的。

  这群狼和羊的首领是刘邦。刘邦是他们的君,他们的牧。

  就个人魅力而言,刘邦虽然既不可爱也不可敬,但也不可鄙。刘邦虽然出身流氓,难免有些无赖气,一些事做得也不地道,但好歹也是英雄,骨子里也有英雄气概,也是血性男儿。公元前195年,他回到故乡沛县,尽召故人父老子弟畅饮。酒酣之际,刘邦亲手击筑,自为歌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歌一出,和声四起,刘邦离座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他拉着父老乡亲们的手说,游子悲故乡!我虽然不得不定都关中,但百年之后,我的魂魄还是要回沛中来的。可见,他虽无情,却并不冷酷,虽现实,却也浪漫。然而,他代表的,却毕竟是一个冷酷无情、摧残人性的制度,是一个必然要以权欲和利欲代替英雄气质和高贵精神的制度。事实上,他正是靠着权欲和利欲完成他所谓“大业”的。就连陈平也坦言,他的身边,尽是些顽钝嗜利的无耻之徒,而这些人正是靠刘邦“饶人以爵邑”,也就是靠权欲和利欲集结起来的。因为刘邦继承的是秦始皇的事业。为了建立中央集权的一统天下,以天下万民臣朕一人,他不能不打击摧残践踏英雄气质和高贵精神,包括对他自己内心深处残留的这些东西下手,这正是他心灵深处不无痛苦不无孤独的原因。

  显然,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方向”的,项羽则“不合时宜”。事实上,此后,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天真、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的书呆子则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也对。

  项羽之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虎和豹的时代结束之后,取而代之的便是狼和羊的时代。而且,那狼也会退化为狗,走狗。

  项羽,大约生于公元前233年,死于公元前202年。起兵时二十四岁,是个少年英雄;自刎时三十出头,是一个男儿告别少年走向成熟的最有魅力的年龄。

  项羽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成语,还有许多话题。大家熟知的成语有:破釜沉舟、作壁上观、衣锦夜行、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以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无颜见江东父老”等。最脍炙人口的诗则是李清照的五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发表于 2007-11-3 10: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大传》              第三章 项羽之死
  
  项羽大声朗笑后,举剑自刎而死,王翳乃领先冲近,割下项羽首级。围在旁边的汉营将领也争先恐后地前来争夺项羽的尸体,因而发生严重冲突,甚至举刀相向,互砍而死者达数十人。

固陵会战,项羽再败汉军

  由于粮食严重缺乏,和谈成立后项羽立刻下令大军火速返回彭城,以补充粮秣袜。
  “急行军到彭城,便可吃一顿饱餐!”
  项羽对饥饿的楚军宣布撤军的消息,并希望大家提高效率以脱离困境。
  不过从荥阳到彭城,其间必须经过彭越游击队出没最多的地方。
  以昌邑为根据地的彭越虽经项羽亲自追剿过,但他那敌出我入、敌人我出的策略却使其实力丝毫不损,并且已有效截断项羽西征军的补给体系。
  如果硬是闯过彭越出没的梁地,虽然距离彭城较近,但势必会遭到不少麻烦。
  这对饥饿的楚军可能会造成心里的惊慌,楚军的参谋人员因而不断向项羽表示他们的顾虑。
  因此项羽决定先往南退入陈国,再行绕回彭城,虽然这段路稍远,但却安全得多。
  由此显示项羽已丧失往日的霸气。
  饥饿已成了楚军最大的敌人。
  当楚军到达陈城西北的固陵时,接获了刘邦指挥大军越过鸿沟、背约前来追击的情报。
  项羽大怒,下令全军在固陵部署。
  在后面追击的刘邦听说楚军停了下来,也不敢冒进,便在固陵北方的阳夏城南方下营。由于这些地方全属无险可守的平原,双方可能会在此发生会战。
  早在下令挥军追击楚军的同时,刘邦便派特使分驰韩信及彭越处,要求两人出兵共击项羽。然而当他到达固陵战场时,却见不到韩信和彭越的军队。
  “看来我必须要单独面对项羽了!”
  刘邦担忧地和张良商量着。
  “我们必须尽全力一战!”
  事到如此,张良认为刘邦绝不能逃避,况且这一战不论输赢都可以消耗楚军的战力,对汉军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由彭城送来的少量援粮正好让饥饿的楚军可以先饱餐一顿,以便和汉军一战。
  能和敌军会战,一直是项羽梦寐以求的愿望。
  愤怒加上兴奋,楚军展现了惊人的冲击力。
  项羽身先士卒地在前面冲锋。
  汉军前锋很快就崩溃,幸周勃的军团全力阻挡,刘邦的中军主力才得以安全退入阳夏城内。刘邦下令守城,并深筑防御工事而闭门不出。
  项羽虽率军猛攻,但一时也奈何不了刘邦,眼见彭城运来的粮食又要消耗殆尽了。
  如果项羽能够在这时候下令紧急退回彭城,不要管刘邦的态度,或许还有让楚军东山再起的机会。
  但项羽恨透了刘邦,发誓非斩下刘邦的头颅不可,因此不顾士兵的饥饿,项羽下令猛攻阳夏。

    汉军阵营大集结

  楚军攻势虽然猛烈,但周勃军团沉稳应战,阳夏防线短期内尚不致有危险。
  刘邦和张良商议道:
  “我已通知了韩信和彭越,但他们显然不打算来帮助我,怎么办呢?”
  张良答道:
  “此时楚军已到了强弩之末,但君王从未表示如何和他们俩平分疆土,他们才会不愿前来。君王若能表明将和他们共分天下,相信他们很快便会率军来援的。
  “韩信被封为齐王是他自己勉强要求的,并非君王之本意,所以连韩信自己都不认为其齐王的位置已很稳定,想必心里尚有很大的不安。
  “彭越目前几乎控制了梁地,但早年君王以魏豹为梁王,以彭越为相国;如今魏豹已死,彭越希望成为梁王,但君王却一直未正式任命他,所以他心里也是非常不平的。
  “如今,宜将睢阳以北至谷城等梁国疆土全部封赐给彭越,将从陈以东到海之地及韩国原有疆土封给韩信。而且韩信是楚人,他也很想衣锦还乡,君王若能和他们均分天下,并要求他们率自己军团去攻击项王,则楚军很快便会被击溃的。”
  刘邦立刻批准张良的提议,派遣特使带着封疆的地图,火速请韩信及彭越出兵助阵。
  果然韩信立刻亲率大军由临淄南下。
  彭越的军团也分批由昌邑出发,意图截断项羽返回彭城的后路。
  另外,刘邦也派遣刘贾的特遣部队渡过淮水攻击寿春,并派人引诱楚国大司马周殷以舒城的兵众叛楚,重新拥立英布。英布于是以刘邦盟友的淮南王身分重新统辖九江地区,并和刘贾军共同北上至城父,准备由南方夹击截断项羽退路。
  项羽接获各地不利的情报后,心中大为恐慌,乃火速向东撤军,于十二月左右进入垓下。
  由于彭城的后退之路已为彭越截断,楚军能退到垓下,而不在中途受在袭击已属不幸中之大幸。
  垓下在今日的安徽省淮水北岸之地,有不少河流流经该地,形成了不少河沟及岩壁,十分有利于建构防御工事。
  项羽这时不得不靠地利来防守了。
  一向擅长会战的项羽,这次竟然主动放弃此一机会,看来项羽的确到达穷途末路了。
  垓下虽有少许食粮,但根本用不到数月,与彭城间的交通又完全断绝,因此项羽的主力部队已成了被重重围困、完全没有外援的孤军。
  由于粮食的确不足,外围的楚军逐渐溃败,有的甚至难忍饥饿地向汉军投降。

    垓下大战,项羽首尝战术溃败

  十二月中,汉军主力和各诸侯部队全部到达垓下。
  韩信亲率齐军三十万为先头部队,寥侯孔熙在左、费侯陈贺在右,刘邦也率主力部队紧随其后,周勃和柴将军则追随在刘邦之后。
  一行浩浩荡荡地直奔垓下。
  项羽亲率主力部队十万兵马,出城准备给汉军迎头痛击。
  这场会战,汉军阵营由韩信亲任总指挥。
  这也是两位当代军事奇才,首度也是最后一次的面对面决战。
  项羽仍展现他野兽般的猛勇,亲率骑兵队在前面冲刺。
  韩信则仍以智略见称,他的战场都是经过精密设计的。
  刚接触不久,韩信便下令撤退,他不愿军士在楚军的死战下损伤太多。
  项羽仍采猛烈攻势,以打击汉军士气。
  但孔熙和陈贺军队却由两侧绝断楚军退路,让楚军陷入前后夹击中。
  项羽方反身迎战左右两军,韩信主力却又回头再击楚军,项羽只得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疲于奔命。双方混战了半日,楚军因饥饿而不耐久战,加上敌众我寡、死伤惨重,项羽只得再度退入垓下而闭城坚守。
  刘邦率诸侯军将垓下团团围住。
  经过一天苦战,项羽身心俱疲,不及解下盔甲便倒在营帐中小憩,虞美人则在身旁照顾。
  一觉醒来,已是深夜,万籁俱寂。
  远处却传来楚人的歌声,渐渐地四方都响应了起来。
  垓下城中的楚军都跑到外面来听这熟悉的歌声。
  这不正是楚地的歌谣吗?楚军纷纷兴起了怀乡情结,想到自己或许即将孤独地客死他乡,更念及家中的父母妻儿,不禁悲从中来地掩面痛哭。
  惊醒后的项羽睡意全消,立刻起身喃喃自语道:
  “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占领楚国了吗?为何汉营中会有这么多楚人呢?”
  叹息中,项羽坚强的意志慢慢地消失了。
  这便是历史上所谓的“四面楚歌”!
  的确有不少楚军已被汉军捕获或主动投降了,但人数还不致太多。
  这显然是张良和陈平有意的设计,让营中楚军教汉营军队和诸侯部队练唱楚歌,利用大合唱的声势,加上由远处传来的几可乱真效果,彻底打击垓下守军的士气。
  这一招果然非常成功,连项羽都深受感染而沮丧不已。

    虞兮虞兮奈若何

  最后时刻已到,项羽决定死得像个英雄。
  他起身穿上全副武装。下令在营帐内设酒宴,并由虞美人作陪。
  马夫也将骏马名骓牵到帐营前。
  由军中精选出的八百敢死骑兵队,准备冒死突围。
  这是最后的酒宴。
  项羽嘱咐部属,他突围而出后将展开壮烈的生死决战,其后垓下的楚军便可向汉军投降,以免不必要的死伤。
  他要求虞美人和所有重要将领不可轻言赴死,必须在楚国灭亡后尽力保护自己的族人。
  他相信刘邦和韩信都是楚人,应不致给楚人太大的难堪。
  说罢,项羽起身,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阙歌曲便是项羽的最后遗言了。
  我的力量可以撼动山河,我的气势更是举世无匹!
  但是时局却对我大不利,使得我的武运无法发挥!
  武运无法发挥,名骓失去雄姿,真是令人遗憾啊!
  虞姬啊虞姬,我们这下分离,是无可奈何的千古遗恨啊!
  项羽高歌时,虞美人也起身和歌。
  《楚汉春秋》记载,虞美人之对歌如下: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史记》和《资治通鉴》虽未明载虞美人下落,但依此歌词之意来看,虞姬其实已清楚表示自己将要殉身以明志。《项羽本纪》中记载:
  “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这一场最后的酒宴,就在悲歌与泪水中落幕了。

    项羽的最后奋战

  项羽即刻上马,率领着骑兵敢死队八百人,在夜色掩护下由小路突围而出,然后如烈火般突袭汉营守卫,全队向南奔驰而去。
  项羽并不打算逃走,只是由于军队太少,他必须选择一个较有利的战场来和汉军决战,以突显其最后的武勇。
  天将明时,巡回队发现项羽已突围,立刻向刘邦报告。
  刘邦命骑兵团司令灌婴亲率五千骑由后面追击。
  由于夜里视线不良,不少敢死队员在途中走失或跌落深谷,到天亮时能跟得上的只剩百余骑而已。
  项羽乃下令余骑在阴陵作一次集结。由于这个地方已属沼泽地带,若对道路不熟将很容易陷入绝境。
  在前引导的斥候于是向农夫问路,却反而被骗,使得全军陷入沼泽中。
  随后汉军的前锋部队追及,楚军死战以保护项羽,项羽乃得突围到达东城。
  这个地方属平原区,是决战的好场所,不过楚军只剩下二十八骑。
  后面即将追到的灌婴骑兵部队却至少有千余骑。
  众寡悬殊,但项羽仍决定在此作最后奋战。
  他对最后的二十八骑表示:
  “我跟随叔父起兵抗秦以来也已经有八年了,亲身参与及指挥的战事多达七十余次,几乎每战必赢,没有不被我击溃的敌人,因而能够称霸于天下。
  “然而今天却逢此困境,这是上天有意灭亡我,而不是我的作战能力有何过错啊!现在我准备展开最后奋战,为你们杀开一条血路。我设定三个目标:溃围、斩将、刈旗,让诸君来为我评估,到底是我的天运不足,还是我的能力不够!”
  随即他将剩余的楚军二十八骑分置在四个方向,汉军也由四面将项羽和楚军重重包围着。
  项羽遥指一汉军将领表示:
  “我将亲自斩杀那位将领,各位可以看看我是否做得到!”
  他下令楚军由四面冲刺,并到前面再作集结。
  于是项羽大声喝斥,领先冲向该名汉将。
  挡在中间的汉军在项羽冲杀下,皆披靡四散,项羽便火速骑到该名汉将前面,举刀将之砍杀于马下。
  这时候汉军的前军指挥为郎中骑杨喜,他亲自向前拟向项羽挑战,项羽怒目大声喝斥,杨喜因坐骑遭到惊吓而无法坐稳,只好倒退数里之远。
  项羽和余骑分成三处会合,汉军无法判断项羽在那个地方,只好分兵三处包围。
  项羽见汉军分散,便返身再度冲杀,当场又斩杀一位汉军都尉,汉军士卒也死伤数百人。项羽集合剩余楚军,发现只折损两人而已,乃对剩余的楚骑表示:
  “你们评估一下我们这次的战果如何呢?”
  剩下的楚军全部感动地表示:
  “真是如同大王先前所说的啊?”

    乌江自尽,霸王分尸

  项羽率剩余楚军再往南撤退到乌江,如能顺利过河,便可回到他的故乡会稽。
  乌江北岸的乌江浦设有楚国之亭长,这位亭长一向钦佩项羽的武勇,因此已备好渡河船只欲送项羽返回江东,亭上人员也将死战以确保项羽安全。
  “大王请快上船吧!这是此地仅有的船只,追兵想要渡河必须要花费一番工夫和时间,大王的安全将没有问题!”
  项羽眼见又要有人为他牺牲,心中萌生不忍,因此低首摇头。
  亭长见项王迟疑不定,更积极地表示:
  “江东(指会稽郡)虽小,地方尚有千里,人众也有十数万,仍可拥地为一方之诸侯王,何况我们也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啊!”
  项羽想到自己率子弟兵征战数载,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如今他即使渡江也难以逃过汉军的追缉,反而只会把战火延伸到故乡,徒增些屈辱和悲剧而已。
  感叹之下,项羽对乌江亭长表示:
  “我的天运已尽,即使暂时渡河逃难也没有什么用的。况且当年我项籍率领江东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西向争霸天下,如今尽无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父老怜惜我,再度拥我为诸侯王,我又有什么颜面接受他们的爱戴呢?就算他们都不出言批评,我项籍难道就能不感到惭愧吗?”
  亭长闻之也悲从中来,不由得放声大哭。
  楚军无不感叹而泣。
  看开了以后,项羽倒相当冷静,他嘱咐亭长道:
  “我深知您的确是位可敬的长者。这匹马我已骑了五年,曾经日行千里、所向无敌,是匹少见的名驹,我不忍杀之,现在就赠送给您,希望您好好地对待它。”
  说完,项羽下令剩余楚骑全部下马,徒步继续和汉军对抗,他自己更独自奋勇砍杀汉军数百人。此时跟随之楚国敢死队已伤亡殆尽,项羽也身受数处创伤,筋疲力尽之下已无法再战。
  他回头看到汉军的骑司马吕马童也在包围他的行列中,乃大声喊道:
  “我们应该见过面,你也认识我吧!”
  吕马童于是向旁边的汉将王翳表示:
  “这个人便是项王啊!”
  项羽微笑表示:
  “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指名要我的首级,这件功劳就记在你的头上吧!”
  由于无人敢再接近项羽,项羽大声朗笑后,便举剑自刎而死。
  王翳领先冲近,割下项羽首级。
  围在旁边的汉营将领也争先恐后地前来争夺项羽尸体,因而发生严重冲突,甚至举刀相向,互砍而死者达数十人。
  最后由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身体的一部分,加上王翳所割下的首级,的确是项羽本人的尸首。
  事后,刘邦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一代霸王的尸身惨遭五分,也结束了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
  时为公元前202年,项羽死时仅三十一岁。
  中国史上最杰出的战争奇才,就此饮恨以殁。

    楚国的最后结局

  项羽早年曾被楚怀王封为鲁公,这也是他第一个封地。第一个正式官职。
  项羽去世后,楚国各部落都向刘邦投降,只有鲁地拒绝接受招抚,因此汉营将领们均主张引天下诸侯军队以歼灭之。但刘邦却不表赞同,他认为天下已平定,像鲁地这种为主死节、遵守礼仪的情操是最值得推崇的,因此特别派遣特使持项羽首级,依礼节到鲁地举行祭祀,并进行招抚行动。
  鲁国父兄见刘邦遵守义理,乃开门投降。
  刘邦下令以鲁公之礼葬项羽于穀城,并亲自前往吊祭。他感叹两人由同事成宿敌,为争霸天下而至决生死,项羽仍是他心中最尊重的敌人。见此结局而念及故人,刘邦也不禁悲从中来、饮泣不已。
  项氏的长老全数被赦免,并保留原来地位。
  张良之至交、对刘邦也有恩情的项伯被封为射阳侯,其余重要长老则分别封为桃侯、平皋侯、玄武侯,并赐以“刘姓”以表王室恩宠。
  诚如项羽生前所言,刘邦是楚人,所以不会给楚国长老太大的难堪。
  司马迁以项羽重瞳子又长得高大,因而怀疑他是舜帝的后裔。舜属鸟图腾族,在今山东一带活动。项羽传说是楚名将项燕嫡长孙,项燕虽是楚人,但长年经营楚国东北与齐国之边界地区,若项燕长子娶齐国贵族之女,依当时国际婚姻制度是相当有可能的。项羽的身材高大雄壮,不同于矮小的楚人,或许是承袭自母方的血统。
  项羽是天生的战争机器,作战效率几乎空前绝后,但他绝不是位优秀的经营者,他最后的惨败其实也是可预料的。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作学问的人是知识不断地增加,修道的人却正好相反,其意念及欲望必须不断地削减再削减,以至于清净无力的境界。
  能够作到无为的人,由于没有意念、没有欲望,一切顺乎自然,反而成了无所不为、无所不行了。
  天下是大家的,天下是顺自然之道而运行的,所以只有抱持无为精神的人才能善取天下。而那些意念太强的、不能顺乎自然之道而行的人,即使其态度再积极、效率再高,也无法战胜自然,因此是不足以取天下的。
  日本名小说家司马辽太郎在其名著《项羽对刘邦》中,以小说家特有的浪漫情操,描述项羽因式运不济而在偶然因素下为刘邦所败。
  细读完其作品,我们反而更搞不懂项羽为何会输、刘邦为什么能够赢的原因,因为即使在广武对峙中,刘邦仍然胆小如鼠,根本无法和叱咤风云的项王相比。
  我们倒不是坚持以成败论英雄,但成败绝非偶然因素,必有其道理和原因的。
  项羽诚然是英雄人物,其言行举止令人怀思,其最后的悲剧收场也令人感叹。但他所犯的错误实在太多了,他的失败绝非武运不济、天运不足所能概括的。不论是经营能力。心态和策略规划,项羽的确是不及刘邦。
  项羽认为只要会作战便可以取天下、治天下,这诚然是幼稚的笑话。
  战争是反自然的行为,亦即以人的意念及欲望来改变自然的形态,而且认为人力必能胜天,这未尝不是项羽心中最执着为“意念”。
  就是这个意念,使他不懂得无为的重要性。他的所言所行不断违背天意,最后却以“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为遗言,实在是位相当不了解自己的人。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最后评论道:“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来源:http://www.lusin.cn/book/zhuanji/liubang/045.htm
发表于 2007-11-3 1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司 马 迁 《 项 羽 本 纪 》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司马迁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陈余为将,将卒数万人而军巨鹿之北,此所谓河北之军也。

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陵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遗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而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不恐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来源:http://bbs.ywms.net/viewthread.php?tid=41130
发表于 2007-11-3 10: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项羽本纪》译文:

来源:http://bbs.ywms.net/viewthread.php?tid=41130

(项羽的出身,他和项梁起义前的生活经历)

项籍,是下相人,字子羽。他开始创业的时候,年纪才二十四岁。他的叔父名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军项燕,就是被秦国将军王离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将军。项氏世世代代任楚国的将军,封在项城,因此而姓项。

项籍少年时代,学习认字写字没有什么成就,于是放弃了而去学习剑术,又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发怒。项籍说:“认字写字不过书写姓名罢了。学好剑术也只能抵抗得住一个人,所以不值得学,我要学能够打败万人的本领。”因此项梁就教授项籍学习用兵打仗的方法,项籍非常喜欢,大略懂得其中的大意以后,又不肯完成学业。

项梁曾经因犯罪受牵连而在栎阳被捕入狱,于是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一封讲情的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此犯罪的事能得到解脱。

项梁又杀了人,就和项籍逃到吴中地区躲避仇家的报复。吴中地区的贤士大夫都推崇他。吴中地区每遇有大的徭役和丧葬的事。项梁经常是做主办人。他暗地里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因此吴中地区的人知道他的才能。

秦始皇帝到会稽去巡视,在他渡过浙江的时候,项梁和项籍一起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掩住了他的嘴,说:“不要胡说,会被灭族的!”项梁因此认为项籍是一个不凡的奇人。项籍身高八尺有余,他的力气能够扛起大鼎,才气过人。尽管吴中青年刚烈好斗,但都很畏惧项籍了。

(项羽灭秦的经过:钜鹿之战)  

章邯打败了项梁的军队以后,就认为楚国的军队不足为忧,于是渡过黄河攻打赵国,打垮了赵军。在这个时候,赵歇为赵王,陈馀担任将军,张耳担任国相,他们都逃入巨鹿城中。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包围巨鹿城,章邯在他们的南面驻军,并修筑两边有高墙的南道来输送军粮。陈馀作为将领,统率着几万名士卒而在巨鹿的北面驻扎,这就是所谓的河北军。

楚军已经在定陶被攻破,怀王惊恐,从盱眙来到彭城,把项羽和吕臣的军队合并起来由他亲自指挥。任命吕臣担任司图,任命他的父亲吕青担任令尹。任命沛公担任砀郡长,并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的军队。

当初宋义所遇到的那位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正在楚军中,见到楚王后说:“宋义断定武信君的军队必然失败,过了几天,军队果真失败。军队还没有作战而能先行预见有失败的征兆,这个人可以称得上是知道用兵的人了。”楚王召见宋义和他共商大计而非常喜欢他,因而他被任命为上将军;项羽封为鲁公,被任命为次将军;范增被任命为末将军:他们一同率军救援赵国。此外其它各路军队都归宋义指挥,他的称号为卿子冠军。

大军行进到安阳,停留了四十六日不再前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围困在巨鹿,应立刻率军渡过黄河,楚军在外围攻击秦军,赵军在城内配合向外攻击,一定能够攻破秦军。”宋义说:“不是这样。要去拍死牛背上的大虻虫就不可能顾及到会杀死牛身上的虮虱。如今秦军攻打赵军,秦军战胜了军队就会疲惫不堪,我们的军队可以趁着它的疲惫攻击他们;假若秦军不胜,我们就可以声势浩大地率领军队向西进攻,一定会消灭秦朝。因此不如先让秦、赵互相厮杀。若是身披坚固的铠甲,手持着锐利的武器上阵杀敌,我宋义不如你,若是坐下来运筹策划,你不如我宋义。”因此他在军中下令说:“那些凶猛如虎、狠戾如羊、贪婪如狼、强悍而不能听从差遣的人,都要把他们斩杀了。”

于是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到齐国去作国相,亲自送他到无盐,饮酒大会宾客。天寒,大雨,士卒忍饥受冻。

项羽说:“在将要奋力而进攻秦军的时候,却久留不行。今年遇到饥荒灾害而百姓贫困,士卒们吃的是掺半的野菜和豆子,军中没有存粮,却饮酒宴会宾客,而不率军渡过黄河依靠赵国提供的粮食,去和赵国合力攻打秦军,却说‘等秦军疲惫了再攻打’。以秦军的强大,攻打新建立的赵国,他们势必会消灭赵国。赵国若被平灭而秦军反而强大,有什么疲乏的机会可以利用!况且我国军队刚被攻破,国王坐立不安,倾尽国内的军队全部归属将军指挥,国家的安危,在此一举。如今不抚恤士卒却徇私情,他不是安定社稷的贤良之臣。”

项羽早晨拜见上将军宋义的时候,就在他的帐中斩了宋义的头,出来在军中发布命令说:“宋义和齐国人阴谋反叛楚国,楚王密令我项羽诛杀他。”在这个时候,诸位将领都畏服项羽,没有人敢抗拒,都说:“首先扶立楚王的,是将军家族的人,如今将军又诛杀了叛乱之臣。”于是相互共立项羽担任代理上将军的职务。派人追赶宋义的儿子,到了齐国境内才把他追上,杀死了他。又派桓楚向楚王报告。怀王因而任命项羽当了上将军,当阳君和蒲将军都归属项羽指挥。

项羽杀了卿子冠军宋义以后,威震楚国,名闻诸候。于是他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士兵渡过漳水,救援巨鹿。经过交战没能取得胜利,陈馀再次请求出兵。于是项羽就率领全部人马渡过漳河。把所有的渡船都沉入水底,把作饭的锅碗等炊具砸烂了,把住的房屋也全部烧毁,只随身带着三天的口粮,以此向士卒表明一定要决死战斗,没有丝毫的退却之意。

因此楚军到达巨鹿就把王离的军队包围了,和秦军遭遇,经过多次激战,断绝了秦军的粮道,打垮了秦军,杀死了苏角,俘获了王离。涉间不投降楚军,自己焚烧而死。在这个时候,楚国的军队在诸侯军队中最为强大。在巨鹿城下援救赵国的诸侯军队有十多路,没有人敢出兵。等到楚军攻打秦军时,诸将都在壁垒上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军士兵的呼声震天动地,诸侯的军队无不人人心怀恐怖畏惧。

因此楚军攻破秦军以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以后,无不跪在地上用膝盖前行,没有人敢仰视。项羽从此成为了诸侯们的上将军,诸侯们都屈服于他。

(楚汉相争:鸿门宴)

然后向西行攻取秦国的土地。函谷关有军队把守,没有能够进入。又听说沛公已经攻破咸阳城,项羽大怒,派当阳君等人率领军队攻取函谷关。于是项羽进入关中,到达戏水西边。沛公驻军在霸上,还没有和项羽相见。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为相,秦国的所有珍宝都归他所有。”项羽听后大怒,他说:“明天一早用酒食好好犒劳士卒们,给我打败沛公的军队!”  

这个时候,项羽拥有四十万军队,屯驻在新丰鸿门,沛公拥有十万军队。屯驻在霸上。范增开导项羽说:“ 沛公在关东地区的时候,贪于财货,喜好美丽的妇人。如今入关以后,没有索取财物,没有接近妇女,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小。我派人去观望他那边的云气,总是呈现出龙虎的气象,五彩斑斓,这是天子的瑞气呵。要立即向他进攻而不要失掉良机。”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平素和张良友善。张良这时跟随沛公,项伯于是在当夜急驰到达沛公军中,私下见到张良,把事情详细告诉了张良,想要叫张良和他一同离去。他说:“不要跟着刘邦一同送死。”张良说:“我是代表韩王来送沛公的,如今沛公有急难,我假若逃走就是不仁不义,不可不告诉他。”于是张良就进入军帐,把项伯的话全都告诉沛公,沛公听后非常吃惊,他说: "这该如何办?”张良说:“是谁替大王出主意两派兵把守函谷关?”刘邦说:“是一位鄙随小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进入关中,秦国的土地可以完全归您所有’。因此我才听信了他的计策。”张良说:“试想大王的士卒能够敌得过项王的军队吗?”沛公沉默下来,过了一会儿说:“确实不如,那么现在该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前去告诉项伯,说沛公您不敢背叛项王。”沛公说:“您怎么会和项伯有旧交?”张良说: “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交游,项伯杀了人,是我救活了他。如今有急难,因此幸好他前来告诉我。”沛公说:“他和您谁年纪大?”张良说:“他比我年纪大。”沛公说:“请您替我把项伯叫进来,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会见他。”

张良出来,邀请项伯。项伯立刻进去见沛公。沛公捧着酒杯向项伯祝寿,又订立了儿女婚约,沛公说:“我入关以后,对于秦皇的财富秋毫不敢动,清查了吏民,封藏了库府。只等待项羽将军到来。派遣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有其它的盗贼和意外的事变发生。我日夜盼望着项羽将军的到来,又怎么敢反叛呢!希望项伯对项羽将军详细说明我不敢背德反叛。”项伯应允。他对沛公说:“明天不可不早早亲自前来向项王认错。”沛公说:“是。”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中,把沛公所说的话完全无遗地报告了项羽。接着他说道:“假若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又怎么敢进入关中呢?如今别人立有大功却要打击他,这是不仁义的举动,不如趁此时机善待他。”项王许诺。  

第二天清早,沛公带着百余名随从前来会见项王。到达了鸿门,沛公对项王陪罪说:“我和将军一同努力进攻秦军,将军在河北作战, 我在河南作战,但是没有想到我能够先入关攻破秦,才能够在这里和将军重相见。现在有小人传坏话,使将军和我之间产生了隔阂。”项王说:“那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项籍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疑心?”

项王当天就留请沛公一同饮酒。项王、项伯面东而坐,亚父面南而坐。亚父,就是范增。沛公面北而坐,张良面向西侧而陪侍。席间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三次举起身上所佩饰的玉块示意项正当机立断杀死刘邦,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身,出来招唤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敬酒祝寿,祝寿完毕,请求用剑起舞,趁机在沛公坐着时击刺他,杀死他。若不这样,将来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他所俘获。”项庄就进人敬酒祝寿。祝寿完毕,他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中没有什么可以助乐,请以剑舞助兴。”项王说:“好吧。”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击杀沛公。在这种情况下,张良来到军门,见到了樊哙。樊哙说:“现在事态如何?” 张良说:“非常紧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一直放在沛公身上。”樊哙说:“如此说来已经很紧迫了,请让我进去,我要和沛公共命运。”樊哙立刻带着宝剑拥着盾牌闯入军门。交前侍立的卫士想阻止他而不让进入,樊哙侧过他手中的盾牌来撞击他们,卫士们被地撞倒在地,樊哙就进入了军门内,樊哙分开帷帐面西而立,瞪着眼睛注视着项王,头发向上直立,眼眶都要瞪裂。

项王按着宝剑直起上身说:“来客是什么人?”张良说:“这是沛公的随身护卫樊哙。”项王说:“这是一位壮士,赐给他一杯酒。”就给了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起身站着饮了这杯酒。项王说:“赐给他一只猪肘。”就给了他一只生猪肘。樊哙把他手中的盾牌平放在地上,把猪肘放在盾上,拔出宝剑边切边吃了下去。项王说:“壮士,还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尚且不回避,一杯酒何足推辞!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唯恐不能尽,刑罚人唯恐不重。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他。怀王和诸侯相约说:‘首先攻破秦军而进入咸阳的人将被封为关中王。’现在沛公首先攻破秦而进入咸阳,对于秦室的财富一点边都不敢接近,封藏了宫室,退出军队而驻扎在霸上,以便等待大王来临。沛公遣派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和意外事件的发。像沛公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奖赏,而你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想诛杀有功的人。这样做是亡秦的继续,我个人认为大王是不会采取这种作法的。”项王竟无话可答。只是说:“请坐。”樊哙于是随张良就座。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去厕所,顺便把樊哙叫了出来。

沛公已经出来,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召沛公。沛公说:“现在我出来了。没有告辞,这将怎么办?”樊哙说:“举行大事不应顾及细谨的小节,讲求大礼就不必在乎小的责难。现在人家正是快刀、砧板,我们是人家宰割的鱼肉,还告辞干什么!”于是就决定离去了,因而命令张良留下致谢。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沛公说:“我带来了一双白壁。想要奉献给项王,玉斗一双,准备送给亚父,恰逢他们发怒。没敢奉献。您替我献给他们。”张良说:“谨遵王命。”   

在这时,项王驻军在鸿门一带,沛公驻军在霸上,相距四十里。沛公就放弃了车骑,脱身逃离,一人骑马,樊哙和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手持剑、盾跟着徒步奔跑,从郦山而下,经过芷阳抄小道行进。沛公对张良说:“从这条道路到达我们军中,不过二十里。估计我到达了军中以后,你再回到军帐中告辞。”

沛公已经离去,从小道回到军中。张良入帐辞谢,他说:“沛公不胜杯盏,不能亲自告辞。委派臣下奉白壁一双,再拜献给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给大将军足下。”项王说:“沛公现在什么地方? "张良说: "沛公听说大王有意责怪他的过错,脱身独自回去,已经到达军中了。”项王听后就接受了玉壁,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把它弃置到地上,拔剑砍击打破了它,说:“唉!项伯这班无知的小子不能够和他们共同图谋大事。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将要被他俘虏了。”

沛公到达军中,立刻诛杀了曹无伤。  

(屠城,东归彭城)

过了几天,项羽率领军队向西屠戮咸阳,杀死了秦降王子婴,烧毁了秦宫室,大火烧了三个月都没有熄灭;收集藏在宫中的宝货、妇女往东归去。有人劝导项王说:“关中地区有山河阻塞四方,土地富饶,可以在这里建立都城而称霸天下。”项王看见秦的宫室都已经被大火烧得残破,又加上心里怀念故土而想东归,所以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同穿着锦绣衣裳在夜间行走一样,有谁能知道我的荣华富贵呢!”那个劝说项王的人说:“人们说楚国人像是沐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王听说这话,就把那个说者烹杀了。  

(垓下之围)

项王在垓下筑壁垒驻扎军队,士兵少军粮已尽,汉军和诸侯的军队把他们包围了好几重。夜晚听到汉军营中四面皆唱楚地的民歌,项王于是非常惊奇地说:“汉军难道把楚国都占领了?为何有这么多的楚国人呢?”项王就在夜中起来,在帐中饮酒。有一位名叫虞姬的美人,经常得到项王的宠幸而随从项王。项王有一匹名叫骓的骏马,经常骑着它征战。因此项王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王唱了好几遍,美人作诗应和。项王哭泣,流下一行行热泪。左右人都跟着哭泣。没有人敢仰视项王。

于是项王就跨上战马,在他帅旗的引领下跟从着八百多名壮士组成的骑兵队,趁着夜色向南突出重围,急驰逃走。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汉王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他们。项王渡过淮河,能够跟得上的骑兵只有百余人了。

项王到达阴陵,迷失了道路,问一位田间老翁,这个老翁骗他说:“向左。”项王向左,于是陷入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军追上了他。项王又率军向东。到达东城,身边仅有二十八个骑兵。汉军追击的骑兵有几千人。项王自已估计不能摆脱困境,对他身边的骑兵说:“我自起兵到现在已经有八年了,亲身经历过七十多次战斗,所有阻挡我的军队都被我攻破消灭;所有进攻我的人都被我征服,未曾打过败仗,于是就称霸而拥有天下。可是如今我却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作战的过失造成的。如今固然非决战而死不可,我希望为各位痛快决战,一定要连胜汉军三次,为诸位能够突出重围,斩杀敌将,砍断汉军的军旗,好让各位知道是上天要灭亡我项羽,不是我作战的过失造成的。”于是项王把他的骑兵划分成四队,分别向四个方向突围。汉军把他们包围了好几层。项王对他的骑兵说:“我为你取汉军一将。”他命令骑士向四方奔驰而不,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三个地点会合。于是项王大声呼喊着奔驰而下,汉军都被杀得散乱后退。就斩杀了一员汉军将领。

这个时候,赤泉侯杨喜作为骑兵将领,追击项王,项王瞪着眼睛向他怒吼。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受了惊吓,躲避出好几里。

项王就和他的骑士会聚成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之处,于是就兵分三路,重新包围了楚军。项王就奔驰在汉军中,又斩杀了汉军的一名都尉,杀死了几十近百名汉军士卒,又重新聚集起他的骑上,仅损失了两名骑兵。于是对他的骑士们说:“你们看怎么样?”骑士们都敬服地说:“果真像大王说的那样。”

(乌江自刎)

于是项王就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把船划靠到岸边等候项王,对项王说:“江东地区虽然小,土地纵横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够得上成为一个王国了。希望大王能够立即渡江。现在只有我有渡船,汉军到达,没有船可以渡过去。”项王大笑说道:“是上天要使我灭亡。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并且我项籍曾和江东八千名子弟兵渡江向西,如今没有一人能够回还,纵然江东父兄可怜我而拥立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难道我项籍就不在心中惭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一位长者。我骑着这匹马有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就把它赏赐给您吧。”

于是命令骑士全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小的兵器和汉军交战。项籍一个人独自杀死的汉军士卒有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伤,他回头看见汉军骑兵中的司马吕马童,说:“你难道不是我的故人吗?”吕马童审视他,指着他对王翳说:“这个人就是项王。”项王就说:“我听说汉王为购求我的人头而出资千金,悬赏封万户侯,我把这个好处恩施给你吧。”于是项羽就自刎而死。

王翳割取了项羽的头,其余的汉军骑士相互厮杀争夺项王的尸身,自相残杀的有几十人。最终的结果是: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自夺得项王的一部分尸身。五个人把所得的尸身合并一处,正好是项羽的全身。因此把悬赏的封地划分为五份;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论)                                                                                                                          

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是重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重瞳子。难道项羽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为什么发迹得这样突然呢?秦朝失却了能治国的政道,陈涉首先发难,豪杰们蜂拥而起,相互之间争夺天下,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没有尺寸的封地,乘势兴起于田间陇亩中,经过三年的时间,结果就率领五路诸侯的军队灭亡了秦朝。

分割天下,而封王封侯,一切大政由项羽制定,号称为“霸王"。他的职位虽然没有善终,但在近古以来也是未曾有过的。

等到项羽离开关中而怀思楚地〔背弃先入关为王之约,失人心;东归,失地利〕,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又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已,这样想成就大事就难了。

他自己凭借着功劳而骄矜,按照他个人的想法办事而不师法古代,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服来治理天下。五年后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身死东城,仍然不能觉悟不能自责,这实在是极大的失误。他却用“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失造成的”作为借口,难道这不是非常荒谬吗?
发表于 2007-11-3 10: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项羽本纪》赏析

来源:http://www.lusin.cn/book/zhuanji/liubang/045.htm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司马迁广博的历史知识、卓越的史识,才情横溢的文学表现能力,在《项羽本纪》中都有集中的体现。这篇传记将秦汉之际的历史转折,一个悲剧英雄的鲜明个性和一生的成败始末,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迁是汉朝人,对被汉朝开创人刘邦打败的项羽,仍作为一位灭秦的英雄来看待。在叙述项羽的生平中充分肯定了项羽灭秦的重大历史功绩。传记将项羽一生分为两个阶段:以分封诸王为联锁,封王前,是反秦斗争,处在胜利过程中;封王后,与刘邦等人内战,处在失败过程中。项羽出身楚贵族,少有雄 心,见到秦始皇,就说“彼可取而代也”。陈涉起义后·他就响应。项梁战死,起义军受挫。项羽主动挑起重任,果断地杀掉阻挠救赵的宋义,率部与秦军主力章邯在钜鹿九战,大破秦军,为在军事上歼灭秦军主力立了大功。与刘邦鸿门相会,开始由项刘联合反秦转为楚汉相争。然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东归彭城,自立为西楚霸王。司马迁对项羽在前一阶段灭秦的历史作用加以充分的肯定。说项羽“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在《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也说:“虐戾灭秦自项氏 ”。秦汉之际最突出的三个历史人物:陈涉、项羽、刘邦,各有历史作用,而灭秦的大功只有项羽当之无愧。

但司马迁不因项羽有功而掩盖其弱点与错误,而是如实地揭示了项羽的失败过程及其必然性。

传记写出了项羽在反泰过程和内战过程中都有一个弱点:政治上不成熟,不讲究政策和策略。

如屠城阳,击坑秦卒二十万,西屠咸阳,以后又坑田荣降卒,引起齐人反叛。司马迁在本传末批评他“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专凭武力,不讲政策。在《太史公自序》中又说“子羽暴虐”。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无统一天下的大志与行动。灭秦后就东归彭城,自己称霸王·又分封十八王,违反当时统一中国的历史潮流。在后一阶段内战中,军事上虽有局部的胜 利,政治上总处于被动。最后被围于垓下,自刎于乌江边。政策与策略错误,又无奋斗的远大目标,失败是必然的。

传记中项羽的生平事迹和历史环境·司马迁是用形象去再现的,并且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具体表现为:  

第一,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悲剧英雄形象。项羽在军事上勇敢善战,叱咤风云,称得上是英雄。在钜鹿之战中,他大显声威。批判宋义,义正辞严;杀掉宋义,非常果断。渡河救赵,破釜沈舟。指挥正确,决 心又大。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从士兵勇猛的战斗精神中,反映了项羽的英雄气概。项羽在政治上却优柔寡断,缺乏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鸿门宴”是楚汉相争的开端。项羽不杀刘邦,果然有忠厚、光明的一面,但又缺少办法,甚至无言以对,显出政治较量上的庸弱。垓下之围时,对爱姬悲歌慷慨,表现了他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为部下“快战”,连斩敌将,直接展露了他勇猛战斗的姿态。三次说“天之亡我”,表明他临终不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自刎乌江,愧见江东父老,他还懂乡情,知羞耻。一代英雄,自我毁灭,不能不使读者感到惋惜。  

第二,塑造项羽形象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司马迁选择了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二件历史大事进行重点描写,既反映了秦汉之际的重要历史时刻,也再现了项羽一生中的三次成败关键时刻的言行,突出了他既鲜明又丰富的个性特征。选择人物在关键时刻的表现,这是司马迁塑造人物的有效手法之一。细节描写,常能表现人物的细微情态,精神个性。鸿门宴上,范增三次举珏示意,表现他要求项羽杀刘邦的急切。樊哙闯帐,表现他的勇敢与对刘邦的忠诚。项羽与范增对刘邦托张良转送礼物的不同态度,可见项羽并未意识到此后的命运,而范增已预料到可悲的结局。场面描写,能创造人物的活动舞台,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钜鹿之战的场面,有声有色,惊心动魄。鸿门宴场面,刀光剑影,明争暗斗。在保持人物与基本情节真实的前提下,司马迁也不排斥想像。鸿门宴前刘邦、张良、项伯的密谈,乌江边项羽与船老大的对话,都不免有司马迁“合情合史”的想像与发挥在内。

第三,本传语言体现了一种有力的气势和朴拙的风格。写项羽瞠目叱楼烦,瞠目叱赤泉侯,都表现了项羽巨大的威力及其所产生的结果,非常有气势。本传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都有口语化倾向,并不追求整齐与华而,而以表现人物与环境的真实为满足。因此有一种类似于未雕琢过的玉石的朴拙美。   

结构上,本传长达一万余字,但前后呼应,线索分明。基本上以项羽军队的进退为线索,重点写钜鹿之战、鸿门宴、垓该下之围三个故事。同时穿插附记了当时有关的一些起义军的活动,这也是“存一代之史”所必需的。
发表于 2007-11-3 10: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

问题(一):《项羽本纪》的艺术特色

第一,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悲剧英雄形象。

1.    项羽在军事上勇敢善战,叱咤风云,称得上是英雄。在钜鹿之战中,他大显声威。批判宋义,义正辞严;杀掉宋义,非常果断。渡河救赵,破釜沈舟。指挥正确,决 心又大。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从士兵勇猛的战斗精神中,反映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2.    项羽在政治上却优柔寡断,缺乏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鸿门宴”是楚汉相争的开端。项羽不杀刘邦,果然有忠厚、光明的一面,但又缺少办法,甚至无言以对,显出政治较量上的庸弱。

3.    垓下之围时,对爱姬悲歌慷慨,表现了他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为部下“快战”,连斩敌将,直接展露了他勇猛战斗的姿态。三次说“天之亡我”,表明他临终不了解自己失败的原囱。

4.     自刎乌江,愧见江东父老,他还懂乡情,知羞耻。一代英雄,自我毁灭,不能不便读者感到惋惜。

第二,塑造项羽形象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1.    司马迁选择了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件历史大事进行重点描写,既反映了秦汉之际的重要历史时刻,也再现了项羽一生中的三次成败关键时刻的言行,突出了他既鲜明又丰富的个性特征。

2.    选择人物在关键时刻的表现,这是司马迁塑造人物的有效手法之一。细节描写,常能表现人物的细微情态,精神个性。鸿门宴上,范增三次举珏示意,表现他要求项羽杀刘邦的急切。樊哙闯帐,表现他的勇敢与对刘邦的忠诚。项羽与范增对刘邦托张良转送礼物的不同态度,可见项羽并未意识到此后的命运,而范增已预料到可悲的结局。

3.    场面描写,能创造人物的活动舞台,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钜鹿之战的场面,有声有色,惊心动魄。鸿门宴场面,刀光剑影,明争暗斗。在保持人物与基本情节真实的前提下,司马迁也不排斥想像。鸿门宴前刘邦、张良、项伯的密谈,乌江边项羽与船老大的对话,都不免有司马迁“合情合史”的想像与发挥在内。

第三,本传语言体现了一种有力的气势和朴拙的风格。

1.    写项羽瞠目叱楼烦,瞠目叱赤泉侯,都表现了项羽巨大的威力及其所产生的结果,非常有气势。

2.     本传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都有口语化倾向,并不追求整齐与华丽,而以表现人物与环境的真实为满足。因此有一种类似于未雕琢过的玉石的朴拙美。   

第四,结构上,本传长达一万余字,但前后呼应,线索分明。

1.    基本上以项羽军队的进退为线索,重点写钜鹿之战、鸿门宴、垓该下之围三个故事。同时穿插附记了当时有关的一些起义军的活动,这也是“存一代之史”所必需的。

 
问题(二):《项羽本纪》中钜鹿之战的故事始末。

1.    章邯的军队/秦军打垮了赵军,把赵王围困在巨鹿。

2.    楚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率其它各路军队救援赵国。

3.    大军行进到安阳,停留了四十六日不再前进。

4.    项羽建议立刻渡过黄河攻击秦军,同时赵军在城内向外攻击,必能攻破秦军。

5.    宋义却决定先让秦、赵互相厮杀。若秦军胜了,就趁它疲惫攻击他们;反之,就向西进攻灭秦。

6.    这时,宋义为儿子饯别,饮酒大会宾客,却让士卒忍饥受冻。

7.    于是项羽一天早晨在宋义的帐中杀了他,说宋义谋反,楚王密令他杀宋义。后来怀王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8.    项羽杀了宋义后,威震诸候。他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士兵渡过漳水,救援巨鹿。经过交战没能取得胜利。

9.    于是项羽率领全部人马渡过漳河。把所有的渡船都沉入水底,把作饭的锅碗等炊具砸烂了,把房屋也全部烧毁,只随身带着三天的口粮,以此向士卒表明一定要决死战斗,没有丝毫的退却之意。

10.楚军到达巨鹿就和秦军遭遇,经过多次激战,断绝秦军的粮道,最后打垮了秦军。

11.当楚军攻打秦军时,其他诸侯军都在壁垒上观望,不敢出兵。看到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呼声震天动地,诸侯的军队都心怀恐惧。

12.楚军攻破秦军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后,都跪在地上用膝盖前行,不敢仰视。

13.项羽从此成为了诸侯们的上将军。

        
问题(三):《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故事始末。

1.     沛公先进入关中,驻军霸上。后来项羽进入关中,停驻在新丰鸿门。

2.     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大怒,决定次日一早要去攻打沛公的军队。

3.     范增认为沛公的志向不小,建议项羽立即向他进攻而不要失掉良机。

4.     项伯和张良友善。他当夜把事情告诉张良,张良告诉沛公,沛公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会见项伯,希望项伯对项羽说明他不敢背德反叛。

5.     项伯答应并要求沛公次日一早亲自前去向项王认错。

6.     项伯回到军中后,把沛公的话全报告了项羽。

7.     项伯认为沛公有大功,打击他是不仁义的举动,建议项羽善待他。项王许诺。

8.     第二天清早,沛公带着百余名随从前来鸿门会见项王。

9.     沛公对项王陪罪。项王就请沛公一同饮酒。

10.席间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三次举起身上所佩饰的玉块示意他当机立断杀死刘邦,项王默然不应。

11.范增叫项庄进去敬酒祝寿,并请求舞剑,趁机击刺沛公。

12.项庄舞剑时,项伯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击杀沛公。

13.樊哙知道了里头的情形,带着宝剑盾牌闯入军门,分开帷帐面西而立,

14.项王见了说他是一位壮士,赐给他一杯酒、一只猪肘。樊哙当场吃了。

15.接着樊哙责备项羽听信小人的谗言,想诛杀有功的人。项王竟无话可答。

16.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去厕所,顺便把樊哙叫了出来。

17.沛公命令张良留下致谢及献上礼物给项王和范增,自己放弃了车骑,脱身逃离。他一人骑马,樊哙等四人手持剑、盾跟着徒步奔跑。张良估计沛公已回到军中,便入帐辞谢并献礼,项王听后就接受了玉壁,

18.亚父接过玉斗,放到地上,拔剑击破它,叹说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他们这些人将要被沛公俘虏了。

19.沛公到达军中,立刻杀了曹无伤。

        
问题(四):《项羽本纪》中垓下之围的经过。

1.    项王在垓下驻军,兵少粮尽,汉军和诸侯军把他们重重包围。

2.    夜晚听到汉军营中四面皆唱楚地的民歌,项王非常惊奇地说:“汉军难道把楚国都占领了?为何有这么多的楚国人呢?”

3.    项王就在夜中起来,在帐中饮酒,并慷慨悲歌,虞姬作诗应和。项王哭泣,左右人都跟着哭泣。没有人敢仰视项王。

4.    项王跨上战马,带着八百多名骑兵,趁着夜色向南突出重围,急驰逃走。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他们。

5.    项王渡过淮河,跟得上的骑兵只有百余人了。

6.    项王在阴陵迷路,指路的田间老翁骗他,使他陷入大沼泽地中,因此让汉军追上了他。

7.    项王走到东城,身边仅有二十八个骑兵。汉军追击的骑兵有几千人。

8.    项王估计不能脱困,对身边的骑兵说:“我起兵至今八年,经历过七十多次战斗,未曾打过败仗,称霸天下。如今受困,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作战的过失造成的。如今我要连胜汉军三次,让诸位突围,还要斩将断旗,好让各位知道是上天要灭我,不是我作战的过失造成的。”

9.    于是项王把骑兵分成四队,分别向四个方向突围,约定在山的东边分三地会合。于是项王大喊着奔驰而下,汉军都被杀得散乱后退。斩杀了一员汉军将领。

10.赤泉侯/杨喜追击项王,项王瞪着眼睛向他怒吼。他连人带马吓得躲出好几里。

11.项王和骑士会聚成三处,汉军兵分三路,重新包围楚军。项王就奔驰在汉军中,又斩杀了汉军的一名都尉,杀死了几十近百名汉军士卒,又重新聚集起他的骑上,仅损失了两名骑兵,骑士们都敬服他的骁勇。

12.项王到了乌江边。乌江亭长希望他回江东继续称王。

13.项王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渡江,把马赐给亭长。

14.命令骑士下马步行,和汉军交战。项籍杀死汉军几百人。身上十几处伤,在汉军捉到他之前就自刎而死。

15.汉军中五个将士各自夺得项王的一部分尸身,平分悬赏的封地。

        
问题(五):《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对项羽一生成败的评论。

1.    太史公听说项羽和舜一样是重瞳子。怀疑他是舜的后代,所以才有不平凡的际遇,发迹得突然。

2.    他充分肯定了项羽灭秦的重大历史功绩:秦朝无道,陈涉首先发难,豪杰们蜂拥而起,相互之间争夺天下,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没有尺寸的封地,乘势兴起于田间陇亩中,经过三年的时间,结果就率领五路诸侯的军队灭亡了秦朝。

3.    分割天下,而封王封侯,一切大政由项羽制定,号称为“霸王"。他的职位虽然没有善终,但在近古以来也是未曾有过的。

4.    但是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失败是有其必然性的。他说项羽离开关中而怀思楚地,失去了地利,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失去人心,却还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已。此外,项羽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服来治理天下。司马迁认为这是他政治上的不成熟,不讲究政策和策略,并认为这个弱点使他难成大事。

5.    司马迁也批评他性格上的弱点。说他自己凭借着功劳而骄矜,刚愎自用,只按照他个人的想法办事而不师法古代,自以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服来治理天下。

6.      司马迁认为项羽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和性格上的弱点,五年后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身死东城,并认为项羽到死都不能觉悟,还用“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失造成的”作为借口,是很可悲的。

        
问题(六):从《项羽本纪》中的钜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围评论项羽的性格特质。

   1. 勇敢,有英雄气概:
         1. 项羽在军事上勇敢,称得上是英雄。在钜鹿之战中,他批判宋义,义正辞严;杀掉宋义,非常果断。渡河救赵,破釜沈舟。指挥正确,决 心又大。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从士兵勇猛的战斗精神中,反映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2. 垓下之围时,为部下“快战”,连斩敌将,直接展露了他勇猛战斗的姿态。

   2. 刚愎自用、骄矜:
         1. 刚愎自用的性格使他不懂听取他人的意见。范增是项羽军中最有政治远见的人,他在鸿门宴之前就曾说明刘邦对楚军霸业的威胁之大,并劝他赶快消灭刘邦,可是他未放在心上,反而一心认为自己的骁勇善战是“霸业”的保障,表现出他的骄矜顽固。所以他也不听取建都关中的意见,坚持要衣锦东归,还杀了嘲笑他的人。
         2. 垓下之围中,三次说“天之亡我”,表明他临终不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足见他性格中不曾自省的弱点。
   3. 优柔寡断:
         1. 在鸿门宴之时,范增三次举珏示意,要求项羽下决心杀刘邦,项羽无言以对,显出政治较量上的庸弱。

   4. 重感情、少城俯,光明磊落:
         1. “鸿门宴”里不杀刘邦,表现他忠厚、光明的一面;轻易让刘邦的低姿态所骗,表现出他少城俯的一面。鸿门宴中对樊哙连赞“壮士”,表现惜英雄重英雄之情和光明磊落的气质。
         2. 垓下之围时,对爱姬悲歌慷慨,表现了他的多情。自刎乌江,愧见江东父老,表现他重乡情,知羞耻的一面。

        
问题(七):《项羽本纪》属于哪种体裁?司马迁为什么把项羽的传记列为本纪?(2000年)

1.      传记体。以人物为中心的写法。本纪是司马迁创作的体例,是专为记载帝王的。

2.      项羽当时虽然未完成帝业,但在秦亡汉兴之间,他曾经发号施令,权力俨如帝王,故列入本纪。

3.      表示史家的责任,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忠实地表达时代的真相。

4.      公正地衡量/评估项羽对这个时代的贡献和价值,并以客观的事实为标准。

5.      推翻秦朝政方面,项羽的功劳/功绩不下于刘邦。在战争中,他曾受诸侯的拥戴,也曾正式封候赐爵,如封赐刘邦为汉王。

6.      司马迁要夸奖项羽的英雄气概。
发表于 2007-11-3 10: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全面客观的评价项羽的功过是非?
来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652808.html?fr=qrl3

项羽
(前233~前202)

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祖父项燕为战国末年楚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叔父项梁。秦统一后,项梁杀人,与项羽躲避吴中,暗中以兵法组织和训练宾客子弟。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领导反秦起义,随即建立张楚政权。原六国贵族闻讯后也纷纷起兵,同年九月,项羽与项梁杀会稽守通,举吴中兵反秦。项梁自立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陈胜牺牲后,其部将召平矫令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二年三月,项梁率部渡江,东阳令史陈婴率义军来归,渡淮后英布、蒲将军又以兵相属,兵力一时达到六七万人,成为当时反秦武装的主力。同年六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仍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项羽、刘邦也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不久,项梁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项梁阵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和砀。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与秦将王离、涉间军进围巨鹿。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宋义。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项羽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经多次激战,楚兵大破秦军。当楚军救赵时,诸侯军皆作壁上观。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谒见项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都听从项羽指挥。接着,项羽在污水上又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他怕秦降卒不服,将降卒20万全部坑杀。

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进据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40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以怀王为义帝,都郴,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地9郡,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还定三秦,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楚汉战争之初,刘邦乘项羽羁留齐地,于汉二年四月进占彭城。项羽随即回师救援,大败汉军,刘邦退据荥阳。

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长期相持。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他不都关中而都彭城,丧失了有利的战略地势,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项羽分封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此外,项羽虽然作战骁勇,却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汉五年十二月,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人少食尽。汉军四面唱起楚歌,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随即,与从者800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从者仅剩28骑。汉将灌婴率5000骑追及,项羽引兵东向,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境)自刎而死。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


汉五年亦即公元前202年,曾经咤叱风云所向披靡的盖世英雄项羽走上了绝路。这一年的十二月,他被韩信十面埋伏,围困于垓下,即现在的安徽省灵壁县境内,后突围至现安微和县境内的乌江,因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也不知是历史的实录,还是后人的传说,抑或是司马迁在记载这段历史时情不自禁,发挥了诗人的想象和小说家虚构杜撰的才能,总之,我们看《项羽本记》中楚霸王项羽四面楚歌与美人虞姬生离死别即所谓霸王别姬的情景特别具有悲剧的色彩,且看:

项王军壁壤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驻,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这是怎样一个壮怀激烈令人荡气回肠的场景!英雄末路,长歌当哭。这一悲壮惨痛感天动地的悲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丝毫不亚于古希腊任何一部悲剧。
也正因此,千百年来,楚汉相争的故事一直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从司马迁的《项羽本纪》开始,项羽就被塑造成一个悲剧的英雄,那铁骨铮铮性格刚烈且极为暴虐的楚霸王形象不知刻印在后代多少人的心中,令人生出了多少的感慨与同情。如唐代诗人杜牧就曾写下了有名的诗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项羽乌江自刎颇感惋惜颇以为憾。而作为女性诗人,李清照对爱江山也爱美人男子汉气十足的楚霸王更是赞美有加,推祟备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把个悲剧人物项羽的形象塑造得崇高而又伟大。

也许和司马迁对刘汉王朝的积怨有关,我们看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尽管脾气暴戾,杀戮成性,但却是个有情有义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刘邦虽然多谋善断,但却是个背信弃义颇有些泼皮无赖相的“小人”。而且,乍看起来,项羽能征善战,战功赫赫,从表面上看,楚汉争雄,刘邦远非他的对手。可是,胜败自有因果律,历史到最后选择刘邦而非项羽当然自有它的道理。

仔细分析,项羽的失败绝非偶然。楚汉相争,一开始项羽处于绝对的优势,之所以到最后四面楚歌,走上了绝路,由此导致楚亡汉立,固然与项羽的狂妄自大骄傲轻敌和关键时刻当断不断以及杀戮成性不得民心等有着很大关系,但最主要的还应归咎于他失败的致命伤。

可是,对自己之所以会一败涂地,项羽至死还执迷不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悲叹:“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也。”此中原因,到是棋高一着的刘邦比他看得清,知道此中真味。当上皇帝后,刘邦有次在洛阳南官设宴招待群臣,酒酣耳热,他问大家:“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羽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大臣高起、王陵回答说:“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利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刘邦点点头,又摇摇头,神色中未免有些得意地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是的,得人才者得天下,自古以来,历史就是这样无情而又有情,从来不会毫无根据地作出错误的选择。

项羽是个彻头彻尾的个人英雄主义者,这从他“悲歌慷慨”吟唱的诗句“力拔山今气盖世”中就可感受到他委实是个自高自大的“自恋狂”。中原逐鹿,沙场征战只知道一味地“单打独斗”,而不知道招募英雄知人善任,即使自己“力拔山今气盖世”又有何用?其最终的失败无疑是铁定了的。而我们看刘邦的诗“大风起今云飞扬,威加海内今归故乡,安得猛士今守四方1”那种“安得猛士”、求贤若渴,盼望天下英雄为我所用治国安邦的情怀跃然纸上,感人肺腑。所以,楚汉相争,鹿死谁手,仅仅从两个对手吟唱的诗中就可看出端倪,找到答案。
发表于 2007-11-3 10: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失败的英雄! 英雄项羽

作者:邹光坤  来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652808.html?fr=qrl3

??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花绽放成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一.情意绵绵的伟丈夫

??在项羽被困于垓下时,他长歌当哭,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垓下歌》。英雄征战沙场,固然值得敬仰,英雄的泪,更不可等闲视之。项羽的泪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后人读到这里,无不为之涕泣。正如郑板桥所叹:“何以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与刘邦为了逃命而把亲生儿女推于车下的残酷无情相比,项羽是一个富于人性的和人情的伟丈夫,硬汉子。

??二.气盖一世的英雄,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

??“吾起兵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天下。然今遂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这段话不仅表现了项羽英勇善战,叱咤风云;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的自信和自爱。看到这些,怎不使人想起那“彼可取而代也!”的非凡气概?怎不使人想起他巨鹿战中万夫莫当的英姿和彭城叱咤风云的气势?项羽从始到终一直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国王,他自信甚至迷信自己的武力和追求,他的精神世界总是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而很少受伦常的约束。

??三.忠厚豁达的男子汉

??乌江亭长要渡他东去,并说楚地还有十万人,足可以东山再起。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不忍杀之,以赐公。”项羽的坦率豪爽,气度豁达,忠厚诚实而又善良不忍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宁愿慷慨悲壮地去死,也不愿屈辱惭愧地苟活。正如郑板桥所叹:“相王何必为天子,只此快战于古无。”
??项羽既是胜利的勇士,又是失败的英雄;他胜得漂亮,败得悲壮;活得痛快舒展,死的慷慨豪爽。它既凶狠残暴,又善良不忍;既刚愎自用又轻信多疑;既爆裂急躁又优柔寡断;英勇刚烈的山峦上开放着情意绵绵的花朵;豁达宽厚的海洋中荡漾着几道狭隘滞涩的涟漪。一个真实的人应是多种性格因素的统一,项羽无疑是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它将牢牢地屹立于历史长河中,虽经千年冲蚀,涤荡,依然历久不衰,魅力无穷。

??我们不能单以是否成就了帝业来评价项羽的是非功过,而要按他的历史实绩来评价。项羽固然没有成就帝业,但他顺应人民的心愿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推翻了暴秦统治;又自刎而死,结束了内战,使汉统一了全国。这在客观上不能不说他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功臣。项羽是一座金铸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历史的战车上,供后人瞻仰。
发表于 2007-11-3 11: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http://www.iyouth.cn/YouthWeb/guofang/zhonghuamingjiang2.aspx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悠长河,尽管文明从未中断,但战争却一直如影随形。在无数你死我活的争斗中,那些脱颖而出的名将们,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点亮了历史的星空,也使自己名垂青史。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用名字写就历史的精英!
  姓名: 王翦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战国末期
  生卒年: 不详
  出生地: 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
  军事生涯闪光点: 吞灭赵、魏、楚、燕、齐五国
灭楚之战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国后,真正的对手只剩下南面的强楚。起初秦王不听王翦良言,令李信、蒙恬率兵攻楚,招致大败,后令王翦为将,起倾国之兵再次伐楚,一举攻克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历史评价:
    王翦是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也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他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战必胜、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
相关文章:
王翦初涉疆场 崭露头角
王翦连克赵、燕、魏三国
王翦力挽狂澜 击破楚国
王翦南征百越 完成统一
“王翦请田”透露出的大智慧
王翦辉煌一生中的唯一败笔
  姓名: 项羽
  又名: 项籍
  称号: 西楚霸王
  所属年代: 秦朝末年
  生卒年: 公元前232~前202
  出生地: 下相(今江苏宿迁西)
  军事生涯闪光点: 巨鹿之战、彭城之战
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战争中规模最大,对消灭秦王朝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
  彭城之战彭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项羽仅以3万骑兵的绝对劣势,对数十万汉军实施迂回歼灭作战,这一决心、勇气和战术,是战争史上罕见的。
历史评价:
    项羽,中华武将第一人,在以成败论英雄的世俗观念中,他是一个难得的以失败者的形象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他惊天动地的军事创举;力拔山兮的霸王气概;生死诀别的柔情万丈。无不带给后人无数的遐想。司马迁的《史记》中这样评价项羽在军事上的成就:“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然而他性格的缺陷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
相关文章:
项羽军事生涯介绍
项羽三纵刘邦 终酿大患
彭城之战的探究与思考
项羽的历史悲剧
后世对项羽的评价
中国历史上一场最大的是非--叹项羽
发表于 2007-11-3 11: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项羽的历史悲剧

     汉五年亦即公元前202年,曾经咤叱风云所向披靡的盖世英雄项羽走上了绝路。这一年的十二月,他被韩信十面埋伏,围困于垓下,即现在的安徽省灵壁县境内,后突围至现安微和县境内的乌江,因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也不知是历史的实录,还是后人的传说,抑或是司马迁在记载这段历史时情不自禁,发挥了诗人的想象和小说家虚构杜撰的才能,总之,我们看《项羽本记》中楚霸王项羽四面楚歌与美人虞姬生离死别即所谓霸王别姬的情景特别具有悲剧的色彩。

    千百年来,楚汉相争的故事一直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从司马迁的《项羽本纪》开始,项羽就被塑造成一个悲剧的英雄,那铁骨铮铮性格刚烈且极为暴虐的楚霸王形象不知刻印在后代多少人的心中,令人生出了多少的感慨与同情。如唐代诗人杜牧就曾写下了有名的诗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项羽乌江自刎颇感惋惜颇以为憾。而作为女性诗人,李清照对爱江山也爱美人男子汉气十足的楚霸王更是赞美有加,推祟备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把个悲剧人物项羽的形象塑造得崇高而又伟大。也许和司马迁对刘汉王朝的积怨有关,我们看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尽管脾气暴戾,杀戮成性,但却是个有情有义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刘邦虽然多谋善断,但却是个背信弃义颇有些泼皮无赖相的“小人”。而且,乍看起来,项羽能征善战,战功赫赫,从表面上看,楚汉争雄,刘邦远非他的对手。可是,胜败自有因果律,历史到最后选择刘邦而非项羽当然自有它的道理。仔细分析,项羽的失败绝非偶然。楚汉相争,一开始项羽处于绝对的优势,之所以到最后四面楚歌,走上了绝路,由此导致楚亡汉立,固然与项羽的狂妄自大骄傲轻敌和关键时刻当断不断以及杀戮成性不得民心等有着很大关系,但最主要的还应归咎于他失败的致命伤。

    可是,对自己之所以会一败涂地,项羽至死还执迷不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悲叹:“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也。”此中原因,到是棋高一着的刘邦比他看得清,知道此中真味。当上皇帝后,刘邦有次在洛阳南官设宴招待群臣,酒酣耳热,他问大家:“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羽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大臣高起、王陵回答说:“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利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刘邦点点头,又摇摇头,神色中未免有些得意地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是的,得人才者得天下,自古以来,历史就是这样无情而又有情,从来不会毫无根据地作出错误的选择。

    项羽是个彻头彻尾的个人英雄主义者,这从他“悲歌慷慨”吟唱的诗句“力拔山今气盖世”中就可感受到他委实是个自高自大的“自恋狂”。中原逐鹿,沙场征战只知道一味地“单打独斗”,而不知道招募英雄知人善任,即使自己“力拔山今气盖世”又有何用?其最终的失败无疑是铁定了的。而我们看刘邦的诗“大风起今云飞扬,威加海内今归故乡,安得猛士今守四方1”那种“安得猛士”、求贤若渴,盼望天下英雄为我所用治国安邦的情怀跃然纸上,感人肺腑。所以,楚汉相争,鹿死谁手,仅仅从两个对手吟唱的诗中就可看出端倪,找到答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5 17:47 , Processed in 0.2416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